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1519A - 车内照相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内照相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81519A CN103581519A CN201310308643.8A CN201310308643A CN103581519A CN 103581519 A CN103581519 A CN 103581519A CN 201310308643 A CN201310308643 A CN 201310308643A CN 103581519 A CN103581519 A CN 1035815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onductive
- contact
- silicone
- har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车内照相机装置,包括:导电性硅胶部件,该导电性硅胶部件包括用绝缘性硅胶材料制成的硅胶本体,以及导电部,该导电部嵌入在该硅胶本体中、以使导电部的两端暴露于硅胶本体的对置表面;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具有图像采集装置和基板端子,所述基板端子布置成与在硅胶本体的一个表面上的导电部的末端进行接触;端子保持器,该端子保持器具有构造成与硅胶本体的另一表面进行接触的接触面;以及线束端子,该线束端子由端子保持器保持。每个线束端子都包括保持在端子保持器的接触面上的前端。每个线束端子的前端都定位在与端子保持器的接触面相同的平面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内照相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知布置在车辆的缓冲器、护栅等上的用来采集外部景象的图像的车内照相机装置。该车内照相机装置包括:在照相机壳体中,电路基板,诸如CCD(电荷耦合装置)的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该电路基板上。在照相机壳体的前面,具有光学系统,诸如透镜,外界的光经过该光学系统传送到照相机壳体内,并且然后被图像采集装置接收,以实现车内照相机装置的成像操作。
该电路基板形成有用于输入/输出电信号的输入/输出(I/O)端子。该I/O端子穿透照相机壳体的一部分连接到连接器端子,并且然后经过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到外部装备。
在上述的传统的车内照相机装置中,存在调整光学系统的光轴与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壳体。具体地,通过使电路基板沿着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移动来调节光轴的位置。
因此,由于不可能使电路基板的I/O端子与照相机壳体内的连接器端子固定地连接,所以车内照相机装置已经适于使I/O端子通过诸如线束、FFC(柔性扁平电缆)、FPC(柔性印刷电路)等的媒介与连接器端子连接。
然而,由于需要这样构造的传统的车内照相机装置在照相机壳体内确保线束、FFC、FPC等的容纳空间,所以难以使装置和装置的组成最小化,并且组装操作相对复杂。
为了解决关于传统的车内照相机装置的这样的问题,JP2006-351210A(专利文献1)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车内照相机装置。从而,如图1所示,车内照相机装置的照相机壳体1包括:具有光学系统2的前壳体部3,以及具有连接器壳体8的后壳体部4。电路基板5容纳在前壳体部3中,图像采集装置5a安装在电路基板5的一个表面上,并且I/O端子5b安装在基板5的另一个表面上。
后壳体部4在内部设置有各向异性导电片6和连接器端子7,该各向异性导电片6具有以等间隔嵌入其中的细金属线6a。该各向异性导电片6通过在后壳体部4中的保持部4a来保持。在每个端子7的前端部7a都从保持部4的底面4b突出的同时,每个连接器端子7的一部分都嵌入在壳体基部8a中。
然后,如图1的箭头所示,当将前壳体部3和后壳体部4组装成一体时,电路基板5的I/O端子5a能够通过各向异性导电片6的细金属线6a连接到连接器端子7。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的车内照相机装置中,电路基板5的I/O端子通过各向异性导电片6的细金属线6a连接到连接器端子7。从而,不需要确保线束、FFC、FPC等在照相机壳体1内的容纳空间。因此,不仅能够使车内照相机装置最小化,而且能够简化车内照相机装置的构造及其组装操作。
在专利文献1的车内照相机装置中,当将前壳体部3和后壳体部4组装成一体时,电路基板5的I/O端子5b和连接器端子7的前端部7a与各向异性导电片6的细金属线6a的两端在压力下分别接触。
然后,预先设定车内照相机装置,使得适当的接触载荷通过I/O端子5b和连接器端子7而施加到各向异性导电片6。这是因为,如果在各向异性导电片6上的接触载荷太小,那么在I/O端子5b和细金属线6a之间的连接或在连接器端子7和细金属线6a之间的连接可能变得不完全。
另一方面,如果在各向异性导电片6上的接触载荷太大,例如,每个连接器端子7和相应的金属线6a之间的相对位移可能与各向异性导电片6和金属线6a的变形一起产生,引起不良连接。
在这样的情况下,认为在专利文献1的车内照相机装置中,抵抗各向异性导电片6的接触载荷是合理的。然而,特别地,如图1中的椭圆形点划线所示,当连接器端子7的前端部7a与各向异性导电片6的细金属线6a的端部在压力下进行接触时,各向异性导电片6在其在细金属线6a周围的部分中可能极大地变形(局部遭受过度位移)。
具体地,由于各向异性导电片6具有弹性,所以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当布置成从保持器4的底面4b突出的连接器端子7的前端部7a与各向异性导电片6在压力下进行接触时,各向异性导电片6在压力接触下的部分被极大地压制,从而在所述部分的周围极大地升起的位置引起局部变形。
以这种方式,当各向异性导电片6遭受这样的局部变形(局部过度位移)时,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不能保持对于各向异性导电片6预先设定的适当的接触载荷而使在连接器端子7和板6的细金属线6a之间的电连接不完全,引起电连接的可靠性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强电连接的可靠性的车内照相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内照相机装置包括:导电性硅胶部件,该导电性硅胶部件包括用绝缘硅胶材料制成的硅胶本体,以及导电部,该导电部嵌入在所述硅胶本体中,以使所述导电部的两端暴露于所述硅胶本体的对置表面;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和基板端子,所述基板端子布置成与在所述硅胶本体的一个表面上的所述导电部的所述末端进行接触;端子保持器,该端子保持器包括构造成与所述硅胶本体的另一表面进行接触的接触面;以及线束端子,该线束端子由所述端子保持器保持。每个线束端子都包括保持在所述端子保持器的所述接触面上的前端。每个线束端子的所述前端都定位在与所述端子保持器的所述接触面相同的平面中。
在所述接触面上和所述线束端子的所述前端的周围,所述端子保持器可以设置有凹槽。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内照相机装置中,预先设定使得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基板端子和所述线束端子的所述前端与所述硅胶部件的所述导电部进行接触的情况下,预定的接触载荷施加到所述导电性硅胶部件。即,在组装状态下,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基板端子和所述线束端子的所述前端与所述硅胶部件的所述导电部的两端在压力下进行接触。同时地,保持所述线束端子的所述前端的所述端子保持器的所述接触面与所述硅胶本体的另一表面在压力下进行接触。
在操作中,当所述线束端子的所述前端与所述导电性硅胶部件的所述导电部的末端在压力下进行接触时,在与所述线束端子的所述前端接触的所述导电部的周围将要极大地变形(即,局部过度位移)。然而,由于所述线束端子的所述前端定位在与所述端子保持器的所述接触面相同的平面上,所以通过所述端子保持器的所述接触面使所述导电性硅胶部件的所述变形均匀化。
由于在所述导电性硅胶部件的所述变形中的通过所述接触面的均匀化,所以确保了对于所述导电性硅胶部件预先设定的适当的接触载荷,以在所述导电性硅胶部件的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线束端子之间维持适当的电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内照相机装置中,由于确保了对于所述导电性硅胶部件预先设定的适当的接触载荷以使由于在所述导电性硅胶部件的所述变形中均匀化的电连接适当地维持,所以能够增强关于车内照相机装置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出传统的车内照相机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车内照相机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该实施例的车内照相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导电性硅胶部件的透视图。
图5是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和线束端子的透视图。
图6是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车内照相机装置的平面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图示出线束端子和导电性硅胶部件之间的接触状态的说明性图示。
图9是图示出在该实施例的修改中的线束端子和导电性硅胶部件的接触状态的说明性图示。
图10是图示出与线束端子接触的导电性硅胶部件的位移的说明性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实施例的车内照相机装置。
如图2和图3所示,车内照相机装置10包括孔罩20、连接器壳体30以及线束40。
孔罩20连接到连接器壳体30,并且容纳电路基板50和导电性硅胶部件60。设置有诸如透镜的光学系统的盖(未示出)嵌合到孔罩20的前面侧(即,在图2和图3中指向孔罩20下方的一侧)。电路基板50通过螺丝等(未示出)嵌合到该盖的内侧。
为了调节盖的光学系统的光轴与电路基板50上的图像采集装置(未示出)之间的位置关系,将该电路基板50装接于盖,以使其能够沿着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微小地运动。另外,由于盖嵌合到孔罩20的前面侧,所以嵌合到盖的内侧的电路基板50自动地容纳在孔罩20的内部。
孔罩20包括孔罩本体20A。在孔罩本体20A的后面侧上(即,在连接器壳体30的一侧上),凹槽21形成在孔罩20的大致中心处。在凹槽21周围,连接器嵌合部23设置有接合阶梯部22。在孔罩20的孔罩本体20A的后面侧上,每个都具有螺丝孔24的两个连接器装接部25彼此相反地定位,同时将连接器嵌合部23夹置在其之间。
在凹槽21中,两个端子保持器26以薄板的形式相互并置。端子保持器26主要用于实现稍后描述的线束端子36的定位。此外,定位突起27形成在凹槽21的内面上。该定位突起27用于使连接器壳体30相对于连接器嵌合部23定位。
连接器壳体30包括连接器本体30A。在连接器本体30A的侧面上,每个都具有螺丝通孔31的两个柱状螺丝保持器32在使连接器本体30A插置在其间的同时相互相反地定位。这些螺丝保持器32布置在连接器本体30A的侧面上,使得螺丝通孔31与连接器装接部25的螺丝孔24在连接器壳体30嵌合到孔罩20的连接器嵌合部23的情况下分别一致。
线束40包括多个电线42和用于保持电线42的外绝缘物43。
电路基板50包括基板本体50A。基板本体50A在后面侧上(即,孔罩20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基板端子61(例如,六个端子)。电路基板51预先设计成将预定的接触载荷施加到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导电部62上。以这种方式,由于端子与导电部62在压力下进行接触,所以电路端子51与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导电部62能够起导电效果。在电路基板50中,基板本体50A在前面侧上(即,在孔罩20的相反侧上)装备有诸如CCD(电荷耦合装置)的图像采集装置(未示出)。
稍后将描述将导电性硅胶部件60容纳在孔罩20中的布置。如图4所示,导电性硅胶部件60包括立方体形式的硅胶本体61。硅胶本体61用绝缘硅胶材料制成。在硅胶本体61中,呈两行的导电部62与本体61的一个侧面平行布置。由于多个芯线63嵌入在硅胶本体61中,所以设置导电部62。每个芯线63的两端都暴露于硅胶本体61上,起到导电部62与电路基板50的基板端子51的电连接的效果、以及与线束端子36的电连接的效果。
在连接器壳体30的连接器本体30A的内部,如图5所示,存在稍微从底面33突出的突出部34,和从突出部34进一步突出的端子保持器35。突出部34设置有用于与孔罩20的定位突起27相接合的接合槽34a。线束端子36被端子保持器35固定地支撑。
端子保持器35设置有用于与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面35a。保持线束端子36,使得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定位在接触面35a以上。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预先设计成将预定的接触载荷施加到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导电部62上。同样地,端子保持器35预先设计成将预定的接触载荷经过处于组装状态下的接触面35a施加到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表面上。
因此,这些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和端子保持器35的接触面35a在压力下与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表面接触。另外,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布置在与端子保持器35的接触面35a相同的平面上。注意,稍后将描述由于接触面35a的操作。
作为从底面33突出的侧壁的内面的内面37能够与连接器嵌合部23的接合阶梯部22接合。
接着,将参考图6和图7描述孔罩20和连接器壳体30的内部结构。
容纳凹槽28设置在孔罩20的孔罩本体20A的内部。容纳凹槽28形成为容纳导电性硅胶部件60。在组装状态下,导电性硅胶部件60容纳在容纳凹槽28中,使得导电部62的芯线63的各端在图7的垂直方向上朝上和朝下。
具有H状截面形状的端子保持器35的后端部嵌入在连接器本体30A的内部的中心。线束端子36嵌合到端子保持器35,以从面向端子保持器35的前面的一侧延伸。
线束40的前端侧嵌入在连接器壳体30的连接器本体30A的后端侧中。线束40的电线42的各个尖端部分别连接到线束端子36。
通过使连接器壳体30的侧壁的内面37与孔罩20的连接器嵌合部23的接合阶梯部22接合,并且接连地将已经插入到连接器壳体30的螺丝保持器32的螺丝通孔31内的螺丝(未示出)拧紧到连接器装接部25的螺丝孔24内,使孔罩20与连接器壳体30一体化。此外,通过将电路基板50容纳在装备有光学系统(例如,透镜)的盖(未示出)中,并且接连地将合成的盖嵌合到孔罩20的前侧,使该盖与孔罩20一体化。
从而,当孔罩20、连接器壳体30以及上述盖(未示出)相互一体化时,来自诸如电路基板50和线束端子30的垂直接触载荷施加到导电性硅胶部件60,如图8的箭头所示。注意,接触载荷预先设定成分别具有适当的值。因此,利用适当的接触载荷,电路基板50的基板端子51通过导电性硅胶部件60连接到连接器壳体30的线束端子36。
然后,电路基板50的基板端子51与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导电部62的芯线63的各个一端在压力下进行接触。同时,连接器壳体30的线束端子36与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导电部62的芯线63的各个另一端在压力下进行接触。
更具体地,由于线束端子36与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导电部62进行接触,使得前端36a与芯线63的另一端在压力下接触,所以假设导电性硅胶部件60在它们的接触部分周围极大地变形(局部过度变形)。然而,由于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定位在与端子保持器35的接触面35a相同的平面上,所以通过与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表面进行接触的接触面35a,使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变形均匀化。
相反地,假设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不与端子保持器35的接触面35a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如图10所示,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与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导电部62的芯线63的另一端进行接触,引起其在接触部分周围的部分极大地变形(遭受局部过度变形)。
以这种方式,如果导电性硅胶部件60局部和极大变形(遭受局部过度变形),不能维持对于导电性硅胶部件60预先设定的适当的接触载荷,而使在线束端子36与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导电部62的芯线63之间的电连接不正确,降低了电连接的可靠性。
由于该原因,根据该实施例,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定位在与端子保持器35的前面35a相同的平面上。结果,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变形通过接触面35a均匀化,使得能够确保的对于导电性硅胶部件60预先设定的适当的接触载荷,以维持适当的电连接。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的修改例中,在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周围,端子保持器35可以设置有凹槽35b。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凹槽35b的设置,由于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局部变形部进入到凹槽35b内,所以抑制了局部变形部抵着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前进,使得能够适当地维持电连接。
另外,即使在修改例中,由于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仍定位在与端子保持器35的接触面35a相同的平面上,所以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变形将会通过接触面35a均匀化,使得能够维持对于导电性硅胶部件60预先设定的适当的接触载荷。
以这种方式,在该实施例和修改例中,由于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布置在与端子保持器35的接触面35a相同的平面上,所以虽然由于前端36与导电部62的各个端在压力下接触,导电性硅胶部件60将要在与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接触的导电部62周围极大地变形(即,局部过度位移),但是通过接触面35a,使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变形均匀。
因此,确保了对于导电性硅胶部件60预先设定的适当的接触载荷,以保持适当的电连接,使得能够提高关于部件60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另外,在修改例中,端子保持器35设置有凹槽35b,该凹槽35b在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周围形成在接触面35a上,于是与端子36的前端36a接触的导电性硅胶部件60的局部变形部进入到凹槽35b内。因此,能够抑制局部变形部抵着线束端子36的前端36a前进,与上述同样地,使得能够提高关于部件60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Claims (2)
1.一种车内照相机装置,包括:
导电性硅胶部件,该导电性硅胶部件包括由绝缘硅胶材料制成的硅胶本体,并且包括导电部,该导电部嵌入在所述硅胶本体中,以使所述导电部的两端部暴露于所述硅胶本体的对置表面;
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和基板端子,所述基板端子布置成与在所述硅胶本体的一个表面上的所述导电部的所述端部进行接触;
端子保持器,该端子保持器包括构造成与所述硅胶本体的另一表面进行接触的接触面;以及
线束端子,该线束端子被所述端子保持器保持,该线束端子包括保持在所述端子保持器的所述接触面上的前端,其中
所述线束端子的所述前端定位在与所述端子保持器的所述接触面相同的平面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照相机装置,其中,在所述接触面上并在所述线束端子的所述前端的周围,所述端子保持器设置有凹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61228 | 2012-07-20 | ||
JP2012161228A JP5939918B2 (ja) | 2012-07-20 | 2012-07-20 | 車載カメラ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81519A true CN103581519A (zh) | 2014-02-12 |
CN103581519B CN103581519B (zh) | 2017-04-26 |
Family
ID=49880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08643.8A Active CN103581519B (zh) | 2012-07-20 | 2013-07-22 | 车内照相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06817B2 (zh) |
JP (1) | JP5939918B2 (zh) |
CN (1) | CN103581519B (zh) |
DE (1) | DE102013214124B4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91079A (zh) * | 2019-01-25 | 2020-08-04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照相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3108676A1 (de) * | 2013-08-09 | 2015-02-12 |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 Steckerverbindung für ein Kameramodul |
DE102013021518A1 (de) * | 2013-12-12 | 2015-06-18 | Connaught Electronics Ltd. | Elektronisches Gerät mit einem verbesserten Lager für eine Verbindungseinheit, Kamera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
JP2015170515A (ja) * | 2014-03-07 | 2015-09-2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用コネクタ |
CN107112067B (zh) * | 2015-01-13 | 2019-04-16 | 迪睿合株式会社 | 各向异性导电性膜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51210A (ja) * | 2005-06-13 | 2006-12-28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車載カメラ装置 |
US20070195512A1 (en) * | 2006-02-22 | 2007-08-23 | Polymatech Co., Ltd. | Connector shee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
US20090046150A1 (en) * | 2007-08-07 | 2009-02-19 | Hitachi, Ltd. | Vehicle Camera System |
US20100208132A1 (en) * | 2009-02-17 | 2010-08-19 | Shinko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 Camera modu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642354A1 (de) | 1986-12-11 | 1988-06-16 | Fichtel & Sachs Ag | Trennbare mechanische und elektrische verbindung eines elektronischen anzeige-geraetes mit einem zugeordneten halter an fahrzeugen |
JPH0660920A (ja) * | 1992-08-03 | 1994-03-04 | Kawasaki Eng Kk | 電気接続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地中埋設装置 |
DE10131431C1 (de) | 2001-06-29 | 2003-02-27 | Bosch Gmbh Robert | Gehäuse für eine Leiterplatte |
-
2012
- 2012-07-20 JP JP2012161228A patent/JP5939918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7-18 DE DE102013214124.6A patent/DE102013214124B4/de active Active
- 2013-07-19 US US13/946,026 patent/US9106817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7-22 CN CN201310308643.8A patent/CN1035815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51210A (ja) * | 2005-06-13 | 2006-12-28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車載カメラ装置 |
US20070195512A1 (en) * | 2006-02-22 | 2007-08-23 | Polymatech Co., Ltd. | Connector shee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
US20090046150A1 (en) * | 2007-08-07 | 2009-02-19 | Hitachi, Ltd. | Vehicle Camera System |
US20100208132A1 (en) * | 2009-02-17 | 2010-08-19 | Shinko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 Camera module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91079A (zh) * | 2019-01-25 | 2020-08-04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照相机装置 |
CN111491079B (zh) * | 2019-01-25 | 2021-09-14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照相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022248A (ja) | 2014-02-03 |
CN103581519B (zh) | 2017-04-26 |
DE102013214124A1 (de) | 2014-01-23 |
US20140022449A1 (en) | 2014-01-23 |
JP5939918B2 (ja) | 2016-06-22 |
DE102013214124B4 (de) | 2018-10-11 |
US9106817B2 (en) | 2015-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6613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2859798B (zh) | 电子部件 | |
US20150327377A1 (en) | Imaging device | |
JP4210725B2 (ja) | 電子デバイスモジュールソケット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モジュール | |
CN107251330B (zh) | 连接器及具备该连接器的摄像机装置 | |
CN103581519B (zh) | 车内照相机装置 | |
CN101142721B (zh) | 电气设备 | |
CN105453344A (zh) | 插入式连接器模块 | |
JP2009265393A (ja) | 電子機器モジュール | |
KR101550994B1 (ko) | 플랫 케이블용 커넥터 | |
KR20140049460A (ko) | 동축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유닛 | |
JP4262732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3682889B (zh) | 适于平板状连接物体的连接的同轴连接器 | |
US9231352B2 (en) | Module,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module and mating connector | |
JP6815141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ハーネス側コネクタ | |
TWI658629B (zh) | Battery connection module | |
JP2006351210A (ja) | 車載カメラ装置 | |
JP5959347B2 (ja) | 導電性弾性体による端子間接続構造 | |
JP2017092020A (ja) | モジュール用コネクタ | |
JP6923312B2 (ja) | 撮像装置用の電子部品及び撮像装置 | |
TW201342719A (zh) | 連接器、該連接器所使用之附引線外殼、外殼及接觸子 | |
JP5978511B2 (ja) | カメラ装置 | |
RU2528603C1 (ru) |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соединителя | |
CN108174621A (zh) | 连接器单元、装入电气部件的连接器以及带连接器的电气部件 | |
JP6032422B2 (ja) | 光電気複合コネク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