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2084A - 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52084A CN104052084A CN201410331738.6A CN201410331738A CN104052084A CN 104052084 A CN104052084 A CN 104052084A CN 201410331738 A CN201410331738 A CN 201410331738A CN 104052084 A CN104052084 A CN 1040520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micro
- station
- access cabinet
- gr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该系统包含:第一站用变电器;第一母线,其电路连接在第一站用变电器下;第二站用变电器;第二微网接入柜,其电路连接在第二站用变电器下;站内负荷,其同时电路连接在第一母线和第二微网接入柜下;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电路连接在第二微网接入柜下;光伏发电系统,其电路连接在第二微网接入柜下;电池储能系统,其电路连接在第二微网接入柜下。本发明将分布式电源、各类负荷、控制装置及储能设备相结合,构成的单一可控又可独立运行的单元,最大化接纳分布式电源,节能降耗,提高能效,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多用户电能质量需求,提高电网整体抗灾能力和灾后应急供电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电负荷不断增加,传统电网的弊端也渐渐凸现,这使得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降,供电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在世界范围内接连发生的几次大面积停电事故更加凸显了电力系统集中式发电的运行难度大、难以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的更高要求等弊端。针对以上问题,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甚至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研究并应用多种一次能源形式结合、高效、经济的新型电力技术——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技术。
分布式发电,如微燃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能够灵活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是集中式单一供电系统的重要补充,有效解决了大型电网不能灵活追踪负荷,局部故障导致大面积扰动、停电以及偏远地区供电等问题。但分布式发电系统是不可控的发电单元,一般采取隔离的方式来消除其对配电网的影响,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分布式发电的效能,削弱了其优势[1]。为了解决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的相关矛盾,微网应运而生。
微网概念的兴起主要是解决大规模、多样化分布式电源并网带来的技术、市场和政策上的问题,以发挥分布式发电技术在经济、能源和环境中的优势,从而最大化接纳分布式电源,更好的满足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最大化接纳分布式电源、节能降耗、提高能效、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多用户电能质量需求、提高电网整体抗灾能力和灾后应急供电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其特点是,该系统包含:
第一站用变电器;
第一母线,其电路连接在第一站用变电器下;
第二站用变电器;
第二微网接入柜,其电路连接在第二站用变电器下;
站内负荷,其同时电路连接在第一母线和第二微网接入柜下;
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电路连接在第二微网接入柜下;
光伏发电系统,其电路连接在第二微网接入柜下;
电池储能系统,其电路连接在第二微网接入柜下。
上述站内负荷包含分别电路连接第一母线和第二微网接入柜的配电装置辅助电源、不间断电源和直流系统。
上述站内负荷电路连接有自动切换开关,并通过自动切换开关分别连接至第一母线和第二微网接入柜。
上述第一母线下电路连接有若干电路线路,并通过电路线路分别电路连接其下站内负荷;第一母线下每条电路线路上设有控制线路通断的开关。
上述第二微网接入柜下还电路连接有站内的照明电源、风机电源和空调电源。
上述第一站用变电器和第二站用变电器将110千伏压降至400伏分别输出至第一母线和第二微网接入柜。
上述第二微网接入柜包含电路连接在第二站用变电器下的第二母线和第二母线下连接的若干条电路线路,第二母线通过每条电路线路连接至各负载,每条电路线路上都设有控制线路通断的开关。
上述第一母线与第二母线之间连接有常开的分段开关。
上述第二微网接入柜中第二母线和第二母线下连接的若干条电路线路通过一公共连接点与第二站用变电器电路连接。
本发明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和现有技术的电网系统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形式,第一母线与第二母线分段设置,电源负荷及控制装置和储能设备分别连接于第一母线与第二母线下,将分布式电源、各类负荷、控制装置及储能设备相结合,构成的单一可控又可独立运行的单元,最大化接纳分布式电源,节能降耗,提高能效,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多用户电能质量需求,提高电网整体抗灾能力和灾后应急供电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该系统包含第一站用变电器1和第二站用变电器2,该第一站用变电器1和第二站用变电器2用于将110千伏电压降到400伏。
第一站用变电器1下电路连接有第一母线3,第一站用变电器1与第一母线3之间的线路中设有控制通断的开关。第一母线3下电路连接有若干电路线路,并通过每路电路线路分别电路连接其下站内负荷,第一母线3与每个其下站内负荷之间的电路线路上都设有控制通断的开关。
第二站用变电器2下电路连接有第二微网接入柜4。该第二微网接入柜4包含电路连接在第二站用变电器2下的第二母线41和第二母线41下连接的若干条电路线路,第二母线41通过每条电路线路连接至各负载,每条电路线路上都设有控制线路通断的开关。
第一母线3与第二母线41之间分段设置,并且电路连接有常开的分段开关12。
第二微网接入柜4中,第二母线41和第二母线41下连接的若干条电路线路通过一公共连接点42与第二站用变电器2电路连接。
第二微网接入柜4下通过电路线路连接有电动汽车充电桩5、光伏发电系统6、电池储能系统7、照明电源、风机电源和空调电源等。其中电动汽车充电桩5、光伏发电系统6、电池储能系统7是微网系统的主要部分。
站内负荷包含配电装置辅助电源8、不间断电源9和直流系统10(直流柜),该配电装置辅助电源8、不间断电源9(UPS)和直流系统10分别连接有自动切换开关11(ATS);配电装置辅助电源8、不间断电源9(UPS)和直流系统10从站用第一母线3和第二母线41各引一路线进线,经自动切换开关11切换后供电,以保证站内上述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另,第一母线3还通过其下设有控制线路通断的线路连接有其他交流负荷。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
第一站用变电器;
第一母线,其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站用变电器下;
第二站用变电器;
第二微网接入柜,其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站用变电器下;
站内负荷,其同时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母线和第二微网接入柜下;
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微网接入柜下;
光伏发电系统,其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微网接入柜下;
电池储能系统,其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微网接入柜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内负荷包含分别电路连接第一母线和第二微网接入柜的配电装置辅助电源、不间断电源和直流系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内负荷电路连接有自动切换开关,并通过自动切换开关分别连接至第一母线和第二微网接入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线下电路连接有若干电路线路,并通过电路线路分别电路连接其下站内负荷;第一母线下每条电路线路上设有控制线路通断的开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网接入柜下还电路连接有站内的照明电源、风机电源和空调电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用变电器和第二站用变电器将110千伏压降至400伏分别输出至第一母线和第二微网接入柜。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网接入柜包含电路连接在第二站用变电器下的第二母线和第二母线下连接的若干条电路线路,第二母线通过每条电路线路连接至各负载,每条电路线路上都设有控制线路通断的开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线与第二母线之间连接有常开的分段开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网接入柜中第二母线和第二母线下连接的若干条电路线路通过一公共连接点与第二站用变电器电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31738.6A CN104052084A (zh) | 2014-07-14 | 2014-07-14 | 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31738.6A CN104052084A (zh) | 2014-07-14 | 2014-07-14 | 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52084A true CN104052084A (zh) | 2014-09-17 |
Family
ID=51504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31738.6A Pending CN104052084A (zh) | 2014-07-14 | 2014-07-14 | 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52084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15083A (zh) * | 2015-08-20 | 2016-04-20 | 樊朝晖 | 一种支持安全动态增容的电动汽车群充电微网控制方法 |
CN105552854A (zh) * | 2015-12-24 | 2016-05-04 | 无锡信大气象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电源接入变电站安全自动切换系统 |
CN107979167A (zh) * | 2017-12-14 | 2018-05-01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一种变电站用应急供电系统 |
CN113972677A (zh) * | 2021-10-29 | 2022-01-25 | 江苏慧智能源工程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园区电力系统的协同分发控制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353235U (zh) * | 2011-12-02 | 2012-07-25 | 李明 | 一种微电网系统 |
CN202817901U (zh) * | 2012-08-30 | 2013-03-20 | 江西康威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微电网配电系统 |
EP2642633A1 (en) * | 2010-11-19 | 2013-09-25 | Hitachi, Ltd. |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rging/discharging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
CN103595138A (zh) * | 2013-11-21 | 2014-02-19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智能微电网系统 |
CN203674797U (zh) * | 2014-01-22 | 2014-06-25 |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站用电微网主接线系统 |
CN204046192U (zh) * | 2014-07-14 | 2014-12-24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 |
-
2014
- 2014-07-14 CN CN201410331738.6A patent/CN10405208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42633A1 (en) * | 2010-11-19 | 2013-09-25 | Hitachi, Ltd. |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rging/discharging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
CN202353235U (zh) * | 2011-12-02 | 2012-07-25 | 李明 | 一种微电网系统 |
CN202817901U (zh) * | 2012-08-30 | 2013-03-20 | 江西康威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微电网配电系统 |
CN103595138A (zh) * | 2013-11-21 | 2014-02-19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智能微电网系统 |
CN203674797U (zh) * | 2014-01-22 | 2014-06-25 |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站用电微网主接线系统 |
CN204046192U (zh) * | 2014-07-14 | 2014-12-24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15083A (zh) * | 2015-08-20 | 2016-04-20 | 樊朝晖 | 一种支持安全动态增容的电动汽车群充电微网控制方法 |
CN105552854A (zh) * | 2015-12-24 | 2016-05-04 | 无锡信大气象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电源接入变电站安全自动切换系统 |
CN107979167A (zh) * | 2017-12-14 | 2018-05-01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一种变电站用应急供电系统 |
CN113972677A (zh) * | 2021-10-29 | 2022-01-25 | 江苏慧智能源工程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园区电力系统的协同分发控制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umar et al. | DC microgrid technology: system architectures, AC grid interfaces, grounding schemes, power quality,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pplications, and standardizations aspects | |
CN206135505U (zh) | 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不同充电需求的微电网 | |
CN102545200A (zh) |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多端直流配电网系统 | |
CN104022527B (zh) | 直流微网系统 | |
CN104009452A (zh) | 一种用于直流配电系统短路故障的保护方案 | |
CN106300325A (zh) |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直流供电系统 | |
CN105762803A (zh) | 一种含有重要负荷的新能源与电动汽车接入的城市直流配电系统 | |
CN104052084A (zh) | 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 | |
CN110380401A (zh) | 市政道路用直流集中-分布式配电系统 | |
CN105305431B (zh) | 一种适用于城市中压配电网的雪花格式网架构建方法 | |
CN203674797U (zh) | 站用电微网主接线系统 | |
Javid et al. | Future distribution networks: A review | |
Sun et al. | Identifying opportunities for medium voltage DC systems in Australia | |
CN106786594B (zh) | 一种含重要负荷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 | |
CN206517066U (zh) | 一种含重要负荷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 | |
CN204577857U (zh) | 一种采用新型接线方式的110kV变电站 | |
CN103840548B (zh) | 一种带有微网系统的变电站系统 | |
CN109671344A (zh) | 一种用于直流输配电工程动态模拟实验系统的拓扑结构 | |
CN104134162A (zh) | 一种集成分布式电源的营配调全电网建模方法 | |
CN204046192U (zh) | 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 | |
CN110224432A (zh) | 一种箱式变电站及其微网系统控制方法 | |
CN104065064B (zh) | 110千伏变电站微网控制方法 | |
CN216959346U (zh) | 针对综合能源站的交直流微网路由器系统 | |
CN204046191U (zh) | 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的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 | |
CN105811442A (zh) | 一种移动式储能系统并网10kV线路的带电接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