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5934B - 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 - Google Patents
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45934B CN101845934B CN2010101624644A CN201010162464A CN101845934B CN 101845934 B CN101845934 B CN 101845934B CN 2010101624644 A CN2010101624644 A CN 2010101624644A CN 201010162464 A CN201010162464 A CN 201010162464A CN 101845934 B CN101845934 B CN 1018459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oth
- blade
- primary blades
- angle
- horizontal p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38—Other details
- E06B9/386—Details of lamella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Blinds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叶片和旋转叶片,主叶片由外侧片和内侧片组合成一个整体,外侧片宽度方向的里端与内侧片宽度方向的外端是两个侧片的交界连接处,外侧片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形成一夹角γ1,内侧片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形成一夹角γ2,旋转叶片安放在主叶片上面并与主叶片转动连接,旋转叶片在机构驱动下旋转。所述旋转叶片有两片,旋转叶片和第二旋转叶片安放在主叶片上面并且两旋转叶片的一端分别与主叶片转动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横截面为任意V形的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构成的各种百叶遮阳导光系统均能根据季节变换和人们的具体需要来达到控制直射阳光的回复反射和偏转导入量的最优化,使得夏季和冬季对阳光的需求矛盾得到克服,同时不论高太阳高度角还是低太阳高度角,系统都保持很高的透视率,满足人们与窗外景色的视觉交流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百叶遮阳导光系统的百叶片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百叶窗在窗户附近常常导入过多直射阳光,使得邻近窗户处产生眩光和室内过热,而在室内深处又缺少足够的光线。要使一个大型办公室分布均匀的自然光线,对于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百叶窗是不可能的。为了降低光和热,就必须遮挡阳光,这导致办公室过暗,从而在阳光之日使用人工照明来维持办公室的运行。除了不断上升的能源价格,这种结果也降低了人们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因此,人们着重发展一种新的百叶遮阳导光系统。这种新的遮阳导光系统除了保持传统型百叶窗的防眩光和防过热功能,还增加了日光的照明功能,这使得房间可以获得均匀的日光照明,在冬天还可以利用阳光取暖来降低取暖费用。
一般来说,百叶遮阳导光系统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通常上部分与下部分的分界处以一身高为基准,在欧美设定为1.9m,在亚洲这个基准应该界定为1.8m较为恰当),这两个部分的百叶倾斜度可以是相关的,也可以是独立的。通常下部分百叶可以设置为防眩光和防过热,而上部分百叶则设置为将光线导入室内深处。除了增加设计费用,这种系统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两部分的界定和防眩光以及光的利用都是事先设定的,而不是根据使用者根据季节和工作场所具体照明情况来调节。
室内照明情况不仅取决于季节、太阳位置和天空情况(多云或晴朗)几个因素,还取决于工作条件,如人们从事的职业种类、身高、工作位置离窗户的远近。很明显,由建筑师和建筑照明师界定的百叶遮阳导光系统,无法满足上述所有的要求,而只能是它们之间的一个妥协。另外一个问题是,在不同的场合配备不同的百叶部分,大大增加了设计费用和百叶遮阳导光系统的价格。
欧洲专利(EP0400662B1)公开了一种遮光式百叶片,该百叶片由外侧叶片和内侧叶片两部分组成。外侧叶片以与内侧叶片的交界线为转轴,内外侧叶片转动分别通过连接百叶片的绳索控制。外侧叶片可以根据需要转动到某一角度把太阳直射光线阻挡在室外,内侧叶片则可以根据需要转动到某一角度把太阳直射光线导入室内作为照明用途。德国专利(DE29814826U1)在欧洲专利(EP0400662B1)百叶片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一个百叶片托架,该托架由两片薄膜合页与一个人造纤维铰链构成,两合页形状分别与遮光式百叶片的两部片弧度形状吻合,从而可分别与遮光式百叶片的两部片粘合为一体,使得遮光式百叶片两部片可以绕分界处折转,更便于绳索控制。德国专利(DE10147523A1)对欧洲专利(EP0400662B1)百叶片的绳索控制结构进行了改进,获得更优的遮光式百叶片绳索控制机构。然而,这些专利都未对由组合式百叶片构成的百叶窗的透视率、对直射阳光的回复反射和偏转导入以及按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最佳调控加以考虑。
欧洲专利(EP1212508B1)公开了一些表面带齿和不带齿的不同形状的百叶片,其中带齿弧形百叶片和W形百叶片在直射阳光的回复反射与导入以及百叶遮阳导光系统的透视率方面表现了各自优异的特性,由W形百叶片组成的百叶遮阳导光系统的透视率可以达到74%,由带齿弧形百叶片组成的百叶遮阳导光系统的透视率则可以达到88%。但是,由这些百叶片组成的百叶遮阳导光系统却存在无法解决上述季节变换与具体需求的问题,另外,在低太阳高度角时百叶遮阳导光系统更需要保持高的透视率和导入更多的阳光作室内照明之用时由于无法防止眩光产生而需将百叶闭合。
德国专利申请(DE 10016587A1)公开了V形和W形的广告百叶片,由这种百叶片组成的固定百叶窗的透视率可以达到56%左右,在夏季和冬季可以将直射阳光的一部分回复反射回室外,避免过热和眩光,另一部分导入到室内纵深处,使整个房间获得均匀照明度。但是,由这种百叶片组成的固定百叶窗存在两个问题:1、在太阳高度角低于25°时会有直射阳光直接进入室内,从而产生眩光,因而需在窗户上另外安装卷轴遮光帘来遮挡太阳高度角低于25°时的直射阳光;2、不分季节、也不考虑其他具体因素而将某一太阳高度角范围的一部分直射阳光导入到室内来获得整个房间的照明度,有可能造成室内过亮和过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片组合式V形百叶片,它可以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以及人们的实际要求来对直射阳光的回复反射和偏转导入进行灵活的、最佳的调控,达到百叶遮阳导光系统的高透视率,获得室内均匀的阳光照明度,并避免室内眩光和夏季过热以及在冬季获取更多的太阳能用以室内取暖。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叶片和旋转叶片,主叶片由外侧片和内侧片组合成一个整体,外侧片宽度方向的里端与内侧片宽度方向的外端是两个侧片的交界连接处,外侧片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形成一夹角γ1,内侧片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形成一夹角γ2,旋转叶片安放在主叶片上面并与主叶片转动连接,旋转叶片在机构驱动下旋转。
所述旋转叶片有两片,旋转叶片和第二旋转叶片安放在主叶片上面并且两旋转叶片的一端分别与主叶片转动连接。
所述主叶片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大致呈对称的V形,旋转叶片以V形槽底为铰接点。
所述主叶片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非对称的V形。
所述主叶片的外侧片和内侧片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都呈弧形。
所述主叶片的外侧片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一字型,内侧片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都呈弧形。
所述主叶片的外侧片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35°≤γ1≤35°,逆时针偏转的角度为正,顺时针偏转角度为负。
所述主叶片的内侧片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35°≤γ2≤35°,逆时针偏转的角度为正,顺时针偏转角度为负。
所述主叶片的外侧片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90°≤γ1≤0°,逆时针偏转的角度为正,顺时针偏转角度为负。
所述主叶片的内侧片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0°≤γ2≤90°,逆时针偏转的角度为正,顺时针偏转角度为负。
所述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还设有遮光叶片,遮光叶片活动地安置在主叶片下表面,并可收拢在主叶片的下表面,在冬夏季低太阳高度角时,遮光叶片向下展开将一部分直射阳光阻挡或回复反射到室外。
所述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还设有遮光帘,遮光帘活动地安置在百叶片外侧,其卷轴可水平安置或垂直安置并可收拢在窗框内,遮光帘分镂空和非镂空两部分,镂空部分布置高度占百叶片节距D的1/2或2/3,节距D是相邻两主叶片里端点的间距,在冬夏季低太阳高度角时,遮光帘展开将一部分直射阳光阻挡或回复反射到室外。
它还设有一V形广告托架,V形广告托架固定在主叶片的背面,遮光叶片活动地安装置在V形广告托架的槽底处。
所述主叶片上表面部分或全部设有微型齿。
所述旋转叶片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两表面部分或全部设有微型齿。
所述主叶片上表面微型齿由不同类型的微型齿组成。
所述旋转叶片表面的微型齿由不同类型的微型齿组成。
所述微型齿为回复反射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和第二齿面,对直射阳光起回复反射作用的回复反射齿的第二齿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H的变化范围由90°-(βia′+H)/2≤αH≤90°-(βia+H)/2确定,其中H为太阳高度角,βia′为百叶片上表面任意一点和上一相邻百叶片下表面外端点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βia为百叶片上表面任意一点和百叶片外端点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
所述微型齿为顺齿或倒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和第二齿面,对直射阳光起偏转导入作用的顺齿或倒齿的第二齿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H的变化范围可由(βic-H)/2≤αH≤(βic′-H)/2确定,其中H为太阳高度角,βic为百叶片上表面任意一点和百叶片里端点的连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βic′为百叶片上表面上任意一点和上一相邻百叶片下表面里端点的连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横截面为任意V形的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构成的各种百叶遮阳导光系统均能根据季节变换和人们的具体需要来达到控制直射阳光的回复反射和偏转导入量的最优化,使得夏季和冬季对阳光的需求矛盾得到克服,同时不论高太阳高度角还是低太阳高度角,系统都保持很高的透视率,满足人们与窗外景色的视觉交流的需求,与以往的百叶遮阳导光系统相比,本系统对阳光具有自适应性,一天中百叶的操作次数只有两次,去除了传统百叶需不断转动百叶来适应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百叶智能化控制的麻烦。将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与V形广告托架进行组合,从而获得一种替换传统广告幕墙的新型广告幕墙,使的传统广告幕墙背后的不透光、不通风的办公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自然通风、观景、日光照明各项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横截面为对称V形的百叶片(-35°≤γ1≤35°,-35°≤γ2≤35°)的几何构造和各个角度及尺寸定义
图2横截面为对称V形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35°≤γ1≤35°,-35°≤γ2≤35°,离室内地面1.8m以上)对不同太阳高度角区域的应对状况的叶片相互关系与直射阳光反射示意图
图3横截面为对称V形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35°≤γ1≤35°,-35°≤γ2≤35°,离室内地面1.8m以下)对不同太阳高度角区域的应对状况的叶片相互关系与直射阳光反射示意图
图4横截面为对称V形的三片组合式百叶片(-35°≤γ1≤35°,-35°≤γ2≤35°,离室内地面1.8m以上)对不同太阳高度角区域的应对状况的叶片相互关系与直射阳光反射示意图
图5横截面为对称V形的三片组合式百叶片(-35°≤γ1≤35°,-35°≤γ2≤35°,离室内地面1.8m以下)对不同太阳高度角区域的应对状况的叶片相互关系与直射阳光反射示意图
图6对直射阳光起回复反射作用和偏转导入作用的曲面上的微型齿的类型与齿面角的定义
图7二片组合式对称V形(-35°≤γ1≤35°,-35°≤γ2≤35°)与非对称V形(0≤γ1≤90°,0≤γ2≤90°)百叶片结构示意图
图8横截面为对称V形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表面微型齿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图9横截面为一字形(平板)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表面微型齿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图10横截面为倒V形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表面微型齿类型和分布情况
图11横截面为弧形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表面微型齿类型和分布情况
图12横截面为波浪形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表面微型齿类型和分布情况
图13横截面为对称V形的的三片组合式百叶片表面微型齿类型和分布情况
图14a~图14d二片组合式对称V形百叶片(γ1=-5°,γ2=5°)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
图15a~图15d二片组合式平板百叶片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
图16a~图16d二片组合式倒V形百叶片(γ1=-10°,γ2=0)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
图17a~图17d二片组合式弧形百叶片(h/L=4%)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
图18a~图18d二片组合式波浪形百叶片(h/L=10.5%)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
图19b~图19d三片组合式对称V形百叶片(γ1=-5°,γ2=5°)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
图20二片组合式非对称V形板与旋转叶片的六种组合形式
图21横截面为非对称V形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γ1≤0,γ2≥0)的各个角度定义
图22横截面为非对称V形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γ1=-55°,γ2=18°,离室内地面1.8m以上)对不同太阳高度角区域的应对状况的叶片相互关系、微型齿类型及分布和直射阳光反射示意图
图23横截面为非对称V形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γ1=-55°,γ2=18°,离室内地面1.8m以下)对不同太阳高度角区域的应对状况的叶片相互关系、微型齿类型及分布和直射阳光反射示意图
图24a~图24d二片组合式非对称V形百叶片(γ1=-55°,γ2=18°)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
图25二片组合式对称V形百叶片与广告托架组合的三种形式
图26与广告托架组合的对称V形百叶片(γ1≤0,γ2≥0)的各个角度定义
图27与广告托架(γ′1=-55°,γ′2=18°)组合的二片组合式对称V形百叶片(γ1=-18°,γ2=18°,离室内地面1.8m以上)对不同太阳高度角区域的应对状况的叶片相互关系、微型齿类型及分布和直射阳光反射示意图
图28与广告托架(γ′1=-55°,γ′2=18°)组合的二片组合式对称V形百叶片(γ1=-18°,γ2=18°,离室内地面1.8m以上)对不同太阳高度角区域的应对状况的叶片相互关系、微型齿类型及分布和直射阳光反射示意图
图29a~图29d与广告托架(γ′1=-55°,γ′2=18°)组合的二片组合式对称V形百叶片(γ1=-18°,γ2=18°)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
图30遮光叶片与百叶片的三个铰接位置
图31卷轴水平安置的遮光帘结构
图32卷轴垂直安置的遮光帘结构
图33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二片组合升降式弧形百叶片在αH=3°时不同太阳高度角H(H=34°~47°)的光线反射情况
图34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二片组合升降式弧形百叶片在αH=0°时不同太阳高度角H(H=34°~47°)的光线反射情况
图35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二片组合升降式弧形百叶片在αH=-12°时不同太阳高度角H(H=34°~47°)的光线反射情况
图36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二片组合升降式波浪形百叶片在αH=-1°时不同太阳高度角H(H=34°~47°)的光线反射情况
图37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二片组合升降式波浪形百叶片在αH=-11°时不同太阳高度角H(H=34°~47°)的光线反射情况
图38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二片组合升降式波浪形百叶片在αH=-16°时不同太阳高度角H(H=34°~47°)的光线反射情况
图39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二片组合升降式弧形百叶片在下表面无微型齿时不同太阳高度角H(H=45°~70°)的光线反射情况
图40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二片组合升降式弧形百叶片在αH=-45°时外端点a处不同太阳高度角H(H=45°~70°)的光线反射情况
图41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二片组合升降式弧形百叶片在αH=-45°时上表面任意一处不同太阳高度角H(H=45°~70°)的光线反射情况
图42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二片组合升降式波浪形百叶片在下表面无微型齿时外端点a处不同太阳高度角H(H=45°~70°)的光线反射情况
图43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二片组合升降式波浪形百叶片在αH=-45°时外端点a处不同太阳高度角H(H=45°~70°)的光线反射情况
图44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二片组合升降式波浪形百叶片在αH=-45°~-65°时外端点a处不同太阳高度角H(H=45°~70°)的光线反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横截面(沿宽度方向)为对称V形百叶片的几何构造和各个角度及尺寸定义,其中L为百叶片1的宽度,即百叶片1水平安置时的外端点a和里端点c的水平距离,D为相邻两百叶片1的节距,即是相邻两百叶片里端点c的垂直距离,作为优选,相邻两百叶片1的节距D与百叶片宽度L的最佳比值为0.7,h为百叶片1水平安置时最高点c与最低点b′两点的垂直距离,Γ为百叶遮阳导光系统的透视率(Γ=1-h/D),用图中箭头虚框示意,百叶片上表面的某点d(d点的选取见后面实施例)与百叶片外端点a的水平距离为L1,与百叶片里端点c的水平距离为L2,(a)中βca′为百叶片1的里端点c和上一相邻百叶片1外端点a′的连线与百叶片1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βia′为百叶片1的上表面任意一点i和上一相邻百叶片1外端点a′的连线与百叶片1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βia为百叶片1的上表面任意一点i和百叶片1外端点a的连线与百叶片1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βix为百叶片上表面任意一点i处反射的光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b)中βic′为百叶片1的上表面上任意一点i和上一相邻百叶片1里端点c′的连线与百叶片1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βic为百叶片1的上表面任意一点i和百叶片1里端点c的连线与百叶片1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βix为百叶片上表面任意一点i处反射的光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c)中βcf为百叶片1里端点c和遮光叶片完全展开后的自由端f的连线与百叶片1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βif为百叶片1上表面任意一点i和遮光机构完全展开后的自由端f的连线与百叶片1外侧水平面的夹角。
图2和图3分别给出了带遮光叶片的、横截面为对称V形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中各个叶片在三个不同太阳高度角H(太阳高度角H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区域的应对状况的叶片相互关系与直射阳光反射示意图,三个不同太阳高度角区域划分为: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a′(参见图中(b))、冬季太阳高度角H>βca′(参见图中(c))和冬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a′(参见图中(d)),图2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百叶片,图3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百叶片,图中(a)为带遮光叶片的二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各个叶片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表面编号,图中(b)为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a′的直射阳光与百叶片之间的反射关系,即叶片对直射阳光进行回复反射所产生的反射光线与叶片外侧水平面夹角βix需满足:(βia+H)/2≤βix≤(βia′+H)/2,图中(c)为冬季太阳高度角H>βca′的直射阳光与百叶片之间的反射关系,即叶片对直射阳光进行偏转导入所产生的反射光线与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βix需满足:90°+(βic-H)/2≤βix≤90°+(βic′-H)/2,图中(d)为冬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a′的直射阳光与百叶片之间的反射关系,即叶片外侧部分对直射阳光进行回复反射所产生的反射光线与叶片外侧水平面夹角βix需满足:(βia+H)/2≤βix≤(βif+H)/2,内侧部分对直射阳光进行偏转导入所产生的反射光线与叶片内侧水平面夹角βix需满足:90°+(βic-H)/2≤βix≤90°+(βic′-H)/2。
参见图2和图3,二片组合翻转式对称V形百叶片由主叶片1、旋转叶片2、遮光机构4及驱动叶片旋转的机构(图中未示出)组成,主叶片1由外侧片11和内侧片12组合成一个整体,本实施例中外侧片11和内侧片12的宽度相等,组成一以外侧片11和内侧片12的宽度为半径,V形槽底为中点的V形横截面(沿宽度方向),γ1是主叶片1的外侧片11与主叶片1外侧水平面的夹角(参见图1a~图1d),γ2是主叶片1的内侧片12与主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γ1与γ2的取值范围是:-35°≤γ1≤35°,-35°≤γ2≤35°,其中负数表示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主叶片1的上表面可以为光滑面,也可以为带微型齿(较小的锯齿)的反光面(参见图6、图8~图13),下表面为不带微型齿的背光面,旋转叶片2可以是上下两表面均为光滑面,也可以是上下两表面21和22均带微型齿。本实施例中主叶片1可升降但不能转动,旋转叶片2为一可转动平板或横截面形状(沿宽度方向)与主叶片1内侧片或外侧片的横截面形状(沿宽度方向)相同的曲面板,其宽度为主叶片1内侧片或外侧片的宽度并安放在主叶片1上面,旋转叶片2的一端与主叶片1中点的V形槽底通过铰接转动连接,在夏季高太阳高度角H(太阳高度角H>βca′)时,旋转叶片2往后翻,与主叶片1的内侧片贴紧,遮光机构4收拢,旋转叶片2的第一表面21与主叶片1的外侧片11构成一组合面,组合面上的微型齿将落在其上的直射阳光回复反射到室外空中;在冬季高太阳高度角H(太阳高度角H>βca′)时,旋转叶片2往前翻,与主叶片1的外侧片贴紧,遮光机构4收拢,旋转叶片2的第二表面22与主叶片1的外侧片12构成一组合面,组合面上的微型齿将落在其上的全部直射阳光偏转导入到室内或一部分直射阳光回复反射到室外,另一部分直射阳光偏转导入到室内;在冬夏季低太阳高度角H(太阳高度角H≤βca′)时,旋转叶片2往前翻,与主叶片1的外侧片贴紧,遮光机构4展开,将一部分直射阳光阻挡或回复反射到室外,旋转叶片2的第二表面22与主叶片1的外侧片12构成一组合面,组合面上的微型齿将落在其上的全部直射阳光偏转导入到室内或一部分直射阳光回复反射到室外,另一部分直射阳光偏转导入到室内。
参见图4~图5,三片组合翻转式对称V形百叶片(-35°≤γ1≤35°,-35°≤γ2≤35°)是对上述三片百叶片的改进,与三片百叶片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旋转叶片有两片:旋转叶片2和3,旋转叶片2和3的一端与V形叶片1的中点V形槽通过铰接转动连接,在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a′时,旋转叶片2往后翻,和旋转叶片3一道与主叶片1的内侧片12贴紧,此时遮光机构4收拢,旋转叶片2的第一表面21与主叶片1的外侧片11组成一组合面,组合面上的微型齿将落在其上的直射阳光回复反射到室外;在冬季太阳高度角H>βca′时,旋转叶片3往前翻,和旋转叶片2一道与主叶片1的外侧片11贴紧,遮光机构4收拢,旋转叶片3的第二表面32与主叶片1的内侧片12组成一组合面,组合面上的微型齿将落在其上的全部直射阳光偏转导入到室内或一部分直射阳光回复反射到室外,另一部分直射阳光偏转导入到室内;在冬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a′时,旋转叶片2往前翻,旋转叶片3往后翻,遮光机构4展开,将一部分直射阳光阻挡或回复反射到室外,旋转叶片2的第二表面22与旋转叶片3的第一表面31组成一组合面,组合面上的微型齿将落在其上的全部直射阳光偏转导入到室内或一部分直射阳光回复反射到室外,另一部分直射阳光偏转导入到室内。
遮光机构4为一遮光叶片4或遮光帘4,遮光叶片4的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与主叶片1相匹配,可设计为一可转动平板叶片或弧形叶片,反光面为光滑面或带微型齿面,遮光叶片4活动地安置在主叶片1背面(即下表面)的任意一处,遮光帘4为一配置在百叶片1外侧的、卷轴水平安置的上下伸缩遮光帘或卷轴垂直安置的左右伸缩遮光帘,遮光帘分为镂空部分和非镂空部分,在低太阳高度角时将卷轴遮光帘展开,阻挡会产生眩光的直射阳光,在不需要任何光线时则可以继续转动遮光帘直到非镂空部分覆盖整个百叶片,
图31给出了卷轴水平安置的上下伸缩遮光帘的正面图,图32给出了卷轴垂直安置的左右伸缩遮光帘的正面图,图中41和44为卷轴,42为遮光帘加强筋,43为遮光帘,431和432为遮光帘的镂空部分,按照百叶片节距D和透视率要求,镂空部分上布置高度占百叶片节距D的1/2或2/3,433为遮光帘的非镂空部分,1为百叶片,在高太阳高度角时,遮光帘收拢,在低太阳高度角时打开,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遮光帘的各个部分。
图30显示了遮光叶片4与三片组合式平板百叶片的三个铰接位置图,即主叶片1的外端点,中点和里端点,由此可见,可以根据百叶片应用于不同场所情况来配置不同铰接位置的遮光叶片。
遮光叶片4的横截面宽度由太阳高度角H=βcf的直射阳光确定,通常考虑能够遮挡住太阳高度角H在20°~35°范围的直射阳光的情况,此处取βcf=20°,此时由叶片1里端点c作一与主叶片1成βcf的直线,再通过上一主叶片1的前端点a′作该直线的垂直线获一交点f,由上一主叶片1的前端点a′到此交点f的距离d为遮光片4的横截面宽度(参见图1)。
遮光帘4和遮光叶片4的反光表面为光滑面或具有光回复反射作用的微型齿(参见图30~图32)。
叶片表面上的微型齿的齿面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对直射阳光进行回复反射,另一类对直射阳光进行偏转导入。图6(a)~(d)给出了对直射阳光起回复反射作用和偏转导入作用的曲面叶片上的微型齿的类型与齿面角的定义,图6(a)为任意曲面叶片上对直射阳光起回复反射作用的微型齿几何结构及角度定义(称之为回复反射齿),图6(b)为任意垂直曲面叶片上对直射阳光起回复反射作用的微型齿(回复反射齿)几何结构及角度定义,图6(c)为任意曲面叶片上对直射阳光起偏转导入作用的微型齿(称之为顺齿)几何结构及角度定义,图6(d)为任意曲面叶片上对直射阳光起偏转导入作用的微型齿(称之为倒齿)几何结构及角度定义;各种微型齿沿叶片表面宽度方向的齿宽p相等,齿顶处于同一叶片表面上,微型齿两相邻的第一齿面6与第二齿面5相互垂直,对直射阳光起回复反射作用的曲面叶片上的回复反射齿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的变化范围可由90°-(βia′+H)/2≤αH≤90°-(βia+H)/2确定,对直射阳光起偏转导入作用的曲面叶片上的顺齿或倒齿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的变化范围可由(βic-H)/2≤αH≤(βic′-H)/2确定,其中H为太阳高度角;回复反射微型齿的作用是将落在其第二齿面5上的直射阳光沿偏阳光入射方向一个角度反射回室外空中,或将落在微型齿第二齿面5上的直射阳光偏转到第一齿面6上或落在微型齿第一齿面6上的直射阳光偏转到第二齿面5上再沿阳光入射方向反射回室外空中,不让阳光停留在叶片上转化为热量,从而起到遮阳效果,一般用于应对夏季高太阳高度角H(太阳高度角H>βca′)的直射阳光;顺齿的第二齿面5宽度与第一齿面6的宽度大的多,其作用是将落在其第二齿面5上的直射阳光偏转导入至室内作日光照明和取暖之用(而第一齿面6一般不会被阳光照射到),顺齿一般应对冬季高太阳高度角H(太阳高度角H>βca′)或冬夏季低太阳高度角H(太阳高度角H≤βca′)的直射阳光,倒齿的第二齿面5宽度比第一齿面6宽度大得多,两个齿面对直射阳光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照在第二齿面5上的一部分直射阳光被偏转导入到室内,一部分直射阳光被偏转到第一齿面6上再被第一齿面6沿入射方向回复反射回室外空中;倒齿一般用于将冬季最大太阳高度角H(H=45°)的直射阳光偏转,使之不会反射到上一相邻百叶片靠里端点c′的下表面。为了应对不同季节、不同太阳高度角的直射阳光,百叶片的表面将处理成多种形式:1.全部为光滑面(此时d点是沿叶片宽度方向的中点),2.一部分为光滑面,一部分为带齿部分(比如,前一部分是倒齿,后一部分是光滑面,此时d点就是倒齿与光滑面的交界点),3.一部分为一类微型齿,另一部分为另一类微型齿(比如,前一部分是回复反射齿,后一部分是顺齿,此时d点就是回复反射齿与顺齿的交界点),4.全部为一类微型齿(比如全部为回复反射齿,此时d点是沿叶片宽度方向的中点)。
横截面为对称V形的二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参见图2和图3)对应于三个不同太阳高度角区域,其表面具有不同的微型齿,将由主叶片1、旋转叶片2和3各个表面组成的组合面以S表示,以S加奇数下标表示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叶片组合面,以S加偶数下标表示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叶片组合面,则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主叶片1的外侧片11与旋转叶片2的第一表面21的组合面为S1,主叶片1的内侧片12与旋转叶片2的第二表面22的组合面为S3,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主叶片1的外侧片11与旋转叶片2的第一表面21的组合面为S2,主叶片1的内侧片12与旋转叶片2的第二表面22的组合面为S4;对于横截面为对称V形的三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参见图4和图5),其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组合面S1由主叶片1的外侧片11与旋转叶片2的第一表面21面组合而成,S3由旋转叶片2的第二表面22面与旋转叶片3的第一表面31面组合而成,S5由旋转叶片3的第二表面32面与主叶片1的内侧片12组合而成,其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组合面S2由主叶片1的外侧片11与旋转叶片2的第一表面21面组合而成,S4由旋转叶片2的22面与旋转叶片3的第一表面31面组合而成,S6由旋转叶片3的第二表面32面与主叶片1的内侧片12组合而成。为了功能描述的方便,将叶片组合面S以d点分为内、外侧两部分,以S的第二位奇数下标1表示外侧部分,其宽度以离百叶片外端点a的距离L1表示,以S的第二位偶数下标2表示内侧部分,其宽度以离百叶片里端点c的距离L2表示,图9显示了平板叶片表面上设置的微型齿类型和分布情况,其中(a)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带齿组合叶片,(b)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带齿组合叶片,(c)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叶片组合面S1,(d)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叶片组合面S2,两者均用于应对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a′的直射阳光,其组合面S1和S2具有回复反射齿,回复反射齿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的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90°-(βia′+H)/2,其中H=βca′,(e)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叶片组合面S3,用于冬季太阳高度角H>βca′或冬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a′,其组合面外侧部分S31带倒齿,以便冬季最大太阳高度角H(H=45°)的直射阳光不会偏转到上一相邻百叶片里端点c′附近的下表面,倒齿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的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βix-H)/2,且(βic-H)/2≤αH≤(βic′-H)/2,式中H=45°,宽度L1=0~L,内侧部分S32为光滑面,(f)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叶片组合面S4,用于冬季太阳高度角H>βca′和冬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a′,其组合面外侧部分S41具有回复反射齿、回复反射齿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的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90°-(βia′+H)/2,式中H=βcf,宽度L1=2L/3,内侧部分S42具有顺齿,其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的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βic′-H)/2,式中H=βca′,宽度L2=L/3,以便在太阳高度角20°≤H≤βca′情况下反射光线不会偏转到上一百叶片的下表面且偏转导入的光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保持在50°以上。
参见图6(b),遮光帘4和遮光叶片4的反光面布置的回复反射齿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取值为45°。
V形主叶片1的形状并不仅仅只局限V形,参见图7(b),作为一演变形式,图中所示的V形主叶片1的外侧和内侧片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都呈弧形,使得V形主叶片1整体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大致呈V形。当然还可以有另一种演变形式,V形主叶片1的外侧片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一字型,内侧片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都呈弧形,使得V形主叶片1整体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也大致呈V形。图7显示了二片组合翻转式对称V形(-35°≤γ1≤35°,-35°≤γ2≤35°)与非对称V形(-90°≤γ1≤0°,0≤γ2≤90°)百叶片的不同叶片横截面形状,相应于图7(a)和(b),图8~图12给出了几种带遮光叶片的二片组合翻转式对称V形百叶片的横截面形状及其对应于各个太阳高度角区域的百叶片表面微型齿类型和分布情况,其中图8为对称V形百叶片,图9为平板百叶片,图10为倒V形百叶片,图11为弧形百叶片,图12为波浪形百叶片,图8~图12中(a)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百叶片,(b)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百叶片。相应于图9,上述各图中(a)(b)叶片微型齿作用与图9平板百叶片相同。
图11c给出了弧形百叶片的弦高h与弦长L之比及弧形线上任意一点i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θi的定义,图12c给出了波浪形百叶片的两弧形弦高之和h与弦长L之比及弧形线上任意一点i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θi的定义,由图可知,通过该点i的半径R与通过弧形的圆心的垂直线的夹角等于θi。
图14a~图14d、图15a~图15d、图16a~图16d、图17a~图17d、图18a~图18d分别显示了二片组合翻转式对称V形、平板、倒V形、弧形和波浪形百叶片应用于百叶遮阳导光系统上下部分、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图中虚线表示直射阳光,与之相对应的实线表示被叶片回复反射或偏转反射的光线,图中a(即图14a、图15a、图16a、图17a、图18a)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组合式百叶片在夏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图中b(即图14b、图15b、图16b、图17b、图18b)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组合式百叶片在夏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图中c(即图14c、图15c、图16c、图17c、图18c)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组合式百叶片在冬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图中d(即图14d、图15d、图16d、图17d、图1da)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组合式百叶片在冬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上述横截面为对称V形的二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构成的各种百叶遮阳导光系统都可以根据季节变换和人们的具体需要来达到控制直射阳光的回复反射和偏转导入量的最优化,对于太阳高度角H≤βca′(βca′=33°~35°)的直射阳光也能在保持很高的透视率(至少达到50%以上)情况下控制直射阳光的回复反射和偏转导入量,使得夏季和冬季对阳光的需求矛盾得到克服,同时不论高太阳高度角还是低太阳高度角,系统都保持很高的透视率,满足人们与窗外景色的视觉交流的需求,与以往的百叶遮阳导光系统相比,本系统对阳光具有自适应性,一天中百叶的操作次数只有两次,去除了传统百叶需不断转动百叶来适应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百叶智能化控制的麻烦;在图中可以发现,离室内地面1.8m以下带遮光机构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在冬季太阳高度角H≥βca′时会有一小部分直射阳光被偏转到上一相邻的百叶片里端点c′附近(从叶片里端点c起至水平距离L/4范围内)的下表面,经过叶片下表面的再次向下偏转产生眩光,要消除此眩光,可以采取磨砂或涂层方法将叶片下表面处理成不反光的表面或者在从叶片里端点c起至水平距离L2=L/4范围内的叶片下表面上布置顺齿或倒齿,其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16°≤αH≤3°,使反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加大,图33~35分别显示了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二片组合翻转式弧形百叶片在不同的αH时不同太阳高度角H(H=34°~47°)的光线反射情况,图中(b)为(a)中叶片下表面微型齿的局部放大图,如图中所示,旋转叶片2往前翻且与主叶片1外侧片11贴紧,旋转叶片2与主叶片1形成的组合面S4的外侧部分S41设有回复反射齿,内侧部分S42设有顺齿,一系列不同太阳高度角H(H=34°~47°)的直射阳光照射到叶片组合面d点右侧顺齿的第一个齿的齿面上,其中标号为I(H=34°)、II(H=35°),III(H=42°)、IV(H=43°)和V(H=45°)的太阳光线在微型齿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3°时,通过微型齿偏转到上一相邻主叶片1下表面的顺齿或倒齿上,再被偏转导入到室内(带上标的I′、H′,III′、IV′和V′分别于相应的I、II,III、IV和V相对应),其中反射光线I′与水平面夹角为最小,约为60°,而标号为VI(H=47°)的太阳光线则被偏转到叶片组合面内侧部分S42的顺齿上,又被偏转到上一相邻主叶片1下表面的外侧部分,然后被偏转到室外(参见图33中VI′),在微型齿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0°时,只有标号为V(H=45°)和VI(H=47°)的光线被偏转导入到室外,其他的光线都被偏转到室内,反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最小的是标号为I(H=34°)的反射光线,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6°,在微型齿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12°时,所有的光线都被偏转到室外;图36~38分别显示了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二片组合翻转式波浪形百叶片在不同的αH时不同太阳高度角H(H=35°~47°)的光线反射情况,图中(b)为(a)中叶片下表面微型齿局部放大图,一系列不同太阳高度角H(H=34°~47°)的直射阳光照射到波浪形叶片组合面d点右侧顺齿的第一个齿的齿面上,其光线反射情况与上述弧形百叶片完全相同,由图可知,百叶片下表面微型齿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从-16°变化到3°时,照射到离室内地面1.8m以下叶片组合面内侧部分顺齿上的太阳光线将从完全被偏转到室外变为偏转到室内,被偏转到室内的太阳光线在其与水平面夹角为60°时,按1.8m高度计算,可以照射到室内地面的范围约为离窗户壁面距离的1m,将办公桌摆放在离墙1m外,则此反射光线可以作为室内采光和取暖之用;另一种改进措施是,在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二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中再添加一旋转叶片3构成三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参见图5和图13,图13给出了三片组合翻转式对称V形百叶片的横截面形状及其对应于各个太阳高度角区域的百叶片表面微型齿类型和分布,用于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a′时由主叶片1的外侧片11和旋转叶片2的第一表面21组成的组合面S2具有回复反射齿,其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的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90°-(βia′+H)/2,式中H=βca′,用于冬季太阳高度角H>βca′时由主叶片1的内侧片12和旋转叶片3的第二表面32组成的组合面S6的外侧部分S61具有回复反射齿,其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90°-(βia′+H)/2,式中H=βca′,宽度L1=2L/3,内侧部分S62具有顺齿,其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的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βic′-H)/2,式中H=45°,宽度L2=L/3,以便在太阳高度角βca′<H≤45°情况下光线不会偏转到上一相邻主叶片1里端点c′附近的下表面且偏转导入的光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保持在50°以上,用于冬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a′时由旋转叶片2的第二表面22和旋转叶片3的第一表面31组成的的组合面外侧部分S41具有回复反射齿、其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的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90°-(βif+H)/2,式中H=βcf,宽度L1=2L/3,内侧部分S42具有顺齿,其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βic′-H)/2,式中H=βca′,宽度L2=L/3,以便在太阳高度角βcf≤H≤βca′情况下反射光线不会偏转到上一相邻百叶片里端点c′附近的下表面且偏转导入的光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保持在50°以上,图19中显示了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三片组合翻转式对称V形百叶片在夏季和冬季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其中(b)为夏季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d)为冬季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由图可见,在带遮光机构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上出现的冬季太阳高度角H>βca′时的直射阳光被反射到主叶片1里端点c′附近下表面的现象已被克服。
在春季和秋季,最大太阳高度角H≥45°,离室内地面1.8m以上起导光作用的带遮光机构的二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会有一部分直射阳光被偏转到上一相邻的百叶片内侧部分的下表面,如果叶片下表面为光滑面,则光线经叶片下表面的再次向下偏转将产生眩光(参见图39和图42),要消除此眩光,同样可以采取磨砂或涂层方法将叶片下表面处理成不反光的表面或者在叶片下表面内侧部分(在从叶片里端点c起至水平距离L2=L/2范围内)设置微型齿(其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65°≤αH≤-45°),使反射到叶片下表面微型齿上的光线被回复反射回室外空中,图39和图42分别显示了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二片组合翻转式弧形和波浪形百叶片在下表面无微型齿时叶片外端点a处的不同太阳高度角H(H=45°~70°)的光线反射情况,图40和图41分别显示了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二片组合翻转式弧形百叶片在叶片下表面设置αH=-45°微型齿(回复反射齿)时叶片外端点a处和叶片上表面任意一处不同太阳高度角H(H=45°~70°)的光线反射情况,图中(b)为(a)中叶片下表面微型齿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一系列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直射阳光照射到光滑面的弧形百叶片上表面外端点a处或上表面任意一处,其中标号为I(H=45°)、II(H=50°)直接被偏转导入到室内,标号为III(H=55°)、IV(H=60°)、V(H=65°)和VI(H=70°)的太阳光线通过光滑叶片被偏转到上一相邻百叶片下表面的回复反射齿上,再次被反射到室外空中,或者再次被回复反射到光滑叶片上表面,之后沿阳光方向返回到室外空中,图43和图44分别显示了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二片组合翻转式波浪形百叶片在叶片下表面设置αH=-45°或分段设置不同αH(αH=-45°和αH=-65°)的微型齿(回复反射齿)时外端点a处不同太阳高度角H(H=45°~70°)的光线反射情况,图中(b)为(a)中叶片下表面微型齿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一系列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直射阳光照射到光滑面的波浪形百叶片上表面外端点a处,虽然波浪形百叶片上表面外侧部分设有偏转太阳高度角H≤45°的太阳光线的倒齿和顺齿,其下表面内侧部分全部设置αH=-45°还是内侧部分分段设置αH=-45°和αH=-65°的微型齿,其光线反射情况都与上述弧形百叶片相同,一个唯一的差别在于,一些光线会在波浪形百叶片之间多次被偏转和回复反射,但最终被偏转到室外,由此可知,在叶片下表面内侧部分设置微型齿,使得起冬季导光作用的二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也适用于春季和秋季。
表1~表5分别列出了带遮光机构的二片组合翻转式对称V形、平板、倒V形、弧形、波浪形百叶片各个组合面上的微型齿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的最佳值计算公式和百叶片参数。
注:表中θi为弧形或波浪形叶片表面上某点i和弧形或波浪形叶片的圆弧中心的连线与穿过弧形或波浪形叶片的圆弧中心的垂直线的夹角,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参见图11c和图12c)。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所述的的V形主叶片1具有对称性,即穿过V形主叶片槽底的垂直线为对称轴,外、内侧片的宽度相等,旋转叶片2的宽度与V形主叶片两侧片宽度相等且以槽底为转轴。当V形板槽底偏离中心位置时,即主叶片为非对称V形(主叶片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大致呈V形),此时V形主叶片的外端点与里端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旋转叶片不再以V形板槽底为转轴,而是沿着V形主叶片的一侧片的任意一点为转轴,图7(c)和(d)展示了这种非对称性V形主叶片与旋转叶片的组合形式,图20给出了其具体组合图形,图21~23显示了图20中的组合形式(a),图21给出了横截面为非对称V形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γ1≤0,γ2≥0)的各个角度定义,其中γ1是主叶片1的外侧片11与主叶片1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γ2是主叶片1的内侧片12与主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γ1与γ2的取值范围是:-90°≤γ1≤0°,0°≤γ2≤90°,其中负数表示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βcb′为主叶片1里端点c和上一相邻主叶片1的V形槽底b′的连线与主叶片1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βib′为主叶片1上表面任意一点i和上一相邻主叶片1的V形槽底b′的连线与主叶片1外侧水平面的夹角,Lbc为旋转叶片2往前翻时其自由端碰触到主叶片所到达的极限位置b与主叶片里端点c的水平距离(本实施例中b为主叶片1的V形槽底),L1为百叶片表面某点d至b点的水平距离,L2为百叶片表面某点d离主叶片1里端点c的水平距离,其他角度βca′,βia′,βia,βic′,βic,βif的定义与实施例一相同。图22和图23显示了横截面为非对称V形的二片组合式百叶片(γ1=-55°,γ2=18°)对不同太阳高度角区域的应对状况的叶片相互关系、微型齿类型及分布和直射阳光反射示意图,图22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百叶片,图23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百叶片,图中(a)为带遮光叶片的二片组合翻转式非对称V形百叶片各个叶片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表面编号,图22(b)的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叶片组合面S1由主叶片1的内侧片12的外半边上表面121和旋转叶片2的第一表面21组成,图23(b)的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叶片组合面S2由主叶片1的内侧片12的外半边上表面121和旋转叶片2的第一表面21组成,两者均应用于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b′,均具有回复反射齿,其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90°-(βib′+H)/2,式中H=βcb′,图22(c)和(d)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同一叶片组合面S3,由主叶片1的内侧片12的内半边上表面122和旋转叶片2的第二表面22组成,其上布置倒齿,对冬季太阳高度角H>βcb′和冬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b′的直射阳光起偏转导入作用,保证冬季最大太阳高度角H(H=45°)的直射阳光不会偏转反射到上一相邻百叶片里端点c′附近下表面,倒齿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βix-H)/2,且(βic-H)/2≤αH≤(βic′-H)/2,式中H=45°,宽度L1=Lbc,图23(c)和(d)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同一叶片组合面S4,由主叶片1的内侧片12的内半边上表面122和旋转叶片2的第二表面22组成,其外侧部分S41具有回复反射齿,对冬季太阳高度角H>βcb′和冬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b′的直射阳光起回复反射作用,其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90°-(βif+H)/2,式中H=βcf,宽度L1=Lbc-L/3,叶片组合面的内侧部分S42从倒齿渐变为顺齿,对冬季太阳高度角H>βcb′和冬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b′的直射阳光起偏转导入作用,其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βic′-H)/2,式中H=βca′,宽度L2=L/3,以便在太阳高度角βcf≤H≤βca′情况下反射光线不会偏转到上一相邻百叶片里端点c′附近的下表面且偏转导入的光线与百叶片里侧水平面的夹角保持在50°以上。表6列出了二片组合翻转式非对称V形百叶片各个组合面上的微型齿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的最佳值计算公式和百叶片参数。
图24a~图24d显示了二片组合翻转式非对称V形百叶片(γ1=-55°,γ2=18°)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将二片组合翻转式非对称V形百叶片用于广告幕墙,因其特殊要求而导致透视率降低,除此之外,该实施例展示的方案与实施例一相比获得同样的光学效果。
同样,作为一种演变形式,本实施例中V形主叶片1的外侧片和内侧片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都呈弧形,使得V形主叶片1整体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大致呈V形。当然还可以有另一种演变形式,V形主叶片1的外侧片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一字型,内侧片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都呈弧形,使得V形主叶片1整体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也大致呈V形。
作为改进,将二片组合翻转式对称V形百叶片与非对称V形广告托架组合在一起,非对称V形广告托架固定在主叶片1的背面,遮光叶片活动地安装置在V形广告托架的槽底处,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告百叶幕墙对广告百叶的各种要求。图25显示了这两种组合的三种形式。图26~图28展示了图25(a)组合形式,图26给出了与广告托架(γ′1≤0°,γ′2≥0°)组合的对称V形百叶片(γ1≤0°,γ2≥0°)的各个角度定义,其中γ1是主叶片1的外侧片11与主叶片1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γ2是主叶片1的内侧片12与主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γ1与γ2的取值范围是:-35°≤γ1≤0°,0°≤γ2≤35°,其中负数表示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γ′1是广告托架7的外侧片71与广告托架7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γ′2是广告托架7的内侧片72与广告托架7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γ′1与γ′2的取值范围是:-90°≤γ′1≤0°,0°≤γ′2≤90°,其中负数表示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L1为百叶片上表面某点d离主叶片1外端点a的水平距离,L2为百叶片上表面某点d离主叶片1里端点c的水平距离,其他角度βca′,βcb′,βcf,βib′,βic′,βif的定义与实施例二相同。图27给出了离室内地面1.8m以上、与广告托架(γ′1=-55°,γ′2=18°)组合的二片组合翻转式对称V形百叶片(γ1=-18°,γ2=18°)对不同太阳高度角区域的应对状况的叶片相互关系、微型齿类型及分布和直射阳光反射示意图,图28给出了离室内地面1.8m以下、与广告托架(γ′1-55°,γ′2=18°)组合的二片组合翻转式对称V形百叶片(γ1=-18°,γ2=18°)对不同太阳高度角区域的应对状况的叶片相互关系、微型齿类型及分布和直射阳光反射示意图,其中图中(a)为百叶片各个叶片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表面编号,各组合面的组成与实施例一相同,图27(b)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叶片组合面S1,图28(b)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叶片组合面S2,两者用于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b′,其组合面S1和S2上布置回复反射齿,回复反射齿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的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90°-(βib′+H)/2,式中H=βcb′,图27(c)和(d)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同一叶片组合面S3,用于冬季太阳高度角H>βcb′或冬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b′,其内、外侧部分S31均具有顺齿或倒齿,防止在太阳高度角H=βcf时的直射阳光不会偏转反射到内侧部分S32上和在太阳高度角H=45°时的直射阳光不会偏转反射到上一相邻叶片里端点c′附近的下表面,顺齿或倒齿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的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βix-H)/2,且(βic-H)/2≤αH≤(βic′-H)/2,式中H=45°,宽度L1=L,图28(c)和(d)为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同一叶片组合面S4,用于冬季太阳高度角H>βcb′或冬夏季太阳高度角H≤βcb′,其外侧部分S41具有回复反射齿、回复反射齿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的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90°-(βif+H)/2,式中H=βcf,宽度L1=2L/3,内侧部分S42具有倒齿,倒齿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的最佳值计算公式为αH=(βic′-H)/2,式中H=βca′,宽度L2=L/3,以便在太阳高度角βcf≤H≤βcb′情况下反射光线不会偏转到上一百叶的下表面上且偏转导入的光线与百叶片里侧水平面的夹角保持在50°以上。表7列出了与广告托架组合的二片组合翻转式对称V形百叶片各个组合面上的微型齿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的最佳值计算公式和百叶片参数。
图29a~图29d与广告托架(γ′1=-55°,γ′2=18°)组合的二片组合翻转式对称V形百叶片(γ1=-18°,γ2=18°)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太阳高度角H的光线回复反射与偏转导入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夏季可以将直射阳光的回复反射到室外,避免过热和眩光,在冬季可以将直射阳光的偏转导入到室内纵深处,使整个房间获得均匀照明度,在太阳高度角H≤βcb′时遮光片展开,遮挡会产生眩光的那部分直射阳光,同时将另一部分直射阳光偏转导入到室内来获得日光照明。
Claims (49)
1.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叶片(1)和旋转叶片(2),主叶片(1)由外侧片和内侧片组合成一个整体,外侧片宽度方向的里端与内侧片宽度方向的外端是两个侧片的交界连接处,外侧片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形成一夹角γ1,内侧片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形成一夹角γ2,旋转叶片(2)安放在主叶片(1)上面并与主叶片(1)转动连接,旋转叶片(2)在机构驱动下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叶片有两片,旋转叶片(2)和第二旋转叶片(3)安放在主叶片(1)上面并且两旋转叶片(2、3)的一端分别与主叶片(1)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叶片(1)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大致呈对称的V形,旋转叶片以V形槽底(b′)为铰接点。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叶片(1)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非对称的V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叶片(1)的外侧片和内侧片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都呈弧形。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主叶片(1)的外侧片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一字型,内侧片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都呈弧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主叶片(1)的外侧片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35°≤γ1≤35°,逆时针偏转的角度为正,顺时针偏转角度为负。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主叶片(1)的内侧片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35°≤γ2≤35°,逆时针偏转的角度为正,顺时针偏转角度为负。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主叶片(1)的外侧片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90°≤γ1≤0°,逆时针偏转的角度为正,顺时针偏转角度为负。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主叶片(1)的内侧片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0°≤γ2≤90°,逆时针偏转的角度为正,顺时针偏转角度为负。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还设有遮光叶片(4),遮光叶片(4)活动地安置在主叶片下表面,并可收拢在主叶片的下表面,在冬夏季低太阳高度角时,遮光叶片向下展开将一部分直射阳光阻挡或回复反射到室外。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还设有遮光帘,遮光帘活动地安置在百叶片外侧,其卷轴可水平安置或垂直安置并可收拢在窗框内,遮光帘分镂空和非镂空两部分,镂空部分布置高度占百叶片节距D的1/2或2/3,节距D是相邻两主叶片里端点(c)的间距,在冬夏季低太阳高度角时,遮光帘展开将一部分直射阳光阻挡或回复反射到室外。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它还设有一V形广告托架(7),V形广告托架(7)固定在主叶片(1)的背面,遮光叶片(4)活动地安装置在V形广告托架的槽底(b′)处。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叶片(1)上表面部分或全部设有微型齿。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叶片第一表面(21)及第二表面(22)两表面部分或全部设有微型齿。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叶片(1)上表面微型齿由不同类型的微型齿组成。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叶片表面的微型齿由不同类型的微型齿组成。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齿为回复反射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对直射阳光起回复反射作用的回复反射齿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的变化范围由90°-(βia′+H)/2≤αH≤90°-(βia+H)/2确定,其中H为太阳高度角,βia′为百叶片上表面任意一点(i)和上一相邻百叶片下表面外端点(a′)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βia为百叶片上表面任意一点(i)和百叶片外端点(a)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齿为顺齿或倒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对直射阳光起偏转导入作用的顺齿或倒齿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的变化范围可由(βic-H)/2≤αH≤(βic′-H)/2确定,其中H为太阳高度角,βic为百叶片上表面任意一点(i)和百叶片里端点(c)的连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βic′为百叶片上表面上任意一点(i)和上一相邻百叶片下表面里端点(c′)的连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齿为回复反射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对直射阳光起回复反射作用的回复反射齿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的变化范围由90°-(βia′+H)/2≤αH≤90°-(βia+H)/2确定,其中H为太阳高度角,βia′为百叶片上表面任意一点(i)和上一相邻百叶片下表面外端点(a′)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βia为百叶片上表面任意一点(i)和百叶片外端点(a)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齿为顺齿或倒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对直射阳光起偏转导入作用的顺齿或倒齿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的变化范围可由(βic-H)/2≤αH≤(βic′-H)/2确定,其中H为太阳高度角,βic为百叶片上表面任意一点(i)和百叶片里端点(c)的连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βic′为百叶片上表面上任意一点(i)和上一相邻百叶片下表面里端点(c′)的连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
2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叶片(1)外侧片上表面(11)与旋转叶片第一表面(21)组成第一组合面(S1),第一组合面(S1)上设有回复反射齿。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复反射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所述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90°-(βia′+H)/2,其中H=βca′,βca′为主叶片上表面里端点(c)和上一相邻主叶片下表面外端点(a′)的连线与主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βia′为第一组合面(S1)任意一点(i)和上一相邻百叶片下表面外端点(a′)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
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所述主叶片(1)内侧片上表面(12)与旋转叶片第二表面(22)组成第三组合面(S3),第三组合面(S3)外侧部分(S31)设置倒齿,第三组合面(S3)的内侧部分(S32)为光滑面。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组合面(S3)外侧部分(S31)的倒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βix-H)/2,且(βic-H)/2≤αH≤(βic′-H)/2,其中H=45°,βix为第三组合面(S3)任意一点(i)处反射的光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βic为第三组合面(S3)任意一点(i)和主叶片(1)里端点c的连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βic′为第三组合面(S3)任意一点(i)和上一相邻主叶片(1)里端点c′的连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叶片的节距D与主叶片宽度L的比值为0.7,其中节距D是相邻两个主叶片里端点(c)的间距,所述第三组合面(S3)的外侧部分(S31)倒齿的水平宽度L1=0~L,其中L为主叶片的宽度。
2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所述主叶片1外侧片上表面(12)与旋转叶片第二表面(22)组成第四组合面(S4),第四组合面(S4)的外侧部分(S41)设置回复反射齿,第四组合面(S4)的内侧部分(S42)设置顺齿。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组合面(S4)外侧部分(S41)的回复反射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90°-(βif+H)/2,其中H=βcf,βif为第四组合面(S4)任意一点(i)和遮光机构完全展开后的自由端(f)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βcf为主叶片(1)里端点c与遮光机构完全展开后的自由端(f)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第四组合面(S4)内侧部分(S42)的顺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βic′-H)/2,其中H=βca′,βic′为百叶片上表面上任意一点(i)和上一相邻百叶片下表面里端点(c′)的连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βca′为主叶片上表面里端点(c)和上一相邻主叶片下表面外端点(a′)的连线与主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叶片的节距D与主叶片宽度L的比值为0.7,其中节距D是相邻两个主叶片里端点(c)的间距,所述第四组合面(S4)的内侧部分(S42)顺齿的水平宽度L2=L/3。
3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所述主叶片(1)外侧片上表面(12)与第二旋转叶片(3)第二表面(32)组成第四组合面(S4),第四组合面(S4)的外侧部分(S41)设置回复反射齿,第四组合面(S4)的内侧部分(S42)设置顺齿。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组合面(S4)外侧部分(S41)的回复反射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90°-(βif+H)/2,其中H=βcf,βif为第四组合面(S4)任意一点(i)和遮光机构完全展开后的自由端(f)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βcf为主叶片(1)里端点c与遮光机构完全展开后的自由端(f)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第四组合面(S4)内侧部分(S42)的顺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βic′-H)/2,其中H=βca′,βic′为第四组合面(S4)内侧部分(S42)任意一点(i)和上一相邻主叶片(1)里端点c′的连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βca′为主叶片上表面里端点(c)和上一相邻主叶片下表面外端点(a′)的连线与主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叶片的节距D与主叶片宽度L的比值为0.7,其中节距D是相邻两个主叶片里端点(c)的间距,所述叶片第四组合面(S4)内侧部分(S42)顺齿的水平宽度L2=L/3。
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所述旋转叶片(2)的第二表面(22)与第二旋转叶片(3)第一表面(31)组成第六组合面(S6),第六组合面(S6)的外侧部分(S61)设置回复反射齿,第六组合面(S6)的内侧部分(S62)设置顺齿。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组合面(S6)外侧部分的回复反射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90°-(βia′+H)/2,其中H=βca′,βia′为第六组合面(S6)任意一点(i)和主叶片(1)下表面外端点(a′)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第六组合面(S6)内侧部分(S62)的顺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βic′-H)/2,其中H=45°,βic′为第六组合面(S6)任意一点(i)和主叶片(1)下表面里端点(c′)的连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βca′为主叶片上表面里端点(c)和上一相邻主叶片下表面外端点(a′)的连线与主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叶片的节距D与主叶片宽度L的比值为0.7,其中节距D是相邻两个主叶片里端点(c)的间距,所述第六组合面(S6)内侧部分(S62)顺齿的水平宽度L2=L/3。
3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升降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所述主叶片(1)下表面内侧部分设有回复反射齿,所述的回复反射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其对光线起回复反射作用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的变化范围为-65°≤αH≤-45°。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升降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叶片的节距D与主叶片宽度L的比值为0.7,其中节距D是相邻两个主叶片里端点(c)的间距,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主叶片(1)下表面内侧部分设有的回复反射齿的水平宽度为L/2。
3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升降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所述主叶片(1)下表面内侧部分设有顺齿或倒齿,顺齿或倒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其对光线起偏转导入作用的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的变化范围为-16°≤αH≤3°。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升降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叶片的节距D与主叶片宽度L的比值为0.7,其中节距D是相邻两个主叶片里端点(c)的间距,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主叶片(1)下表面内侧部分设有的顺齿或倒齿的水平宽度为L/4。
4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叶片(1)内侧片上表面外半边(121)与旋转叶片(2)第一表面(21)组成第一组合面(S1),其上设有回复反射齿。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面(S1)的回复反射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90°-(βib′+H)/2,其中H=βcb′,βcb′为主叶片上表面里端点(c)和上一相邻主叶片下表面V形槽底b′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βib′为第一组合面(S1)任意一点(i)和上一相邻主叶片的V形槽底(b′)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
4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离室内地面1.8m以上的所述主叶片(1)内侧片上表面内半边(122)与旋转叶片第二表面(22)组成第三组合面(S3),第三组合面(S3)外侧部分(S31)设置倒齿,第三组合面(S3)内侧部分(S32)为光滑面。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组合面(S3)外侧部分(S31)的倒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βix-H)/2,且(βic-H)/2≤αH≤(βic′-H)/2,H=45°,βix为第三组合面(S3)任意一点(i)处反射的光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βic为第三组合面(S3)任意一点(i)和主叶片(1)里端点(c)的连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βic′为第三组合面(S3)任意一点(i)和上一相邻主叶片下表面里端点(c′)的连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叶片的节距D与主叶片宽度L的比值为0.7,其中节距D是相邻两个主叶片里端点(c)的间距,所述第三组合面外侧部分(S31)倒齿的水平宽度L1=0~Lbc,其中L为主叶片的宽度,Lbc为旋转叶片(2)往前翻时其自由端碰触到主叶片(1)所到达的极限位置(b)与主叶片(1)里端点c的水平距离。
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离室内地面1.8m以下的所述主叶片(1)内侧片上表面内半边(122)与旋转叶片第二表面(22)组成第四组合面(S4),第四组合面(S4)外侧部分(S41)设置回复反射齿,第四组合面(S4)内侧部分(S42)设置顺齿。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组合面(S4)外侧部分(S41)的回复反射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αH=90°-(βif+H)/2,其中H=βcf,βif为第四组合面(S4)任意一点(i)和遮光机构完全展开后的自由端(f)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βcf为主叶片(1)里端点(c)与遮光机构完全展开后的自由端(f)的连线与百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第四组合面(S4)内侧部分(S42)的顺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面(6)和第二齿面(5),第二齿面5与水平面夹角αH=(βic′-H)/2,其中H=βca′,βic′为第四组合面(S4)内侧部分(S42)任意一点(i)和上一相邻主叶片里端点(c′)的连线与百叶片内侧水平面的夹角,βca′为主叶片上表面里端点(c)和上一相邻主叶片下表面外端点(a′)的连线与主叶片外侧水平面的夹角。
47.如权利要求46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叶片的节距D与主叶片宽度L的比值为0.7,其中节距D是相邻两个主叶片里端点(c)的间距,所述第四组合面(S4)内侧部分(S42)顺齿的水平宽度L2=L/3。
4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叶片(1)上表面微型齿由不同类型的微型齿组成。
4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叶片(2)上下表面微型齿由不同类型的微型齿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624644A CN101845934B (zh) | 2010-04-30 | 2010-04-30 | 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 |
AU2011247476A AU2011247476B2 (en) | 2010-04-30 | 2011-04-29 | Multi-piece combined turnover louver blade |
CA2797443A CA2797443C (en) | 2010-04-30 | 2011-04-29 | Multi-slat combination blind of rotating type |
US13/695,086 US9163452B2 (en) | 2010-04-30 | 2011-04-29 | Multi-slat combination blind of rotating type |
JP2013506482A JP5745033B2 (ja) | 2010-04-30 | 2011-04-29 | 多枚組合型ターン・スラット |
PCT/CN2011/073554 WO2011134431A1 (zh) | 2010-04-30 | 2011-04-29 | 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 |
EP11774422.7A EP2557263B1 (en) | 2010-04-30 | 2011-04-29 | Multi-piece combined turnover louver blade |
KR1020127030979A KR101542295B1 (ko) | 2010-04-30 | 2011-04-29 | 회전형 다중-슬래트 결합 블라인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624644A CN101845934B (zh) | 2010-04-30 | 2010-04-30 | 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5934A CN101845934A (zh) | 2010-09-29 |
CN101845934B true CN101845934B (zh) | 2012-02-29 |
Family
ID=42770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6246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5934B (zh) | 2010-04-30 | 2010-04-30 | 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63452B2 (zh) |
EP (1) | EP2557263B1 (zh) |
JP (1) | JP5745033B2 (zh) |
KR (1) | KR101542295B1 (zh) |
CN (1) | CN101845934B (zh) |
AU (1) | AU2011247476B2 (zh) |
CA (1) | CA2797443C (zh) |
WO (1) | WO201113443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5934B (zh) * | 2010-04-30 | 2012-02-29 | 杭州欧卡索拉科技有限公司 | 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 |
CN102071871B (zh) * | 2010-12-31 | 2013-09-25 | 杭州欧卡索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百叶片及百叶窗 |
CN102808577B (zh) * | 2012-07-30 | 2013-08-28 | 杭州欧卡索拉科技有限公司 | 百叶窗的卷轮机构及带齿轮离合器翻转机构的卷轮系统 |
CN103452465B (zh) * | 2013-09-03 | 2015-05-13 | 江苏神马铝业有限公司 | 可形成空气回流腔的百叶片 |
NL2013304C2 (nl) * | 2014-02-07 | 2015-08-10 | Solarswing Holding B V | Richtinrichting, zonnevolgsysteem en werkwijze daarvoor. |
US9784030B2 (en) | 2014-09-12 | 2017-10-10 | SerraLux Inc. | Louvered light re-directing structure |
WO2016175203A1 (ja) * | 2015-04-30 | 2016-11-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採光スラット及び採光装置 |
US10161585B2 (en) | 2015-05-21 | 2018-12-25 | SerraLux Inc. | Louver assembly |
KR101850542B1 (ko) * | 2016-04-06 | 2018-04-19 | 주식회사 솔그리드 | 태양광 모듈을 이용한 추적식 블라인드 장치 |
US10458179B2 (en) * | 2016-07-27 | 2019-10-29 | Hall Labs Llc | Solar-powered window covering |
JP7617589B2 (ja) | 2020-09-30 | 2025-01-20 |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 ブラインド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88434A (en) * | 1927-04-11 | 1928-04-12 | Andrew Lawrence Riker | Improvements in ventilators |
US2117953A (en) * | 1937-01-16 | 1938-05-17 | Grau Pedro | Adjustable louver blind |
US3292309A (en) * | 1964-05-25 | 1966-12-20 | Thermalouver Corp | Adjustable blind assembly |
US4304218A (en) * | 1979-08-24 | 1981-12-08 | Jon Karlsson | Solar energy collector |
US4245435A (en) * | 1979-10-04 | 1981-01-20 | Flour City Architectural Metals, A Division Of The Segrave Corporation | High thermal efficiency window |
JPS6023238B2 (ja) * | 1980-11-04 | 1985-06-06 |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 太陽光利用ブラインド |
JPS5940560Y2 (ja) * | 1980-12-12 | 1984-11-17 | 東洋シヤツタ−株式会社 | ブラインド |
US4694608A (en) * | 1983-06-02 | 1987-09-22 | Lambert Earl B | Security bar system for louvered window units |
US4509825A (en) * | 1983-06-27 | 1985-04-09 | Hallmark Cards, Inc. | Direc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adiant energy |
US4593738A (en) * | 1985-01-25 | 1986-06-10 | Chi Yu Simon S | Venetian blind |
US4709506A (en) * | 1986-10-16 | 1987-12-01 | Lukaszonas William S | Swivel shutter assembly |
AT394883B (de) * | 1989-06-02 | 1992-07-10 | Bartenbach Christian | Lamellenjalousie |
US4984617A (en) * | 1989-11-02 | 1991-01-15 | Comfortex Corporation | Enveloped blind assembly using independently actuated slats within a cellular structure |
EP0483994A1 (en) * | 1990-10-17 | 1992-05-06 | Kabushiki Kaisha Nichibei | Blind |
JPH04353812A (ja) * | 1991-05-30 | 1992-12-08 | Nikon Corp | 太陽光採光装置 |
CN2130203Y (zh) * | 1992-07-14 | 1993-04-21 | 浙江省诸暨市工业民用建筑设计所 | 可调百叶窗 |
US5409050A (en) * | 1993-09-24 | 1995-04-25 | Hong; Amy | Venetian blind |
WO1996008629A1 (en) * | 1994-09-17 | 1996-03-21 | Koester Helmut | Stepped lamella for guiding light radiation |
CN2307899Y (zh) * | 1996-08-15 | 1999-02-17 | 北京万千民用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百叶窗帘 |
DE19700111C2 (de) * | 1997-01-03 | 2003-02-06 |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 Sonnenschutzvorrichtung nach Art einer Jalousie |
CN2330774Y (zh) * | 1998-03-03 | 1999-07-28 | 傅强 | 翻转式百叶窗 |
DE29814826U1 (de) | 1998-08-19 | 1998-12-17 | Warema Renkhoff Gmbh, 97828 Marktheidenfeld | Jalousie mit geteilten Lamellen |
US6318441B1 (en) * | 1998-12-18 | 2001-11-20 | University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 Window blinds |
US6239910B1 (en) * | 1999-02-12 | 2001-05-29 | Architectural Energy Corporation | Mini-optical light shelf daylighting system |
DE60037525T2 (de) | 1999-06-26 | 2008-07-24 | Helmut KÖSTER | Gezahnte tageslichtlamelle |
JP3750074B2 (ja) * | 1999-07-28 | 2006-03-01 | 九州サッシ工業株式会社 | 全面可動防水ガラリ |
US6167938B1 (en) * | 1999-08-25 | 2001-01-02 | Jui-Wen Chien | Blind with angled slats having unequal wings |
AU722498B3 (en) * | 2000-06-02 | 2000-08-03 | James Hardie Research Pty Limited | A louvre operat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link members, a rack member and a gear member |
KR200190957Y1 (ko) | 2000-03-17 | 2000-08-01 | 권오룡 | 시선차단브라인드슬랫 |
DE10016587B4 (de) | 2000-04-04 | 2012-06-28 | Helmut Köster | Lichtlenksystem für die Kunst- und Tageslichtbeleuchtung eines Innenraumes |
US6644377B1 (en) * | 2000-05-19 | 2003-11-11 | Phillip Lewis | Overlapping blind apparatus |
DE10147523A1 (de) * | 2001-09-26 | 2003-04-24 | Warema Renkhoff Gmbh & Co Kg | Lamellenjalousie mit mehrteiligen Lamellen |
TW551421U (en) * | 2002-05-16 | 2003-09-01 | Nien Made Entpr Co Ltd | Horizontal venetian blinds with cloth curtains with weight affixes |
TW549346U (en) * | 2002-12-02 | 2003-08-21 | Nien Made Entpr Co Ltd | Venetian blinds with suspended shade cloth |
TW590163U (en) * | 2003-05-06 | 2004-06-01 | Nien Made Entpr Co Ltd | Venetian blind with light-screening cloth |
MXPA06014951A (es) * | 2004-08-09 | 2007-02-28 | Teh Yor Co Ltd | Cubierta de ventana. |
JP2007239251A (ja) | 2006-03-07 | 2007-09-20 | Ykk Ap株式会社 | 目隠し装置 |
KR100762119B1 (ko) | 2006-06-23 | 2007-10-05 | 재단법인 포항산업과학연구원 | 차양장치용 슬랫 |
KR100699769B1 (ko) * | 2006-11-24 | 2007-03-28 | 차기철 | 경사 및 위사의 연결방법으로 재직되는 블라인드 |
IL188255A (en) * | 2007-12-19 | 2013-11-28 | Tal Shprung | Shutter window for air inlet and light blocker |
FR2935723B1 (fr) * | 2008-09-09 | 2010-10-01 | Jean Louis Castel | Dispositif de couverture |
JP5267034B2 (ja) * | 2008-10-15 | 2013-08-21 | 積水ハウス株式会社 | 窓用ブラインド |
RU2534332C2 (ru) * | 2008-12-30 | 2014-11-27 |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Н.В. | Оконные жалюзи для сбора солнечной энергии с регулируемым положением |
AU2009100562B4 (en) * | 2009-06-10 | 2009-09-03 | Liftmaster Electronics Pty Ltd | Blind slat |
DE102010005054A1 (de) * | 2010-01-20 | 2011-07-21 | Köster, Helmut, Dr. Ing., 60437 | Z-förmige Jalousielamellen zur Tageslichtumlenkung |
US20110259529A1 (en) * | 2010-04-22 | 2011-10-27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Window System Useful for Blocking Direct Sunlight |
CN101845934B (zh) * | 2010-04-30 | 2012-02-29 | 杭州欧卡索拉科技有限公司 | 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 |
CN101818616B (zh) * | 2010-04-30 | 2013-04-17 | 杭州欧卡索拉科技有限公司 | 多片组合升降式百叶片 |
US8462437B2 (en) * | 2010-11-15 | 2013-06-11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Passive louver-based daylighting system |
MX2014011598A (es) * | 2012-03-26 | 2015-03-10 | Mbc Ventures Inc | Sistema de gestion de energia solar para persiana para ventana. |
-
2010
- 2010-04-30 CN CN2010101624644A patent/CN10184593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4-29 CA CA2797443A patent/CA2797443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4-29 US US13/695,086 patent/US916345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4-29 WO PCT/CN2011/073554 patent/WO201113443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4-29 AU AU2011247476A patent/AU2011247476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1-04-29 KR KR1020127030979A patent/KR101542295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4-29 JP JP2013506482A patent/JP574503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4-29 EP EP11774422.7A patent/EP2557263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542295B1 (ko) | 2015-08-06 |
KR20130028111A (ko) | 2013-03-18 |
US9163452B2 (en) | 2015-10-20 |
CN101845934A (zh) | 2010-09-29 |
CA2797443A1 (en) | 2011-11-03 |
AU2011247476A1 (en) | 2012-12-13 |
AU2011247476B2 (en) | 2015-09-17 |
EP2557263A4 (en) | 2013-11-27 |
US20130042982A1 (en) | 2013-02-21 |
EP2557263A1 (en) | 2013-02-13 |
CA2797443C (en) | 2015-10-20 |
JP2013525642A (ja) | 2013-06-20 |
WO2011134431A1 (zh) | 2011-11-03 |
EP2557263B1 (en) | 2014-08-06 |
JP5745033B2 (ja) | 2015-07-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45934B (zh) | 多片组合翻转式百叶片 | |
CN101818616B (zh) | 多片组合升降式百叶片 | |
JP2566129B2 (ja) | プリズムを用いたパネル | |
US5303525A (en) | Siding or roofing exterior panels for controlled solar heating | |
US20120011782A1 (en) | Fenestration system with solar cells | |
CA2163750A1 (en) | Daylight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 |
CN106639183A (zh) | 一种整合光伏面板的动态遮阳装置 | |
CN110656858A (zh) | 一种光线强度可调节的玻璃 | |
CN101787851B (zh) | 多片组合式锯齿形百叶片 | |
CN101818615B (zh) | 二片组合式弧形百叶片及其升降式防盗百叶窗 | |
CN101832093B (zh) | 三片组合式百叶片 | |
US9416542B2 (en) | Passive skylight dome configured to increase light to increase collection at low sun elevation angles and to reduce light at high sun elevation angles | |
CN216841358U (zh) | 一种采光遮阳一体化智能窗户模块 | |
CN101899942B (zh) | 双功能百叶片 | |
CN101806189B (zh) | 多片组合式平板百叶片 | |
CN202039758U (zh) | 一种组合式百叶片及其百叶窗 | |
CN103388446B (zh) | 多片组合式锯齿形百叶片 | |
CN210508945U (zh) | 自动追踪型百叶光伏窗 | |
CN102155146A (zh) | 一种双面复合追光百叶 | |
CN101818614B (zh) | 二片组合式百叶片及其升降式防盗百叶窗 | |
CN2126301U (zh) | 反射式隔热保暖百叶窗帘帘片 | |
CN201953285U (zh) | 一种百叶片及百叶窗 | |
US20050011145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d/or using semi-transparent corrugated structures which automatically change their transparency to the Sun's rays during the hours of the day, and the resulting structures | |
US20240305238A1 (en) | Light-guiding device and shutter having the same | |
CN208047481U (zh) | 一种坡面不对等的大棚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4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