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728558A -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和具备其而成的燃料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和具备其而成的燃料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8558A
CN101728558A CN200910253017A CN200910253017A CN101728558A CN 101728558 A CN101728558 A CN 101728558A CN 200910253017 A CN200910253017 A CN 200910253017A CN 200910253017 A CN200910253017 A CN 200910253017A CN 101728558 A CN101728558 A CN 101728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solid oxide
curren
oxide fuel
coll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3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8558B (zh
Inventor
新美泰之
川上晃
籾山大
西愿修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ncun Suofe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o Ltd filed Critical Tot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28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8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8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85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3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32Metal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3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36Glass; Ceramics; Cerm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3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41Composites
    • H01M8/0243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mi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2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with stabilised ZrO2 electrolyte
    • H01M2008/1293Fuel cells with solid oxide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04Non-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15Glass; Ceramic materials
    • H01M8/0217Complex oxides, optionally doped, of the type AMO3, A being an alkaline earth metal or rare earth metal and M being a metal, e.g. perovski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Fuel Cell (AREA)
  • Inert Electro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和具备其而成的燃料电池模块。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初始发电性能高且发电耐久性能好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该燃料电池单元是至少具备燃料极、电解质、空气极和在上述空气极配置的集电部而成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集电部含有导电性金属和氧化物而成,上述导电性金属是银和钯,上述氧化物是钙钛矿型氧化物,相对于上述导电性金属以重量比计,在大于0而小于0.111的范围含有上述氧化物而成。

Description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和具备其而成的燃料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以及具备其而成的燃料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管状的燃料电池单元的燃料电池(例如,参考特开2007-95442号公报)是已知的。该现有已知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的空气极通过涂布银糊而形成,并且该银曝露在空气中。
另外,在特开2005-50636号公报中,记载了平板状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该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的内侧的空气极接触材料被间隔物和空气极夹持着。空气极接触材料至少包含银粉体或银合金粉体、和钙钛矿型氧化物粉体而成。记载了其混合比例优选地为银粉体或银合金粉体∶钙钛矿型氧化物粉体=90∶10重量%~30∶70重量%的范围,更优选地是银粉体或银合金粉体∶钙钛矿型氧化物粉体=70∶30重量%~50∶50重量%的范围,通过该空气极接触材料,不会过大地损害单个单元固有的发电性能,并且在空气环境下的发电性能优良,还可以抑制单个单元的损坏。
但是,根据本发明人得到的观点,将该现有技术中记载的空气极用接触材料,即至少包含银粉体或银合金粉体和钙钛矿型氧化物粉体的组成应用于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的集电部时,由于钙钛矿型氧化物的添加量多而导致电阻增加,发电性能降低。进一步地,当钙钛矿型氧化物粉体的含有比例变低时,存在空气极接触层的多孔性丧失,在空气氛围下的性能降低,同时由于粘着,单个单元变得容易破坏的倾向。由于空气极接触层的多孔性丧失,发现发电耐久性能也下降的倾向。
另外,在特开2002-216807号公报中,记载了平板状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该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的内侧的空气极集电体被间隔物和空气极夹持着。该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的空气极集电体包含在银基体材料中分散了氧化物的分散增强型银多孔体。
但是,在该现有技术中没有公开以特定存在比包含银和钯、和钙钛矿型氧化物的空气极集电体。
发明内容
此次,本发明人得到通过将以特定存在比包含银和钯、和钙钛矿型氧化物的空气极集电体应用于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可以实现初始发电性能高且发电耐久性能好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的想法。本发明是基于所述想法而得到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初始发电性能高且发电耐久性能好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
并且,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是至少具备燃料极、电解质、空气极和在所述空气极配置的集电部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集电部包含导电性金属和氧化物而成,上述导电性金属是银和钯,上述氧化物是钙钛矿型氧化物,相对于上述导电性金属以重量比计,在大于0而小于0.111的范围含有上述氧化物而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具备上述本发明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而成的燃料电池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的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其它方案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组件的图。
图3是显示图2中的燃料极端子的例子的图。
图4是显示图2中的空气极端子的例子的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组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是指,除了在空气极配置的集电部满足下述必要条件以外,还至少具备燃料极、电解质、和空气极而成的,与在本领域分类或理解为通常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意思相同的燃料电池单元。
在本发明中,在空气极配置的集电部包含导电性金属和氧化物而成,其中导电性金属是银和钯,并且氧化物是钙钛矿型氧化物。并且,在本发明中,相对于导电性金属以重量比计,在大于0而小于0.111的范围含有该氧化物而成,优选地为大于0并在0.095以下,更优选地为大于0并在0.090以下。其中,该比可以通过对该集电部表面或截面进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EPMA)分析而得到。
在本发明中,钙钛矿型氧化物优选地是La0.6Sr0.4Co0.2Fe0.8O3。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构成集电部的氧化物与空气极的组成相同,作为其具体的例子,可以例举掺杂了选自Sr和Ca的至少一种的亚锰酸镧,掺杂了选自Sr、Co、Ni和Cu的至少一种的铁酸镧,或者掺杂了选自Sr、Fe、Ni和Cu的至少一种的钐钴或银。
在本发明中,集电部是多孔性的,通过该孔获取空气,用于发电。将通过集电部的氧气提供给空气极,从而得到良好的发电性能。另外,在本发明中,集电部的导电性比空气极高,其结果可以使集电性能提高。在本发明中,集电部的多孔性在用空隙率表示时是20~80%左右。空隙率例如可以通过树脂包埋测定的样本的截面并抛光,将出现镜面的样品截面表面用SEM进行拍照,并图像解析该拍摄图像而得到。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为使说明容易理解,在各图中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则相同的符号意味着相同的结构要素。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的截面图。
在图1中,燃料电池单元组件1配置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并在其两端配置燃料极端子24和空气极端子26而成。在该方案中,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包括一根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管状体),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是圆筒形。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从曝露于氧化剂气体的面,形成集电部44a、空气极20、电解质18以及燃料极16的叠层结构,并且具有成为在燃料极16的内侧构成的燃料气体通路的贯通流路15。集电部44a与在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的另一方端部6b上固定的空气极端子26连接。空气极20整体或一部分由集电部44a覆盖,在空气极上产生的电在集电部44a的单元的轴方向流动,并且从空气极端子26引出电。应说明的是,单元的轴方向是指,表示与贯通流路15中流动的燃料气体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即,表示图中的箭头A的方向。
另一方面,固定于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的一方端部6a的燃料极端子24与燃料极16接触,从燃料极端子24引出在燃料极16产生的电。
集电部44a满足上述必要条件。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集电部44a的厚度优选地是0.1~50μm,更优选地是0.5~30μm。
燃料极16例如由Ni与掺杂了选自Ca或Y、Sc等稀土元素的至少一种的氧化锆的混合体,Ni与掺杂了选自稀土元素的至少一种的氧化铈的混合体,Ni与掺杂了选自Sr、Mg、Co、Fe、Cu的至少一种的镓酸镧的混合体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电解质18例如由掺杂了选自Y、Sc等稀土元素的至少一种的氧化锆,掺杂了选自稀土元素的至少一种的氧化铈,掺杂了选自Sr、Mg的至少一种的镓酸镧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空气极20例如由掺杂了选自Sr、Ca的至少一种的亚锰酸镧,掺杂了选自Sr、Co、Ni、Cu的至少一种的铁酸镧,掺杂了选自Sr、Fe、Ni、Cu的至少一种的钐钴,银等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燃料极16的厚度通常是1~5mm左右,电解质18的厚度通常是1~100μm左右,空气极20的厚度通常是1~50μm左右。
在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的一方端部6a上,设置燃料极16相对于电解质18和空气极20突出的燃料极突出周面16a、和电解质18相对于空气极20突出的电解质突出周面18a,并且燃料极突出周面16a和电解质突出周面18a构成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的外周面。对于包括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的另一方端部6b的其余部分的外周面,空气极20由集电部44a覆盖。在该方案中,燃料极突出周面16a也是与燃料极16电连通的燃料极外周面21。
燃料极端子24具有以在整个周面上从外侧覆盖燃料极外周面21的方式而配置的且与其电连接的本体部分24a、和以远离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的方式而在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管状部分24b。优选地是,本体部分24a和管状部分24b是圆筒形,并且同心地配置,管状部分24b的管径比本体部分24a的管径细。本体部分24a和管状部分24b具有与贯通流路15连通且与外部连通的连接流路24c。在本体部分24a和管状部分24b之间的部分24d与燃料极16的端面16b接触。
另外,在该方案中,空气极端子26具有以在整个周面上从外侧覆盖空气极外周面22的方式而配置的且与其电连接的本体部分26a、和远离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的方式而在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管状部分26b。优选地是,本体部分26a和管状部分26b是圆筒形且同心,管状部分26b的管径比本体部分26a的管径细。本体部分26a和管状部分26b具有与贯通流路15连通且与外部连通的连接流路26c。在本体部分26a和管状部分26b之间的部分26d通过环状的绝缘部件28与集电部44a、空气极20、电解质18和燃料极16的端面16c接触。
优选地是,燃料极端子24和空气极端子26的管状部分24b、26b的外轮廓截面形状相同。更优选地是,燃料极端子24和空气极端子26的整体形状相同。燃料极端子24和空气极端子26例如是Ag、不锈钢、镍基合金、铬基合金等耐热金属。
燃料极端子24和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与空气极端子26和燃料电池单元6在其整个周面上都被导电性密封材料32密封且固定。
在一方端部6a上,燃料极突出周面16a和电解质突出周面18a在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的整个周面延伸,并且在纵向方向A相互邻接。另外,燃料极突出周面16a位于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的顶端部6c上。燃料极突出周面16a和电解质突出周面18a之间的边界34在燃料极端子24的本体部分24a的内部,电解质突出周面18和集电部突出周面44之间的边界36位于本体部分24a的外侧。另外,电解质突出周面18a具有朝向燃料极突出周面16a形成薄壁的锥形部18b。
在一方端部6a上,密封材料32跨越燃料极突出周面16a和电解质突出周面18a在整个周面上延伸,填充于燃料极端子24的本体部分24a,并且介于电解质突出周面18a与空气极20间隔。另外,在另一方端部6b上,密封材料32在空气极突出周面20a上在整个周面上延伸,填充于空气极端子26的本体部分26a和绝缘部件28之间的空间。设置密封材料32使与燃料极16作用的气体的区域、即贯通流路15以及连接流路24c、26c,和与空气极20作用的气体的区域相隔离。密封材料32例如是包含银、银和玻璃的混合物、金、镍、铜、钛等的各种焊材。
其中,下面记载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氧化剂气体在空气极侧流动,燃料气体(H2、CO等)在燃料极侧流动时,氧化剂气体中的氧在空气极和固体电解质的界面附近转变为氧离子,该氧离子通过固体电解质到达燃料极。并且燃料气体和氧离子反应,形成水和二氧化碳。这些反应以式(1)、(2)和(3)表示。产生的电子向空气极或燃料极移动,并在端子上集电,从而电流在管状单元的纵向方向流动。通过以外部电路连接空气极和燃料极,可以将电引出到外部。
H2+O2-→H2O+2e-    (1)
CO+O2-→CO2+2e-    (2)
1/2O2+2e-→O2-     (3)
更具体地是,在图1中,在贯通流路15和连接流路24c、26c中流通与燃料极16作用的气体(燃料气体)。另外,在空气极20的周围流过与空气极20作用的气体(氧化剂气体)。由此,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6工作。另外,通过密封材料32和燃料极端子24引出燃料极16的电,并且通过密封材料32和空气极端子26引出空气极20的电。
图2是本发明的其它方案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组件的例子。该单元组件2包括单元7和两个端子。单元的结构是由在内部具有贯通流路的燃料极支持体的外侧配置的固体电解质、和在该固体电解质外侧配置的空气极构成,并且在空气极的更外侧配置集电部。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7中具备一方端部56a和另一方端部56b,并且在另一方端部56b的内侧设置燃料极端子104、和在外侧设置空气极端子106的两个端子。图3示出内侧的燃料极端子104。燃料极端子104插入燃料极的贯通流路中,与燃料极接触。为了在中心部与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7的接触面积增加,燃料极端子104形成大致圆筒形。图4示出外侧的空气极端子106。空气极端子106与覆盖于空气极外侧的集电部144a接触。空气极端子106形成为大致圆筒形,以使能够在中心部插入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7。各端子包括Ag、不锈钢、镍基合金、铬基合金等耐热金属,并且通过金属具有的弹性力将端子和单元固定。与图1的方式相同地,氧化剂气体在空气极侧流动,燃料气体(H2、CO等)在燃料极侧流动时,在空气极和燃料极上产生电,并且在各端子上集电,因此电流在管状单元的纵向方向流动。
进一步地,图5是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方案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组件3。单元的结构是由在内部具有贯通流路的燃料极支持体的外侧配置的固体电解质、和在该固体电解质外侧配置的空气极构成的,并且在空气极的更外侧配置集电部。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8具有一方端部66a和另一方端部66b,并且在一方端部66a上具备相对于空气极电解质突出了的电解质突出部214。作为空气极端子206的Ag导线卷绕于集电部244a的外周,在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8的中心附近形成。卷绕于外周的位置不限于中心附近,也可以是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8的另一方端部66b。燃料极端子204具备比贯通流路的内径大的圆筒状的Ag网孔。燃料极端子204从一方端部66a插入到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8中10~100mm的深度,并且通过Ag网孔的弹性力与燃料极接触。与图1的方式相同地,氧化剂气体向空气极侧流动,燃料气体(H2、CO等)向燃料极侧流动时,在空气极和燃料极上产生电,并且在各端子上集电,从而电流在管状单元的纵向方向流动。
虽然至此说明的是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但是也可以适用于周围由绝热容器覆盖且具备曝露于氧化剂气体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模块。
另外,在本发明中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不限于圆筒形状,也可以采用扁平形状等。
本发明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可以根据公知的方法适当地制造。虽然在空气极配置的集电部也可以通过与公知的方法类似的方法合乎目的地形成,但是优选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首先,准备银、钯和氧化物的粉体,称出与最终的集电部的组成相同的量。将它与树脂一起混合到溶剂中得到涂布液。将该涂布液涂布在空气极上,干燥之后,烧结形成集电体。将涂布液向空气极上的涂布可以采用浆料涂布(ラリ一コ一ト)法、浸渍流延法、刮涂法、丝网印刷法、旋转涂布法、喷雾法、流涂法、辊涂法、以及将这些方法并用而进行。另外,其中,作为树脂,例举为聚氨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酚树脂等。另外,作为溶剂,例举乙醇、甲醇、α-萜品醇、二氢萜品醇、n-甲基-2-吡咯烷酮、苯甲醇、甲苯、乙腈、2-苯氧乙醇、以及它们的混合溶剂。涂布液向空气极涂布的涂布量可以考虑最终的集电部的厚度而适当地确定。另外,优选地,干燥在50~150℃左右下进行0.5~5小时,进一步地,烧结在400~800℃左右下进行0.5~5小时。
实施例
下面例举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首先,如下所述地制造燃料极支持体。即,以湿式混合法制作NiO粉末和(ZrO2)0.90(Y2O3)0.10(下面简称为YSZ)粉末的混合物之后,进行热处理、粉碎,从而得到燃料极支持体原料粉末。NiO粉末和YSZ粉末的混合比以重量比计是65/35。将该粉末挤压,通过成形法,制作圆筒状成形体。在900℃下对成形体进行热处理,从而形成燃料极支持体的煅烧体。
在该燃料极支持体的表面,通过浆料涂布法将固体电解质成膜,并且在1300℃下烧结。对于形成固体电解质的燃料极支持体,以烧结后的尺寸计,为外径10.4mm,壁厚1.5mm,有效单元长度100mm。
其次,在固体电解质的表面上通过浆料涂布法形成空气极,并且在1100℃下烧结。如表1所示,采用La0.6Sr0.4Co0.2Fe0.8O3(下面简称为LSCF)作为空气极。应说明的是,空气极的面积形成为25.2cm2
其次,在空气极上涂布下面的涂布液而形成集电部。作为涂布液,准备包含树脂、溶剂和金属粉而成的涂布液。具体地是,准备聚氨酯树脂作为树脂,准备n-甲基-2-吡咯烷酮(NMP)和苯甲醇为50∶50的混合溶剂作为溶剂,准备Ag和Pd作为导电性金属的金属粉,准备与空气极材料相同的La0.6Sr0.4Co0.2Fe0.8O3(LSCF)作为氧化物。使金属粉和氧化物合计作为100重量%时,称出在表1中示出的重量%(Ag90.0重量%,Pd2.0重量%,LSCF8.0重量%)的量。混合并搅拌树脂、溶剂、金属粉和氧化物粉。其中,在表1中的添加材料的重量%表示将集电部作为100重量%时所包含的金属粉(Ag、Pd)和氧化物(LSCF)的重量%。在集电部中的氧化物的比例相对于导电性金属是0.087。
将得到的涂布液通过丝网印刷法涂布在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上之后,在80℃干燥30分钟,在室温下冷却之后,在700℃下烧结1小时,从而得到在空气极外侧形成集电部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由此,集电部形成具备Ag、Pd和LSCF的膜。更详细地是,集电部形成Ag90.0重量%、Pd2.0重量%、LSCF8.0重量%的膜。
通过EPMA分析该单元集电部表面和截面而求得得到的集电部的包含Ag、Pd和LSCF的合金的比例。该比例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除了使在表1中示出的集电部的金属粉和氧化物粉为Ag92.0重量%、Pd2.0重量%、LSCF6.0重量%以外,其它都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在空气极外侧配置了集电部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在集电部中的氧化物的比例相对于导电性金属是0.064。
实施例3
除了使在表1中示出的集电部的金属粉和氧化物粉为Ag94.0重量%、Pd2.0重量%、LSCF4.0重量%以外,其它都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在空气极外侧配置了集电部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在集电部中的氧化物的比例相对于导电性金属是0.042。
实施例4
除了使在表1中示出的集电部的金属粉和氧化物粉为Ag96.0重量%、Pd2.0重量%、LSCF2.0重量%以外,其它都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在空气极外侧配置了集电部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在集电部中的氧化物的比例相对于导电性金属是0.020。
实施例5
除了使在表1中示出的集电部的金属粉和氧化物粉为Ag97.0重量%、Pd2.0重量%、LSCF1.0重量%以外,其它都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在空气极外侧配置了集电部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在集电部中的氧化物的比例相对于导电性金属是0.010。
实施例6
除了使在表1中示出的集电部的金属粉和氧化物粉为Ag97.5重量%、Pd2.0重量%、LSCF0.5重量%以外,其它都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在空气极外侧配置了集电部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在集电部中的氧化物的比例相对于导电性金属是0.005。
比较例1
除了使在表1中示出的集电部的金属粉和氧化物粉为Ag68.0重量%、Pd2.0重量%、LSCF30.0重量%以外,其它都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在空气极外侧配置了集电部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在集电部中的氧化物的比例相对于导电性金属是0.429。
比较例2
除了使在表1中示出的集电部的金属粉和氧化物粉为Ag88.0重量%、Pd2.0重量%、LSCF10.0重量%以外,其它都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在空气极外侧配置了集电部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在集电部中的氧化物的比例相对于导电性金属是0.111。
比较例3
除了在表2中示出地使集电部包含由Ag和Pd的层与在其上形成的Ag层的两层以外,其它都与实施例1相同,制作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为了形成集电部,准备两种涂布液。首先,准备聚氨酯树脂作为树脂,准备n-甲基-2-吡咯烷酮(NMP)和苯甲醇为50∶50的混合溶剂作为溶剂,准备Ag和Pd作为导电性金属的金属粉。并且,如在表2中示出的比例,即作为第一溶液的金属粉,称出Ag98.0重量%、Pd2.0重量%的量。另外,作为在第一溶液上涂布的第二溶液,准备Ag100重量%的溶液,称出与第一溶液同种类的树脂、溶剂和Ag100重量%的量。混合并搅拌树脂、溶剂和金属粉。其中,在表2中的添加材料的重量%表示将集电部作为100重量%时所包含的金属粉(Ag、Pd)的重量%。在集电部中的氧化物的比例相对于导电性金属是0.000。
将得到的第一溶液涂布在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的空气极上之后,在80℃干燥30分钟,在室温下冷却。之后,进一步地涂布第二溶液,在80℃干燥30分钟,在室温下冷却之后,在700℃下烧结1小时,从而得到在空气极外侧配了置集电部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即,得到集电部是Ag/Pd合金,并且在表面侧不露出Pd而仅露出Ag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
应说明的是,通过EPMA分析该单元集电部表面或截面而求得得到的集电部的包含Ag和Pd的合金的比例的定量值。该比例与在表2中示出的比例相同。即,涂布第一溶液处形成Ag98.0重量%、Pd2.0重量%的Ag/Pd合金,涂布第二溶液处形成Ag100重量%。
评价试验
1、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的发电耐久性能评价
将H2和N2的混合气体作为燃料,进行发电。燃料利用率为75%。氧化剂气体为空气。测量温度为700℃,测量电流密度为0.3A/cm2下的发电电位。将相对于初始发电电位的变化率作为电位下降率。持续100小时之后的电位下降率表示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的发电性能维持性能,可以说电位下降率为越低的值,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的性能越好。
评价结果如下表中所示。
表1
Figure G2009102530177D0000111
在实施例1~6中,发电耐久性能良好。特别是,实施例3~5示出了良好的结果,表示100小时之后的发电耐久性能的电位下降率为0.18%左右。以SEM(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作为发电性能良好的集电部的实施例1~6的微结构时,观察到集电部表面和截面上存在许多的气孔。透过集电部气孔,通过集电部的氧气向空气极提供充足的氧,从而得到良好的发电性能。
与此相对,在比较例1和2中,示出100小时之后的电位下降率为1.0%以上的高值。另外,在这些比较例中,与作为基材的空气极LSCF的附着性被损坏,观察到电位下降率上升。
表2
Figure G2009102530177D0000112
对于比较例3,以SEM(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结构时,在集电部表面和截面上几乎没有观察到气孔。

Claims (6)

1.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其是至少具备燃料极、电解质、空气极和在上述空气极配置的集电部而成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集电部含有导电性金属和氧化物而成,上述导电性金属为银和钯,上述氧化物为钙钛矿型氧化物,相对于上述导电性金属以重量比计,在大于0而小于0.111的范围含有上述氧化物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其中,上述钙钛矿型氧化物为掺杂选自Sr和Ca的至少一种的亚锰酸镧,掺杂选自Sr、Co、Ni和Cu的至少一种的铁酸镧,或掺杂选自Sr、Fe、Ni和Cu的至少一种的钐钴或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其中上述钙钛矿型氧化物为La0.6Sr0.4Co0.2Fe0.8O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其中上述氧化物与上述空气极为相同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其中上述氧化物与上述导电性金属的比为大于0并在0.095以下的范围。
6.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而成的燃料电池模块。
CN200910253017.7A 2008-10-16 2009-10-16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和具备其而成的燃料电池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85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7064 2008-10-16
JP2008267064 2008-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8558A true CN101728558A (zh) 2010-06-09
CN101728558B CN101728558B (zh) 2014-08-20

Family

ID=41395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301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8558B (zh) 2008-10-16 2009-10-16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和具备其而成的燃料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22278B2 (zh)
EP (1) EP2178145B1 (zh)
JP (1) JP5418975B2 (zh)
CN (1) CN101728558B (zh)
AT (1) ATE528815T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7581A (zh) * 2011-12-29 2013-07-03 Toto株式会社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电池
CN104282929A (zh) * 2013-07-03 2015-01-14 Toto株式会社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电池单元
CN103872342B (zh) * 2012-12-10 2017-05-17 Toto株式会社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电池
CN109841844A (zh) * 2017-11-28 2019-06-0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锰酸镧基阴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应用
CN110462907A (zh) * 2017-03-31 2019-11-15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电化学装置、能量系统和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61346B1 (ko) * 2009-10-16 2017-07-25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연료극 재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고체 산화물 연료전지
JP4995328B1 (ja) * 2010-03-25 2012-08-08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電極材料及びそれを含む燃料電池セル
US8865368B2 (en) * 2010-03-25 2014-10-21 Ngk Insulators, Ltd. Electrode material, fuel cell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20008274A (ko) * 2010-07-16 2012-01-3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 및 연료전지 스택
JP4955830B1 (ja) * 2010-12-13 2012-06-20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EP2642570B1 (en) * 2012-03-23 2015-12-16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Research Atomic Energy Council, Executive Yuan A current coll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for a solid oxide fuel cell thereof
JP5805232B2 (ja) * 2013-03-13 2015-11-04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固体酸化物型燃料電池
CN104733657A (zh) * 2015-03-31 2015-06-24 昆山艾可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用密封材料
JP2018098081A (ja) * 2016-12-14 2018-06-21 Toto株式会社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7103783B2 (ja) * 2017-12-07 2022-07-20 株式会社ノリタケ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ド 接合材および接合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28975A1 (en) * 2000-05-18 2004-02-12 Badding Michael E. Fuel cells with enhanced via fill compositions and/or enhanced via fill geometries
US20040028994A1 (en) * 2000-11-16 2004-02-12 Jun Akikusa Solid electrolyte type fuel cell and air electrode current collector for used therein
CN1697229A (zh) * 2004-05-11 2005-11-16 东邦瓦斯株式会社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单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96861B1 (fr) 1999-07-26 2001-11-09 Air Liquide Nouvelle membrane ceramique conductrice par ions oxyde, utilisation de ladite membrane pour separer l'oxygene de l' air ou d'un melange gazeux en contenant
JP3924772B2 (ja) 2000-11-16 2007-06-06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の空気極集電体
JP3976181B2 (ja) * 2002-07-19 2007-09-12 東邦瓦斯株式会社 固体酸化物燃料電池単セ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固体酸化物燃料電池
JP4370784B2 (ja) * 2003-02-04 2009-11-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US7943270B2 (en) * 2003-06-10 2011-05-17 Celltech Power Llc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s
JP4442747B2 (ja) * 2003-07-28 2010-03-31 東邦瓦斯株式会社 空気極用コンタクト材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JP5072188B2 (ja) * 2005-03-01 2012-11-14 東邦瓦斯株式会社 集電材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平板型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JP2007095442A (ja) 2005-09-28 2007-04-12 Toto Ltd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JP5242909B2 (ja) * 2005-11-14 2013-07-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GB0602842D0 (en) 2006-02-14 2006-03-22 Rolls Royce Plc A Solid Oxide Fuel Cell And A Solid Oxide Fuel Cell Module
JP2008159571A (ja) * 2006-11-30 2008-07-10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銀粒子担持多孔質セラミックス電極及び集電体の製造方法
US20090186250A1 (en) * 2006-12-28 2009-07-23 Saint-Gobain Ceramics & Plastics, Inc. Bilayer interconnects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JP2008234915A (ja) 2007-03-19 2008-10-02 Hosokawa Funtai Gijutsu Kenkyusho:Kk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の集電体材料、空気極集電体及び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US20090148743A1 (en) * 2007-12-07 2009-06-11 Day Michael J High performance multilayer electrodes for use in oxygen-containing gases
EP2250295B1 (en) * 2008-02-04 2012-01-0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u-based cermet for high-temperature fuel cell
JP5313518B2 (ja) 2008-02-25 2013-10-09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質形燃料電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28975A1 (en) * 2000-05-18 2004-02-12 Badding Michael E. Fuel cells with enhanced via fill compositions and/or enhanced via fill geometries
US20040028994A1 (en) * 2000-11-16 2004-02-12 Jun Akikusa Solid electrolyte type fuel cell and air electrode current collector for used therein
CN1697229A (zh) * 2004-05-11 2005-11-16 东邦瓦斯株式会社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单电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7581A (zh) * 2011-12-29 2013-07-03 Toto株式会社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电池
CN103872342B (zh) * 2012-12-10 2017-05-17 Toto株式会社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电池
CN104282929A (zh) * 2013-07-03 2015-01-14 Toto株式会社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电池单元
CN110462907A (zh) * 2017-03-31 2019-11-15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电化学装置、能量系统和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
CN109841844A (zh) * 2017-11-28 2019-06-0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锰酸镧基阴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22278B2 (en) 2014-05-13
JP5418975B2 (ja) 2014-02-19
EP2178145B1 (en) 2011-10-12
CN101728558B (zh) 2014-08-20
ATE528815T1 (de) 2011-10-15
US20100098999A1 (en) 2010-04-22
JP2010118338A (ja) 2010-05-27
EP2178145A1 (en) 201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8558B (zh)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元和具备其而成的燃料电池模块
JP5834914B2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セル
US7378173B2 (en) Fuel cells with enhanced via fill compositions and/or enhanced via fill geometries
US20030148160A1 (en) Anode-supported 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 stack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5413808B2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セ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010024177A (ko) 고체 산화물 연료전지용 소결전극
Shi et al.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cobalt‐free Nd0. 5Ba0. 5Fe1–xNixO3–δ cathode materials for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
US20120045707A1 (en) Anode supported flat-tube sofc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048814A (zh) 一种薄膜氢电极固体氧化物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US20110111324A1 (en) Bonding member
JP2004179071A (ja) 燃料電池セル及び燃料電池
JP2011119178A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US20090246562A1 (en) Anode with ceramic additives for 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
JP3617814B2 (ja) アルカリ土類添加ニッケル−鉄系ペロブスカイト型低温動作固体燃料電池用空気極材料
CN105900273A (zh) 带金属板单体电池和燃料电池堆以及带金属板单体电池的制造方法
JP2007250266A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スタック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US20110223509A1 (en) High Temperature Fuel Cell and Associated Fuel Cell Assembly
JP5273584B2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セルと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セル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173029B2 (ja) 集電部材
JP5211533B2 (ja) 燃料極用集電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JP5311931B2 (ja) 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EP1639662A2 (en) Electrode for fuel cell and solid oxide fuel cell using the same
JP2009289657A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セル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5056363A (ja) 燃料電池単セ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35658A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及びこれに用いる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30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Sencun suofe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Kitakyushu City, Fukuok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T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