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904074B - 电路和用于制造电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路和用于制造电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4074B
CN103904074B CN201310729969.8A CN201310729969A CN103904074B CN 103904074 B CN103904074 B CN 103904074B CN 201310729969 A CN201310729969 A CN 201310729969A CN 103904074 B CN103904074 B CN 103904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cell
protective layer
section
engaging structure
circuit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299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4074A (zh
Inventor
R.埃伦普福特
M.布吕恩德尔
D.潘特尔
F.安特
J.肯特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904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4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4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40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H10B, H10D,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H10B, H10D,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B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 B81B7/00Microstructural systems; Auxiliary parts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H10B, H10D,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hotovoltaic cell covered by group H10F10/00,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 H10F19/80Encapsulations or containers for 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having photovoltaic cel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F77/93Interconnections
    • H10F77/933Interconnections f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F77/935Interconnections f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for photovoltaic devices o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6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61Disposition
    • H01L2224/1615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1622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16225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11Not relevant to the scope of the group, the symbol of which is combined with the symbol of this grou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46Mixed devices
    • H01L2924/1461M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具有: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具有起光伏作用的正面以及背面;以及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所述构件布置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且借助于一种接通结构与太阳能电池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进行电连接。此外,所述电路具有透明的第一保护层,该第一保护层布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上,其中所述接通结构具有第一接通部段,该第一接通部段布置在第一保护层的、背离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上。

Description

电路和用于制造电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和一种用于制造电路的方法。
背景技术
换能器的集成是电子包装领域的一种趋势。具体地,除了热电转换器之外,太阳能电池被用于获得电能,例如用于运行传感器模块。
原则上,两种类型的太阳能电池的接通是可行的。大多数目前制造的电池必须从正面和背面进行接触,以便形成电触点(在正面上可识别到银质的导体结构)。也存在用于纯粹的背侧面接通的附件,这些附件目前仍相对较少地被传播。此外,在被双侧接触的电池中,对于太阳能电池的正面进行的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所使用的金属化层在潮气的影响下可能会腐蚀。在用于大面积的太阳能应用的正常的模块制造过程中,这通过在塑料板之间的压层来实现。
US2011/0169554A1描述了一种集成的太阳能驱动的构件。
发明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利用本发明提出了根据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电路和一种用于制造电路的方法。由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和随后的说明得到有利的设计方案。
通过在太阳能电池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上布置一种透明的第一保护层并且所述接通结构具有布置在第一保护层的、背离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上的第一接通部段,就可以在使用已知的组装-和连接技术-工艺方法的情况下通过极简单的方式在正面电接触所述太阳能电池,并在此同时保护太阳能电池既不受环境、例如像湿气的影响,也不遭受到机械损坏。由此可以实现一种具有通过太阳能电池进行自身能量供给的、极紧凑的电路。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路的特点也在于一种较高的成本效率。
相应的电路具有如下特征:
一太阳能电池,具有起光伏作用的正面以及背面;
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所述构件布置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且借助于接通结构与太阳能电池的所述起光伏作用的正面进行电连接;以及
透明的第一保护层,该第一保护层布置在太阳能电池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上,
其中所述接通结构具有第一接通部段,该第一接通部段布置在第一保护层的、背离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上。
用于制造相应的电路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制备一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具有起光伏作用的正面以及背面;
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布置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以及
在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上布置透明的第一保护层,并且在该第一保护层的、背离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上布置金属层,或者在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上布置一包括所述第一保护层和金属层的复合层;以及
制备一接通结构,所述接通结构使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与太阳能电池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进行电连接,
其中所述接通结构的制备包括在所述第一保护层的、背离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上设置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一接通部段。
所述电路可以是传感器或任意的电子组件。相应地,所述电的或微机械的构件例如可以是集成电路、传感器元件和测量敏感元件。集成电路例如可以是用于处理传感器信号的分析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电路功能的控制电路或者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设备。传感器元件例如可以是温度传感器、力接收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此外,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可以实施为专用的集成电路或者微型系统。借助于专用的集成电路—也称为ASIC—也可以实现复杂的功能。所述微型系统可以是所谓的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电子机械系统))。根据应用领域可以选择相应合适的构件。也可以组合不同类型的构件,并且并排地或者也上下堆叠地布置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或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的接通结构处。所述构件可以是不连续的、全功能的元件,所述元件作为成品构件被安置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
电路也可以具有用于电能的存储器。例如,该存储器可以布置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器可以借助于利用组装-和连接技术-工艺所建立起来的连接与太阳能电池或接通结构进行电和机械的连接。此外,存储器可以连接在太阳能电池的电连接触点和所述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的电连接触点之间。所述存储器例如可以是电镀元件,例如是蓄电池或者是电容器。当太阳能电池不提供能量或者对于构件的运行未提供足够的能量时,也可以通过存储器把电能提供给所述构件。
为了研发紧凑的、自给自足的传感器,必要的是,由其它的能量形式通过转化来提供对于运行来说必要的能量。这通过把光伏电池成本经济地并且结构小地集成在独立的传感器模块中来实现。所述太阳能电池可以是光伏电池,所述光伏电池设计用于把辐射能、例如太阳光转化为电能。所述太阳能电池可以实施为平坦的、薄的板的形式。
取决于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的光特性,对所述保护层或者多个保护层来说精确的材料选择是必要的。具体地,在吸收的区域中,所述使用的材料—其优选是聚合物—必须具有高的透明度(典型的波长为400至900nm)。
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一接通部段可以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金属层的被结构化了的布线平面(Umverdrahtungsebene),以便把由太阳能电池所提供的能量直接地或通过中间连接的蓄能器提供给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为此,所述第一接通部段或布线平面可以具有合适的电的印制导线和接触面。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一接通部段可以通过一种制造方法来制成,其中印制导线或结构化的布线平面直接地形成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尤其可以使用与那些来自印制电路板制造过程的层压及结构化方法相类似的层压及结构化方法。然而也可以设想的是,所述第一接通部段被分开地制造并且随后被放置在第一保护层上,例如以粘合的印制导线或者布线层或者粘合的层复合结构的形式。
所述组装-和连接技术包括作为微电子和微型系统技术的一个领域的、对于微电子组件的安装来说所需要的所有技术和设计工具。例如,属于所述连接技术的有:引线连接技术、TAB(Tape Automated Bonden(卷带自动结合))、倒装技术、粘合、阳极接合、焊接技术、回流焊接工艺(SMT 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表面安装工艺))和波焊接工艺(Wellenlötverfahren)。例如,层工艺(Schichttechnologien)、薄层技术、层改良、层结构化、层剥蚀、激光工艺和分割都属于所述组装技术。
有利的是,第一保护层近似整面地覆盖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概念“近似”表示,太阳能电池的整个起光伏作用的正面除了所述接通结构到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的连接点或接通点之外都被第一保护层所覆盖。由此提供了针对环境影响和机械作用对于整个太阳能电池的极其良好的保护。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第一保护层设计为借助于层压、丝网印刷法、屏幕涂层或自旋转涂层所施加的聚合物层。借助于该方法可以把优选由聚合物所形成的第一保护层价廉地施加在太阳能电池正面上。
此外有利的是:设置了包裹材料,其覆盖了所述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且在太阳能电池的侧向的边缘上延伸;且第一保护层在包裹材料的正面上延伸。所述包裹材料布置在布线平面的背面上,并且包裹了所述构件。以简单的方式,通过尤其可以设计为模型材料的包裹材料形成了用于所述构件和用于所述电路的壳体,因为所述太阳能电池连同所述构件能嵌入到所述包裹材料中。由此,一方面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且必要时还提供了钝化(Passivierung)。另一方面,也在太阳能电池的侧面提供了一种结构,通过该结构或者在该结构上能够可靠地在太阳能电池的侧向敷设所述接通结构,以便接触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正面。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一接通部段设计为结构化的和/或借助于层压所施加的金属层或布线平面。由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把金属层—例如可以是铜层或铝层—例如整面地层压在第一保护层上,且在随后的方法步骤中,例如光刻地以及通过蚀刻进行结构化,以便形成所述第一接通部段。然而也可以设想,例如由热塑性塑料所形成的第一保护层以及例如构造为铜箔或铝箔的所述金属层已经作为复合材料引入该过程中,且安置在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上以及必要时安置在所述包裹材料的正面上。
此外,有利的是,设置了透明的第二保护层,其布置在第一保护层的正面上且覆盖了接通结构的第一接通部段。由此提供了对于第一接通部段的极好的保护。优选设计为聚合物层的第二保护层尤其可以在另一个层压步骤中施加在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一接通部段上。然而,第二保护层也可以整面地施加在第一保护层和第一接通结构上。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接通结构具有第二接通部段,该第二接通部段横向于第一保护层的纵向方向延伸穿过该第一保护层,并且使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一接通部段与太阳能电池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进行电连接。同样有利的是,所述接通结构具有第三接通部段,该第三接通部段横向于第一保护层的纵向方向延伸穿过该第一保护层直至包裹材料的正面。在此,“横向于纵向方向”的表述表示,第二或第三接通部段沿着第一保护层的厚度方向延伸,然而并不是必须垂直于表面,而是可以与该表面呈一定的角度。在此,第二接通部段从第一保护层的正面、也就是说从第一接通部段延伸直至第一保护层的背面,也就是说直至太阳能电池的起作用的正面或者该太阳能电池的收集电极。类似地,第三接通部段从第一保护层的正面、也就是说从第一接通部段延伸直至第一保护层的背面,但是直至在太阳能电池侧向的包裹材料的正面,即直至所述接通结构的第四接通部段。通过该措施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建立起从布置在第一保护层的正面上的第一接通部段至其余的电路的电连接,所述其余的电路位于第一保护层的、与该第一保护层的正面相背离的背面上。在一种制造步骤中,尤其可以例如借助于激光器穿过第一保护层和布置在该第一保护层上的金属层钻出一相应的开口,且随后通过电镀工艺使得该开口得以金属化,以便形成电连接。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接通结构具有第四接通部段,该第四接通部段布置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且与太阳能电池进行电连接且机械连接;以及所述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布置在第四接通部段的、与太阳能电池背离的背面上,并且与第四接通部段进行电连接且机械连接。所述接通结构的第四接通部段有利地可以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结构化的金属层的布线平面(Umverdrahtungsebene)。该布线平面可以部分地实施为一位于太阳能电池和所述构件之间的层。该布线平面的厚度可以比所述构件的厚度或者太阳能电池的厚度薄。在此,所述布线平面被设计用于:在所述构件和太阳能电池之间产生一种机械的连接。此外,所述布线平面被设计用于:把由太阳能电池所提供的能量直接地或通过中间连接的蓄能器提供给所述构件。为此,所述布线平面可以具有合适的电印制导线和触点面。在所述布线平面的背面上也可以布置多个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该构件可以是不连续的元件,该元件可以与太阳能电池无关地制成,并且可以作为成品元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布线平面相连接。在使用组装-及连接技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已知的方法使结构元件与所述布线平面相连接。所述组装-及连接技术-工艺可以包括材料配合的接合方法。因此,所述构件可以通过材料配合的接合连接与所述布线平面相连接。例如,所述连接可以在所述构件的电触点面和布线平面的电触点面之间延伸。例如,可以借助于焊接、粘合或引线连接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来产生所述连接。相应的、形成了该连接的材料可以事先布置在所述构件上或所述布线平面上。所述连接可以借助于已知的方法迅速地、价廉地并且节省位置地完成。
与分开地制成的且随后例如以粘合的印制电路板的形式或者粘合的电路基底的形式的、放置在太阳能电池上的布线层不同,也可以通过下列一种制造方法制成该布线层:在所述制造方法中所述布线层直接制成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因此,所述太阳能电池可以用作用于形成所述布线层的衬底。所述布线平面在此可以通过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形成单个层来一层层地形成。因此,该布线平面可以在不把分开地制成的层复合结构施加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的情况下制成。为了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制造所述布线平面,可以使用经典的半导体制造方法。通过把作为布线平面的第四接通部段设置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就可以在使用已知的组装-及连接技术-工艺的方法的情况下把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布置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由此实现了一种具有通过太阳能电池进行自身能量供给的、极紧凑的电路。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接通结构具有第五接通部段,该第五接通部段在包裹材料的外表面中和/或包裹材料的外表面上延伸,并且使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三接通部段与该接通结构的第四接通部段进行电连接。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五接通部段有利地包括引线连接或第一贯通接触部、第二贯通接触部和将两个贯通接触部进行电连接起来的电印制导线。在后一种情况中,可以在施加了所述包裹材料之后才实现在所述第三接通部段和第四接通部段之间的电接触。通过该措施,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提供所述接通结构的从第一保护层伸出的第三接通部段和该接通结构的布置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的第四接通部段的接通。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示例性地详细地描述本发明。附图示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路的示意性图示;以及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电路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路10的示意性的图示。该电路10具有太阳能电池12—也称为光伏电池,该太阳能电池具有起到光伏作用的正面14和背面16。可以对应于已知的太阳能电池由半导体材料制成所述太阳能电池12。太阳能电池12可以具有合适的层结构。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14具有平坦的表面,该表面例如可以为矩形。太阳能电池12设计用于把入射在起作用的正面14上的辐射转化为电能,并提供给太阳能电池12的接头。太阳能电池12的至少一个正面的接头布置在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14上,并且太阳能电池12的至少一个背面的接头布置在太阳能电池12的背面16上。
电路10还具有两个构件18、20,其布置在太阳能电池12的背面16上。构件18、20设计为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18、20。构件18、20分别通过接通结构(Kontaktierungsstruktur)24的一部分与太阳能电池12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在太阳能电池12的工作中,在正面的接头和背面的接头之间存在电压,该电压可以用于运行构件18、20。
此外,电路10还具有包裹材料26。包裹材料26包围着构件18、20以及太阳能电池12的背面16或者接通结构24的布置在太阳能电池12的背面16上的区域。包裹材料26的层厚度可以如此选择,即构件18、20完全地被包裹材料26所包围。根据实施方案,包裹材料26例如可以实施为浇注材料或模型材料。此外,包裹材料26被引导经过太阳能电池12的侧向边缘28,并由此形成了包裹材料26的正面27。因此,从太阳能电池12的起作用的正面14看,太阳能电池12嵌入在包裹材料26中。
电路10可以是一种在背面装配了电子元器件18、20的、通过倒装技术被机械和电接触的、并且被包裹材料26包裹的太阳能电池12。
根据本发明,在太阳能电池12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14上布置了透明的第一保护层30。第一保护层30在此在太阳能电池12的整个正面14和包裹材料26的正面27上延伸。在此,第一保护层30整面地覆盖了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14—除了在接通结构24和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14或收集电极之间的接通点(Kontaktierungspunkte)。在此,第一保护层30可以设计为聚合物层。此外,可以借助于层压、丝网印刷法、屏幕涂层或自旋转涂层来涂覆所述第一保护层30。
此外,在第一保护层30的与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14相背离的正面32上设置了第二保护层34。第二保护层34在第一保护层30的整个正面32上延伸并且覆盖该正面以及接通结构24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保护层尤其提供了对于接通结构的露出部分的保护,正如随后更详细地说明的那样。第二保护层34同样可以设计为聚合物层且借助于层压、丝网印刷法、屏幕涂层或自旋转涂层来进行涂覆。
因为这两个构件18、20分别借助于类似设计的接通结构24与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14进行电连接,所以下面仅涉及所述两个接通结构24之一。
因此,使构件18、20与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14进行电连接的接通结构24具有第一接通部段36。该第一接通部段36布置在第一保护层30的正面32上。根据示出的实施例,接通结构24的第一接通部段36还被第二保护层34覆盖,因此其被保护不受环境影响。因此,第一接通部段36布置在第一保护层30和第二保护层34之间。第一接通部段36在此可以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金属层的布线平面。为此,可以借助于合适的方法把结构化的或未结构化的金属层施加在第一保护层30上。如果施加了未结构化的金属层,则可以事后使该金属层结构化,以便形成印制导线。为了形成多层的布线平面,可以相继施加两个或多个金属层。例如,可以通过层压来施加所述第一接通部段36,且随后进行结构化。像开头已经描述的那样,然而也可以设想,第一保护层30和金属层已经作为复合材料共同施加在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14上,并随后对于金属层进行结构化。
此外,接通结构24具有第二接通部段38。该第二接通部段38横向于第一保护层30的纵向方向延伸穿过该第一保护层,并且提供了接通结构24的第一接通部段36与太阳能电池12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14、尤其是布置在该正面上的收集电极的电连接。在此可以例如借助于激光器穿过第一保护层30和布置在该第一保护层上的金属层钻出一相应的开口40,且随后通过电镀工艺使得该开口得以金属化,以便形成电连接,也就是说,形成所述第二接通部段38。
此外,接通结构24具有第三接通部段42。该第三接通部段42同样横向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0的纵向方向延伸穿过该第一保护层直至包裹材料26的正面27。类似地,第三接通部段42从第一保护层30的正面、也就是说从第一接通部段36延伸直至第一保护层30的背面,然而直至在太阳能电池12侧向的包裹材料26的正面27。在此,可以与第二接通部段38类似地进行第三接通部段42的制造。像上文所描述的那样,“横向于纵向方向”的表达表示,所述第二或第三接通部段沿第一保护层的厚度方向延伸,然而并不是必须垂直于表面延伸,而是可以与该表面具有确定的角度。
接通结构24还具有第四接通部段44。该第四接通部段44可以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金属层的布线平面。该第四接通部段44或者说该布线平面在与太阳能电池的正面14对置地布置的太阳能电池12的背面16上延伸。所述布线平面与太阳能电池12的背面16在机械上牢固地连接。构件18、20布置在所述第四接通部段44的或者说所述布线平面的背面46上,且与其在机械上固定地连接。所述布线平面设计用于:把所述构件18、20的工作所必需的电能从太阳能电池12的接头提供至构件18、20的触头。此外,所述布线平面设计用于,根据电路10和构件18、20的实施方案在构件18、20的触头之间或者在构件18、20的触头和电路10的外部触头之间传导电信号。为此,所述布线平面、即接通结构24的第四接通部段44可以具有多个印制导线。所述布线平面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层。如果布线平面具有多个层,则可以交叉地实现印制导线。布线平面可以实施为太阳能电池12的背面金属化部。为此,可以借助于合适的方法把结构化的或未结构化的金属层施加到太阳能电池12的背面16上。如果施加了未结构化的金属层,则可以事后使该金属层结构化,以便形成所述布线平面。为了形成多层的布线平面,可以相继施加两个或多个金属层。
所述构件18、20可以是“裸露芯片”(Bare Die),是有壳体的传感器、例如模制壳体或者是传感器模块。在构件18、20和实施为背面金属化部的第四接通部段44之间的电接通部可以通过倒装技术来进行。
接通结构24还具有第五接通部段48。第五接通部段48包括第一贯通接触部50、第二贯通接触部52和电连接着这两个贯通接触部50、52的电印制导线54。
第一贯通接触部50从第四接通部段44或者说所述布线平面引导至所述包裹材料26的、朝向所述布线平面的外表面56。电印制导线54在包裹材料26的外表面56上在第一贯通接触部50和第二贯通接触部52之间延伸。第二贯通接触部52在太阳能电池12的侧向边缘28上延伸的区域中延伸穿过包裹材料26的整个厚度。例如,包裹材料26可以实施为模型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贯通接触部50、52实施为模制贯通接触部。
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五接通部段48,也就是说在第三接通部段42与第四接通部段44之间的电连接只有在施加了包裹材料26之后才实现。那么这恰恰是重要的,当为了制造包裹材料26而使用了无衬底的工艺时,例如基于eWLB技术(Embedded Wafer Level BallGrid Array Technologie—嵌入式晶片水平球栅格阵列技术)。专门的实施方案是“Package-on-package(包装上的包装)”结构形式,其中所述包裹材料26的外表面56可以用作用于安装另外的裸露芯片的或有壳体的构件的布线平面(未示出)。
此外,包裹材料26中的接通也可以典型地设想为引线连接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第五接通部段48设计为引线连接。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电路10的方法的流程图。电路10可以是一种像在前述附图中示出的那样的电路10。
在步骤100中,制备一太阳能电池12,其具有起光伏作用的正面14和与所述正面14对置地布置的背面16。
在步骤102中,在太阳能电池20的背面16上布置了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18、20。同时或者在随后执行的步骤中,构件18、20可以例如借助于接通结构、例如一种布线平面与太阳能电池12进行电和机械的连接。在此,可以使用组装-和连接技术,例如,可以提供所述至少一个构件18、20来作为不连续的构件且布置在布线表面上,并且随后例如通过焊接过程或者粘合过程固定在所述布线平面上。
在步骤104中,在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14上布置一种透明的第一保护层30,并且在所述第一保护层30的、背离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32上布置一种金属层。可选地,也可以在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14上布置一包括第一保护层30和金属层的复合层。为此,尤其可以使用类似于那些来自印制电路板制造过程的层压-和结构化方法。
在步骤106中,制备一种接通结构24,所述接通结构使所述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18、20与太阳能电池12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14实现电连接。步骤106包括一步骤108,其中设置了横向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0和所述金属层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开口40。此外,所述步骤106还包括一步骤110,其中在开口40中设置了接通结构24的第二接通部段38,该第二接通部段使接通结构24的第一接通部段36与太阳能电池12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14实现电连接。这例如可以通过电镀工艺来进行。此外,所述步骤106还包括步骤112,其中使所述金属层实现结构化,以便在所述第一保护层30的、背离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32上形成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一接通部段36。
例如,所述结构形式的应用例如可用于能量自给自足的传感器。仅示例性地选择了所述和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可以重复,并且以与所述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如果实施例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和/或”连接,则这可如此解读,即根据一种实施方案,该实施例既具有第一特征也具有第二特征,而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或者仅具有第一特征或者仅具有第二特征。

Claims (15)

1.电路(10),具有
-太阳能电池(12),所述太阳能电池具有起光伏作用的正面(14)以及背面(16);
-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18、20),所述构件布置在太阳能电池(12)的背面(16)上且借助于一种接通结构(24)与太阳能电池(12)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14)进行电连接,以及
-透明的第一保护层(30),该第一保护层布置在太阳能电池(12)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14)上;
-其中所述接通结构(24)具有第一接通部段(36),所述第一接通部段布置在第一保护层(30)的、背离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3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10),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30)整面地覆盖了所述太阳能电池(12)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10),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30)设计为借助于层压、丝网印刷法、屏幕涂层、喷射涂层或自旋转涂层所施加的聚合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10),其中设置了包裹材料(26),所述包裹材料覆盖了所述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18、20)且在所述太阳能电池(12)的侧向的边缘(28)上延伸,且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30)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包裹材料(26)的正面(27)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10),其中所述接通结构(24)的所述第一接通部段(36)设计为结构化的和/或借助于层压所施加的金属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10),其中设置了透明的第二保护层(34),该第二保护层布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层(30)的正面(32)上且覆盖了所述接通结构(24)的第一接通部段(36)。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10),其中所述接通结构(24)具有第二接通部段(38),所述第二接通部段横向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0)的纵向方向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保护层且使所述接通结构(24)的第一接通部段(36)与所述太阳能电池(12)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14)进行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10),其中所述接通结构(24)具有第三接通部段(42),所述第三接通部段横向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0)的纵向方向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保护层直至包裹材料(26)的正面(2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10),其中所述接通结构(24)的第二接通部段(38)和/或第三接通部段(42)设计为借助于电镀所施加的金属触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10),其中所述接通结构(24)具有第四接通部段(44),所述第四接通部段布置在太阳能电池(12)的背面(16)上且与所述太阳能电池(12)进行电连接和机械连接;以及其中所述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18、20)布置在所述第四接通部段(44)的、与所述太阳能电池(12)背离的背面(46)上且与所述第四接通部段(44)进行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10),其中所述接通结构(24)的第四接通部段(44)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结构化的金属层的布线平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10),其中设置了包裹材料(26),所述包裹材料覆盖了所述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18、20)且在所述太阳能电池(12)的侧向的边缘(28)上延伸,且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30)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包裹材料(26)的正面(27)上延伸,其中所述接通结构(24)具有第三接通部段(42),所述第三接通部段横向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0)的纵向方向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保护层直至包裹材料(26)的正面(27),其中所述接通结构(24)具有第五接通部段(48),所述第五接通部段在所述包裹材料(26)的外表面(56)中和/或上延伸,且使所述接通结构(24)的所述第三接通部段(42)与所述接通结构(24)的第四接通部段(44)进行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10),其中所述接通结构(24)的第五接通部段(48)包括引线连接部或者第一贯通接触部(50)、第二贯通接触部(52)以及将所述第一贯通接触部(50)和所述第二贯通接触部(52)电连接起来的电印制导线(54)。
14.用于制造电路(10)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制备(100)一太阳能电池(12),该太阳能电池具有起光伏作用的正面(14)以及背面(16);
-在太阳能电池(12)的背面(16)上布置(102)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18、20、22);
-如此布置(104):在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14)上布置一种透明的第一保护层(30),并且在第一保护层(30)的、背离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14)上布置一种金属层,或者在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14)上布置一包括所述第一保护层(30)和金属层的复合层;以及
-制备(106)一接通结构(24),所述接通结构使所述电子的或微机械的构件(18、20)与太阳能电池(12)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14)进行电连接;
-其中所述接通结构(24)的制备(106)包括在所述第一保护层(30)的、背离所述太阳能电池(12)的正面(14)上设置所述接通结构(24)的第一接通部段(36)。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通结构(24)的制备(106)还包括:
-设置(108)横向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0)和金属层纵向方向延伸的开口(40);
-在所述开口(40)中设置(110)了所述接通结构(24)的第二接通部段(38),所述第二接通部段使所述接通结构(24)的第一接通部段(36)与所述太阳能电池(12)的起光伏作用的正面(14)进行电连接,以及
-结构化(112)所述金属层,以便形成所述接通结构(24)的第一接通部段(36)。
CN201310729969.8A 2012-12-27 2013-12-26 电路和用于制造电路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040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224432.8 2012-12-27
DE201210224432 DE102012224432A1 (de) 2012-12-27 2012-12-27 Elektrische Schal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elektrischen Schal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4074A CN103904074A (zh) 2014-07-02
CN103904074B true CN103904074B (zh) 2018-04-06

Family

ID=50337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2996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04074B (zh) 2012-12-27 2013-12-26 电路和用于制造电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81513B2 (zh)
CN (1) CN103904074B (zh)
DE (1) DE102012224432A1 (zh)
FR (1) FR3000604B1 (zh)
IT (1) ITMI201321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17105A1 (de) * 2012-09-24 2014-04-17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Schal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elektrischen Schaltung
FR3030143A1 (fr) * 2014-12-15 2016-06-17 Nicolas Leblanc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portatif comportant des cellules photovoltaiques imprimees sur sa surface externe
DE102016211637A1 (de) * 2016-06-28 2017-12-28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nikeinheit und Verfahren zur Ausbildung einer Elektronikeinhei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3992A2 (de) * 2010-04-27 2011-11-03 At & S Austria Technologie & Systemtechnik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kontaktieren eines photovoltaischen moduls mit einem anschlussgehäuse sowie system bestehend aus einem photovoltaischen modul und einem anschlussgehäuse
JP2012059763A (ja) * 2010-09-06 2012-03-2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封止材と太陽電池
CN102403277A (zh) * 2010-09-14 2012-04-0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构造电路的方法和电路
CN102437217A (zh) * 2011-10-14 2012-05-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封装模块
CN102822989A (zh) * 2010-04-08 2012-12-1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具有背侧接触半导体电池的光生伏打模块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21301B4 (de) * 2002-05-14 2004-07-29 Junghans Uhren Gmbh Vorrichtung mit Solarzellenanordnung und Flüssigkristallanzeige
US7335835B2 (en) * 2002-11-08 2008-02-26 The Boeing Company Solar cell structure with by-pass diode and wrapped front-side diode interconnection
US20100186804A1 (en) * 2009-01-29 2010-07-29 Emcore Solar Power, Inc. String Interconnection of Inverted Metamorphic Multijunction Solar Cells on Flexible Perforated Carriers
US20090159125A1 (en) * 2007-12-21 2009-06-25 Eric Prather Solar cell package for solar concentrator
WO2010035269A2 (en) 2008-09-29 2010-04-01 Shani Keysar Integrated solar powered device
US8390047B2 (en) * 2008-11-14 2013-03-05 Faquir Chand Jain Miniaturized implantable sensor platform having multiple devices and sub-chips
EP2503598A2 (en) * 2009-11-18 2012-09-26 LG Innotek Co., Ltd. Solar photovoltaic device
JP5323250B2 (ja) * 2010-02-24 2013-10-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963704A1 (fr) * 2010-08-05 2012-02-10 St Microelectronics Crolles 2 Cellule photovoltaïque et capteur autono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2989A (zh) * 2010-04-08 2012-12-1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具有背侧接触半导体电池的光生伏打模块的方法
WO2011133992A2 (de) * 2010-04-27 2011-11-03 At & S Austria Technologie & Systemtechnik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kontaktieren eines photovoltaischen moduls mit einem anschlussgehäuse sowie system bestehend aus einem photovoltaischen modul und einem anschlussgehäuse
JP2012059763A (ja) * 2010-09-06 2012-03-2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封止材と太陽電池
CN102403277A (zh) * 2010-09-14 2012-04-0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构造电路的方法和电路
CN102437217A (zh) * 2011-10-14 2012-05-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封装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4074A (zh) 2014-07-02
ITMI20132151A1 (it) 2014-06-28
FR3000604B1 (fr) 2017-05-12
FR3000604A1 (fr) 2014-07-04
US20140183679A1 (en) 2014-07-03
DE102012224432A1 (de) 2014-04-10
US8981513B2 (en) 2015-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56760B2 (en) Miniaturized electrical component comprising an MEMS and an ASIC and production method
CN103900628B (zh) 传感器系统和用于传感器系统的遮盖装置
JP3186941B2 (ja) 半導体チップおよびマルチチップ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JP2009508324A6 (ja) マイクロ電子デバイス、積み重ねられたマイクロ電子デバイス、およびマイクロ電子デバイスを製造する方法
JP2009508324A (ja) マイクロ電子デバイス、積み重ねられたマイクロ電子デバイス、およびマイクロ電子デバイスを製造する方法
JP2010521818A (ja) 半導体デバイスパッケージ化装置、パッケージ化された半導体部品、半導体デバイスパッケージ化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8546174A5 (zh)
KR20130086347A (ko) 영역 어레이 유닛 컨넥터를 갖는 적층 가능한 몰딩된 마이크로전자 패키지
CN103681648B (zh) 电路和用于制造电路的方法
JP7109139B2 (ja) 埋め込み型ドライフィルム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904074B (zh) 电路和用于制造电路的方法
TWI750542B (zh) 感測器及其封裝組件
JP2014154172A (ja) 太陽電池式icチップ
US9917213B2 (en)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hotovoltaic module
JP2022545438A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保護層を有する光電子部品を導電接触させ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このタイプの接触を有する光電子部品
CN115196583A (zh) 一种mems传感器芯片与asic芯片的扇出型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CN109950237B (zh) 传感器微系统封装方法及传感器微系统
CN114823356A (zh) 晶圆级系统封装方法及晶圆级系统封装结构
CN107978575A (zh) 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6417858U (zh) Mems芯片封装结构
CN206417859U (zh) Mems芯片封装结构
US8525312B2 (en) Area array quad flat no-lead (QFN) package
KR101118719B1 (ko) 와이어 접합을 위한 국소 공동을 구비한 적층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H09240176A (ja) Icカ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00012444A (ko) 반도체 칩 패키지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