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0618A - 双眼并条机 - Google Patents
双眼并条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50618A CN101550618A CNA2009101196278A CN200910119627A CN101550618A CN 101550618 A CN101550618 A CN 101550618A CN A2009101196278 A CNA2009101196278 A CN A2009101196278A CN 200910119627 A CN200910119627 A CN 200910119627A CN 101550618 A CN101550618 A CN 1015506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fting
- head track
- drafting system
- double
- bar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眼并条机,该并条机具有彼此邻接设置的两个牵伸系统(2),每一个牵伸系统(2)都用来牵伸分别供应到其中的纤维束(FB),该双眼分条机的特征在于:从上方看去,在两个牵伸系统(2)之间设置有中心平台(10),操作人员(B)可以从该中心平台(10)接近两个牵伸系统(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眼并条机,该并条机具有彼此邻接设置的两个牵伸系统,每个牵伸系统都用来牵伸供应到其中的纤维束。
背景技术
带有两个牵伸系统的这种分条机相对来说比较常见,尤其是在亚洲。与两个单独安装的单眼分条机相比,这种可以同时给两个条筒喂料的分条机的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它们所需的空间较小。在已知的双眼分条机中,两个牵伸系统沿驱动方向连接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在前方进行操作,即操作人员B从输送侧(下游侧)接近两个牵伸系统。但是由此,两个牵伸系统部件的可达性和用户友好性不是最优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双眼分条机的用户友好性。
这个问题是通过下述方式解决的,即从上方看去,在两个牵伸系统之间设置中心平台,操作人员B可以从中心平台接近两个牵伸系统。由于操作人员能够站在两个牵伸系统旁边,而不再需要向前伸展太多,这意味着操作人员B可以更容易地接近两个牵伸系统。另外,操作员只需要在中心平台上转身即可从一个牵伸系统移动到另外一个牵伸系统。另外一个优点在于下述事实,本发明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即与条筒输送通道位于操作人员B两侧的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所述牵伸系统位于操作人员的左侧和右侧,所以操作人员B不再会斜着跌倒。因此本发明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操作员受伤的风险。
特别地,这种中心平台可以在两个牵伸系统的驱动单元完全机械分离时实现。这意味着就不再需要诸如在两个牵伸系统之间延伸的公共驱动轴、在中心设置的马达、齿轮等这样的部件了。理想地,获得的空间可以用来设置中心平台。换句话说,由于在两个牵伸系统之间没有了驱动连接,所以操作人员能够更接近牵伸系统。
根据前述布置,如果操作人员可以从牵伸系统的输送侧接近中心平台,则非常方便。在这个布置中,操作人员从两个条筒输出区域之间穿过,爬到中心平台上,优选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台阶到达中心平台。
特别优选,借助至少一个操作面板,中心平台可用来提供用于监控长条、和/或调整和/或控制两个牵伸系统的设施。这里操作面板方便地设置在两个牵伸系统之间,优选大体垂直于纤维束穿过牵伸系统的方向。换句话说,操作人员一爬到所述中心平台上,面前就是操作面板。因此,优选在中心平台上操作人员有三个工作区域,即两个牵伸系统上各自的工作区域,和用于控制、调节的区域。有利地,当从一个区域移动到下一个区域时只需要90度的转身。无需复杂的、有潜在危险的多余的动作。
优选地,所述的至少一个操作面板包括显示屏和键盘,键盘可以集成到屏幕中。
优选地,每个牵伸系统都设置一个操作面板,根据一种节省空间的有利设计,这些操作面板可以被设置在一个公共的壳体内。
如果各个牵伸系统在背对中心平台的那一侧上设置另外的一个平台,则会进一步提高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双眼并条机的操作人员友好性。从而即使在各个牵伸系统的相对外侧,操作人员也可以接近牵伸系统的各个部件或者排除其附近的问题。
可以将上面描述的两个牵伸系统的驱动装置的机械分离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独立方面。本发明的这一方面使得即使一个牵伸系统由于生产故障(例如由于长条断裂)而不得不停机时,另外一个牵伸系统还可以不间断地生产。在生产中涉及的两个牵伸系统的机械驱动联结的独立性可以实现,没有产生互相影响,特别是没有采用公共的驱动轴。由于这个特点两股纤维长条的质量可以大大提高。整个机器的整体效率可以和单眼机器的效率相匹敌,但是所需的空间大大减小了。另外,独立于驱动装置的其他机器部件当然可以一起使用,从而还可以达到成本上的优势。
不仅仅优选双眼分条机的两个驱动链彼此独立,并且为了一致性,两个牵伸系统的控制器也彼此独立。不同的设计可以实现该目的,例如两个牵伸系统都是自动找平的,具有例如入口调节系统,该入口调节系统在各自牵伸系统的前方具有一个或多个入口传感器。根据一种替代方式,一个牵伸系统包括自动找平系统,而另外一个是非自动找平的,即该牵伸系统是依照预定的牵伸数值运行的,供给的多个纤维长条的长条连贯性仅是通过加倍或者统计手段实现的。根据另外一种替代方式,两个牵伸系统都不是自动找平的。这样的牵伸系统通常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在下游的额外的自动找平牵伸系统,借助该额外的自动找平牵伸系统可以实现较高程度的长条均匀性。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双眼分条机的两个牵伸系统设置在公共的基部上。优选两个基板设置在所述公共的基部上方,特别是安装在垂直的支杆和/或垂直的壁面上。牵伸系统的主要部件放置在两个基板上,特别是牵伸系统轧辊、转盘,还可以包括调节马达。
依照一种相应的扩展方式,在基部上设置三个盒体。外部盒体设置在各个牵伸系统的外侧上,优选主马达和开关面板设置在其中。优选中间或者中心盒体容纳抽吸装置和/或液压开关面板和/或主变压器,所述中心盒体方便地设置在中心平台的前方,操作面板设置在中心平台上。输送条筒的驱动装置或者驱动部件至少可以部分设置在中心盒体内。至少这些条筒输送部件也可以部分整合在基部内。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双眼分条机的条筒交换装置可以输送分别具有不同外径的条筒。因此大大提高了应用灵活性。可以在非常宽的范围内适应客户的需要。
优选地,每个牵伸系统都分配有一个线性的条筒交换装置,其中根据一种有利的设计改变,在各个牵伸系统的下方沿生产方向将条筒输送到它们的喂料位置,在喂料之后使条筒进一步沿直线转移到机器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反,优选不借助气动装置来输送条筒,而是使用可逆电动马达。优选电动马达驱动平整的传动带,线性的从动托架固定在传动带上。优选条筒推动部件或者推动臂固定在托架上,使条筒线性地在生产方向上以同步的方式移动。
优选可以在各个牵伸系统的入口侧的侧面和外侧将待喂料的条筒供应到条筒交换装置。因此,在这种结构中,操作人员从侧面接近机器,将空条筒推到线性条筒喂料路径(例如通过斜坡),在线性条筒喂料路径,或者在人工定位之后,如果需要可以在插入另外一个空条筒之后,推动部件接收条筒,并将条筒移动到喂料位置。只要条筒推动部件是空闲的,或者同时有之前喂完料的条筒空出,推动部件就会接收条筒,并将条筒移动到喂料位置。
有利的扩展方式由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来表征。
附图说明
下面的部分借助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附图表示:
附图1为根据本发明所述双眼分条机从输送侧方向看过去的透视图;
附图2示出根据附图1透视图所示从入口侧看过去的双眼分条机;
附图3示出根据附图1至2所示自输送侧方向的上方的看过去的双眼分条机的斜视图;
附图4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双眼分条机的平面示意图,该示意图再现出左右牵伸系统不同水平的详细信息。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3和附图4是(非常示意性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双眼分条机1的多个视图。该双眼分条机1包括两个邻接设置的牵伸系统2。附图4示出左牵伸系统2具有不同于右牵伸系统2的特征;两个牵伸系统以及相关设备(例如条筒交换装置)具有相同的结构,只有牵伸系统的罩子在附图4的左手侧没有示出,或者被去除掉了,牵伸系统的整体结构在附图的右手侧没有示出,这样可以直接看到条筒交换装置。
在牵伸系统2中,一个或者多个供应的纤维长条以已知的方式被牵伸,在这里在两个牵伸系统中都将纤维长条标记为纤维束FB。为了达到目的,供应的纤维长条(见附图4)从依次安装在所谓的线轴架(这里未示出)中的供应条筒中被拉出,并被运送到各个牵伸系统2的入口台21上。在穿过用来引导来自线轴架(这里未示出)的纤维长条的平行排列的栅栏门20之后,借助入口传感器22测量压缩成线的纤维长条的纤维直径,这里将所述的入口传感器22设计成已知的槽轧辊对的形式。然后,在长条流通或者生产的方向f1上,将纤维长条输送到牵伸系统2的轧辊26上,通过能够枢轴转动的牵伸系统罩24来保护轧辊26(在附图1-3中牵伸系统罩24被折叠下去了)。优选每个牵伸系统2都像最现代的分条机那样具有四上三下或者三上三下的轧辊26设置方式,例如,即在长条的流动或者生产方向f1上连续设置三组轧辊对(输入轧辊对、中间轧辊对和输送轧辊对),每个牵伸系统2还可以具有进料辊,进料辊通常在下方的输送辊上移动(附图4中未示出下方的输送辊)。待牵伸的纤维束FB夹持在每个轧辊对26之间,轧辊对26旋转,其圆周速度沿着长条流动或生产的方向增大,并且以此来牵引或牵伸纤维束FB。在各个牵伸系统2的输出部获得的所谓的无纺纤维结合在一起,形成纤维长条,所述的转动盘27设置在以类似方式旋转的条筒K中。为实现上述目的,条筒K放置在旋转的条筒台31上。
根据本发明,现在在两个牵伸系统2之间设置中心平台10,尤其是从附图4中可以看到,操作人员B能够爬到中心平台10上,以便直接简单的接近两个牵伸系统。现在操作人员B不必为了能够到达两个牵伸系统2的部件,并优化调整、清洁、维护、维修或者替换两个牵伸系统2的部件而过度地伸展。这首先使得操作人员B的安全更有保证,并且辅助机器精确地运转,因此最终使纤维长条具有较高的质量。
另外,在公共壳体16内两个操作面板15彼此邻接地设置在中心平台10的区域中。这里每个操作面板15都具有触摸屏或者带键盘的显示屏,并且都与较近的牵伸系统2连接。操作面板15可以用来察看和输入牵伸系统和机器的设定,监控牵伸系统输出部处获得的纤维长条的质量(借助合适的传感器来检测),在合适的地方设定规定的强度和规定应用点,显示获得的纤维长条中周期出现的错误和任何排除错误的选项,或者启动或者关闭各个牵伸系统2等。因此,从单个的操作位置,即中心平台10,操作人员B可以接近整个机器1的主要部件。例如,他只需要转180度来使一台牵伸系统2与在另一台牵伸系统2上做出的设定相匹配,这样的设定可以为,例如,从中心轧辊对到输送轧辊对的轧辊距离。然后操作人员可以使用操作面板15上的相关启动按钮来再次启动牵伸系统2。
在各个牵伸系统2相对于中心平台10的另一侧还设有侧平台12,操作人员B可以通过较宽的、有角度的出入踏板13进入侧平台12。这里这三个平台10、12甚至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设计,即操作人员B能够从中心平台10到达侧平台12,并通过较长的阶梯回到中心平台10。侧平台12还可以使操作人员B从和中心平台10不正对的其它侧接近各个牵伸系统2,并在离相关牵伸系统2相应外侧比较近的地方做调整,进行需要的维修和清洁工作。
在两个牵伸系统罩24的两侧都设有手柄25,操作人员从中心平台10和各个侧平台12都可以接近手柄25,以便枢轴转动相应的罩24并接近各个牵伸系统2。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双眼并条机1的输入侧还设有中心前部平台14,以便操作人员同样能够接近两个牵伸系统2的输入侧部件,例如入口传感器22。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两个牵伸系统的驱动装置是完全机械分离的。在两个牵伸系统2都采取自动找平牵伸系统的情况下,每个牵伸系统都设置有主马达40和调节马达41(见附图4中示出的左手侧牵伸系统2)。而且,每个牵伸系统2都设有独立的控制单元(这里未示出)。或者两个牵伸系统2的其中一个可以是自动找平的,另一个是非自动找平的。也可以是两个非自动找平的牵伸系统2。根据本发明这个独立的方面,两个牵伸系统2不由共同的轴和/或驱动单元连接。因此两个牵伸系统上的纤维长条生产作业是完全独立的,一个牵伸系统2中的长条中断不影响另一个牵伸系统2的生产。
这里两个牵伸系统2分别具有单独的基板4,就两个自动找平的牵伸系统2的情况而言,关联的调节马达41、驱动单个轧辊的齿轮和转盘27设置在所述基板4上。两个基板4支撑在垂直的支杆5上,而支杆5支撑在公共的基部3上。在这个基部3上还设置有两个为条筒喂料的旋转条筒台30。
在两个牵伸系统2的两外侧上都设置有盒体6,所述盒体6支撑在基部3上,就两个自动找平的牵伸系统2的情况而言,所述盒体6容纳各个牵伸系统2的主马达40,和转换面板(未示出)。在各个盒体6的外壁中设有通风格栅7。
在两个牵伸系统2之间中心平台10的前部设置中间或者中心盒体8。在当前的例子中该盒体8容纳两个牵伸系统2的公共抽吸装置44、公共的气动控制面板和主变压器(未示出)。非常示意性示出的唯一一个抽吸装置44连接在抽吸通道43上,抽吸通道43吸走轧辊26区域内的纤维废物。
在附图4中(右手侧的牵伸系统2),示出相关条筒交换装置31的主要部件。每个牵伸系统2都设有电动马达33,该电动马达带有使转动方向反向的设施。两个电动马达33彼此相对地设置在中心平台10的下面,即基部3中的凹槽内(在附图4中电动马达33仅在右手侧的牵伸系统2中示出)。各个电动马达33驱动平整的传动带32,其中可以沿长条流动的方向或者相反的方向驱动传动带32。每个传动带32上都固定一个托架34,托架也由线性的引导部件(未示出)引导。在托架34上固定有多个条筒推动部件35a、35b、35c,这些条筒推动部件在生产方向f1上间隔开,几乎从托架34成直角突出出来。设置各个条筒推动部件35a、35b、35c是为了使条筒K从一个预定的条筒位置移动到相邻的一个位置。因此条筒推动部件35a、35b、35c只在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摆动。换句话说条筒推动部件35a、35b、35c没有走过从机器的插入位置到输送位置的整个距离,而是主要沿略微长于条筒直径的路径移动。
如果某个条筒推动部件35a、35b或者35c在返回时撞到下一个条筒K,该条筒推动部件35a、35b、或者35c靠着弹簧而塌下来,直到所述的条筒推动部件35a、35b、或者35c穿过这个条筒K,所述的弹簧设置在所述条筒推动部件35a、35b、35c朝向托架34的铰接头内。通过这样的方式由于弹簧的作用力所述条筒推动部件35a、35b、或者35c可以再次伸出,从而能够在牵伸系统输出的方向上移动刚刚通过一个条筒放置位置的条筒K。
在本例子中,待喂料的条筒K通过插入斜坡37侧向插入在相应的牵伸系统2内(见箭头f2),并由轨道38防止条筒K掉落,然后以同步的方式将条筒K沿直线输送到条筒板30上。在初始喂料的过程中,可以用手和/或脚沿垂直于插入方向f2的方向将第一个插入条筒K向上移动到中间条筒位置,以便之后将第二个空条筒K放置在输入侧条筒位置上。当机器启动时,这两个条筒K接着就由条筒推动部件35a、35b、35c向前推动一个位置,从而使前边的条筒K达到喂料位置,即转盘27下面的条筒板30上。然后就可以再在输入侧的安置位置处设置条筒K。
在给相应的条筒板30上的各个条筒K喂完料后,条筒K在生产方向f1上被位于其后的条筒推动部件35a、35b、35c进一步推动至向下的斜坡39上,从斜坡39向下滑动或者滚动(如果条筒的下面有轮子的话),条筒还可能被下一个到来的条筒K进一步推动。
本发明已经借助附图进行了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落在权利要求范围之内的排列和组合也落在本发明内。因而,术语“平台”也可以理解为具有不同结构的安置区域,包括不连续的区域。还可以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并条机设计成,例如用于矩形的条筒。
Claims (17)
1.一种双眼并条机,该并条机具有彼此邻接设置的两个牵伸系统(2),各个牵伸系统(2)用来牵伸分别供应到其中的纤维束(FB),其特征在于:从上方看去,在两个牵伸系统(2)之间设置有中心平台(10),操作人员(B)可以从该中心平台(10)接近两个牵伸系统(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操作人员(B)可以从牵伸系统的输送侧接近中心平台(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牵伸系统(2)之间,在站在中心平台(10)上的操作人员(B)能够接近的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操作面板(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牵伸系统(2)都设有一个操作面板(15),两个操作面板(15)优选设置在公共壳体(16)中。
5.根据在前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牵伸系统(2)背对中心平台(10)的一侧上分别设有侧平台(12)。
6.一种双眼并条机,该并条机具有彼此邻接设置的两个牵伸系统(2),各个牵伸系统(2)用来牵伸分别供应到其中的纤维束(FB),尤其是根据在前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两个牵伸系统(2)的驱动装置(40,41)是完全机械分离的。
7.根据在前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两个牵伸系统(2)是能够彼此独立控制的。
8.根据在前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根据下面的其中一种方式来驱动两个牵伸系统(2):两个牵伸系统(2)都是自动找平的,一个牵伸系统(2)是自动找平的而另一个是非自动找平的,两个牵伸系统(2)都是非自动找平的。
9.根据在前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基板(4),至少下面的部件设置在所述基板(4)上,所述部件为:在一个基板上的至少一个入口传感器(28)、牵伸系统轧辊(26),转盘(27)和牵伸系统的抽吸通道(43)。
10.根据在前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单个邻近的基部(3)直立在地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在基部(3)上设置三个盒体(6,8),在各种情况下,一个外盒体(6)设置在临近每个牵伸系统(2)的外侧,一个中心盒体(8)设置在两个牵伸系统(2)之间。
12.根据在前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牵伸系统(2)的主马达(40)分别设置在相应外盒体(6)内,各个调节马达(41)设置在各个相关的基板(4)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具有下述功能的部件设置在中心盒体(8)内,所述功能部件为:两个牵伸系统(2)的公共抽吸装置(44)、气动控制公共面板、主变压器和条筒交换装置的驱动装置(33)。
14、根据在前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该双眼分条机是按照下述方式设计的,所述方式为:使两个牵伸系统(2)能够输送具有不同外部直径的条筒,并给不同外部直径的条筒喂料。
15.根据在前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牵伸系统(2)都分配有一个条筒交换装置(31),各个条筒交换装置(31)在生产的方向(f1)上在对应的牵伸系统下面沿直线输送条筒(K)。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各个条筒交换装置(31)分配有可逆电动马达(33)。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双眼并条机,其特征在于:可以从外侧把待喂料的条筒(K)从侧面供给在各个牵伸系统(2)输入侧上的条筒交换装置(3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8000920.2A DE102008000920C5 (de) | 2008-04-01 | 2008-04-01 | Doppelkopfstrecke |
DE102008000920.2 | 2008-04-01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41603.4A Division CN102733014B (zh) | 2008-04-01 | 2009-03-23 | 双眼并条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50618A true CN101550618A (zh) | 2009-10-07 |
CN101550618B CN101550618B (zh) | 2012-07-04 |
Family
ID=4105118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41603.4A Active CN102733014B (zh) | 2008-04-01 | 2009-03-23 | 双眼并条机 |
CN2009101196278A Active CN101550618B (zh) | 2008-04-01 | 2009-03-23 | 双眼并条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41603.4A Active CN102733014B (zh) | 2008-04-01 | 2009-03-23 | 双眼并条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2733014B (zh) |
DE (1) | DE102008000920C5 (zh) |
IT (1) | IT1393443B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80214A (zh) * | 2016-05-24 | 2016-07-20 | 沈阳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双眼输出条筒并条机 |
CN105905685A (zh) * | 2016-05-30 | 2016-08-31 | 长江大学 | 并条机自动送桶装置 |
CN106917167A (zh) * | 2015-11-03 | 2017-07-04 | 特吕茨施勒有限及两合公司 | 牵伸设备 |
CN109137165A (zh) * | 2018-10-29 | 2019-01-04 | 沈阳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双眼并条机同时换筒装置 |
CN110615320A (zh) * | 2018-06-20 | 2019-12-27 | 里特机械公司 | 用于纺纱准备机的筒更换器以及用于更换筒的方法 |
CN114635202A (zh) * | 2012-03-29 | 2022-06-17 | 立达英格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 纺织机及纤维股线喂料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5118764A1 (de) * | 2015-11-03 | 2017-05-04 |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 Streckvorrichtung |
DE102016109543A1 (de) * | 2016-05-24 | 2017-11-30 |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 Streckanlage für textile Faserbänder |
DE102016109535B4 (de) * | 2016-05-24 | 2018-10-11 |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 Streckanlage für textile Faserbänder |
DE102016109542B4 (de) | 2016-05-24 | 2018-08-02 |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 Streckanlage für textile Faserbänder |
DE102016109540A1 (de) * | 2016-05-24 | 2017-11-30 |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 Streckanlage für textile Faserbänd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737049A (en) * | 1953-07-29 | 1955-09-21 | Pierino Ferrario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extile drawing frames |
FR2511711B1 (fr) * | 1981-08-24 | 1987-05-29 | Heberlein Hispano Sa | Machine ou banc d'etirage |
DE3133437A1 (de) * | 1981-08-24 | 1983-03-17 | Heberlein Hispano S.A., 1214 Vernier-Genève | Streckmaschine |
EP1870500B1 (de) * | 2006-06-22 | 2011-05-18 | Rieter Ingolstadt GmbH | Streckwerk einer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
DE102015118763A1 (de) | 2015-11-03 | 2017-05-04 |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 Streckvorrichtung |
-
2008
- 2008-04-01 DE DE102008000920.2A patent/DE102008000920C5/de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3-16 IT ITTO2009A000195A patent/IT1393443B1/it active
- 2009-03-23 CN CN201210141603.4A patent/CN102733014B/zh active Active
- 2009-03-23 CN CN2009101196278A patent/CN101550618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35202A (zh) * | 2012-03-29 | 2022-06-17 | 立达英格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 纺织机及纤维股线喂料方法 |
CN106917167A (zh) * | 2015-11-03 | 2017-07-04 | 特吕茨施勒有限及两合公司 | 牵伸设备 |
CN106917167B (zh) * | 2015-11-03 | 2019-12-20 | 特吕茨施勒有限及两合公司 | 牵伸设备 |
CN105780214A (zh) * | 2016-05-24 | 2016-07-20 | 沈阳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双眼输出条筒并条机 |
CN105905685A (zh) * | 2016-05-30 | 2016-08-31 | 长江大学 | 并条机自动送桶装置 |
CN110615320A (zh) * | 2018-06-20 | 2019-12-27 | 里特机械公司 | 用于纺纱准备机的筒更换器以及用于更换筒的方法 |
CN109137165A (zh) * | 2018-10-29 | 2019-01-04 | 沈阳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双眼并条机同时换筒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IT1393443B1 (it) | 2012-04-20 |
ITTO20090195A1 (it) | 2009-06-15 |
DE102008000920B4 (de) | 2016-12-22 |
CN101550618B (zh) | 2012-07-04 |
CN102733014B (zh) | 2015-04-15 |
CN102733014A (zh) | 2012-10-17 |
DE102008000920A1 (de) | 2009-10-08 |
DE102008000920C5 (de) | 2022-03-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50618B (zh) | 双眼并条机 | |
CN101550619B (zh) | 具有线性条筒推动部件的并条机 | |
CN100593595C (zh) | 交叉铺网机 | |
CN102844476B (zh) | 用来抽拉和卷绕合成丝的设备 | |
CN101275313A (zh) | 纤维网铺网机 | |
CN101473076B (zh) | 纺纱机 | |
CN101003921A (zh) | 调整加工纺织材料的机器的装置 | |
CN104444554B (zh) | 自动衣料折叠机 | |
CN101613905A (zh) | 穿经机 | |
JP2008538130A (ja) | テキスタイルラップ装置 | |
US4660257A (en) | Method of and a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a machine for extracting fiber flocks from textile fiber bales | |
CN103781951A (zh) | 用于生产针织品的设备和方法 | |
CN113957556B (zh) | 一种用于中空纤维膜成型的湿法纺丝生产线 | |
EP2671982A1 (en) | Spinning machine | |
CN101052758B (zh) | 一种优化纺纱机产量的方法及纺纱机 | |
CN100368612C (zh) | 开松机 | |
JP2009030180A (ja) | ドラフト装置のコンデンサ、及び紡績機 | |
CN101260581B (zh) | 前纺机械中的装置 | |
CN102549205B (zh) | 具有纤维条导向机构的精梳机 | |
CN209613809U (zh) | 智能水平轧机导卫装置 | |
CN100420778C (zh) | 假捻变形机 | |
CN1904162B (zh) | 用于精梳机的驱动控制 | |
CN106637550B (zh) | 牵伸装置 | |
CN102587814B (zh) | 一种卷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2809052U (zh) | 纺织纤维混开棉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