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3194B - 一种采用安培免疫传感器进行夹心免疫反应的二抗探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安培免疫传感器进行夹心免疫反应的二抗探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53194B CN102253194B CN 201110174132 CN201110174132A CN102253194B CN 102253194 B CN102253194 B CN 102253194B CN 201110174132 CN201110174132 CN 201110174132 CN 201110174132 A CN201110174132 A CN 201110174132A CN 102253194 B CN102253194 B CN 10225319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centration
- magnetic
- probes
- antigen
- peak cur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安培免疫传感器进行夹心免疫反应的二抗探针,其中所述的二抗探针由小牛胸腺DNA分子链和附着在小牛胸腺DNA分子链上的纳米球构成,其中所述的纳米球的表面为酶标记的抗体蛋白,内部为磁性纳米颗粒,该颗粒为在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表面沉积一层无定形氧化锆形成。本发明所述的二抗探针适于采用安培免疫传感器进行夹心免疫反应测量抗原的浓度,且具有检测线性范围宽,检测极限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分子识别的探针,该探针适于采用安培免疫传感器进行夹心免疫反应测量抗原的浓度。
背景技术
1990年Henry等提出了免疫传感器的概念,免疫传感器利用抗原、抗体作为分子识别原件,把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信号通过换能器转变成电信号,从而对被测物进行定量分析。与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较,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价格低廉等优势,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在临床诊断、医疗保健、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已报道的电化学安培传感器在使用中也存在以下不足:①多采用“一步法”即采用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导致电极表面电流下降,根据下降电流来进行定量,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难以克服非特异性吸附的影响;②当电极表面的抗原/抗体发生免疫结合后生成物很难除去,电极无法更新,使用多为一次性;③尽管安培免疫传感器有诸多优点,但是面对背景非常复杂的具体检测对象(如血清样品),往往需通过一定的样品提纯处理后再进行检测,影响了其易用性。所以,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免疫传感器的优势。
近年来,基于夹心免疫的纳米修饰电化学传感器由于其卓越的灵敏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夹心免疫传感器与“一步法”传感器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制备此类传感器最关键的就在于对二抗的富集。已经有报道采用多种纳米材料对二抗进行富集,如碳纳米球、二氧化硅、纳米Pt、二氧化锰、石墨烯(GS)、碳纳米管(CNTs)、纳米金(nano-Au)、量子点等。然而这些富集过程繁琐,需要离心才能分离探针和未结合抗体;有研究使用磁性纳米材料(如四氧化三铁、金磁纳米颗粒)等富集抗体,避免了繁琐的离心过程,但是其合成的磁性材料容易团聚,稳定性差,且单个纳米颗粒对抗体的富集效果有限。袁若等报道了通过抗坏血酸的还原作用形成一种“链状金线”,由多个纳米金原子形成串珠状,由此可大量富集抗体,但是此“链状金线”的合成过程至少需要5天时间,且无磁性,依然需要通过离心来进行分离,探针的分离过程繁琐。因此研发一种新的具有分离简便、富集率高的抗体富集材料并应用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ZrO2作为一种Lewis强酸,通过与蛋白分子上的羧酸和DNA上的磷酸等基团(Lewis强碱)特异性取向结合,可被直接用来固定酶及抗体。由于抗体和酶包被在极细(1~2μm)且表面积很大的纳米ZrO2上,标记量显著增加且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生物活性。但是单个纳米颗粒对二抗抗体的富集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抗探针,该探针适于采用安培免疫传感器进行夹心免疫反应测量抗原的浓度,且具有富集抗体效果优异和检测限低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安培免疫传感器进行夹心免疫反应的二抗探针,该探针由小牛胸腺DNA分子链和附着在小牛胸腺DNA分子链上的纳米球构成,其中所述的纳米球的表面为酶标记的抗体蛋白,内部为磁性纳米颗粒,该颗粒为在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表面沉积一层无定形氧化锆形成;所述的二抗探针呈“串珠状”,每个探针分子上具有10个以上所述的磁性纳米颗粒。
本发明所述的二抗探针,其中所述的磁性纳米颗粒为公知材料,具体制备方法可参照公开号为CN101302361A的发明专利申请所述方案进行。
本发明所述的二抗探针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磁性纳米颗粒加入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再加入重量为磁性纳米粒子0.1倍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4℃下反应6h,分离得到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
2)将所得到的纳米微球加入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再加入重量为所述纳米微球0.5倍的过氧化物酶和重量为所述纳米微球1.0倍的牛血清白蛋白,4℃下反应6h,分离得到纳米球;
3)将纳米球加入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再加入重量为纳米球1.2倍的小牛胸腺DNA,室温下反应6h,分离得到二抗探针。
本发明所述的探针中,首先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3O4(核)/ZrO2(壳)磁性纳米粒子,该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含有ZrO2可以和抗体结合,对抗体进行富集。该探针具有以下优点:1)磁性材料的使用,使探针具有磁性,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即可实现分离,省去了探针合成过程中繁琐的离心和洗涤过程;2)该探针呈“串珠状”,每个探针分子上具有10个以上磁珠,增加探针表面标记酶抗体浓度,因此提高免疫传感器的敏感性。3)二氧化锆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长时间保持抗体的活性,使抗体不易失活,使本探针可以一次制备而长期保存。
本发明所述的二抗探针可以用来检测抗原浓度,具体检测由以下步骤组成:
(a)定量标准曲线的制备:
(1)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抗原标准品溶液;
(2)按相同的体积分别将每一浓度的抗原标准品溶液加入到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先37℃温育30min,洗涤;再将所制备的二抗探针滴加在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37℃温育30min,洗涤;然后,反应腔中加入含有浓度为5mmol/L过氧化脲溶液和1mmol/L邻苯二酚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反应3min后,在电化学工作站上用循环伏安法(CV)或示差脉冲伏安法(DPV)记录还原峰电流;
(3)将步骤(2)所得到的抗原标准品溶液的浓度及其对应的还原峰电流的一组数据,以还原峰电流对抗原标准品溶液浓度进行线性回归便得到,还原峰电流与抗原标准品溶液浓度对应关系的直线方程,即标准曲线;
(b)样品的检测:
将待测样品加入到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以步骤(a)同样的方法和反应条件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记录还原峰电流,然后,将检测样品得到的还原峰电流值代入步骤(a)所得到的直线方程中即可算出待测样品中抗原的浓度。
上述检测抗原浓度的方法中所使用的安培免疫传感器可根据待测抗原按公知的方法自行制备。
本发明所述的二抗探针适用于采用安培免疫传感器进行夹心免疫反应测量抗原的浓度,由于本发明所述的二抗探针具有一维“串珠状”结构,极大的提高探针表面二抗的负载量,由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和灵敏度与二抗富集效果正相关,因此本发明所述检测抗原浓度的方法具有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二抗探针的检测原理及二抗探针合成过程示意图。右侧方框内是二抗探针的合成过程示意图。
图2是合成的探针利用外加磁场进行分离结果图。
图3是下述实施例1所合成的二抗探针的透射电镜图;
图4是不同浓度AFP检测时的电化学CV响应图。内插图为测定标准曲线。
图5是不同浓度HIV p24检测时的电化学DPV响应图。内插图为测定标准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二抗探针的制备和表征
(1)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
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具体制备方法可参照公开号为CN101302361A的发明专利申请。
磁性纳米颗粒的表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对Fe3O4/ZrO2进行表征,出现了Zr-Kβ(17.8keV)、Zr-Kα(15.8keV)、Zr-Lβ(2.1ke)、Zr-Lα(2.0keV)峰和Fe-Kβ(7.1KeV)、Fe-Kα(6.4keV)峰,说明该磁性微粒中存在Zr和Fe元素。
(2)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的制备:将10mg磁性纳米粒子分散在5mL 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1mg辣根过氧化物标记的甲胎蛋白二抗(HRP-anti-AFP),搅拌6h后,外加磁性条件下磁性分离,得到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
(3)纳米球的制备
将10mg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分散在5mL的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依次加入5mg辣根过氧化物酶、10mg牛血清白蛋白(BSA),4℃搅拌6h,利用外加磁场分离磁性纳米颗粒,洗涤,得到纳米球。
(4)二抗探针的制备
将10mg纳米球分散在5mL的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12mg小牛胸腺DNA,室温下搅拌6h,磁性分离即获得二抗探针。
二抗探针的表征:采用透射电镜对探针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图3)。由图3可见二抗探针具有一维“珠链状”线性结构。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元素范围为9F~92U)对二抗探针进行了表征,显示了Zr-kα峰2.1keV、Fe-kα峰6.4keV、P-kα峰1.13keV和S-kα峰2.3keV,由于DNA含有大量磷酸基团,故而P峰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包覆了DNA。
测定磁性纳米颗粒与DNA作用后的紫外光谱,发现DNA特征吸收峰由520nm红移至524nm,说明DNA与磁性纳米颗粒子发生了相互作用,使吸收峰发生红移。由图2可见,在0.3mTde外磁场作用下二抗探针磁性探针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
2.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对商品化的丝网印刷电极进行修饰:
(a)石墨烯/壳聚糖(GS/CS)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修饰成膜
在5mL离心管中加入2mL pH5.0的0.2%的壳聚糖(CS)醋酸溶液和1mg的GS,混合得到悬浊液;将5mL悬浊液滴在丝网印刷电极中的工作电极表面,室温下自然干燥,然后用pH7.0磷酸盐缓冲溶液洗涤除去结合不牢固纳米颗粒。
(b)采用电流时间曲线法在丝网印刷电极的工作电极表面直接电镀金:将20μL1%的HAuCl4滴加在工作电极表面,施加-0.2V恒电位30S。电镀后用PBS充分洗涤。
(c)在丝网印刷电极的反应腔中加入10μL AFP单克隆一抗后,丝网印刷电极放入4℃冰箱低温温育12小时后用PBS充分洗涤未结合和结合不牢固抗体。
(d)用3mg/mL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未结合电极表面未结合活性位点,得到安培免疫传感器。
3.抗原浓度的检测
对抗原的检测过程是利用固定好一抗的传感器依次与样品和制备的二抗探针进行温育,若样品中含有所待测抗原,则制备的二抗探针通过免疫复合物的形式固定在电极表面,加入底物后可以催化底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信号。其检测原理如附图1.
(1)定量标准曲线制备:
(a)将AFP抗原溶液标准品稀释成0.01ng/ml,0.05ng/ml,0.1ng/ml,1ng/ml,5ng/ml,10ng/ml,50ng/ml,100ng/ml,150ng/ml,200ng/ml,在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分别加入10μL不同浓度的AFP抗原溶液标准品,并在37℃下温育30min。反应完后用PBS小心洗去未反应抗原。
(b)将步骤1合成的二抗探针配成1mg/ml悬液,在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滴加10mL二抗探针悬液,37℃温育30min,PBS小心洗涤;
(c)在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加入含有浓度为5mmol/L过氧化脲溶液和1mmol/L邻苯二酚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反应3min;在电化学工作站上,用循环伏安法(CV)记录还原峰电流I(扫描范围从-0.3V至-0.8V)。
(d)步骤(C)所得到还原峰电流与对应抗原标准品溶液的浓度一组数据,采用平均斜率法以还原峰电流对抗原标准品溶液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便得到还原峰电流与抗原标准品溶液浓度对应关系的直线方程,即标准曲线。CV还原峰电流和AFP抗原浓度数值见图4内插图。线性方程为logI=0.66log[CAFP]-5.15。
将待测样品加入到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以步骤(1)同样的方法和反应条件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记录还原峰电流,然后,将检测样品得到的还原峰电流值代入步骤(a)所得到的直线方程中即可算出待测样品中抗原的浓度。采用10个空白样品进行检测,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s,以作为检测限。
在本例中,对AFP的检测范围为0.01~200ng/mL,检测限为4pg/mL。
实施例2(对比实验1)
一、实验材料
1.抗原和抗体:AFP抗原标准品、甲胎蛋白单克隆一抗(anti-AFP)、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甲胎蛋白多克隆抗体(HRP-anti-AFP)和AFP ELISA试剂盒均购置郑州博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安培免疫传感器:按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得。
3.二抗探针
3.1、样品:按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得的二抗探针。
3.2、对照品
对照品1:
(1)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
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具体制备方法可参照公开号为CN101302361A的发明专利申请。
(2)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的制备:将10mg磁性纳米粒子分散在5mL 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1mg辣根过氧化物标记的甲胎蛋白二抗(HRP-anti-AFP),搅拌6h后,外加磁场分离未结合的抗体,外加磁性条件下磁性分离,得到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
(3)磁性探针的制备
将10mg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分散在5mL的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依次加入5mg辣根过氧化物酶、10mg牛血清白蛋白(BSA),4℃搅拌6h,利用外加磁场分离磁性纳米颗粒,洗涤,得到磁性探针用HRP-anti-AFP-ZMPs探针表示。
对照品2:参照下述文献报告的方法制备获得:Tang J,Su B,Tang D,et al.Conductivecarbon nanoparticles-based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with enhanced sensitivity for[alpha]-fetoprotein using irregular-shaped gold nanoparticles-labeled enzyme-linked antibodies assignal improvement[J].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0,25(12):2657-2662。所得二抗探针用代号HRP-anti-AFP-GNGs表示。
对照品3:参照下述文献报告的方法制备获得:Zhuo Y,Yi W J,Lian W B,et al.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strategy for NT-proBNP detection with gold nanochainsand horseradish peroxidase complex amplification[J].Biosens Bioelectron.2011,26(5):2188-2193。所得二抗探针用代号AuNCs-HRP-Ab2表示。
对照品4:以AFP ELISA试剂盒(购自郑州博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AFP多克隆抗作为对照品4。以HRP-anti-AFP表示。
二、实验方法
1.实验分为5组,每组中实验除加入的二抗探针不同外,其余操作相同。
2.实验过程
2.1定量标准曲线制备:
(a)将AFP抗原溶液标准品稀释成0.01ng/ml,0.05ng/ml,0.1ng/ml,1ng/ml,5ng/ml,10ng/ml,50ng/ml,100ng/ml,150ng/ml,200ng/ml,将制备的安培免疫传感器分为5组,每组含10个传感器,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分别加入10μL不同浓度的AFP抗原溶液标准品,并在37℃下温育30min。反应完后用PBS小心洗去未反应抗原。
(b)将本例中制备的样品和对照品配合成的配成1mg/ml悬液,组1中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滴加10μL样品,组2~组5传感器的反应腔中分别滴加加对照品1~4探针悬液10μL,37℃温育30min。
(c)在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加入含有浓度为5mmol/L过氧化脲溶液和1mmol/L邻苯二酚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反应3min;在电化学工作站上,用循环伏安法(CV)记录还原峰电流I(扫描范围从-0.3V至-0.8V)。
(d)步骤(C)所得到还原峰电流与对应抗原标准品溶液的浓度一组数据,采用平均斜率法以还原峰电流对抗原标准品溶液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便得到还原峰电流与抗原标准品溶液浓度对应关系的直线方程,即标准曲线;采用10个空白标本进行检测,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s,以作为检测限。
表1是不同二抗探针检测AFP抗原效果的比较,由表1可以得出,本申请所制备的二抗探针进行电化学检测时,与其他方法制备的二抗探针相比具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的优点。
表1不同二抗探针检测AFP抗原的效果比较
实施例3
1、二抗探针的制备和表征
(1)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
同实施例1步骤1所示。
(2)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的制备:将10mg磁性纳米颗粒分散在5mL 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1mg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HIV p24抗体(HRP-anti-HIV p24)。搅拌6h后,外加磁场分离未结合的抗体,得到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
(3)纳米球的制备
同实施例1步骤3所示。
(4)二抗探针的制备
同实施例1步骤4所示。
2.采用二抗探针检测抗原浓度
(1)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a)石墨烯/壳聚糖(GS/CS)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修饰成膜
同实施例1中步骤2中(a)。
(b)电镀金
同实施例1中的步骤2中(b)
(c)在丝网印刷电极的反应腔中加入10μL HIV p24单克隆一抗后,丝网印刷电极放入4℃冰箱低温温育12小时后,用PBS充分洗涤未结合和结合不牢固抗体。
(d)BSA封闭
同实施例1中的步骤2中(d)
(2)定量标准曲线制备:
(a)将HIV抗原溶液标准品稀释成0.01ng/ml,0.05ng/ml,0.1ng/ml,0.5ng/ml,1ng/ml,5ng/ml,10ng/ml,15ng/ml,25ng/ml,在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加入10μL不同浓度的HIV抗原溶液标准品,并在37℃下温育30min。反应完后用PBS小心洗去未反应抗原。
(b)将步骤1合成的二抗探针配成1mg/ml悬液,在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滴加10mL二抗探针悬液,37℃温育30min;
(c)在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加入含有浓度为5mmol/L过氧化脲溶液和1mmol/L邻苯二酚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反应3min;在电化学工作站上,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记录还原峰电流I,(扫描范围从0.2V至-0.5V)。
(d)步骤(C)所得到还原峰电流与对应抗原标准品溶液的浓度一组数据,采用平均斜率法以还原峰电流对抗原标准品溶液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便得到还原峰电流与抗原标准品溶液浓度对应关系的直线方程,即标准曲线。DPV还原峰电流和HIV抗原浓度数值见图5内插图,其线性方程为:I=15+0.97Log[Cp24]。
将待测样品加入到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以步骤(1)同样的方法和反应条件采用DPV记录还原峰电流,然后,将检测样品得到的还原峰电流值代入步骤(a)所得到的直线方程中即可算出待测样品中抗原的浓度。采用10个空白样品进行检测,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s,以作为检测限。
在本例中,对AFP的检测范围为0.01~200ng/mL,检测限为4pg/mL。
实施例4(对比实验2)
一、实验材料
1.抗原和抗体:HIV p24抗原标准品、HIV p24单克隆抗体(anti-HIV p24)、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HIV p24抗体(HRP-anti-HIV p24)和HIV p24ELIS试剂盒均购自美国Abcam公司。
2.安培免疫传感器:按实施例3所述方法制得。
3.二抗探针
3.1样品:按实施例3所述方法制得的二抗探针。
3.2对照品
对照品1:
(1)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
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具体制备方法可参照公开号为CN101302361A的发明专利申请。
(2)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的制备:将10mg磁性纳米粒子分散在5mL 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1mg HRP-anti-HIV p24,搅拌6h后,外加磁场分离未结合的抗体,外加磁性条件下磁性分离,得到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
(3)磁性探针的制备
将10mg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分散在5mL的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依次加入5mg辣根过氧化物酶、10mg牛血清白蛋白(BSA),4℃搅拌6h,利用外加磁场分离磁性纳米颗粒,洗涤,得到磁性探针用HRP-anti-HIV p24-ZMPs探针表示。
对照品2:HIV p24ELISA试剂盒中的酶标二抗作为对照品2。称为HRP-anti-HIV p24。
二、实验方法
1.实验分为3组,每组中实验除加入的二抗探针不同外,实验方法的操作过程完全相同。
2.实验过程
2.1定量标准曲线制备:
(a)将p24抗原标准品稀释成0.01ng/ml,0.05ng/ml,0.1ng/ml,0.5ng/ml,1ng/ml,5ng/ml,10ng/ml,15ng/ml,25ng/ml,将制备的安培免疫传感器分为3组,每组含9个传感器,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分别加入10μL不同浓度的p24抗原标准品,并在37℃下温育30min。反应完后用PBS小心洗去未反应抗原。
(b)将本例中制备的样品和对照品配合成的1mg/ml悬液,组1中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滴加10μL样品,组2~组3传感器的反应腔中分别滴加对照品1~2探针悬液10μL,37℃温育30min,洗涤。
(c)在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加入含有浓度为5mmol/L过氧化脲溶液和1mmol/L邻苯二酚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反应3min;在电化学工作站上,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记录还原峰电流I(扫描范围从0.2V至-0.5V)。
(d)步骤(C)所得到还原峰电流与对应抗原标准品溶液的浓度一组数据,采用平均斜率法以还原峰电流对抗原标准品溶液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便得到还原峰电流与抗原标准品溶液浓度对应关系的直线方程,即标准曲线;采用10个空白标本进行检测,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s,以作为检测限。
表2是不同二抗探针检测HIV p24抗原效果的比较,由表2可以得出,本申请所制备的二抗探针进行电化学检测时,与其他方法制备的二抗探针相比具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的优点。
表2不同二抗探针检测HIV p24抗原的效果比较
实施例5(实际样品检测)
采用上述例1中制备的二抗探针与例1中制备的传感器对三个未知样品进行电化学免疫检测,并同时利用AFP ELISA试剂盒对此三个实际样品进行检测。过程如下:
1、二抗探针的制备和表征
同实施例1所示步骤1所示
2、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同实施例1所示步骤2所示
3、安培免疫传感器法检测三个未知浓度检测样品
同实施例1所示步骤3所示
4、ELISA法检测未知上述步骤3中的三个未知浓度样品
参照AFP ELIS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包括:
(a)准备:从冰箱取出试剂盒,室温复温平衡30分钟。
(b)配液:用蒸馏水将20倍浓缩洗涤液稀释成原倍的洗涤液。
(c)加标准品和待测样本:取足够数量的酶标包被板,固定于框架上,分别设置标准品孔、待测样本孔和空白对照孔,记录各孔位置,在标准品孔中加入标准品50μL;待测样本孔中先加入待测样本10μL,再加样本稀释液40μL(即样本稀释5倍);空白对照孔不加。
(d)温育:37℃水浴锅或恒温箱温育30min。
(e)洗板:弃去液体,吸水纸上拍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1min,甩去洗涤液,吸水纸上拍干,如此重复洗板4次。
(f)加酶标工作液:每孔加入酶标工作液50μL,空白对照孔不加。
(g)温育:37℃水浴锅或恒温箱温育30min。
(h)洗板:弃去液体,吸水纸上拍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1min,甩去洗涤液,吸水纸上拍干,如此重复洗板4次(也可用洗板机按说明书操作洗板)。
(i)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液50μL,再加入显色剂B液50μL,平板混匀器混匀30s(或用手轻轻震荡混匀30s),37℃避光显色15min。
(j)终止:取出酶标板,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颜色由蓝色立转黄色)。
(k)测定:以空白孔调零,在终止后15分钟内,用450nm波长测量各孔的吸光值(OD值)。
(l)计算:根据标准品的浓度及对应的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再根据样本的OD值,在回归方程上计算出对应的样品浓度,也可以使用各种应用软件来计算。最终浓度为实际测定浓度乘以稀释倍数。
5实际样品回收率
上述步骤3中的三个样品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AFP标准品,并利用采用上述步骤3检测加入标准品后的样品中AFP浓度,计算回收率,回收率计算公式为回收率=100%*(本法检测值–本方法)/加入量。
在本例中检测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得出,该方法检测结果与ELISA具有较好的符合性,其回收百分比在95%-101%之间。结合实施例1中的结论可以得出,与其他方法相比,利用本方法检测对AFP检测准确性高,灵敏度好。
表3人血清中AFP检测结果
a.回收率=100%*(回收值–本方法)/加入量
Claims (3)
1.一种采用安培免疫传感器进行夹心免疫反应的二抗探针,该探针由小牛胸腺DNA分子链和附着在小牛胸腺DNA分子链上的纳米球构成,其中所述的纳米球的表面为酶标记的抗体蛋白,内部为磁性纳米颗粒,该颗粒为在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表面沉积一层无定形氧化锆形成;所述的二抗探针呈“串珠状”,每个探针分子上具有10个以上所述的磁性纳米颗粒。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抗探针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10mg磁性纳米粒子分散在5mL 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1mg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甲胎蛋白二抗,搅拌6h后,外加磁性条件下磁性分离,得到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
2)将10mg负载抗体的纳米微球分散在5mL的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依次加入5mg辣根过氧化物酶、10mg牛血清白蛋白,4℃搅拌6h,利用外加磁场分离磁性纳米颗粒,洗涤,得到纳米球;
3)将10mg纳米球分散在5mL的pH7.0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12mg小牛胸腺DNA,室温下搅拌6h,磁性分离即获得二抗探针。
3.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抗探针测量抗原浓度的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a)定量标准曲线的制备:
(1)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抗原标准品溶液;
(2)按相同的体积分别将每一浓度的抗原标准品溶液加入到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先37℃温育30min;再将所制备的二抗探针滴加在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工作电极表面,37℃温育30min;然后,反应腔中加入含有浓度为5mmol/L过氧化脲溶液和1mmol/L邻苯二酚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反应3min后,在电化学工作站上用循环伏安法(CV)或者示差脉冲伏安法(DPV)记录还原峰电流;
(3)将步骤(2)所得到的抗原标准品溶液的浓度及其对应的还原峰电流的一组数据,以还原峰电流对抗原标准品溶液浓度进行线性回归便得到,还原峰电流与抗原标准品溶液浓度对应关系的直线方程,即标准曲线;
(b)样品的检测:
将待测样品加入到安培免疫传感器的反应腔中,以步骤(a)同样的方法和反应条件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记录还原峰电流,然后,将检测样品得到的还原峰电流值代入步骤(a)所得到的直线方程中即可算出待测样品中抗原的浓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174132 CN102253194B (zh) | 2011-06-25 | 2011-06-25 | 一种采用安培免疫传感器进行夹心免疫反应的二抗探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174132 CN102253194B (zh) | 2011-06-25 | 2011-06-25 | 一种采用安培免疫传感器进行夹心免疫反应的二抗探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53194A CN102253194A (zh) | 2011-11-23 |
CN102253194B true CN102253194B (zh) | 2013-08-28 |
Family
ID=44980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17413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3194B (zh) | 2011-06-25 | 2011-06-25 | 一种采用安培免疫传感器进行夹心免疫反应的二抗探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5319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80925B (zh) * | 2012-11-26 | 2013-11-13 | 济南大学 | 一种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CN103344754B (zh) * | 2013-05-09 | 2014-12-31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一种磁标记生物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CN103558396B (zh) * | 2013-10-29 | 2015-08-26 | 宁波大学 | 一种甲胎蛋白的定量检测方法 |
CN104181292B (zh) * | 2014-08-27 | 2015-12-02 | 湖南师范大学 | 一种蛋白质单分子水平安培免疫分析方法 |
CN112689759A (zh) * | 2018-08-09 | 2021-04-20 | Bbb有限公司 | 使用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传感器,以及使用生物传感器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
CN110927238B (zh) * | 2019-12-12 | 2022-10-11 | 山东理工大学 | 一种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夹心型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73928B1 (en) * | 1999-09-22 | 2004-08-10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bioassay performance |
CN1943560A (zh) * | 2005-10-09 | 2007-04-11 | 北京师范大学 | 具有功能化壳层的夹心结构磁性复合微球、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01168781A (zh) * | 2007-10-17 | 2008-04-30 | 李越希 | 丙型肝炎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体外活性测定方法及应用 |
CN101400800A (zh) * | 2005-09-21 | 2009-04-01 | 康比麦崔克斯有限公司 | 利用酶检测电极微阵列上结合事件的方法 |
CN102072954A (zh) * | 2010-10-29 | 2011-05-25 | 济南大学 | 检测肿瘤标志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 |
CN102087283A (zh) * | 2009-12-08 | 2011-06-08 | 华中科技大学 | 检测结核杆菌的壳聚糖-纳米金酶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3253232A1 (en) * | 2002-07-26 | 2004-02-16 | Ntera Limited | Porous nanostructured film sensor |
US20050250094A1 (en) * | 2003-05-30 | 2005-11-10 | Nanosphere, Inc. | Method for detecting analytes based on evanescent illumination and scatter-based detection of nanoparticle probe complexes |
KR20100042082A (ko) * | 2008-10-15 | 2010-04-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신호물질의 밀도가 증가되어 있는 고체 지지체, 그를 포함하는 키트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적물질 검출 방법 |
EP2486409A1 (en) * | 2009-10-09 | 2012-08-15 | Universite De Strasbourg | Labelled silica-based nanomaterial with enhanced properties and uses thereof |
-
2011
- 2011-06-25 CN CN 201110174132 patent/CN10225319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73928B1 (en) * | 1999-09-22 | 2004-08-10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bioassay performance |
CN101400800A (zh) * | 2005-09-21 | 2009-04-01 | 康比麦崔克斯有限公司 | 利用酶检测电极微阵列上结合事件的方法 |
CN1943560A (zh) * | 2005-10-09 | 2007-04-11 | 北京师范大学 | 具有功能化壳层的夹心结构磁性复合微球、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01168781A (zh) * | 2007-10-17 | 2008-04-30 | 李越希 | 丙型肝炎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体外活性测定方法及应用 |
CN102087283A (zh) * | 2009-12-08 | 2011-06-08 | 华中科技大学 | 检测结核杆菌的壳聚糖-纳米金酶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 |
CN102072954A (zh) * | 2010-10-29 | 2011-05-25 | 济南大学 | 检测肿瘤标志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8)
Title |
---|
Bi-enzyme functionlized hollow PtCo nanochains as labels for an electrochemical aptasensor;Lijuan Bai等;《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10427;4331-4336 * |
Carbon Nanotube Amplification Strategies for Highly Sensitive Immunodetection of Cancer Biomarkers;Xin Yu等;《J Am Chem Soc》;20060830;11199-11205 * |
Lijuan Bai等.Bi-enzyme functionlized hollow PtCo nanochains as labels for an electrochemical aptasensor.《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1,4331-4336. |
Ruchika Malhotra等.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for Oral Cancer Biomarker IL-6 Using Carbon Nanotube Forest Electrodes and Multilabel Amplification.《Anal. Chem.》.2010,3118-3123. |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for Oral Cancer Biomarker IL-6 Using Carbon Nanotube Forest Electrodes and Multilabel Amplification;Ruchika Malhotra等;《Anal. Chem.》;20100415;3118-3123 * |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strategy for NT-proBNP detection with gold nanochains and horseradish peroxidase complex amplification;Ying Zhuo等;《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00925;2188-2193 * |
Xin Yu等.Carbon Nanotube Amplification Strategies for Highly Sensitive Immunodetection of Cancer Biomarkers.《J Am Chem Soc》.2006,11199-11205. |
Ying Zhuo等.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strategy for NT-proBNP detection with gold nanochains and horseradish peroxidase complex amplification.《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0,2188-219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53194A (zh) | 2011-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53194B (zh) | 一种采用安培免疫传感器进行夹心免疫反应的二抗探针 | |
Liu et al. | A sensitiv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sensor based on luminophore capped Pd@ Au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as signal tracers and ferrocenyl compounds as signal enhancers | |
CN103278651B (zh) | 一种肌红蛋白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34980B (zh) | 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检测试剂盒及超敏检测方法 | |
Cheng et al. | Highly sensitive luminol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sensor based on ZnO nanoparticles and glucose oxidase decorated graphene for cancer biomarker detection | |
CN108169303B (zh) |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信号探针的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 | |
WO2016127318A1 (zh) | 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检测试剂盒及其超敏检测方法 | |
Vairaperumal et al. | Optical nanobiosensor-based point-of-care testing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iomarkers | |
CN110146581B (zh) | 一种基于RGO-CS-Fc/Au NPs纳米复合材料结合适配体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 | |
Peng et al. | A novel immunoassay based on the dissociation of immunocomplex and fluorescence quenching by gold nanoparticles | |
Yang et al. | Hollow platinum decorated Fe3O4 nanoparticles as peroxidase mimetic couple with glucose oxidase for pseudobienzyme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 |
CN102207501A (zh) | 生物素化牛血清白蛋白和链霉亲和素酶标反应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78623A (zh) | 一种肌酸激酶同功酶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 |
Huang et al. | Thi-Au-Fe3O4 confined in ZIF-8 nanoreactor as signal-amplifying tag for constructing high-efficiency electrochemical platform | |
Li et al. | A label-free electrochemical aptasensor based on Ti3C2Tx-Ag/Au nanoparticles as a signal amplification strategy for CRP detection | |
CN108931652A (zh) | 一种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肌红蛋白含量的试剂盒 | |
CN104677889B (zh) | 一种基于鲁米诺功能化的磁性免疫探针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 | |
Liu et al. | Zeolite-iron oxide nanocomposite from fly ash formed a ‘clubbell’structure: integration of cardiac biocapture macromolecules in serum on microelectrodes | |
CN102435736A (zh) | 用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测定卵巢癌胚抗原的方法 | |
Valipour et al. | A glassy carbon immunoelectrode modified with vanadium oxide nanobelts for ultrasensitive voltam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he core antigen of hepatitis C virus | |
CN108375612A (zh) |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电化学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 | |
CN103344635A (zh) | 一种克拉拉细胞蛋白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44755B (zh) | 一种磁化醛化羊红细胞的制备方法 | |
Agafonova et al. |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for the cardiac markers/antibodies binding kinetic measurements in the plasma samples | |
Zeng et al. | A renewable C reactive protein amperometric immunosensor based on magnetic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probles modified electrod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