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7551A - 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97551A CN102597551A CN2010800503871A CN201080050387A CN102597551A CN 102597551 A CN102597551 A CN 102597551A CN 2010800503871 A CN2010800503871 A CN 2010800503871A CN 201080050387 A CN201080050387 A CN 201080050387A CN 102597551 A CN102597551 A CN 1025975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w
- rod
- bearing bracket
- type bearing
- screw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5/22—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 F16H25/2247—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with 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径向轴承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该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包括螺杆轴和与螺杆轴螺纹连接的螺母,其中,该螺母包括:多个杆式轴承支架,该多个杆式轴承支架布置在螺杆轴的外圆周侧处,以便以预定距离沿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开,每个杆式轴承支架具有:在螺杆轴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棒形状;多个径向轴承,该多个径向轴承在每个轴承支架的下部部分处沿着适合于螺杆轴的外螺纹节距的螺旋路径安装;以及间隔器,该间隔器用于固定每个杆式轴承支架的相对端部,以使得杆式轴承支架以预定距离与螺杆轴的中心间隔开并且以间隔开的距离沿圆周方向保持在螺杆轴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径向轴承的螺杆传送设备,更特别地,涉及一种以将径向轴承形成为内螺纹的方式使用径向轴承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所述径向轴承在与螺杆轴连接的螺母的内表面中的规则位置处转动。
背景技术
公开了多种螺杆传送设备,这些螺杆传送设备中的每一种用于将螺杆轴螺纹联接到螺母,然后将动力装置连接到螺杆轴和螺母中的任一个,从而允许没有与动力装置连接的螺母(以及与螺母连接的负载)或螺杆轴(以及与螺杆轴连接的负载)线性地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螺母在其中形成有对应于形成在螺杆轴处的外螺纹的内螺纹,并且该内螺纹具有各种结构和形状。内螺纹通过在螺母的内表面中切削出与螺杆轴的外螺纹接合的螺纹而形成,或者通过沿着螺母内表面中的螺旋路径安装可转动地沿着螺杆轴的外螺纹根部运动的滚珠而形成。
同时,当内螺纹通过在螺杆传送设备的螺母中切削出螺纹而形成时,该螺杆传送设备适用于低速传送操作,但是并不适用于高速传送操作和高频率传送操作。这是因为噪音和热量由于摩擦而大量产生。因此,沿着螺母内的螺旋路径安装滚珠的滚珠螺杆传送设备主要用作用于高速传送操作和高频传送操作的螺杆传送设备。但是,滚珠螺杆传送设备具有复杂的结构并且难以加工。此外,在滚珠螺杆传送设备中,由于使用磨损,在滚珠与螺杆轴的根部之间或者在滚珠与螺母的滚珠壳之间可易于形成处理误差或间隙,而且在滚珠之间可能经常发生碰撞或摩擦。在这些元件之间产生的间隙、碰撞或者摩擦产生了噪音、振动和热量,从而导致这些元件的损坏。结果,滚珠螺杆传送设备具有很短的使用寿命。因此,由于用于高速传送操作和高频传送操作所需的线性运动机器(例如自动化机器),滚珠螺杆传送设备被频繁地更换。
代替滚珠螺杆传送设备的活动滚珠的是,已知了一种径向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其中,将其转动轴固定在圆筒形螺母体内的径向轴承被设置并固定在螺旋路径上。径向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包括: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径向轴承的转动轴从圆筒形螺母主体的内壁的螺旋路径中凸出,径向轴承的内部环被插入转动轴中并且安装到转动轴,而径向轴承的外部环的末端表面沿着螺杆轴外螺纹的上表面而滚动运动;还包括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径向轴承的外部环的外圆周表面(侧表面)沿着螺杆轴外螺纹的侧壁而滚动运动;或者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在圆筒形螺母主体处形成通孔,径向轴承安装到所述通孔,并且径向轴承的外部环沿着螺杆轴外螺纹的侧壁或上边缘而滚动运动。
虽然使用径向轴承的螺杆传送设备与滚珠螺杆传送设备相比具有很大的优点,但是这由于下列原因需要进行改进。
首先,传统的已知径向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具有较低的处理性能和生产力。这是因为圆筒形主体用作螺母主体并且在主体的内表面处与螺杆轴接触的径向轴承安装在螺旋路径上。当轴承轴从圆筒形主体的内表面凸出并且径向轴承安装到凸出部分时,这种处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再者,这种处理需要相当大的处理成本,从而没有实际应用。当用于形成螺旋路径的通孔形成在圆筒形主体的内表面处而且径向轴承由安装到这些孔的支架支承时,安装相应支架的这些孔应该被形成为在圆筒形主体处沿着精确的螺旋路径而穿过。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非常难以加工圆筒形主体,必须根据要安装的每个径向轴承来制备单独的支架,而且增大了部件的数量和误差的产生。
但是,最重要的是,传统的已知径向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具有很大的问题:用肉眼不太可能识别径向轴承与螺杆轴之间的接触状态。当在组装之前处理的部件处产生处理误差以及由于部件在使用时磨损或改变而产生游隙时,螺杆传送设备不能平滑地运动,而且产生振动或者摩擦噪音。因此,需要稍后调整径向轴承与螺杆轴之间的预负载,以便补偿误差和消除游隙。再者,为了精确地调整预负载,必须识别任一点处的径向轴承与螺杆轴之间的处理误差或游隙的产生。但是,传统的已知径向轴承螺杆传送设备使用圆筒形主体。因此,一旦组装好,则不可能从外部识别径向轴承与螺杆轴之间的接触状态,或者难于识别该接触状态。
传统的已知径向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一部分具有预加载调整装置。但是,在传统设备中公开的所有预加载调整装置指的是螺杆轴的中心方向上的预加载调整装置。当在螺杆轴的中心方向上进行径向轴承与螺杆轴之间的预加载调整时,径向轴承相对于螺杆轴的中心的沿轨道运行半径分别被改变,从而导致新的摩擦和噪音。也就是说,当在螺杆轴的中心方向上进行预加载时,对一个径向轴承的预加载调整影响了对另一个径向轴承的预加载。因此,对于保持全部径向轴承与螺杆轴之间的适当预加载来说同样难以调整。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加工能力和组装并且具有增强的硬度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用肉眼识别径向轴承与螺杆轴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同时在必需点处精确地调整预加载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螺杆轴的纵向方向上调整预加载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通过提供一种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可实现上述和其他目的,该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设备包括螺杆轴和与螺杆轴螺纹联接的螺母,其中该螺母包括:多个杆式轴承支架,该多个杆式轴承支架布置在螺杆轴的外圆周侧处,以便以预定距离沿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开,每个杆式轴承支架具有在螺杆轴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棒形状;多个径向轴承,该多个径向轴承在每个杆式轴承支架的下部部分处沿着适合于螺杆轴的外螺纹节距的螺旋路径安装;以及间隔器,该间隔器用于固定每个杆式轴承支架的相对端部,以使得杆式轴承支架以预定距离与螺杆轴的中心间隔开并且以间隔开的距离沿圆周方向保持在螺杆轴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每个杆式轴承支架可在其相对侧的纵向部段处形成有内螺纹,每个间隔器可形成有支架安装孔,杆式轴承支架的末端能够插入到支架安装孔中,间隔器的支架安装孔可在其外侧处形成有螺纹孔,杆式轴承支架的末端可插入间隔器的支架安装孔中,以使得支架固定螺钉分别从螺纹孔进行紧固。
按照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每个间隔器可形成有支架安装孔,每个杆式轴承座的末端能够插入到支架安装孔中,支架安装孔贯穿间隔器,支架安装孔可分别在其内壁的外侧部分处形成有预定深度的螺纹口(taps),支架安装孔的螺纹口可分别用预加载调整螺钉进行螺纹紧固,以使得杆式轴承支架在螺杆轴的纵向方向上被移位。
有益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发明,技术效果如下。
首先,不必在圆筒形螺母的内表面处形成轴承轴,或者不必在圆筒形螺母主体处形成轴承支架安装孔。再者,由于多个轴承安装到一个杆式轴承支架,然后仅仅通过间隔器进行组装,径向轴承螺杆传送装置的加工性能和组装可得到显著提高。
由于轴承支架和螺母主体的一体形成,可减少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部件数量,可紧凑地制造轴承螺杆传送设备,以及可提高螺母的硬度。
当产生部件处理误差或者游隙时,随后可在使用肉眼识别径向轴承与螺杆轴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同时,仅仅在必需的点处沿螺杆轴的中心方向或者纵向方向精确地调整预加载。
因为间隔器可被修改以适合于安装好的装备并且具有附接板的功能,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在不需要独立的附接板的情况下与所述装备相兼容。
如果必要的话,在使用环簧时,每个杆式轴承支架被环簧沿螺杆轴的中心方向弹性地按压,可自动地调节杆式轴承支架相对于螺杆轴中心的偏置状态。
由于支架固定螺钉或预加载调整螺钉可连续地布置为平行于螺杆轴的纵向方向,以及以预定方位角布置的径向轴承的预加载可通过支架固定螺钉或预加载调整螺钉的适当转动而在螺杆轴的纵向方向上进行调整,预加载调整螺钉相对于螺杆轴中心的沿轨道运行半径可保持一致,而在预加载调整之后也没有改变。因此,在一个方位角处对径向轴承的预加载调整并不影响在另一方位角处对径向轴承的预加载调整。因而,可能快速且容易地相对于螺杆轴进行全部径向轴承的预加载,并且可能使在预加载调整之后产生的摩擦或连接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当产生部件处理误差或者游隙时,随后可在用肉眼识别径向轴承与螺杆轴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同时,仅仅通过选择必须的点沿螺杆轴的中心方向或者纵向方向精密地调整预加载。
附图说明
根据结合所附的附图进行的下列详细描述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附图中:
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示了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个杆式轴承支架和径向轴承的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示了图2中所示的杆式轴承支架和径向轴承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5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前剖视图;
图6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示了图6中所示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8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10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11是图示了图10中所示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组装后的立体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
1:螺杆轴 3:外螺纹
5、5a、5ax、5b:杆式轴承支架 7:主体
9:轴承安装孔 10:轴承座
11:臂 12:内螺纹
13:颈部 14:平坦面
15:凹槽 17:径向轴承
19:外部环 21:转动轴
23a、23b、23c:间隔器 25:螺杆轴孔
27a、27b、27c:支架安装孔 29a、29b:螺纹口
31a、31b:支架固定螺钉 33:环簧
35:螺纹孔 37:驱动式开槽固定螺钉
39:预加载调整螺钉 41:螺钉头座
43: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所附的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5,从图5可看到本发明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其包括:螺杆轴1,该螺杆轴在其外圆周表面处形成有外螺纹3;以及杆式轴承支架螺母,其中,多个径向轴承17在彼此形成多对的同时安装到对应于外螺纹3的螺旋路径上。本发明的特征用于提供一种杆式轴承支架螺母。
参照图1或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包括:螺杆轴,该螺杆轴在其外圆周表面处形成有外螺纹3,以及多个杆式轴承支架5,该多个杆式轴承支架以预定距离在螺杆轴1的外圆周侧处沿着圆周方向布置,同时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的相对端部通过间隔器23a进行固定。每个杆式轴承支架在其下部部分处安装有径向轴承17。本发明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包括螺母,该螺母由杆式轴承支架5、形成在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的下部部分处的径向轴承17以及与杆式轴承支架5的相对端部联接的间隔器23a组成。螺杆轴1与转动动力装置(诸如马达)连接,而间隔器23a与负载连接。根据场合需要,螺杆轴1可与负载连接,而间隔器23a可与转动动力装置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一个特征在于轴承支架与螺母主体一体形成。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在于轴承支架形成为棒或杆的形状,并且围绕着螺杆轴1以预定距离布置,同时与螺杆轴1的纵向方向平行,因而每个轴承支架绕着螺杆轴1沿轨道运行。
如图1中所示,杆式轴承支架5中的每一个具有在螺杆轴1的方向上延伸的棒形状。设置至少两个杆式轴承之间5,尤其是,优选的是提供偶数个杆式轴承支架5以彼此形成多对。杆式轴承支架5以预定距离沿圆周方向布置在螺杆轴1的外侧处。
间隔器23a固定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的相对端部,以使得杆式轴承支架5以预定距离与螺杆轴的中心间隔开,并且以间隔开的距离沿圆周方向保持在螺杆轴1处。
径向轴承17联接到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的下部部分。当杆式轴承支架5通过间隔器23a组装到螺杆轴1时,径向轴承17布置成与形成在螺杆轴1处的外螺纹3的螺旋路径相接合。在杆式轴承支架5通过间隔器23联接的状态下,通过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安装以形成多对的多个径向轴承17布置在适合于螺杆轴1的外螺纹3的节距的螺旋路径上。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径向轴承17在其外部环19的表面处安装成与螺杆轴1外螺纹3的螺纹上边缘或螺纹侧表面接触。为此,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的下部部分形成有倾斜的轴承座10,并且轴承座10分别在其中心处形成有轴承安装孔9,所述轴承安装孔垂直于轴承座10,并且向上通过轴承座(如图2和3中所示)。特别地,每个轴承座10可被形成为使得相关联的径向轴承17的一部分倾斜地凹入,而径向轴承17的没有凹入的其他部分突出到轴承座10的外面,以允许径向轴承17的凸出部分的外部环19与螺杆轴1的外螺纹3相接触。在这种情况下,轴承座10具有根据螺杆轴1的外螺纹3的结构而改变的倾斜角度。但是,任一种情况下,轴承座10的尺寸允许径向轴承17的外部环与螺杆轴1外螺纹3的螺纹上边缘或侧表面相接触。尽管未示出,优选的是,轴承安装孔9分别形成有螺纹口,并且转动轴21插入轴承安装孔9中的部分分别形成有与螺纹口联接的螺纹,从而分别将转动轴21螺纹连接到轴承安装孔9。
因此,螺母的径向轴承式内螺纹形成为与螺杆轴1的外螺纹3接合。
螺杆传送设备必须执行双向传送操作。为此,在杆式轴承支架5处面向彼此安装的径向轴承17安装成在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倾斜的状态下与螺杆轴1的外螺纹3相接触,以使得杆式轴承支架5可通过螺杆轴1或间隔器23a的双向转动而双向运动(如图5中所示)。根据这种结构,无论与转动动力装置连接的螺杆轴1或间隔器23a的转动方向如何,径向轴承17在没有移位的情况下在杆式轴承支架5的规则位置处与螺杆轴1的外螺纹3的螺纹上边缘或侧表面相接触,以便仅仅被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径向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加工性能和组装可通过这种简单的结构而显著地得到改善,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部件数量可由于轴承支架和螺母主体的一体形成而减少到一半或者更少,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可被紧凑地制造,并且螺母的硬度可得到增强。再者,由于在杆式轴承支架5之间有预定间隙,螺杆轴1外螺纹3的表面与径向轴承17之间的接触状态可用肉眼从外部通过该间隙进行识别。
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的另一特征在于调整杆式轴承支架5在间隔器23a中的高度,从而允许相对于螺杆轴1中心调整径向轴承17的位置。为此,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的相对端部形成有臂11,所述臂比杆式轴承支架5的主体细,所述臂11在其外侧处分别形成有非贯通的凹槽15,所述凹槽朝着螺杆轴1的中心方向导向。再者,每个分离器23a在其内侧表面处沿杆式轴承支架5的纵向方向形成有支架安装孔27,以使得杆式轴承支架5的臂11分别插入支架安装孔27中并且安装到支架安装孔27。间隔器23a的支架安装孔27在其外侧处形成有螺纹口29a,所述螺纹口朝着螺杆轴1的中心方向穿过,以使得支架固定螺钉31分别在其末端处插入螺纹口29a和臂11的相关凹槽15中并且紧固到螺纹口29a和臂11的相关凹槽15。在螺杆传送设备被组装成使得径向轴承17与螺杆轴1适当接触的状态下,在支架固定螺钉31a被进一步拧紧时,安装到相关支架安装孔27a的杆式轴承支架5在螺杆轴1的中心方向上稍微运动,以使得径向轴承17与螺杆轴1外螺纹3的表面紧密接触。另一方面,当支架固定螺钉31a被稍微释放时,安装到相关支架安装孔27a的杆式轴承支架5稍微运动离开螺杆轴1的中心,以使得径向轴承17与螺杆轴1外螺纹3的表面不太紧密接触。
在适当预加载的情况下并且在组装螺杆轴1的外螺纹3、杆式轴承支架5、间隔器23a和径向轴承17之后,由于它们的加工精度变差,径向轴承17与螺杆轴1的外螺纹3不接触时,可能通过使用位置调节装置随后补偿该预加载。再者,当由于螺杆传送设备的部件之间的碰撞、摩擦、振动、发热而产生游隙时,该游隙可通过使用位置调整装置来调整径向轴承17与螺杆轴1的外螺纹之间的间隙和预加载而进行补偿。
尽管附图示意性示出了每个间隔器23a形成为圆柱形形状,但是间隔器23a的外部结构不限于此。例如,间隔器23a可以各种形状进行修改,以适合于其中安装有本发明的传送设备的装备。倘若如此,根据本发明的传送设备可直接附接到各装备,而不需要附接独立的附接板。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在于:当杆式轴承支架5暂时从螺杆轴1的中心偏置并且在偏置状态下沿轨道运行时,杆式轴承支架5被自动调节,以使得螺杆轴1的中心线与沿轨道运行的杆式轴承支架5的中心线相一致。为此,如图1或5所示,本发明具有一种结构,其中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的臂11形成有颈部13,该颈部在凹槽15的向内方向上具有比臂11的其他部分小的直径,并且颈部13设置有环簧33,该环簧能够容纳所有杆式轴承支架5的臂11并且在螺杆轴1的中心方向上提供弹性力。环簧33中的每一个被插入杆式轴承支架5的外侧中并且安装到杆式轴承支架5的外侧,并且其内直径的尺寸能够允许径向轴承17在正常状态下、在适当预加载下与螺杆轴1接触。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杆式轴承支架5的一部分暂时偏置时,杆式轴承支架5也可被自动调节。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二到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使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在螺杆轴1的纵向方向上移位,以便在用肉眼从外部识别外螺纹3的表面与径向轴承17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同时调整螺杆轴1的外螺纹3与径向轴承17之间的接触预加载。
图6和7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也包括螺杆轴1和杆式轴承支架螺母,该螺杆轴在其外圆周表面处形成有外螺纹,该杆式轴承支架螺母螺纹联接到螺杆轴1。杆式轴承支架螺母包括由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支承的径向轴承17。设置至少两个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优选地设置偶数个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以彼此形成多对,并且在相对的方向上围绕着螺杆轴1布置。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具有对应于螺杆轴1的纵向方向的纵向方向,并且围绕着螺杆轴1布置,以在以预定方位角布置时绕着螺杆轴1进行绕轨道运行。因而,设置在相同的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处的径向轴承17相对于螺杆轴1的中心保持相同的方位角。再者,设置在相同的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处的径向轴承17之间的距离被调整,以使得每个径向轴承17布置在对应于螺杆轴1的外螺纹3的螺旋路径上。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以预定距离在螺杆轴1的外圆周侧处沿着圆周方向布置,并且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的相对端部由间隔器23d固定。
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螺杆传送设备也包括:多个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该多个杆式轴承支架布置在螺杆轴1的外圆周侧处以便以预定距离沿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开,同时其具有在螺杆轴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棒形状;多个径向轴承17,该多个径向轴承在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的下部部分处、沿着适合于螺杆轴1外螺纹3的节距的螺旋路径安装;以及间隔器23d,所述间隔器用于固定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的相对端部,以使得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以预定距离与螺杆轴1的中心间隔开,并且以间隔开的距离沿圆周方向保持在螺杆轴1处。
径向轴承17联接到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的下部部分。当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通过间隔器23d而被组装到螺杆轴1时,径向轴承17布置为与形成在螺杆轴1处的外螺纹3的螺旋路径相接合。也就是说,在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通过间隔器23d被联接的状态下,在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处排成一列地安装的多个径向轴承17布置在适合于螺杆轴1外螺纹3的节距的螺旋路径上。
如图7中所示,每个径向轴承17必须在其外部环19的表面处安装成与螺杆轴1的外螺纹3的螺纹上边缘或螺纹侧表面相接触。为此,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的下部部分形成有通过切割而形成的平坦面14,以及在相应径向轴承17的安装点处形成有倾斜的轴承座10,轴承座10分别在其中心处形成有轴承安装孔9,所述轴承安装孔垂直于轴承座10并且向上通过该轴承座10(如图7中所示)。特别地,每个轴承座10可被形成为使得相关联的径向轴承17的一部分倾斜地凹入,并且径向轴承17的没有凹入的其他部分凸出到轴承座10的外面,以便允许径向轴承17的凸出部分的外部环19与螺杆轴1的外螺纹3相接触。在这种情况下,轴承座10具有根据螺杆轴1的外螺纹3的结构而改变的倾斜角度。但是,在任一种情况下,轴承座10的尺寸允许径向轴承17的外部环与螺杆轴1外螺纹3的螺纹上边缘或侧面相接触。尽管未示出,优选的是,轴承安装孔9分别形成有螺纹口,并且在旋转轴21插入轴承安装孔9中的部分中分别形成有与螺纹口联接的螺纹,从而分别将旋转轴21螺纹连接到轴承安装孔9。
再者,如图6中所示,螺杆传送设备必须执行螺杆轴1与螺母之间的双向相对运动。为此,径向轴承17倾斜地安装在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处,并且绕着螺杆轴1的中心面向彼此布置。也就是说,径向轴承17安装到杆式轴承支架5a的安装方向分别与径向轴承17安装到杆式轴承支架5b的安装方向相反。因此,安装到杆式轴承支架5a的径向轴承17仅仅在螺母沿相对于螺杆轴1的相对右手侧运动时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安装到杆式轴承支架5a的径向轴承17在与螺杆轴1的外螺纹3的左壁或左上边缘相接触时转动。另一方面,安装到杆式轴承支架5b的径向轴承17仅仅在螺母沿相对于螺杆轴1的相对左手侧运动时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安装到杆式轴承支架5b的径向轴承17在与螺杆轴1的外螺纹3的右壁或右上边缘接触时转动。通过这种构造,可顺利地实现螺杆轴1与螺母之间的双向相对运动。
如图7中所示,由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之间有预定间隙,通过该间隙可识别螺杆轴1的外螺纹3表面与径向轴承17之间的接触状态。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为了使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在螺杆轴1的纵向方向上移位,以便在用肉眼从外面识别外螺纹3的表面与径向轴承17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同时调整螺杆轴1外螺纹3与径向轴承17之间的接触预加载,如图6和7中所示,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在其相对侧的纵向部段处形成有内螺纹12,而每个间隔器23d形成有支架安装孔27c,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的末端可插入这些支架安装孔中。间隔器23d的支架安装孔27c在其外侧面处形成有螺纹孔43,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的末端插入间隔器23d的支架安装孔27c中,以使得支架固定螺钉31b分别从螺纹孔43紧固到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的内螺纹12。在这种情况下,在螺杆轴1的纵向方向上的预加载可通过在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的相对侧面处拧紧或释放支架固定螺钉31b而进行调整。
杆式轴承座5a和5b的内螺纹12形成为相对于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的中心稍微偏置,并且间隔器23d的螺纹孔43也分别形成为相对于支架安装孔27c的中心稍微偏置。根据这种结构,可能在使用螺杆传送设备期间防止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在相关联的支架安装孔27c内自己转动。
[第三实施例]
图8和9图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如图8和9中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的末端可插入到支架安装孔27b中,该支架安装孔27b形成在间隔器23b处,以便穿过该间隔器,支架安装孔27b在其内壁外侧的部分处分别以预定深度形成有螺纹口29b,预加载调整螺钉39螺纹紧固到支架安装孔27b的螺纹口29b,以便在螺杆轴1的纵向方向上分别推动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具有与所安装的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数量相同的间隔器39支架安装孔27b形成为以预定距离相对于彼此间隔开。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在其末端处具有比相关联的支架安装孔27b和螺纹口29b的内直径小的直径,并且被组装以允许其末端的一部分在组装状态下前进到支架安装孔的螺纹口29b内。驱动式开槽固定螺钉37可用作预加载调整螺钉39。在紧固该预加载调整螺钉39的情况下,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的侧面部分分别与预加载调整螺钉39的内侧表面相接触。在轴承螺杆传送设备被组装以使得径向轴承17与螺杆轴1适当接触的状态下,当预加载调整螺钉39被拧紧以向内前进时,安装到相关联的支架安装孔27b的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在螺杆轴1的纵向方向上稍微运动,以使得径向轴承17与螺杆轴1的外螺纹3表面紧密接触。另一方面,当预加载调整螺钉39被稍微释放时,安装到相关联的支架安装孔27b的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稍微运动离开螺杆轴1的中心,以使得径向轴承17与螺杆轴1的外螺纹3表面不太紧密接触。
在组装螺杆轴1的外螺纹3、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间隔器23b和径向轴承17之后,由于它们的加工精度变差,径向轴承17在适当预加载下并不与螺杆轴1的外螺纹3接触时,可能通过使用预加载调整螺钉39而随后补偿该预加载。再者,当由于螺杆传送设备的部件之间的碰撞、摩擦、振动、发热而产生游隙时,该游隙可通过使用预加载调整螺钉39来调整径向轴承17与螺杆轴1的外螺纹之间的间隙和预加载而进行补偿。
由于预加载调整螺钉39可连续布置成与螺杆轴1的纵向方向平行,并且以相同的方位角布置的径向轴承17的预加载可通过转动预加载调整螺钉39而在螺杆轴1的纵向方向上被同时调整,预加载调整螺钉39相对于螺杆轴中心的沿轨道运行半径可保持一致,在预加载调整之后也没有改变。因此,在一个方位角处对径向轴承的预加载调整并不影响在另一方位角处对径向轴承的预加载调整。因此,可能快速且容易地相对于螺杆轴进行全部径向轴承的预加载,以及使在预加载调整之后产生的摩擦或连接最小化。
[第四实施例]
图10和1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设备。尽管图8和9中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示了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的相对端部的末端设置有预加载调整螺钉39,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在图10和1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每个杆式轴承座5a或5b的仅仅一个末端也设置有预加载调整螺钉39,或者在杆式轴承支架5a、5ax和5b中,除了组装到间隔器23c的杆式轴承支架5ax之外,只有剩余的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也设置有预加载调整螺钉39。
在使用预加载调整螺钉39的情况下,尽管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的末端仅仅通过预加载调整螺钉39而固定到间隔器23c,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还可以下述方式进一步牢固地固定到间隔器23c:杆式轴承支架5a或b在其相对侧的纵向部段处形成有内螺纹12,预加载调整螺钉39分别形成有螺纹孔35,然后支架固定螺钉31b通过分别穿过预加载调整螺钉39的螺纹孔35而紧固到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的内螺纹12。当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的内螺纹12形成为相对于杆式轴承支架5a和5b的中心稍微偏置并且螺纹孔35也形成为相对于预加载调整螺钉39的中心稍微偏置时,可能防止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a或5b自己转动。
如图10和11中所示,当杆式轴承支架5a、5ax和5b的末端不使用预加载调整螺钉39时,它们的末端可以下述方式固定到间隔器23c:间隔器在其内侧处形成有支架安装孔27c,杆式轴承支架的末端可分别插入到这些支架安装孔中,每个支架安装孔27c穿过相关联的间隔器23c的一半,螺纹孔43分别形成为相对于支架安装孔27c偏置,然后支架固定螺钉31b分别通过穿过螺纹孔43而紧固到杆式轴承支架5a、5ax和5b的纵向部段。螺纹头座41可进一步地形成于间隔器23c的螺纹孔43处、在半贯通的支架安装孔27c处以及在螺纹孔43的外侧处。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杆式轴承支架5a、5ax和5b的纵向部段处的内螺纹也可形成为分别通过间隔器23c的螺纹孔43而相对于杆式轴承支架5a、5ax和5b的中心偏置。当内螺纹12和螺纹孔43被形成为偏置时,可防止每个杆式轴承支架5a、5ax或5b在根据本发明的螺杆传送设备使用期间自己转动。
已经以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描述了各个实施例。尽管出于说明的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所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能进行各种修改、添加或替换。
Claims (6)
1.一种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其包括螺杆轴和与螺杆轴螺纹连接的螺母,
其中,所述螺母包括:多个杆式轴承支架,所述多个杆式轴承支架布置在螺杆轴的外圆周侧处,以便以预定距离沿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开,每个杆式轴承支架具有在螺杆轴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棒形状;多个径向轴承,所述多个径向轴承在每个杆式轴承支架的下部处沿着适合于螺杆轴的外螺纹节距的螺旋路径安装;以及间隔器,所述间隔器用于固定每个杆式轴承支架的相对端部,以使得杆式轴承支架以预定距离与螺杆轴的中心间隔开并且以间隔开的距离沿圆周方向保持在螺杆轴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其中,每个杆式轴承支架的相对端部形成有臂,所述臂比杆式轴承支架的主体细,所述臂在其外侧处分别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朝着螺杆轴的中心方向导向,每个间隔器在其内侧表面处形成有沿着杆式轴承支架的纵向方向的支架安装孔,以使得杆式轴承支架的臂分别插入支架安装孔中并且安装到支架安装孔,间隔器的支架安装孔在其外侧处形成有螺纹口,所述螺纹口朝着螺杆轴的中心方向穿过,以使得螺钉在其末端处分别插入螺纹口和臂的凹槽中并且紧固到螺纹口和臂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其中,每个杆式轴承支架的臂形成有颈部,所述颈部在凹槽的向内方向上具有比臂的其他部分小的直径,所述颈部在其外侧处插入环簧中并且安装到环簧,所述环簧分别具有能够容纳围绕螺杆轴布置的所有杆式轴承支架的臂的内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其中,每个杆式轴承支架在其相对侧的纵向部段处形成有内螺纹,每个间隔器形成有支架安装孔,杆式轴承支架的末端能够插入所述支架安装孔中,间隔器的支架安装孔在其外侧处形成有螺纹孔,杆式轴承支架的末端被插入间隔器的支架安装孔中,以使得支架固定螺钉分别从螺纹孔进行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其中每个间隔器形成有支架安装孔,每个杆式轴承支架的末端能够插入所述支架安装孔中,所述支架安装孔贯穿所述间隔器,支架安装孔在其内壁外侧的多个部分处分别形成有预定深度的螺纹口,并且支架安装孔的螺纹口利用预加载调整螺钉进行螺纹紧固,以使杆式轴承支架分别在螺杆轴的纵向方向上进行移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其中,每个杆式轴承支架在其相对侧的纵向部段处形成有内螺纹,预加载调整螺钉分别在其中心处形成有螺纹孔,支架固定螺钉分别通过穿过预加载调整螺钉的螺纹孔而被紧固到杆式轴承支架的内螺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9-0092097 | 2009-09-29 | ||
KR1020090092097A KR101083739B1 (ko) | 2009-09-29 | 2009-09-29 | 컨택 노출형 베어링 스크류 이송장치 |
KR10-2009-0122976 | 2009-12-11 | ||
KR1020090122976A KR101084376B1 (ko) | 2009-12-11 | 2009-12-11 | 예압조절이 용이한 컨택 노출형 베어링 스크류 이송장치 |
PCT/KR2010/003166 WO2011040690A1 (ko) | 2009-09-29 | 2010-05-19 | 컨택 노출형 베어링 스크류 이송장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97551A true CN102597551A (zh) | 2012-07-18 |
Family
ID=43826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503871A Pending CN102597551A (zh) | 2009-09-29 | 2010-05-19 | 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97551A (zh) |
WO (1) | WO2011040690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6134A (zh) * | 2013-02-25 | 2014-08-27 | 株式会社万都 | 螺旋传动装置 |
CN107002841A (zh) * | 2014-12-09 | 2017-08-01 | 斯凯孚公司 | 行星滚子丝杠机构 |
CN109099128A (zh) * | 2018-10-17 | 2018-12-28 | 深圳盛世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螺杆传动系统 |
CN110691925A (zh) * | 2018-03-08 | 2020-01-14 | 株式会社运诺 | 轴承螺杆移送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517943B1 (de) * | 2015-10-15 | 2017-06-15 | Rene Semmelrath | Gewindetrieb mit zumindest einem Lager als Planeten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49049A1 (de) * | 1969-09-29 | 1971-04-01 | Gaertner Robert | Spindeltrieb |
JP2594535Y2 (ja) * | 1991-05-21 | 1999-04-26 | 株式会社協豊製作所 | 送りねじ装置 |
US20090133523A1 (en) * | 2007-11-26 | 2009-05-28 | Cheun Bok Song | Error-compensating bearing screw conveying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286663A (ja) * | 1985-06-13 | 1986-12-17 | Nippon Denso Co Ltd | 送りねじ装置 |
JPH05126226A (ja) * | 1991-05-07 | 1993-05-21 | Takeuchi Seiko Kk | 直線送り装置 |
JP2940295B2 (ja) * | 1992-02-10 | 1999-08-2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送りねじ装置 |
KR100860720B1 (ko) * | 2007-08-13 | 2008-09-29 | 송천복 | 베어링 스크류 이송장치 |
-
2010
- 2010-05-19 WO PCT/KR2010/003166 patent/WO2011040690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5-19 CN CN2010800503871A patent/CN10259755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49049A1 (de) * | 1969-09-29 | 1971-04-01 | Gaertner Robert | Spindeltrieb |
JP2594535Y2 (ja) * | 1991-05-21 | 1999-04-26 | 株式会社協豊製作所 | 送りねじ装置 |
US20090133523A1 (en) * | 2007-11-26 | 2009-05-28 | Cheun Bok Song | Error-compensating bearing screw conveying device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6134A (zh) * | 2013-02-25 | 2014-08-27 | 株式会社万都 | 螺旋传动装置 |
CN107002841A (zh) * | 2014-12-09 | 2017-08-01 | 斯凯孚公司 | 行星滚子丝杠机构 |
CN107002841B (zh) * | 2014-12-09 | 2020-03-06 | 斯凯孚公司 | 行星滚子丝杠机构 |
US10781900B2 (en) | 2014-12-09 | 2020-09-22 | Aktiebolaget Skf | Planetary roller screw mechanism |
CN110691925A (zh) * | 2018-03-08 | 2020-01-14 | 株式会社运诺 | 轴承螺杆移送装置 |
CN110691925B (zh) * | 2018-03-08 | 2023-01-17 | 株式会社运诺 | 轴承螺杆移送装置 |
CN109099128A (zh) * | 2018-10-17 | 2018-12-28 | 深圳盛世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螺杆传动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040690A1 (ko) | 2011-04-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97551A (zh) | 接触可见型轴承螺杆传送设备 | |
US20090133523A1 (en) | Error-compensating bearing screw conveying device | |
KR102215347B1 (ko) | 오픈 스크류 이송장치용의 오픈 슬라이드 블록 | |
CN101585327A (zh) | 用于座椅纵向调整传动机构的丝杆支承装置 | |
KR20130013040A (ko) | 강구형 베어링 홀더를 갖는 베어링 스크류 이송장치 | |
KR101084376B1 (ko) | 예압조절이 용이한 컨택 노출형 베어링 스크류 이송장치 | |
CN204622004U (zh) | 一种用于回转机械定心的可变刚度柔性滚轮装置 | |
CN208195690U (zh) | 一种镗刀 | |
US10502304B2 (en) |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otary drive | |
CN106558848A (zh) | 万能式断路器抽屉座的限位装置 | |
CN210548606U (zh) | 一种滚齿机的滚刀主轴 | |
CN208261997U (zh) | 一种磨齿机进给机构用纵向微调差动机构 | |
KR20130104955A (ko) | 동심도 조절형 베어링 스크류 이송장치 | |
CN107639492A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高精度倒角切割装置 | |
TW202100282A (zh) | 傾斜旋轉工作臺裝置 | |
CN208556004U (zh) | 一种机床顶尖微调装置 | |
CN203956172U (zh) | 一种螺旋铣孔装置 | |
CN110513456A (zh) | 一种丝杆螺母机构 | |
KR100635479B1 (ko) | 미끄럼 베어링의 오일홈 성형장치 및 이를 통하여 제작된미끄럼 베어링 | |
KR101715307B1 (ko) | 정제펀치타정기의 중량조절장치 | |
KR101150340B1 (ko) | 이중 실린더를 이용한 예압조절형 베어링 스크류 이송장치 | |
JP2010053933A (ja) | 誤差補正型ベアリングスクリュー移送装置 | |
CN203863155U (zh) | 滚齿机分度蜗杆支承结构 | |
CN102221737B (zh) | 投影光刻物镜的精密调整装置 | |
TW201607867A (zh) | 振動式零件搬送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