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4082A - 一种板材的扣型及卡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材的扣型及卡扣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04082A CN103104082A CN2013100592743A CN201310059274A CN103104082A CN 103104082 A CN103104082 A CN 103104082A CN 2013100592743 A CN2013100592743 A CN 2013100592743A CN 201310059274 A CN201310059274 A CN 201310059274A CN 103104082 A CN103104082 A CN 1031040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sheet material
- grooves
- buckle
-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装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材的扣型及卡扣方法。目前的拼接方法存在拼接难度大、拼接成功率低、拼接效率低和需要粘接剂粘接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板材的扣型,至少在板材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凹槽,对应于凹槽形成插头,并且至少在一个插头上开设有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凹槽的侧面设有插接锥度。一种板材的卡扣方法,包括至少两块板材,把要互相连接的两块板材,通过相互配合的凹槽和插头的锥形斜面进行上下插接,完成板材的连接。有益效果:实现了板材连接的自动定位和自动找直功能,避免了传统无缝接长方法中存在的间隙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拼接难度,有效地提高了拼接效率,通过实际测试,其连接成功率达到99.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装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材的扣型及卡扣方法。
背景技术
板材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比如家居、地板、墙壁装饰板、保温板等,板材的种类有纯木地板、竹地板和复合地板等。各种板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连接,现有市场上,板材一般都是直接相接触连接,或者用强力胶、角钢和钉子等相固结,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强力胶难以避免热胀冷缩的缺陷,角钢和钉子破坏了板材的美观。
目前还有一种板材无缝连接的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现有板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板材拼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在板材一端开有等间距的凹槽5’,形成凹槽5’和插头6’结构,在凹槽5’的两侧面涂上胶水,然后再在板材1’和板材2’的两端施加一定的压力,进而拼接到一起,形成无缝连接。但是这种方法中凹槽和插头之间的摩擦力很大,拼接时容易形成拼接间隙3’,因此,目前的这种拼接方法不能够实现自动卡紧,存在拼接难度大、拼接成功率低、拼接效率低和需要粘接剂粘接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板材的扣型及卡扣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板材的扣型,至少在板材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凹槽,对应于凹槽形成插头,并且至少在一个插头上开设有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凹槽的侧面设有插接锥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凹槽的形状可以为U形、V形、三角形和圆弧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的形状可以为U形、V形、梯形、三角形和圆弧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至少在所述板材的一端间隔开设有6个凹槽和6个插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至少在所述板材的3个插头上开设有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槽侧面的插接锥度为1:30-1:10。
一种板材的卡扣方法,包括至少两块板材,所述板材至少在板材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凹槽,对应于凹槽形成插头,并且至少在一个插头上开设有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凹槽的侧面设有插接锥度,从而在相互配合的凹槽和插头的侧面上形成锥形斜面,把要互相连接的两块板材,通过相互配合的凹槽和插头的锥形斜面进行上下插接,完成板材的连接,并实现了两块板材连接的自动定位和自动找直功能,达到了板材无缝接长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插头的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以及凹槽的锥形斜面,实现了板材连接的自动定位和自动找直功能,避免了传统无缝接长方法中存在的间隙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拼接难度,有效地提高了拼接效率,通过实际测试,其一次连接成功率达到99.8%。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板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板材拼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板材插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板材插接方法的A-A剖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板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三块板材插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2、2’、3-板材,3’-拼接间隙,4-凹槽侧面,5、5’-凹槽,6、6’-插头,7-局部凹槽,8-局部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板材的扣型,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板材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六个凹槽5,对应于六个凹槽5形成六个插头6,并且在其中三个插头6上开设有局部凹槽7和局部凸起8,凹槽的侧面4设有插接锥度。凹槽侧面4的插接锥度为1:30。凹槽的形状为U形。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的形状为梯形。
实施例2:
一种板材的扣型,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板材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六个凹槽5,对应于六个凹槽5形成六个插头6,并且在其中三个插头6上开设有局部凹槽7和局部凸起8,凹槽的侧面4设有插接锥度。凹槽侧面4的插接锥度为1:10。凹槽的形状为U形。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的形状为梯形。
实施例3:
一种板材的扣型,在板材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六个凹槽5,对应于六个凹槽5形成六个插头6,并且在其中三个插头6上开设有局部凹槽7和局部凸起8,凹槽的侧面4设有插接锥度。凹槽侧面4的插接锥度为1:30。凹槽的形状为V形。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的形状为U形。
实施例4:
一种板材的扣型,在板材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六个凹槽5,对应于六个凹槽5形成六个插头6,并且在其中三个插头6上开设有局部凹槽7和局部凸起8,凹槽的侧面4设有插接锥度。凹槽侧面4的插接锥度为1:10。凹槽的形状为三角形。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的形状为V形。
实施例5:
一种板材的扣型,在板材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六个凹槽5,对应于六个凹槽5形成六个插头6,并且在其中三个插头6上开设有局部凹槽7和局部凸起8,凹槽的侧面4设有插接锥度。凹槽侧面4的插接锥度为1:30。凹槽的形状为圆弧形。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的形状为三角形。
实施例6:
一种板材的扣型,在板材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六个凹槽5,对应于六个凹槽5形成六个插头6,并且在其中三个插头6上开设有局部凹槽7和局部凸起8,凹槽的侧面4设有插接锥度。凹槽侧面4的插接锥度为1:10。凹槽的形状为圆弧形。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的形状为圆弧形。
实施例7:
一种板材的卡扣方法,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包括两块板材,所述板材的扣型为:在板材1和板材2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六个凹槽5,对应于六个凹槽5形成六个插头6,并且在其中三个插头6上开设有局部凹槽7和局部凸起8,凹槽的侧面4设有插接锥度,从而在相互配合的凹槽5和插头6的侧面4上形成锥形斜面,凹槽侧面4的插接锥度为1:30,凹槽的形状为U形,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的形状为梯形;
把要互相连接的板材1和板材2,通过相互配合的凹槽和插头的锥形斜面进行上下插接,完成两块板材的连接,并实现了两块板材连接的自动定位和自动找直功能,达到了板材无缝接长的目的。
实施例8:
一种板材的卡扣方法,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包括三块板材,所述板材的扣型为:在板材1和板材3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六个凹槽5,在板材2的两端间隔开设有六个凹槽5,对应于六个凹槽5形成六个插头6,并且在其中三个插头6上开设有局部凹槽7和局部凸起8,凹槽的侧面4设有插接锥度,从而在相互配合的凹槽5和插头6的侧面4上形成锥形斜面,凹槽侧面4的插接锥度为1:10,凹槽的形状为U形,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的形状为梯形;
把要互相连接的板材1、板材2和板材3,分别通过相互配合的凹槽和插头的锥形斜面进行上下插接,完成三块板材的连接,实现了板材连接的自动定位和自动找直功能,达到了板材无缝接长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板材的扣型,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板材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凹槽,对应于凹槽形成插头,并且至少在一个插头上开设有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凹槽的侧面设有插接锥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的扣型,其特征在于,凹槽的形状可以为U形、V形、三角形和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的扣型,其特征在于,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的形状可以为U形、V形、梯形、三角形和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的扣型,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板材的一端间隔开设有6个凹槽和6个插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板材的扣型,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板材的3个插头上开设有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的扣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侧面的插接锥度为1:30-1:10。
7.一种板材的卡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块板材,所述板材至少在板材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凹槽,对应于凹槽形成插头,并且至少在一个插头上开设有局部凹槽和局部凸起,凹槽的侧面设有插接锥度,从而在相互配合的凹槽和插头的侧面上形成锥形斜面,把要互相连接的两块板材,通过相互配合的凹槽和插头的锥形斜面进行上下插接,完成板材的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592743A CN103104082A (zh) | 2013-02-26 | 2013-02-26 | 一种板材的扣型及卡扣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592743A CN103104082A (zh) | 2013-02-26 | 2013-02-26 | 一种板材的扣型及卡扣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04082A true CN103104082A (zh) | 2013-05-15 |
Family
ID=48312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592743A Pending CN103104082A (zh) | 2013-02-26 | 2013-02-26 | 一种板材的扣型及卡扣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0408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56276A (zh) * | 2017-10-24 | 2018-04-24 | 大美砼艺(天津)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c型钢外墙装饰板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47458Y (zh) * | 2000-10-02 | 2001-09-12 | 爱家强化木地板(深圳)有限公司 | 卡扣型强化木地板 |
CN2481487Y (zh) * | 2001-06-21 | 2002-03-13 | 张宝生 | 多榫锁扣地板 |
CN2525154Y (zh) * | 2002-02-09 | 2002-12-11 | 金永南 | 多槽地板 |
CN201245959Y (zh) * | 2008-07-11 | 2009-05-27 | 何忠良 | 实木多插式装璜扣板 |
CN201474228U (zh) * | 2009-08-07 | 2010-05-19 | 冷志顺 | 硬质聚氨酯泡沫室内用仿石装饰文化石 |
CN201560551U (zh) * | 2009-11-23 | 2010-08-25 | 李坤钟 | 一种便利拼装的塑胶复合装饰板材 |
CN201747012U (zh) * | 2010-02-09 | 2011-02-16 | 黄兆琼 | 拼接板材 |
EP2530218A2 (de) * | 2011-05-31 | 2012-12-05 | Guido Schulte | Decken- oder Wandpaneel sowie Verfahren zur Verkleidung eines Decken- oder Wandbereichs |
-
2013
- 2013-02-26 CN CN2013100592743A patent/CN10310408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47458Y (zh) * | 2000-10-02 | 2001-09-12 | 爱家强化木地板(深圳)有限公司 | 卡扣型强化木地板 |
CN2481487Y (zh) * | 2001-06-21 | 2002-03-13 | 张宝生 | 多榫锁扣地板 |
CN2525154Y (zh) * | 2002-02-09 | 2002-12-11 | 金永南 | 多槽地板 |
CN201245959Y (zh) * | 2008-07-11 | 2009-05-27 | 何忠良 | 实木多插式装璜扣板 |
CN201474228U (zh) * | 2009-08-07 | 2010-05-19 | 冷志顺 | 硬质聚氨酯泡沫室内用仿石装饰文化石 |
CN201560551U (zh) * | 2009-11-23 | 2010-08-25 | 李坤钟 | 一种便利拼装的塑胶复合装饰板材 |
CN201747012U (zh) * | 2010-02-09 | 2011-02-16 | 黄兆琼 | 拼接板材 |
EP2530218A2 (de) * | 2011-05-31 | 2012-12-05 | Guido Schulte | Decken- oder Wandpaneel sowie Verfahren zur Verkleidung eines Decken- oder Wandbereichs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56276A (zh) * | 2017-10-24 | 2018-04-24 | 大美砼艺(天津)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c型钢外墙装饰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06044618A3 (en) | Structure building toy | |
CN203676487U (zh) | 一种新型构件家具 | |
CN103104082A (zh) | 一种板材的扣型及卡扣方法 | |
CN209227770U (zh) | 一种木/竹框架用芯柱式节点 | |
CN105155737B (zh) | 一种厂房墙体或门体用可调宽度的型材 | |
CN203483055U (zh) | 一种红木桌子 | |
CN201486011U (zh) | 一种吊顶龙骨搭接结构 | |
CN209976999U (zh) | 板材隐形连接件 | |
CN102337778A (zh) | 用连接构件拼接的硬质拼接板块 | |
CN109296077A (zh) | 一种木/竹框架用芯柱式节点及其拼装方法 | |
CN210032303U (zh) | 适用于“十”字型交接的装配式砌块体系 | |
CN204357053U (zh) | 一种板材拼接结构 | |
CN202416752U (zh) | 一种凹凸连接式型材 | |
CN203308048U (zh) | 一种新型环保木石地板 | |
CN203110063U (zh) | 一种新型无缝接长竹板材 | |
CN205976322U (zh) | 一种企口地板拼装夹 | |
CN203755456U (zh) | 木屋结构90°直角通两口插件 | |
CN206360115U (zh) | 底梁柱的结构连接件 | |
CN203866959U (zh) | 一种阳光房 | |
CN101565998A (zh) | 弹性拼接式地板 | |
CN205100461U (zh) | 用于立柱的装饰包角 | |
CN222685797U (zh) | 一种用于建筑装饰的隔音墙体 | |
CN201865025U (zh) | 塑胶地砖 | |
CN203755464U (zh) | 木屋结构三连插件 | |
CN204876460U (zh) | 两层框架实木复合地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