[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698662A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8662A
CN104698662A CN201510135434.7A CN201510135434A CN104698662A CN 104698662 A CN104698662 A CN 104698662A CN 201510135434 A CN201510135434 A CN 201510135434A CN 104698662 A CN104698662 A CN 104698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functional
dam
functional ink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54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口真介
廖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354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98662A/zh
Priority to US14/681,287 priority patent/US9929367B2/en
Publication of CN104698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86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围绕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围堰部;以及在所述显示区域内形成的功能性膜。该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围绕待涂布区域形成一个或多个围堰部;在待涂布区域内涂布功能性墨水;以及将功能性墨水形成为功能性膜。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围堰部防止功能性墨水扩散到基板的外围区域,从而有利于形成膜厚均匀的功能性膜,并且减少功能性墨水的消耗量。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并且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诸如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中,在形成有机或无机功能性膜时,通常使用溅射、蒸镀、CVD等方法。最近,各种各样的功能性膜可以通过涂布方法形成。特别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的空穴注入层(HIL)以及液晶显示装置中的配向膜(例如聚酰亚胺配向膜)等通常采用狭缝模具涂布机(Die Slit Coater, DSC)、喷墨印刷机(Inkjet Printer, IJP)等进行涂布。
由于所涂布的功能性膜的厚度对显示装置的功能影响较大,通常采用容易溶解功能性材料(功能性膜的前驱体)的良溶剂,以便在基板上均匀地形成功能性膜。此外,为了提高溶剂在基板表面上的润湿性并且为了使干燥后功能性膜的廓形(profile)均匀,还要使用不良溶剂,以使得涂布后的功能性膜厚度均匀。
以涂布方式形成功能性膜时,通常采用图1所示的狭缝模具涂布机DSC、图2所示的具有压电元件的喷墨印刷机IJP以及图3所示的电气喷涂机(Electric Spray Coater, ESC)。
图1A、1B和1C为利用狭缝模具涂布机DSC在基板上涂布功能性膜的示意图。基板104固定在载具102上。涂布部件106沿着箭头M所示方向前进,将包含功能性材料的墨水涂布在基板104上。经干燥之后,功能性墨水108在基板104的表面上形成功能性膜108。注意,在下文中,为了简化起见,功能性墨水和由其形成的功能性膜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2A和2B为利用喷墨印刷机IJP在基板上涂布功能性膜的示意图。基板204固定在载具202上。涂布部件206沿着箭头M所示方向前进,将包含功能性材料的墨水印刷在基板204上。墨水扩散形成膜层,并且在干燥之后在基板204的表面上形成功能性膜208。
图3A和3B为利用电气喷涂机ESC在基板上涂布功能性膜的示意图。基板304固定在载具302上。涂布部件306沿着箭头M所示方向前进,将包含功能性材料的带电粒子喷涂在基板304上。带电粒子在由边界307限定的区域内形成膜层,并且在干燥之后在基板304的表面上形成功能性膜308。
然而,上述喷涂设备都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功能性墨水。为了减小墨水的使用量,期待仅仅在需要的部分进行涂布。
使用喷墨印刷机IJP以按需(On Demand)方式进行涂布,不仅可以指定待涂布区域,而且可以只在待涂布区域进行涂布。使用图1C所示的狭缝宽度被分割的分割涂布型狭缝模具涂布机DS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按需涂布。使用掩模进行限定涂布区域的电气喷涂机ESC等在不远的将来会问世。
一方面,从显示装置的功能上考虑,显示区域(Active Area)以外的周边边框区域越来越小。另一方面,近年来窄边框(Narrow Bezel)的显示装置颇受推崇。图4A示出了涂布有功能性膜408的基板404的俯视图,图4B为图4A的边角部401的放大图,并且图4C为图4B中边角部402的放大图。如图4A-4C所示,此类窄边框显示装置上所涂布的功能性墨水408在基板404上的润湿性较好处开始扩散,按照扁瘪形状扩散开来,形成不规则的扩散前沿。由于所涂布的功能性墨水在基板404上不均匀扩散,使得最后形成的功能性膜的厚度不均匀,由此导致在成品显示装置中出现发光Mura的缺陷。此外,除了覆盖显示区域410之外,功能性墨水408还可能覆盖外围区域的接触孔430。有人提出通过等离子体或激光去除扩散到不需要部分上的功能性墨水408所形成的功能性膜。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等离子体或激光导致的升华物会影响到显示装置中的功能部件,因此这不是用于去除功能性膜的最佳方式。
本领域中存在对改进的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减轻或解决前文所提到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显示装置的基板的外围区域设置围堰部,从而在基板上形成功能性膜时,所涂布的功能性墨水被围堰部阻挡而不扩散到基板的外围区域,从而有利于形成膜厚均匀的功能性膜,并且减少功能性墨水的消耗量,进而至少部分减轻或解决前文所提到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基板;围绕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围堰部;以及在所述显示区域内形成的功能性膜。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一个或多个围堰部围绕基板的显示区域设置,使得在通过涂布形成功能性膜时,所涂布的功能性墨水被围堰部阻挡而不扩散到基板的外围区域。这有助于形成膜厚均匀的功能性膜,减少了由于功能性膜(例如发光层)的厚度不均匀引起的诸如发光Mura的缺陷。在形成功能性膜过程中,可以防止功能性墨水溢流到基板的不期望部位,避免对显示装置中其它部件的影响,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良率。由于功能性墨水被有效地限制在指定区域,由此可以减小功能性墨水的实际使用量,进而控制显示装置的成本。由于防止功能性墨水扩散到不期望部位,因此无需使用等离子体或激光等方式去除不期望部位的功能性膜,简化工艺步骤。由于所形成的例如发光层的功能性膜具有均匀的厚度,这有利于在后续工艺中形成厚度均匀的膜层,使得显示区域中的膜层均匀地发光或显示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围堰部可以具有疏液性。藉此,所述围堰部可以有效地防止功能性墨水附着,更好地阻挡功能性墨水向外扩散。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围堰部的高度可以为0.5μm-50μm,优选地为1μm-10μm,更优选地为2μm,并且所述围堰部的宽度可以为50μm-5000μm,优选地为100μm-1000μm,更优选地为500μm。具有所述高度和宽度的围堰部就围堰部制作而言是成本高效的,并且可以有效地阻挡功能性墨水向外扩散。优选地,各围堰部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和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围堰部的至少一个可以是连续和封闭的。例如,最外侧围堰部可以是连续和封闭的,从而有效抑制在涂布过程中功能性墨水向外扩散。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围堰部可以由聚酰亚胺树脂、丙烯酸树脂、密胺树脂或聚硅氧烷形成。例如可以选择与显示装置的制作工艺兼容的有机材料形成所述围堰部。如果考虑耐热性,则可以选择无机材料形成所述围堰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从所述显示区域一侧观察,所述围堰部的边角部可以为直角、多角形、R形或圆弧。藉此,所述围堰部可以有利于防止在涂布过程中功能性墨水向外扩散。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所述围堰部之间或者在最外侧的围堰部和所述显示区域之间可以形成有沟槽部。藉此,在涂布过程中从内侧围堰向外扩散的功能性墨水可以容纳在所述沟槽部,防止所述功能性墨水跨过最外侧围堰部向外扩散。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沟槽部可以具有疏液性。例如,所述沟槽部可以由疏液性材料制成,或者经表面处理以具有疏液性。具有疏液性的沟槽部可防止所涂布的功能性墨水向外扩散。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沟槽部的宽度可以为50μm-5000μm。藉此,所述沟槽部可以有效地容纳在涂布过程中从内侧围堰向外扩散的功能性墨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功能性墨水在所述围堰部和所述沟槽部的表面上的接触角可以至少为10度。通过降低所述功能性墨水在所述围堰部和所述沟槽部的表面上的浸润性,提高所述接触角,有利于防止所述功能性墨水在所述围堰部和所述沟槽部的表面上的附着,更好地阻挡所述功能性墨水向外扩散。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功能性墨水在所述围堰部和所述沟槽部的表面上的接触角可以至少为30度。藉此,与所述围堰部和所述沟槽部的表面相比,所述功能性墨水更倾向于集中在例如ITO电极的表面上,从而有利于在ITO电极表面上形成膜厚均匀的功能性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或液晶显示装置。当所述显示装置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时,所述功能性膜可以为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发光层,例如空穴传输层(HTL)。当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时,所述功能性膜可以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配向层。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在制作该显示装置的功能性膜时,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基板上围绕待涂布区域形成一个或多个围堰部;在待涂布区域内涂布功能性墨水;以及将功能性墨水形成为功能性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在所述围堰部之间或者在最外侧的围堰部和所述待涂布区域之间形成沟槽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所述围堰部和沟槽部进行表面处理以具有疏液性。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上述实施例具有与前文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相应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益处,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使用狭缝模具涂布机DSC、喷墨印刷机IJP或电气喷涂机ESC在所述待涂布区域内涂布所述功能性墨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狭缝模具涂布机DSC涂布所述功能性墨水时,所述围堰部围成的区域在涂布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狭缝模具涂布机的涂布长度。藉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功能性墨水直接涂布到最外侧围堰部,为功能性墨水的扩散留下余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狭缝模具涂布机涂布所述功能性墨水时,在垂直于涂布方向的方向上,最外侧围堰部的长度可以大于待涂布区域的宽度,并且大于狭缝模具涂布机的狭缝的宽度。藉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功能性墨水直接涂布到最外侧围堰部,为功能性墨水的扩散留下余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电气喷涂机涂布所述功能性墨水时,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的投影中,所述围堰部的长度和宽度可以大于电气喷涂机所使用的掩模的开口长度和宽度。藉此,可以有效地利用电气喷涂机ESC通过掩模将功能性墨水涂布到由围堰部所围绕的待涂布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干燥和烧结工艺,将所述功能性墨水形成为功能性膜。藉此,有利于形成致密且均匀的功能性膜。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结合附图参照实施例通过实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在附图中:
图1A、1B、1C分别为现有技术中利用狭缝模具涂布机在基板上涂布功能性膜的示意图,其中图1A为剖面视图,图1B、1C为立体视图;
图2A和2B分别为现有技术中利用喷墨印刷机在基板上涂布功能性膜的示意图,其中图2A为剖面视图,图2B为立体视图;
图3A和3B分别为现有技术中利用电气喷涂机在基板上涂布功能性膜的示意图,其中图3A为剖面视图,图3B为立体视图;
图4A、4B、4C为现有技术中用狭缝模具涂布机涂布时功能性墨水扩散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A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基板的边角部的示意性俯视图,并且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基板的边角部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涂布功能性墨水后基板的边角部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7A、7B、7C、7D、7E分别为涂布工艺期间功能性墨水扩散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8A、8B、8C、8D、8E分别为使用狭缝模具涂布机进行涂布时功能性墨水扩散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9A、9B、9C、9D、9E分别为使用电气喷涂机进行涂布时功能性墨水扩散的示意性剖面图;以及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制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相同或者相差100的整数倍的附图标记在附图中始终用于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描述被给出以使得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达成和利用本发明,并且该描述是在具体应用及其要求的上下文中被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想到对所公开实施例的各种调整,并且此处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和应用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而,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出的各实施例,而应被给予与权利要求一致的最宽范围。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附图均示意性地绘示出与发明点有关的结构和/或部件,而没有绘示或者仅仅部分地绘示与发明点无关的结构和/或部件。
在附图中使用了下述附图标记。载具:102、202、302;基板:104、204、304、404、504、505;涂布部件:106、206、306、706、806、906;待成膜区域的边界:307;功能性膜:108、208、308、408、608、708、808、908;涂布部件的前进方向(涂布方向):M;涂布有功能性膜的基板的边角部:401、402;显示区域:410、510、511;围堰部:512A、512B;非显示区域(Dummy Area):520;沟槽部:521;接触孔:430、530、531;印刷开始部位:700;狭缝模具涂布机DSC的狭缝端部:800。
在下文中,以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形成空穴注入层为例来解释本发明的构思。图5A示意性示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基板的边角部,以便与本发明进行比较。如图5A所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基板504划分为显示区域510和非显示区域520,接触孔530布置在显示区域510的外围。图5B示意性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基板的边角部。如图5B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基板设置有围堰部。具体而言,围堰部512A、512B在基板505上围绕显示区域511设置。优选地,围堰部512A、512B可以由疏液性材料形成。可选地,围堰部512A、512B可以由非疏液性材料形成。优选地,可以对围堰部512A、512B的非疏液性材料进行疏液处理,使得围堰部512A、512B具有疏液性。图5B中示意性示出两个围堰部512A、512B。这种情况下,最外侧围堰部512A与次外侧围堰部512B之间形成沟槽部521。可选地,基板505可以仅仅设有一个围堰部512A,该围堰部与显示区域511之间形成沟槽部521。可选地,基板505还可以设有三个或更多个围堰部。
当功能性墨水涂布在基板505的显示区域511上时,形成有沟槽部521的围堰部512A、512B可以有效地防止功能性墨水的扩散。例如,如图6所示,涂布后扩散的功能性墨水流入沟槽部521,被围堰部512A阻挡而不会溢流到基板505的外围区域,由此在显示区域511中形成厚度均匀的功能性膜608。首先,例如,当该功能性膜608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层时,由于发光层的厚度均匀,由此减少了由于厚度不均匀引起的发光Mura。第二,由于功能性墨水被围堰部512A阻挡不扩散到基板505的外围区域,因而不会对接触孔531造成不良影响,进而提高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良率。第三,由于功能性墨水(和最终形成的功能性膜608)被有效地限制于由围堰部所围成的区域,功能性墨水的使用量的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这有利于控制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成本。第四,由于功能性墨水(和最终形成的功能性膜608)被防止扩散到不期望部位,因而无需使用等离子体或激光等方式去除不期望部位的功能性膜,这有利于减少工艺步骤以及控制工艺成本。第五,由于所形成的例如发光层的功能性膜608具有均匀的厚度,这有利于在后续工艺中形成厚度均匀的膜层,使得显示区域中的膜层均匀地发光或显示图像。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如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中,在制作该显示装置的功能性膜时,包括下述步骤:S1010在基板上围绕待涂布区域形成围堰部;S1020在待涂布区域内涂布功能性墨水;以及S1030将功能性墨水形成为功能性膜。形成功能性膜后的方法步骤与本发明的构思并不相关,因此在此略去对其的描述。在本发明中,仅仅要求形成围堰部的步骤在涂布功能性墨水的步骤之前执行即可。
下面参考图7、8和9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采用例如旭硝子株式会社(Asahi Glass Co., Ltd.)生产的AN-100无碱玻璃作为基板505。在基板505上采用溅射等方法形成铝膜,对铝膜进行光刻以形成各种配线,并且通过涂布等方法形成所需要的绝缘膜。在形成用于驱动的薄膜晶体管(TFT)和ITO透明电极之后,通过涂布形成例如2μm厚的聚酰亚胺膜,然后通过光刻等形成围堰部512A、512B,如图5B所示。
然后通过大气压等离子技术导入氧气,通过氧气对在ITO电极进行表面活性处理。然后导入四氟化碳(CF4),对聚酰亚胺膜形成的围堰部512A、512B的挡边(Rib)表面进行氟化处理,赋予其疏液特性。经过该氟化处理,聚酰亚胺的围堰部512A、512B的表面对于功能性墨水具有疏液性,而ITO电极的表面仍然对功能性墨水保持良好的浸润性。由于围堰部512A、512B的表面具有疏液性以防止功能性墨水附着,功能性墨水在围堰部的挡边表面的浸润性变差,使得围堰部512A、512B可以有效地阻挡功能性墨水并且将其限制在沟槽部521内。功能性墨水在具有疏液性的围堰部512A、512B和沟槽部521的表面上的接触角优选地至少为10°,更优选地至少为30°。例如,在聚酰亚胺形成的围堰部512A、512B的表面上,由日产化学(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提供的HIL墨水的接触角度约为40°,而在发光部的ITO电极的表面上,HIL墨水的接触角度约为5°以下。
作为示例,此处的围堰部512A、512B由不具有疏液性的聚酰亚胺形成之后,随后对其表面进行氟化处理以具有疏液性。在说明书中,术语疏液性是指对在后续工艺中用于形成功能性膜的功能性墨水具有排斥的特性。当形成围堰部的材料本身具有疏液性时,则无需执行表面处理的步骤。作为用于形成围堰部的材料,可以使用有机材料或者无机材料。可用于形成围堰部的有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密胺树脂。可用于形成围堰部的无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硅氧烷。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制成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基板505的尺寸为470mm×370mmx0.7t,在基板505上形成对角线长度为16英寸、纵横比为4:3、分辨率为1024×768(XGA分辨率)的显示区域511。显示区域511的尺寸为324.608mm×243.456mm。像素尺寸为0.317mm×0.317mm,各RGB的子像素尺寸为0.105667mm×0.317mm,发光区域为0.070mm×0.210mm的椭圆形形状,如图5B、6所示。
在本发明中,围堰部512A、512B的宽度可以为50μm-5000μm,优选地为100μm-1000μm,更优选地为500μm。围堰部512A、512B的高度可以为0.5μm-50μm,优选地为1μm-5μm,更优选地为2μm。各围堰部512A、512B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和宽度。沟槽部521的宽度可以为50μm-5000μm,优选地为100μm-1000μm,更优选地为500μm。例如,如图5B、6所示,显示区域511的外围设置有0.200mm宽的次外侧围堰部512B,在次外侧围堰部512B的外侧设置有0.300mm宽的最外侧围堰部512A。在最外侧围堰部512A和次外侧围堰部512B之间设置有0.500mm宽的沟槽部521。
然后,采用TAZMO CO.,LTD.生产的狭缝模具涂布机DSC使用日产化学制涂布型HIL墨水(固形物浓度2%)进行涂布,形成膜厚为30nm的功能性膜,即HIL。
图7A-7E分别为涂布工艺期间功能性墨水扩散的示意性剖面图。具体而言,图7A-7E为沿图5B的BB'截取的剖面图。例如喷墨印刷机IJP或狭缝模具涂布机DSC的涂布部件706沿着方向M前进,将用于形成HIL的功能性墨水708涂布在基板505上。图7A-7E中未示出已形成于基板505上的相关部件和层,诸如配线、绝缘膜、TFT、ITO电极等,从而简化描述。再者,在图7A-7E中,仅仅示出最外侧围堰部512A以及沟槽部521。图7A示出涂布部件706正在基板505上涂布功能性墨水708时的状态,并且附图标记700示出了印刷开始部位。如图7B所示,在涂布之后,功能性墨水708开始扩散,流入沟槽部521。如图7C所示,最外侧围堰部512A阻止功能性墨水708向外溢流。如图7D所示,在干燥工艺中,功能性墨水708由于其中的溶剂逐渐挥发,厚度逐渐减小。如图7E所示,经过烧结工艺,功能性墨水在显示区域511中形成膜厚均匀的功能性膜708。
图8A-8E分别为使用狭缝模具涂布机DSC进行涂布时功能性墨水扩散的示意性剖面图。具体而言,图8A-8E为沿图5B的AA'截取的剖面图,即,狭缝模具涂布机DSC由前方看时的侧面图。例如狭缝模具涂布机DSC的涂布部件806将用于形成HIL的功能性墨水808涂布在基板505上。类似地,图8A-8E中未示出已形成于基板505上的相关部件和层,诸如配线、绝缘膜、TFT、ITO电极等,从而简化描述。再者,在图8A-8E中,示出最外侧围堰部512A和次外侧围堰部512B以及形成于二者之间的沟槽部521。图8A示出涂布部件806正在基板505上涂布功能性墨水808时的状态,并且附图标记800示出狭缝模具涂布机DSC的狭缝端部。如图8B所示,在涂布之后,功能性墨水808开始扩散,受到次外侧围堰部512B阻挡。如图8C所示,功能性墨水808进一步扩散,可能越过次外侧围堰部512B流入沟槽部521,最外侧围堰部512A阻止功能性墨水808向外溢流。如图8D所示,在干燥工艺中,功能性墨水808由于其中的溶剂逐渐挥发,厚度逐渐减小。如图8E所示,经过烧结工艺,功能性墨水在显示区域511中形成膜厚均匀的功能性膜808。
在使用狭缝模具涂布机DSC涂布功能性墨水的实施例中,在涂布部件806的前进方向(即,涂布方向)上,由围堰部围成的区域的长度优选地大于狭缝模具涂布机DSC的涂布长度。例如,图8A所示的最外侧围堰部512A与在涂布方向上位于另一侧的最外侧围堰部(未示于图8A)之间的距离大于狭缝模具涂布机DSC的涂布长度。此处,涂布长度是指狭缝模具涂布机DSC在涂布部件806的前进方向上同时进行涂布的距离。根据此实施例,可以有效地防止功能性墨水808直接涂布到最外侧围堰部512A,为功能性墨水808的扩散留下余地。
在涂布功能性墨水时,涂布部件806的狭缝方向通常垂直于涂布部件806的前进方向,即,垂直于涂布方向。在使用狭缝模具涂布机DSC涂布功能性墨水的另一实施例中,在与涂布部件806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最外侧围堰部512A的长度优选地大于待涂布区域的宽度,并且大于涂布部件806的狭缝的宽度。根据此实施例,可以有效地防止功能性墨水直接涂布到最外侧围堰部512A,为功能性墨水808的扩散留下余地。
图9A-9E分别为使用电气喷涂机ESC进行涂布时功能性墨水扩散的示意性剖面图。具体而言,图9A-9E为沿图5B的AA'截取的剖面图,并且示出了电气喷涂机ESC的掩模与围堰部的位置关系。例如电气喷涂机ESC的涂布部件906将用于形成HIL的功能性墨水908涂布在基板505上。更具体地,涂布部件906在图9A-9E中表示电气喷涂机ESC所使用的掩模。类似地,图9A-9E中未示出已形成于基板505上的相关部件和层,诸如配线、绝缘膜、TFT、ITO电极等,从而简化描述。再者,在图9A-9E中,示出最外侧围堰部512A和次外侧围堰部512B以及形成于二者之间的沟槽部521。图9A示出涂布部件906正在基板505上涂布功能性墨水908时的状态,功能性墨水908受到次外侧围堰部512B阻挡。如图9B所示,功能性墨水908进一步扩散,可能越过次外侧围堰部512B流入沟槽部521,最外侧围堰部512A阻止功能性墨水908向外溢流。如图9C所示,功能性墨水808在干燥工艺中,功能性墨水908由于其中的溶剂逐渐挥发,厚度逐渐减小。如图9D所示,随着干燥工艺的进行,功能性墨水908的厚度进一步减小。如图9E所示,经过烧结工艺,功能性墨水在显示区域511中形成膜厚均匀的功能性膜908。
在使用电气喷涂机ESC涂布功能性墨水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基板505的方向的投影中,围堰部512A、512B的长度和宽度优选地均大于电气喷涂机ESC所使用的掩模的开口长度和宽度。根据此实施例,可以有效地利用电气喷涂机ESC通过掩模将功能性墨水涂布到由围堰部所围绕的待涂布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以在子像素内形成厚度均匀的HIL,这有利于在后续工艺中形成厚度均匀的膜层,使得子像素中的各膜层厚度均匀,进而均匀地发光,由此扩展了子像素的发光区域。
在利用狭缝模具涂布机DSC涂布功能性膜时,狭缝模具的狭缝的宽度例如为243.000mm,与显示区域511的243.456mm短边平行地设置,并且狭缝模具的中心与显示区域511的中心进行对位调整。另外,涂布的开始位置为显示区域511朝内0.300mm处,并且涂布的结束位置也是显示区域朝内0.300mm处。
此时印刷的间隙为0.03mm,并且印刷的速度为30mm/sec。
在涂布HIL墨水后,在80°C的热板(hot plate)上进行5分钟预干燥,然后在230°C的大气氛围中进行20分钟的正式烧结,随后冷却。从印刷至预干燥的时间约为30秒。对HIL墨水的扩散状况进行观察,确定功能性墨水没有跨过最外侧围堰部512A向外侧扩散。
在HIL 708、808、908形成之后,通过蒸镀方式形成HTL、白色发光层、电子注入层(EIL)、透明电极,并且使用具有RGB滤色器(color filter)的AN-100玻璃作为盖板(cover)玻璃进行封装。
由此制成多个16英寸XGA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模组化后,在发光时,得到十分均匀漂亮的显示效果。另外,由于功能性墨水不会流入设置在显示区域511外部的电极接触孔531,确认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全部点亮。
继续参考图5A、5B,由于在本发明中设置了围堰部512A,该围堰部512A有效地防止所涂布的功能性墨水向外侧扩散,所以实际涂布的功能性墨水的量小于按照面积计算得到的平均需要量。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围堰部512A、512B本身可具有疏液性,或者经过表面处理之后具有疏液性。具有疏液性的围堰部512A、512B可更好地防止所涂布的功能性墨水向外侧扩散,进一步降低涂布时所需要的功能性墨水的量。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沟槽部521可以由疏液材料制成,或者经表面处理以具有疏液性。例如,在由聚酰亚胺形成围堰部512A、512B时,围堰部512A、512B之间的聚酰亚胺材料可以部分保留,由此形成相对于围堰部下陷的沟槽部521。在后续工艺中,围堰部512A、512B和沟槽部521同时经表面处理以具有疏液性。具有疏液性的沟槽部521可以进一步防止所涂布的功能性墨水向外扩散,由此进一步降低涂布时所需要的功能性墨水的量。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多个围堰部的至少一个是是连续和封闭的,例如,最外侧围堰部512A是连续和封闭的,从而有效抑制在涂布过程中功能性墨水向外扩散。更优选地,次外侧或内侧围堰部也可以是封闭的。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从显示区域511一侧观察,围堰部512A、512B的边角部可以为直角、多角形、R形或圆弧,从而有利于防止在涂布过程中功能性墨水向外扩散。
在上述描述中,以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形成空穴注入层为例来解释本发明的构思。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例如,本发明的构思可以用于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形成其它有机功能性膜,并且可以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彩膜基板上形成例如聚酰亚胺的配向膜。
仅仅是出于图示和说明的目的而给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前述描述。它们不是旨在穷举或者限制本公开内容。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想到许多调整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将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

Claims (22)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围绕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围堰部;以及
在所述显示区域内形成的功能性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部具有疏液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部的高度为0.5μm-50μm,并且所述围堰部的宽度为50μm-50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部的高度为1μm-10μm,并且所述围堰部的宽度为100μm-10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部的高度为2μm,并且所述围堰部的宽度为5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部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和封闭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部由聚酰亚胺树脂、丙烯酸树脂、密胺树脂或聚硅氧烷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显示区域一侧观察,所述围堰部的边角部为直角、多角形、R形状或圆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围堰部之间或者在最外侧的围堰部和所述显示区域之间形成有沟槽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部具有疏液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部的宽度为50μm-500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墨水在所述围堰部和所述沟槽部的表面上的接触角至少为10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角至少为30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或液晶显示装置。
15.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作该显示装置的功能性膜时,包括下述步骤:
在基板上围绕待涂布区域形成一个或多个围堰部;
在待涂布区域内涂布功能性墨水;以及
将功能性墨水形成为功能性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围堰部之间或者在最外侧的围堰部和所述待涂布区域之间形成沟槽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围堰部和沟槽部进行表面处理以具有疏液性。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狭缝模具涂布机、喷墨印刷机或电气喷涂机在所述待涂布区域内涂布所述功能性墨水。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狭缝模具涂布机涂布所述功能性墨水时,所述围堰部围成的区域在涂布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狭缝模具涂布机的涂布长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狭缝模具涂布机涂布所述功能性墨水时,在垂直于涂布方向的方向上,最外侧围堰部的长度大于待涂布区域的宽度,并且大于狭缝模具涂布机的狭缝的宽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电气喷涂机涂布所述功能性墨水时,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的投影中,所述围堰部的长度和宽度大于电气喷涂机所使用的掩模的开口长度和宽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干燥和烧结工艺,将所述功能性墨水形成为功能性膜。
CN201510135434.7A 2015-03-26 2015-03-26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46986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5434.7A CN104698662A (zh) 2015-03-26 2015-03-26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14/681,287 US9929367B2 (en) 2015-03-26 2015-04-08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5434.7A CN104698662A (zh) 2015-03-26 2015-03-26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8662A true CN104698662A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45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5434.7A Pending CN104698662A (zh) 2015-03-26 2015-03-26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929367B2 (zh)
CN (1) CN10469866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0084A (zh) * 2016-04-06 2016-06-29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印刷工艺的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WO2017020556A1 (zh) * 2015-07-31 2017-0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9212898A (zh) * 2018-11-05 2019-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压印模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1624902B2 (en) 2017-11-24 2023-04-11 Hamamatsu Photonics K.K. Wafer inspection method and waf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99581B2 (en) 2013-07-01 2019-02-0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KR102392471B1 (ko) 2015-10-16 2022-04-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505159B (zh) * 2016-11-14 2018-07-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打印oled显示器件的凹槽结构及oled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8050A (zh) * 2005-03-03 2005-08-24 广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的基板及形成配向膜的方法
CN1756605A (zh) * 2003-03-03 2006-04-05 东丽株式会社 狭缝模具、和具有涂膜的基体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N1904699A (zh) * 2005-07-27 2007-01-31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供喷墨法形成配向膜的基板结构及用其制作的液晶面板
JP2007087693A (ja) * 2005-09-21 2007-04-05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書き込みヘッド、電気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02113A (zh) * 2004-08-04 2007-07-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薄膜的方法、制造该膜的装置、光学薄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2236208A (zh) * 2010-04-22 2011-11-09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204479887U (zh) * 2015-03-26 2015-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9778B1 (en) * 1998-03-17 2008-09-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atterned thin film device
US20050190253A1 (en) * 2002-02-01 2005-09-01 Duineveld Paulus C. Structured polmer substrate for ink-jet printing of an oled matrix
JP2004272199A (ja) * 2003-02-18 2004-09-3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表示媒体用リブ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媒体
US7868959B2 (en) * 2006-11-21 2011-01-11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mmon electrodes formed over the main face of an insulating substrate and made of a coating type electroconductive film inside a bank to regulate the edges thereof
JP4418525B2 (ja) * 2008-02-28 2010-0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8420465B2 (en) * 2008-11-19 2013-04-1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
JP2012047764A (ja) * 2008-12-26 2012-03-08 Sharp Corp 表示装置用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JP4664446B2 (ja) * 2009-02-10 2011-04-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US9093399B2 (en) * 2009-05-28 2015-07-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8399290B2 (en) * 2011-01-19 2013-03-1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Organic transistor with fluropolymer banked crystallization well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6605A (zh) * 2003-03-03 2006-04-05 东丽株式会社 狭缝模具、和具有涂膜的基体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N101002113A (zh) * 2004-08-04 2007-07-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薄膜的方法、制造该膜的装置、光学薄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658050A (zh) * 2005-03-03 2005-08-24 广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的基板及形成配向膜的方法
CN1904699A (zh) * 2005-07-27 2007-01-31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供喷墨法形成配向膜的基板结构及用其制作的液晶面板
JP2007087693A (ja) * 2005-09-21 2007-04-05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書き込みヘッド、電気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36208A (zh) * 2010-04-22 2011-11-09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204479887U (zh) * 2015-03-26 2015-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0556A1 (zh) * 2015-07-31 2017-0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US10079272B2 (en) 2015-07-31 2018-09-1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ubstrate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720084A (zh) * 2016-04-06 2016-06-29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印刷工艺的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US11624902B2 (en) 2017-11-24 2023-04-11 Hamamatsu Photonics K.K. Wafer inspection method and wafer
CN109212898A (zh) * 2018-11-05 2019-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压印模板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29367B2 (en) 2018-03-27
US20160285028A1 (en) 2016-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8662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10388709B2 (en) Pixel defining lay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7203746B2 (ja) Oled表示マザーボ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oled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oled表示装置
US7604864B2 (en) Substrate for organic 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811476B2 (en) Pixel definition layer,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TWI661549B (zh) 有機發光顯示器
US20080238295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thin-film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in film
CN105244454B (zh) 一种印刷am‑qdled及其制作方法
US10873059B2 (en) Array substrate with responsive particles, 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452782A (zh) 一种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JP2019515411A (ja) 表示基板および表示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6941112A (zh) 像素界定层及其制造方法、显示基板
CN107565063A (zh) Oled背板的制作方法与oled面板的制作方法
JP7000335B2 (ja) 表示基板の製造方法、表示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7968108B (zh) 像素界定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19437A (zh) 像素界定层及制造方法、显示基板及制造方法、显示面板
CN1603114B (zh) 用于喷墨打印的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210335928A1 (en)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153333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LED backpl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LED panel
JP4374197B2 (ja) 機能性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01013220A (zh) 滤色片黑矩阵的制造方法
US20160164043A1 (en)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OLEDs
CN204479887U (zh) 显示装置
JP4745062B2 (ja) 平板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70079879A (ko) 컬러 필터용 블랙 매트릭스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Applicant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100176 Beijing Zelu 9

Applicant befor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