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0493B - 全功能植毛器械 - Google Patents
全功能植毛器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20493B CN102920493B CN201210449891.XA CN201210449891A CN102920493B CN 102920493 B CN102920493 B CN 102920493B CN 201210449891 A CN201210449891 A CN 201210449891A CN 102920493 B CN102920493 B CN 1029204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de
- hair
- line
- handles
- clamp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全功能植毛器械,包括钳夹体和引导支座;钳夹体设有左右两根手柄,钳夹体的头部设有左右两片主刀片,两根手柄之间设有限制张开角度的限位机构;左主刀片的下端形成有一条沿纵向延伸的第一刀刃线,右主刀片的下端形成有一条沿纵向延伸的第二刀刃线;每片主刀片前后两侧沿均一体连接有三角形刀片,各三角形刀片的纵向投影形状呈上大下小的倒立三角形,左主刀片前侧的三角形刀片的右边沿形成有第三刀刃线,右主刀片前侧的三角形刀片的左边沿形成有第四刀刃线,左主刀片后侧的三角形刀片的右边沿形成有第五刀刃线,右主刀片后侧的三角形刀片左边沿形成有第六刀刃线。本发明能够完成从供区取毛到受区植毛的所有操作步骤,且可以使毛发实现倍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美容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毛器械。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男性面临着脱发的困扰,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生理负担,目前治疗手段中最有效的是进行毛发移植,即将其它部位(简称供区)的毛发移植到脱发部位(简称受区)。
传统毛发移植手术方式如下:先利用设有管状针头的电动取毛笔在供区取毛,让高速转动的管状针头扎入供区组织,将毛发四周侧面的组织切断,只留有底端的微小部位仍与供区粘连(这个过程称为“钻切”),接着,用镊子夹紧毛发并稍微用力拔起,使毛发根部底端与供区组织彻底拉断分离,将包括有完整毛囊的整根毛发拔出(这个过程称为“拔毛”);然后将毛发由镊子转移装入到注射器针头(这个过程称为“装载”或“装取”),利用打孔针在受体组织钻孔(这个过程称为“打孔”),注射器将毛发推入受体组织的孔中(这个过程称为“植入”)。
但上述毛发移植手术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一、由于利用电动取毛笔和镊子取毛,只能将供体的毛发连根拔起,供区部位的毛发将永久缺失,毛发移植过程中毛发的总数量并没有得到增加,所以这种传统术式存在“拆东墙补西墙”的缺点,不但影响供区视觉效果,而且使供区可供移植的毛发的数量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毛发在手术过程需要在镊子和注射器之间转移(装载):由于毛发本身很细小柔软,注射器开设的供毛发置入的管腔也很细小,因此装载过程费时费力,而且易损伤毛囊,导致受区移植毛发成活率低;
三、操作者需多次更换手中器械(电动笔→镊子→注射器),操作步骤繁琐,费时较长;
四、电动取毛笔结构复杂,对精密度要求很高,价格昂贵;
五、电动取毛笔扎入供区组织的角度及深度不易控制准确,只能靠操作者凭经验控制,如果扎入角度不准确会影响到取毛的成功率,至于扎入深度方面,一般采取 “宁深勿浅”的足够盈余的方式,以确保整根毛发能够连根拔起;同样,打孔针及注射器扎入受区组织的角度及深度也不易控制准确,也只能靠操作者凭经验控制,如果角度不准会影响受区毛发成活率,如果植入深度不准会影响美容效果:如果毛囊移植太深,会导致在头皮穿出皮肤的部位形成凹陷;如果毛囊移植太浅,则会在头发穿出皮肤的部位形成凸脊;
六、受区创口较大,对植入毛发的夹紧力较差,对植入毛发的固定效果不尽如意,刚植入的毛发稍不注意就容易脱出。
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使得传统毛发移植手术费用高昂,普通的一头头发移植费用高达几万元甚至超过十万元,但移植效果却不尽人意,移植发体来源数量有限,因此仍难以普遍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及一种全功能植毛植器械,它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从供区取毛到受区植毛的所有操作步骤,且可以使毛发实现倍增 。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全功能植毛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钳夹体和引导支座;
所述钳夹体设有左右两根手柄,手柄末端形成有手指环;两根手柄利用转轴铰接而可以张开或靠拢,钳夹体的头部设有左右两片主刀片,其中左边主刀片与右边手柄固定连为一体,右边主刀片与左边手柄固定连为一体,两根手柄之间还设有限制张开角度的限位机构;左主刀片的下端形成有一条沿纵向延伸的第一刀刃线,右主刀片的下端形成有一条沿纵向延伸的第二刀刃线;每片主刀片前后两侧沿均一体连接有三角形刀片,各三角形刀片的纵向投影形状呈上大下小的倒立三角形,左主刀片前侧的三角形刀片的右边沿形成有第三刀刃线,右主刀片前侧的三角形刀片的左边沿形成有第四刀刃线,左主刀片后侧的三角形刀片的右边沿形成有第五刀刃线,右主刀片后侧的三角形刀片左边沿形成有第六刀刃线;
当两根手柄张开到最大角度使左右两片主刀片下端张开到最大角度时,第一刀刃线和第二刀刃线平行且存在有横向间隙,左右两片主刀片之间形成有长条柱状空间,第三刀刃线和第四刀刃线形成八字形,第五刀刃线和第六刀刃线形成八字形;
当两根手柄靠拢而使左右两片主刀片下端夹拢时,第一刀刃线和第二刀刃线贴合而且保持为沿纵向延伸,左右两片主刀片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V字形空间,第三刀刃线和第四刀刃线贴合而且沿竖向延伸,第五刀刃线和第六刀刃线贴合而且沿竖向延伸,且从水平横截面看,左右两片主刀片和四片三角形刀片围合形成口字形;
钳夹体的其中一根手柄固定连接有前后两块滑块;
所述引导支座的水平投影形状呈U字形,U字形引导支座的两翼设有两条竖向滑槽,引导支座的两条竖向滑槽与钳夹体的两滑块形成上下滑动配合,且竖向滑槽的底部设有限定滑块向下滑动幅度的定位构件;引导支座的四角部分别设有竖向螺孔,每一螺孔中对应插有一根竖向螺杆,每一根竖向螺杆的下端设有垫块。
本申请文件中,考虑各构件方位关系时,以钳夹体头部朝向下时的工作状态进行考虑,且以钳夹体手柄的转轴延伸方向为纵向,即前后方向。与纵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为横向,即左右方向。竖向即上下方向。
较好的是,主刀片与对应手柄的纵向位置前后错开,主刀片与对应手柄之间连接有过度弯折段。
更好的是,所述竖向滑槽底部拧装有竖向的辅助螺杆,辅助螺杆上端设有螺杆帽,该螺杆帽形成所述竖向滑槽底部的定位构件。
垫块的形状最好呈球冠形。
还配套设有模拟定位笔,模拟定位笔的笔杆固定连接有前后两块模拟滑块,两块模拟滑块的大小、形状、距离与钳夹体两块滑块的大小、形状、距离完全相同;模拟定位笔的笔尖中心点与两模拟滑块的相对位置关系完全等同于钳夹体头部中心点与两滑块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谓钳夹体头部中心点,是指当两片主刀片下端夹拢、第一刀刃线和第二刀刃线贴合时,第一刀刃线或第二刀刃线的中间点。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一、本发明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从供区取毛到受区植毛的所有操作步骤,包括供区切开周围组织、提取毛发、受区打孔、受区植入所有程序步骤;而且在手术过程中不需在不同器械之间转移毛发,节省了手术时间,减低了毛发由此受损的几率,保持移植体活性,提高了移植成活率;手术过程中操作者右手一直保持拿着钳夹体,右手不需多次更换手中器械,使操作步骤简化。
二、毛发在结构上包括毛干、毛囊,毛囊位于皮肤表面以下,毛囊中包括有毛乳头,毛乳头位于毛囊基底部。毛囊基底部的毛乳头具有诱导促进毛发生长的特性,而毛乳头又是由毛囊中上部的毛囊干细胞诱导生长的。本发明能够在毛发尚未脱离供区的前提下,直接在供区操作,准确地将毛发从毛囊中间部位拦腰截断,使毛囊下部(包括毛乳头)留在供区,而毛干及毛囊中上部可提走并植入受区,这样,受区植入毛发体含有毛囊中上段,可诱导形成新的毛乳头,新的毛乳头可诱导受区长出新的毛发;而供区则留有毛囊下段,该毛囊下段包含有毛乳头,也可诱导供区长出新的毛发。因此,供区和受区都可长出新的毛发,实现毛发倍增,而倍增的毛发又可作为新的头发移植来源,因此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拆东墙补西墙”、头发移植来源受限制的问题。
三、本发明的钳夹体可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底面将移植体从供区切开,其中第一刀刃线和第二刀刃线负责切断左面、右面、底面,第三刀刃线和第四刀刃线负责切开前面,第五刀刃线和第六刀刃线负责切开后面,整个移植体切面规整,被切开部位理论上是一个规整的长条状体,所有切面完全是由刀刃线主动切开且完全切开,而不会遗留任何没有切断的盲区,保证移植成活率(所谓“盲区”,是指需要断开但是刀刃又切不到的部位,好像传统术式的移植体底面就是盲区;如果存在没有完全切断的盲区,则还再需由外力拉着移植体进行扯断,因此可能在拉扯过程中损伤移植体,另外,如果移植体侧面存在盲区需要再由外力扯断,则断裂面的位置便无法控制,有可能使移植体粘连太多的周围组织,也有可能使移植体周围组织粘连太少,这两种极端情况都不利于保证移植成活率)。
四、本发明可精确控制供区扎入角度及供区毛发夹断点位置,也可精确控制受区扎入角度、种植深度,其中精确控制种植深度有利于提高美容效果,精确控制受区扎入角度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五、本发明的钳夹体在扎入受区时,其切口(创口)只是线状,而不是传统术式的面状,因此可使受区创口宽度小,对植入毛发的夹紧力较好,有利于保护刚植入的毛发不易脱出;
六、利用本发明的模拟定位笔与引导支座配合,可以在钳夹体头部扎入皮肤之前,先精确调整好引导支座的位置、角度、高度,当钳夹体的滑块置入引导支座后,就可立即进行扎入步骤,避免使用带有锋利刀刃、夹含有移植体的钳夹体进行搜寻定位;
七、主刀片与手柄的纵向位置前后错开,主刀片与对应手柄之间连接有过度弯折段,这样,受区扎入后,主刀片头部正上方裸露,当从受区拔出主刀片时,便于采用其它器械向下压制移植体;
八、引导支座垫块的形状呈球冠形,这样不管引导支座调整到什么角度,垫块都可无棱角地支撑在周围皮肤表面。
总之,与传统术式器械比较,本发明的结构巧妙,降低手术器械成本,手术时间短,因此本发明可大幅降低手术费用;加上本发明可使毛发实现倍增,拓宽移植发体来源,且移植后成活率高,因此有利于使毛发移植手术更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的钳夹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钳夹体其中一翼(右手柄及左主刀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从另一角度看到的钳夹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略去滑块及连接板)。
图4是图3中钳夹体头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钳夹体头部的左主刀片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钳夹体头部的右主刀片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钳夹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钳夹体头部放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钳夹体头部合拢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钳夹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钳夹体头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K-K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W-W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钳夹体头部在合拢的状态示意图。
图15是钳夹体头部在合拢时左右两片主刀片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V字形空间示意图。
图16是图8中N-N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9中M-M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引导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拆去竖向螺杆的引导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1是钳夹体和引导支座组装关系分解示意图。
图22是模拟定位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模拟定位笔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24是利用器械压住拟植入毛发体的一种使用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1所示的全功能植毛器械包括有钳夹体1和引导支座2;图1、图2、图3、图7、图10所示,所述钳夹体设有左手柄11、右手柄12,手柄末端形成有手指环110;两根手柄利用转轴120铰接而可以张开或靠拢;钳夹体的头部设有左主刀片13、右主刀片14,其中左边主刀片13与右边手柄12固定连为一体,右边主刀片14与左边手柄11固定连为一体。
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左手柄11还固定设有限位钉44,该限位钉形成限制两根手柄张开角度的限位机构;左主刀片13的下端形成有一条沿纵向延伸的第一刀刃线AB,右主刀片14的下端形成有一条沿纵向延伸的第二刀刃线EF;每片主刀片的前后两侧沿均一体连接有三角形刀片,各三角形刀片的纵向投影形状呈上大下小的倒立三角形,左主刀片前侧的三角形刀片15的右边沿形成有第三刀刃线AC,右主刀片前侧的三角形刀片16的左边沿形成有第四刀刃线EG,左主刀片后侧的三角形刀片17的右边沿形成有第五刀刃线BD,右主刀片后侧的三角形刀片18左边沿形成有第六刀刃线FH;左主刀片13与对应右手柄12的纵向位置前后错开,右主刀片14与对应左手柄11的纵向位置前后错开,左主刀片13与右手柄12之间连接有过度弯折段41,右主刀片14与左手柄11之间同样连接有过度弯折段42。
图4、图7、图8、图10、图12、图13、图16所示,当两根手柄11、12张开到最大角度使左右两片主刀片13、14下端张开到最大角度时,第一刀刃线AB和第二刀刃线EF平行且存在有横向间隙,左右两片主刀片13、14之间形成有可以容纳被切削组织的长条柱状空间,第三刀刃线AC和第四刀刃线EG形成八字形,第五刀刃线BD和第六刀刃线FH形成八字形。
图9、图14、图15所示,当两根手柄11、12靠拢而使左右两片主刀片13、14下端夹拢时,第一刀刃线AB和第二刀刃线EF贴合而且保持为沿纵向延伸,左右两片主刀片13、14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V字形空间19(如图15所示),第三刀刃线AC和第四刀刃线EG贴合而且沿竖向延伸,第五刀刃线BD和第六刀刃线FH贴合而且沿竖向延伸,且从水平横截面看,左右两片主刀片13、14和四片三角形刀片15、16、17、18围合形成口字型,如图17所示;
图1、图2、图21所示,钳夹体的右手柄12还通过连接板45 固定连接有前后两块滑块46。
图18、图19、图20、图21所示,引导支座2的水平投影形状呈U字形,U字形引导支座的两翼设有两条竖向滑槽21,引导支座的两条竖向滑槽21与钳夹体的两滑块46形成上下滑动配合(每块滑块46的大小与对应侧的竖向滑槽21的大小相同,两滑块46的横向间距等于两竖向滑槽21的横向间距,这样当两滑块46插入对应竖向滑槽21,只有沿竖向滑槽21上下滑动的一个自由度,而不能沿其它方向移动);竖向滑槽底部29拧装有竖向的辅助螺杆28,辅助螺杆上端设有螺杆帽27,该螺杆帽27形成为限定滑块向下滑动幅度的定位构件;引导支座的四角部分别设有竖向螺孔23,每一螺孔23中对应安装有一根竖向螺杆24,每一根竖向螺杆24的下端设有垫块26,垫块26的形状呈球冠形,垫块26的表面粗糙(可以设置凸粒或凹凸纹),每一根竖向螺杆24的上端固定有旋钮25。
图22、图23所示,该全功能植毛器械还配套设有模拟定位笔3,模拟定位笔的笔杆32固定连接有前后两块模拟滑块33,两块模拟滑块33的大小、形状、距离与钳夹体两块滑块46的大小、形状、距离完全相同;模拟定位笔的笔尖中心点34与两模拟滑块33的相对位置关系完全等同于钳夹体头部中心点与两滑块46的相对位置关系,即:模拟定位笔的笔尖中心点34与两模拟滑块33在各向上的距离完全等于钳夹体头部中心点与两滑块46在各向上的距离。所谓钳夹体头部中心点,是指当两片主刀片下端夹拢、第一刀刃线和第二刀刃线贴合时,第一刀刃线或第二刀刃线的中心点。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植毛手术方法步骤如下:
(1).根据供区部位的生理特征,确定供区毛发延伸方向、毛发夹断点位置(使得夹断点位于毛囊中上部),确定切断点位置与供区皮肤表面之间的距离;
(2).将引导支座2放置在供区,引导支座的四个垫块26接触供区皮肤表面,并将钳夹体的两滑块46置入引导支座的两竖向滑槽21,使钳夹体头部中心点对准供区毛发与皮肤表面交界点,旋转调节螺杆的旋钮25,调节引导支座2的四角部高度,从而调节引导支座2的倾斜角度,由此确定竖向滑槽21的延伸方向,使竖向滑槽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毛发延伸方向;旋转辅助螺杆28的螺杆帽27,调节螺杆帽27的竖向位置,使螺杆帽27顶面与滑块46底面之间间距等于毛发切断点位置与供区皮肤表面之间的距离,螺杆帽27顶面滑块46底面之间间距可从刻度读出;
(3).将钳夹体1向下按压,滑块46沿竖向滑槽21向下移动,从而确定整个钳夹体1移动轨迹及移动距离,在向下按压过程中,使两根手柄11、12保持为最大张开角度,第一刀刃线AB和第二刀刃线EF将移植体的左右界面切开,第三刀刃线AC和第四刀刃线EG将移植体的前界面部分切开,第五刀刃线BD和第六刀刃线FH将移植体的后界面部分切开 ;
(4).当滑块46移动到接触竖向滑槽定位构件(即螺杆帽27的顶面)后,将两根手柄11、12捏紧,使左右两片主刀片13、14下端合拢,第一刀刃线AB和第二刀刃线EF将移植体的底界面夹断剪切开来,该底界面位于毛囊中间,第三刀刃线AC和第四刀刃线EG将移植体的前界面原来尚未切断的部分切开,第五刀刃线BD和第六刀刃线FH将移植体的后界面原来尚未切断的部分切开;这样,整个移植体(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底面)便完全与周围组织切断开来,供区头发的上段(毛囊中上段以上)位于移植体中,供区头发的毛囊下段(含有毛乳头)则留在供区;
(5).将钳夹体1从供区拔出(同时两滑块46从竖向滑槽21向上拔出),拔出过程保持捏紧两根手柄11、12,移植体被夹含在钳夹体头部左右两片主刀片13、14之间;
(6).在受区放置引导支座2,引导支座的垫块四个垫块26接触受区皮肤表面,使钳夹体头部中心点对准受区拟植入毛发位置;通过旋钮25旋转调节竖向螺杆24,调节引导支座2的四角部高度,使竖向滑槽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拟植入毛发的生长方向;根据需要调节旋转辅助螺杆28的螺杆帽27,调节螺杆帽27的竖向位置,使螺杆帽27顶面与滑块46底面之间间距等于植入深度,并将钳夹体的两滑块46置入引导支座的两竖向滑槽21;
(7). 将钳夹体1向下按压,使钳夹体的两滑块46沿引导支座的两竖向滑槽21向下滑动,将钳夹体1头部扎入受区皮肤,至两滑块46接触到竖向滑槽定位构件(即螺杆帽27的顶面);
(8).将钳夹体两手柄11、12左右张开,使钳夹体头部左右两片主刀片13、14下端张开,利用器械5向下插入左右两片主刀片之间,压住拟植入毛发体,如图24所示,将钳夹体1头部从受区拔出,移植体则留在受区组织中;
这样,受区植入毛发体含有毛囊中上段,含有毛囊干细胞,可诱导形成新的毛乳头,新的毛乳头可诱导受区长出新的毛发;而供区则留有毛囊下段,该毛囊下段包含有毛乳头,也可诱导供区长出新的毛发。因此,供区和受区都可长出新的毛发,实现毛发倍增,而倍增的毛发又可作为新的头发移植来源,因此解决了头发移植来源受限制的问题。
上述操作过程中,为了更方便地确定引导支座放置在供区(受区)的位置、角度、高度,也可采用模拟定位笔3,方法如下:将模拟定位笔3的两块模拟滑块33置入引导支座的两竖向滑槽21中,如图23所示,调整引导支座的放置位置,使模拟定位笔的笔尖中心点34对准供区(受区)拟扎入部位且接触供区(受区)皮肤表面,旋转调节螺杆的旋钮26,调节引导支座的四角部高度,使竖向滑槽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供区毛发延伸方向或受区毛发植入方向,旋转辅助螺杆28的螺杆帽27,使螺杆帽27顶面与模拟滑块33底面之间间距等于毛发切断点位置与供区皮肤表面之间的距离(或拟植入深度),螺杆帽27顶面模拟滑块底面之间间距可从刻度读出,这样便确定引导支座两竖向滑槽21放置在供区(受区)的位置、角度、高度,然后将模拟定位笔3从引导支座2取下,置入钳夹体1(将钳夹体1的滑块46置入竖向滑槽21),紧接着便可直接将钳夹体头部供区(受区)扎入皮肤。
上述每套全功能植毛器械的引导支座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如果是两个,其中一个用于放在供区,另一个用于放在受区。
为了使两手柄在常态下保持为最大张开角度,两手柄11、12之间可以设置施加推力的弹簧或扭簧。
两根手柄之间限制张开角度的限位机构也可以改为连接在两手指环110之间的金属环;或是改为设有长条形孔的金属杆,长条形孔套在两根手柄上。
Claims (5)
1.一种全功能植毛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钳夹体和引导支座;
所述钳夹体设有左右两根手柄,左右两根手柄末端形成有手指环;两根手柄利用转轴铰接而可以张开或靠拢,钳夹体的头部设有左右两片主刀片,其中左边主刀片与右边手柄固定连为一体,右边主刀片与左边手柄固定连为一体,两根手柄之间还设有限制张开角度的限位机构;左主刀片的下端形成有一条沿纵向延伸的第一刀刃线,右主刀片的下端形成有一条沿纵向延伸的第二刀刃线;每片主刀片前后两侧沿均一体连接有三角形刀片,各三角形刀片的纵向投影形状呈上大下小的倒立三角形,左主刀片前侧的三角形刀片的右边沿形成有第三刀刃线,右主刀片前侧的三角形刀片的左边沿形成有第四刀刃线,左主刀片后侧的三角形刀片的右边沿形成有第五刀刃线,右主刀片后侧的三角形刀片左边沿形成有第六刀刃线;
当两根手柄张开到最大角度使左右两片主刀片下端张开到最大角度时,第一刀刃线和第二刀刃线平行且存在有横向间隙,左右两片主刀片之间形成有长条柱状空间,第三刀刃线和第四刀刃线形成八字形,第五刀刃线和第六刀刃线形成八字形;
当两根手柄靠拢而使左右两片主刀片下端夹拢时,第一刀刃线和第二刀刃线贴合而且保持为沿纵向延伸,左右两片主刀片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V字形空间,第三刀刃线和第四刀刃线贴合而且沿竖向延伸,第五刀刃线和第六刀刃线贴合而且沿竖向延伸,且从水平横截面看,左右两片主刀片和四片三角形刀片围合形成口字形;钳夹体的其中一根手柄固定连接有前后两块滑块;
所述引导支座的水平投影形状呈U字形,U字形引导支座的两翼设有两条竖向滑槽,引导支座的两条竖向滑槽与钳夹体的两滑块形成上下滑动配合,且竖向滑槽的底部设有限定滑块向下滑动幅度的定位构件;引导支座的四角部分别设有竖向螺孔,每一螺孔中对应安装有一根竖向螺杆,每一根竖向螺杆的下端设有垫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功能植毛器械,其特征在于:主刀片与对应手柄的纵向位置前后错开,主刀片与对应手柄之间连接有过度弯折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功能植毛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滑槽底部拧装有竖向的辅助螺杆,辅助螺杆上端设有螺杆帽,该螺杆帽形成所述竖向滑槽底部的定位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功能植毛器械,其特征在于:还配套设有模拟定位笔,模拟定位笔的笔杆固定连接有前后两块模拟滑块,两块模拟滑块的大小、形状、距离与钳夹体两块滑块的大小、形状、距离完全相同;模拟定位笔的笔尖中心点与两模拟滑块的相对位置关系完全等同于钳夹体头部中心点与两滑块的相对位置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功能植毛器械,其特征在于:垫块的形状呈球冠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功能植毛器械,其特征在于:两根手柄之间设置施加推力的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49891.XA CN102920493B (zh) | 2012-11-12 | 2012-11-12 | 全功能植毛器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49891.XA CN102920493B (zh) | 2012-11-12 | 2012-11-12 | 全功能植毛器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20493A CN102920493A (zh) | 2013-02-13 |
CN102920493B true CN102920493B (zh) | 2014-09-10 |
Family
ID=47635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4989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20493B (zh) | 2012-11-12 | 2012-11-12 | 全功能植毛器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920493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248622B (it) * | 1990-03-07 | 1995-01-21 | Michele Antonio Gallo | Dispositivo per l'introduzione sub-cutanea, in particolare adatto per impiantare capelli artificiali. |
FR2744355B1 (fr) * | 1996-02-06 | 1998-04-30 | Bernard Rebmann | Pince chirurgicale pour l'implantation de greffons dans un site cutane |
KR100512694B1 (ko) * | 2001-11-17 | 2005-09-08 | (주)에이치비메디컬스 | 모발이식 장치 |
CN101584593B (zh) * | 2009-06-25 | 2010-08-25 | 南方医科大学 | 一种毛发移植器械 |
CN202235487U (zh) * | 2011-08-30 | 2012-05-30 | 计斌 | 一种毛囊钻取机及其手持式钻具 |
-
2012
- 2012-11-12 CN CN201210449891.XA patent/CN10292049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20493A (zh) | 2013-0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612042B2 (ja) | 毛胞摘出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器具 | |
US9005218B2 (en) | Follicular extrac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5615950B (zh) | 全功能环切式电动毛囊移植笔 | |
WO2014136119A1 (en) | Implantating device | |
US5584841A (en) | Instrument for implanting hair grafts | |
CN102920493B (zh) | 全功能植毛器械 | |
CN209529204U (zh) | 毛囊种植笔 | |
US20060015128A1 (en) | Surgical devices and method for skin removal | |
CN202892043U (zh) | 全功能植毛器械 | |
CN205339072U (zh) | 全功能电动毛囊移植笔的环切式笔尖 | |
CN216148143U (zh) | 一种毛发移植镊子 | |
JPH0611272B2 (ja) | 植毛器 | |
CN211674364U (zh) | 眉毛、胡须、膑角、体毛专用多株毛发移植器 | |
CN113316422B (zh) | 多毛发开槽装置 | |
CN208988978U (zh) | 毛囊种植笔 | |
Gupta et al. | Concepts, Terminology, and Innovations in Follicular Unit Excision Hair Restoration Surgery | |
CN217611307U (zh) | 高精密毛囊提取装置 | |
CN210871931U (zh) | 多针毛囊种植笔 | |
WO2013051015A2 (en) | An improved hair transplantation instrument for making multiple slits /incisions in a single stroke | |
CN211433034U (zh) | 普外科皮肤钻孔器 | |
KR102226088B1 (ko) | 식모 장치 | |
CN114948112A (zh) | 毛囊移植扩孔拉钩 | |
CN213722144U (zh) | 一种毛囊植入针 | |
WO2018231169A1 (en) | Apparatus with needle for the extraction of long hair follicles | |
Haber | Spreader Technique for Donor Harvest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