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8091A - 乘客输送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乘客输送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58091A CN101258091A CNA2006800324659A CN200680032465A CN101258091A CN 101258091 A CN101258091 A CN 101258091A CN A2006800324659 A CNA2006800324659 A CN A2006800324659A CN 200680032465 A CN200680032465 A CN 200680032465A CN 101258091 A CN101258091 A CN 1012580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tep chains
- circulation
- linear motor
- passenger convey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2—Driving gea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2—Driving gear
- B66B23/028—Driving gear with separate drive chain or belt that engages directly the carrying surface chain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装置具备:多个梯级(3);连接多个梯级(3)地进行循环移动的环状的梯级链(5);和中间部驱动装置(10),设置在梯级链(5)的内周侧,与去路侧梯级链(5)和归路侧梯级链(5)中的至少一个啮合而传递驱动力。中间部驱动装置(10)具备:带齿循环链节(11),将具有与梯级链(5)啮合的齿并安装有二次侧线性马达(13)的多个链节(11a),使该齿在外周侧而相互可转动地连接并成为环状;循环用导轨(12),对循环链节(11)在与梯级链(5)啮合的循环路径上进行导向;和一次侧线性马达(11c),在带齿循环链节(11)的内周侧与二次侧线性马达(13)对置地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客输送机。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等乘客输送机装置,具有在前后设置有导轮的多个梯级。这些多个梯级通过在桁架内使各个导轮与设置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梯级导轨卡合而被支持。在去路中,乘客乘坐的梯级的踩踏面,在去路中被保持水平,并通过使各个导轮在梯级导轨上转动移动而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循环移动。通常构成为,多个梯级通过环状的梯级链而连接,并通过驱动该梯级链而使所有梯级同步移动。
驱动梯级链的驱动机构一般构成为,在设置于环状的梯级链的折返部上的链轮上卷绕梯级链,通过被传递到该链轮上的驱动力来驱动梯级链。这种驱动机构设置在入口附近或者出口附近。但是,在梯级链的移动距离较长的乘客输送机装置中,由于梯级链所受的负担较大,因此存在仅通过设置在梯级链端部的驱动机构不能传递足够的驱动力的情况。因此,提出一种乘客输送机装置,在移动距离较长的乘客输送机等中,在长的梯级链的中途、即折返部以外的位置上,设置对梯级赋予驱动力的驱动机构。例如提出如下的驱动装置:将驱动梯级链的多个驱动机构以规定间隔配置在梯级链的去路和归路之间(例如,日本特公昭61-41834号公报(第1-6页、图1、图2));及在归路的梯级的下方配置线性马达,通过该线性马达的电磁力驱动梯级(例如,日本特公平5-4310号公报(第1-3页、图1))。
参照图10和图11来说明上述文献中记载的以往的驱动装置。图10是日本特公昭61-41834号公报中记载的、作为在中间部设置了驱动装置的乘客输送机装置的自动扶梯的示意图。在该图中,自动扶梯101在桁架102内具有多个梯级103。另外,在该图中仅图示了设置在自动扶梯101上的多个梯级中的一部分。梯级103在前后具有导轮103a。在桁架102内设置有梯级导轨104,使梯级103的导轨103a与该梯级导轨104卡合地安装梯级103,梯级103可沿着该梯级导轨104移动。
梯级103由环状的梯级链105连接,并通过受到该梯级链105的驱动而在桁架102内循环移动。另外,在图10中,由于梯级链105处于与梯级导轨104大致平行的位置,因此,在该图中在将梯级导轨104剖开一部分而表示的部分表示梯级链105。
在环状的梯级链105的折返部设置有反转轨106和107,通过该反转轨106和107来使梯级链105的移动方向反转。
梯级链105是在内周侧具有齿105a的同步带。在桁架102的中间部,用于与该梯级链105的齿105a啮合而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装置110被设置在梯级链105的去路和归路之间。
使用该图(b)说明该驱动装置110。驱动装置110具有电动机111、传递该电动机111的旋转力的带112、被从该带112输入旋转力的减速机113、安装在该减速机113的输出侧的旋转轴上的驱动链轮114、与该驱动链轮114平行地设置的从动链轮115、以及卷绕在该从动链轮115和驱动链轮114上的环状的驱动链116。该驱动链116具有滚柱116a,该驱动链116设置为,该滚柱116a在驱动链轮114与从动链轮115之间的直线移动区域中与梯级链105的齿啮合。并且,当来自电动机111的驱动力通过减速机113传递到驱动链轮114时,卷绕在该驱动链轮114和从动链轮115上的驱动链116循环移动,并将驱动力传递给与该驱动链116的滚柱116a啮合的梯级链105的齿105a,由此梯级链105循环移动。
图11是表示日本特公平5-4310号公报所记载的、通过线性马达驱动梯级的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在该图中,自动扶梯121具有设置在桁架122内的多个梯级123。各个梯级123具有导轮124,通过在导轮124附近连接的环状的梯级链125的移动而在一个乘降口和另一个乘降口之间循环移动。
在梯级123的循环移动路径的去路侧的下方的归路侧,梯级123由归路侧导轨导向而以保持为踩踏面123a与倾斜面大致平行地排列成一条直线的状态,从入口移动到出口。并且,梯级123的踩踏面由铁或铝等导电体形成。
在该归路侧的梯级123的移动路径的下侧、且与梯级123的踩踏面123a对置并平行地配置具有线性马达的一次线圈的一次铁芯126,并安装固定在桁架122的未图示的框架上。并且,通过对该一次铁芯126的一次线圈施加三相交流电,从而与该一次铁芯126对置的梯级的踩踏面123a成为线性马达的二次导体,并使梯级123产生推进力。
在上述的图10所示的自动扶梯101中,通过驱动装置110的驱动链116来驱动与梯级103连接的带齿的梯级链105。在将这种带齿的梯级链105作为连接梯级103的链使用时,在该带齿的梯级链105改变移动方向而折返的端部,由于与梯级链的其他部分相比会产生速度不均,因此,使用等速旋转的圆形链轮来使该带齿的梯级链105反转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使用图10所示的带齿的梯级链105作为梯级链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接近圆弧形状的反转轨道等使该带齿的梯级链105反转,很难并用使用了便宜且标准的链轮的驱动机构来作为驱动链端部的驱动机构难以。并且,还存在由上述的速度不均引起的振动较大的问题。并且,除了上述的振动问题以外,由于通过驱动链116机械地驱动带齿的梯级链105,因此存在驱动链116与梯级链105啮合时产生的噪音较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的图11所示的乘客输送机装置中,通过线性马达的电磁性且非接触的推进力来驱动梯级链125,因此可减小噪音。但是,在图11所示的自动扶梯121中,作为用于驱动梯级链125的驱动装置的一次铁芯126构成为,设置在归路侧的梯级123的下侧,并对与一次铁芯126对置的踩踏面赋予驱动力,因此,作为该驱动装置的一次铁芯126必然配置在搬送路的下方。因此,存在的问题为,在自动扶梯的深度方向需要空间,且作为整体需要较大的设置空间。而且,由于设置空间较大,存在施工费用变高、根据场所的不同不能确保空间而无法设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装置,具有振动、噪音较小且紧凑,并可驱动移动距离较长的梯级链的驱动机构。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装置,具备:梯级链,环状地连接多个梯级;导轨,在两端具有折返部,划定梯级链移动的第1循环路径,并沿着第1循环路径导向梯级链;和中间部驱动装置,设置在第1循环路径的内部,驱动梯级链。中间部驱动装置包括:带齿循环链节,由相互连接为环状的链节部件构成,该链节部件具有从第1循环路径的内侧与梯级链啮合的齿,并在该齿的相反侧具有二次侧线性马达;循环用轨,划定带齿循环环移动的第2循环路径,并沿着第2循环路径导向带齿循环环;和一次侧线性马达,在第2循环路径的内侧面向二次侧线性马达地配置,与二次侧线性马达协作地沿着第2循环路径驱动带齿循环链节。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具有振动、噪音较小且紧凑的中间部驱动装置的乘客输送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自动扶梯的整体图。
图2是链驱动装置的详细图。
图3是环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5是表示导电体和一次侧线性马达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图。
图6是自动扶梯的下层侧的梯级链的折返部附近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乘客输送机装置的链驱动装置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的链驱动装置10的其他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的链驱动装置10的其他的说明图。
图10是以往的自动扶梯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的重要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装置的实施例。附图不是按照比例尺缩小、放大的图,仅表示实施方式的概略。并且,不旨在图示实施方式的构造的详细部分。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此处所示的信息任意地决定图示方式。
(实施例1)
使用图1到图6说明实施例1。首先,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自动扶梯的整体图。本实施例的自动扶梯1,在支承自重以及负载的桁架2内具有多个梯级3。另外,在该图中仅图示多个梯级中的一部分。各个梯级3在前后具有导轮。导轮载放在用于在桁架2内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导向梯级而设置的梯级导轨4上。当导轮在其上转动时,梯级3沿着梯级导轨4移动。
多个梯级3由环状的梯级链5连接。通过驱动该梯级链5,多个梯级3沿着由梯级导轨4决定的循环路径移动。该梯级链5是具有滚柱5a的链,不是具有齿的链。作为该梯级链5,可使用在梯级链的折返部由链轮驱动那样的在一般的乘客输送机装置中使用的梯级链。
在该梯级链5的行进方向反转的上层和下层的折返部,分别设置有链轮6和链轮7,梯级链5被卷绕在这些链轮6和链轮7上而使行进方向反转。
在桁架2的上侧,在梯级的两端部设置有栏杆8,沿着该栏杆8安装有扶手带9。扶手带9由未图示的扶手带驱动装置夹压驱动,而与梯级3在相同方向上以相同速度移动。
作为用于驱动梯级链5的中间驱动装置的链驱动装置10,设置在自动扶梯1的中间部、且在梯级链5的内周侧。参照图2详细说明该链驱动装置10。
图2是链驱动装置10的详细图。链驱动装置10具备与梯级链5啮合的环状的带齿循环链节11、沿着规定的循环路径导向该带齿循环链节11的循环用轨12、和设置在带齿循环链节11的内周的一次侧线性马达13。
该带齿循环链节11通过将邻接的多个链节11a经由安装在各个链节11a的两端部的销11b而可转动地相互连接,从而形成环状。并且,在多个链节11a的各自上,在环状的带齿循环链节11的内侧,安装固定有作为二次侧线性马达的导电体11c。一次侧线性马达13沿着由循环用轨12导向的带齿循环链节11的循环路径,与该导电体11c接近地对置。
图3是链节11a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各个链节11a具有从环状的梯级链5的内侧与梯级链5啮合的齿11d。齿11d位于带齿循环链节11的循环路径的外周,位于导电体11c的相反侧。并且,在各个链节11a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具有比另一个端部的厚度宽的间隙的纵槽11e。通过在该纵槽11e中嵌合相邻的链节11a的长度方向端部、并在该端部贯通销11b,由此邻接的链节11a被可转动地连接。
图4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剖面观察带齿循环链节11的图。如该图所示,在销11b的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可旋转的轮11f。该轮11f沿着循环用轨12被导向,由此,带齿循环链节11在其移动路径的一部分上与梯级链5啮合地循环移动。带齿循环链节11和梯级链5,与去路侧和归路侧的梯级链5中的至少一方啮合即可。但是,为了从带齿循环链节11向梯级链5高效率地传递驱动力,优选在去路侧和归路侧的双方上使带齿循环链节11与梯级链5啮合。
作为安装在带齿循环链节11的循环路径的内部的二次侧线性马达的导电体11c,可使用普通钢、不锈钢或铝等材料。该导电体11c通过与相接近地设置的一次侧线性马达13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推进力。因此,为了得到足够的推进力,优选导电体11c具有与一次侧线性马达13对置的足够的面。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导电体11c在垂直方向上与一次侧线性马达13对置,但是导电体11c的构成不限于图4所示的例子。图5是表示导电体11c和一次侧线性马达1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图。另外,在图4中对与图3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在以下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5所示,导电体11c从链节11a的下部沿垂直方向向下延伸。并且,一对一次侧线性马达14在水平方向上相接近地配置为该导电体11c可插入其间。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导电体11c的两侧配置有一次侧线性马达14,因此,导电体11c与一个一次侧线性马达14之间产生的吸引力,被导电体11c与另一个一次侧线性马达14之间产生的吸引力抵消。
在使用图1~5说明的本实施例的自动扶梯1中,在带齿循环链节11的循环路径的内部,通过在与带齿循环链节11的导电体11c对置地配置的一次侧线性马达13中流过交流电而产生移动磁场,并通过作为感应式线性马达的作用对导电体11c施加推进力。通过该推进力带齿循环链节11被沿着循环用轨12驱动。此时,带齿循环链节11的齿11d与梯级链5的滚柱5a啮合,而向与带齿循环链节11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按压,梯级链5被驱动。如此,与推进力5连接的梯级3被驱动。
另外,链驱动装置10的驱动力依赖于导电体11c与一次侧线性马达13之间的间隔,该间隔越窄推进力越大,而另一方面在导电体11c与一次侧线性马达13之间作用的吸引力也变大。支承该吸引力的轮11f、销11b、循环用轨12以及支承重量的桁架2,为可承受上述吸引力的构造,由此可减小导电体11c与一次侧线性马达13之间的间隔,可增大推进力。并且,在链驱动装置10中,导电体11c与一次侧线性马达13不接触地驱动梯级链5,因此振动、噪音变小。
根据以上情况,并根据本发明,在环状的梯级链5的内侧设置链驱动装置10,因此不需要如现有技术那样,在自动扶梯的下方设置用于梯级链驱动装置的新的空间。并且,由导电体11c与一次侧线性马达13构成的线性马达非接触地产生驱动力,因此振动、噪音较小。而且,可在自动扶梯1的中间部以规定间隔配置多个链驱动装置10,因此,即使是移动距离较长的乘客输送机装置,也可对梯级3赋予对应于其移动距离的适当的驱动力。
并且,对于梯级链5不需要使用以往的同步带那样的特殊的梯级链,因此在梯级链的折返部可使用便宜且标准的链轮。
梯级链5分别设置在梯级3的两端部、即梯级3的左右。与梯级链5啮合地进行驱动的链驱动装置10可安装在左右的梯级链的双方上,也可仅安装在一方上。从驱动力的观点看,安装在双方上有利。在任意一个情况下,都需要使左右的梯级链的移动速度同步。因此,如图1所示,分别在左右的梯级链5的上层侧的折返部上设置有链轮6、并且在下层侧的折返部上设置有链轮7。链轮6、7都是左右的链轮由共同的旋转轴6a、7a连接。由此,两侧被驱动的梯级3不会被偏斜地驱动。
作为用于驱动梯级链5的驱动机构,不仅可使用在梯级链的中间部设置1处或多处的链驱动装置10,还可设置对设置在梯级链5的折返部上的链轮6或7传递驱动力的其他的驱动装置。参照图1,其他的驱动装置31(梯级链驱动装置)可包括驱动马达31a、与链轮6一起设置在旋转轴6a上的链轮31b、和将驱动马达31a的驱动力从驱动马达31a向链轮31b传递的链31c。通过设置这种驱动装置,将驱动力传递给该上层侧的链轮的驱动装置可与设置在自动扶梯的中间部的驱动装置协作,而将驱动力赋予给梯级,并可有效地利用适当的驱动力。
而且,在梯级链5的折返部和各个链驱动装置10(中间部驱动装置)的任意一个或者双方上,可配置使梯级链5的循环停止的制动装置。参照图6说明该例子。
图6是自动扶梯1的下层侧的梯级链5的折返部附近的示意图。在图6中,左右的梯级链5卷绕在设置于折返部上的链轮7上。左右的链轮7通过共同的旋转轴7a连接。在左右的链轮7上设置有作为制动装置的制动器21。该制动器21安装在桁架2内,通过可开闭的前端部夹压链轮7来制动链轮7的旋转。另外,图6中的参照符号22为可旋转地支持旋转轴7a的支持装置,参照符号23是梯级链5的张紧装置。
如图6所示,通过设置制动器21可安全地停止乘客输送机装置。在图6中,制动器21设置在链轮7上,但是也可以对旋转轴7a设置制动器用盘(未图示),而在该制动器用盘上安装制动器21。并且,通过将图2的一次侧线性马达13作为电磁制动器使用,而在中间部也可进行制动。
并且,也可以利用链驱动装置10,将驱动力传递给驱动扶手带9的扶手带驱动装置(未图示),而驱动扶手带9。此时,可容易地使扶手带9与梯级3的速度一致,使乘客感觉不到扶手带9与梯级3相错位那样的不良感觉。
并且,也可以利用设置在折返部的驱动装置31,将驱动力传递给驱动扶手带9的扶手带驱动装置,而驱动扶手带9。此时,可容易地使扶手带9与梯级3的速度一致,使乘客感觉不到扶手带9与梯级3相错位那样的不良感觉。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图7是说明乘客输送机装置的链驱动装置10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另外,在图7中,特征地表示与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构成不同的部分,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7所示,在带齿循环链节11中,在与齿11d的相反侧、即环状的带齿循环链节11的内侧固定有安装板11g。在该安装板11g上沿着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永磁体11h。并且,在与该永磁体11h对置配置的一次侧线性马达13上通过树脂13b模制有线圈13a。在具有这种构成的乘客输送机装置中,由多个永磁体11h和一次侧线性马达13构成永磁体线性马达,因此与实施例1表示的感应式线性马达同样地,可驱动带齿循环链节11。
因此,通过本实施例也可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装置,不会像以往那样产生振动、噪音,并且不需要新的设置空间。
(实施例3)
下面,参照图8、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图8和图9是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的链驱动装置10的其他的说明图。另外,在该图中,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在图8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用于导向带齿循环链节11的循环用轨被上下分割,而成为循环用轨12A和循环用轨12B。在循环用轨12A和循环用轨12B的端部,承入轮11f的部分具有按照由这些循环用轨12A、12B导向的轮11f的移动轨迹的曲面状的形状。并且,带齿循环链节11的齿距L1、和循环用轨12A以及12B之间的距离L2大致相等。
在如此构成的乘客输送机装置中,带齿循环链节11的齿距L1、和循环用轨12A以及12B之间的距离L2大致相等,因此随着带齿循环链节11的循环,轮11f可被上侧循环用轨和下侧循环用轨可靠地承入。由此,在上侧的循环用轨12A和下侧的循环用轨12B之间不需要设置导向轮11f的单元。并且,通过如此地构成,可使轮11f的动作更顺畅。
并且,如图9所示,链驱动装置10可独立驱动上侧的梯级链5和下侧的梯级链5。由此,链驱动装置10例如可将下侧的轮11f的位置从A0点错位到A1点,并且可驱动带齿循环链节11。由此,即使在梯级链5由于长期的使用而多少伸长的情况下,也可将上侧的梯级链5和下侧的梯级链5之间的相对位置无错位问题地驱动。由此,不会降低驱动的效率。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装置,进一步减小振动、噪音,并还可应对梯级链的伸长。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对将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装置适用在跨建筑物的上下层设置的自动扶梯中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对于自动人行道等那样的、在梯级上乘载乘客而进行搬运的其他输送机装置也可有效地使用。
工业可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紧凑的驱动机构以及具备该驱动机构的乘客输送机装置,该驱动机构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乘客输送机装置中,可减小振动、噪音,并可驱动移动距离长的梯级链。由此,在以往存在使这种乘客输送机装置的设置较为困难的噪音、费用以及设置空间等制约的情况下,也可设置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等。
Claims (9)
1、一种乘客输送机装置,
具备:
梯级链(5),环状地连接多个梯级(3);
导轨(4),在两端具有折返部(6、7),划定上述梯级链(5)移动的第1循环路径,并沿着上述第1循环路径导向上述梯级链(5);和
中间部驱动装置(10);
该中间部驱动装置(10)包括:
带齿循环链节(11),由相互连接为环状的链节部件(11a)构成,该链节部件(11a)具有从上述第1循环路径的内侧与上述梯级链(5)啮合的齿(11d),并在上述齿(11d)的相反侧具有二次侧线性马达(11c);
循环用轨(12),划定上述带齿循环链节(11)移动的第2循环路径,并沿着上述第2循环路径导向上述带齿循环链节(11);和
一次侧线性马达(13),在上述第2循环路径的内侧面向上述二次侧线性马达(11c)地配置,与上述二次侧线性马达协作地沿着上述第2循环路径驱动上述带齿循环链节(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装置(1),其中,
除上述中间部驱动装置(10)以外,在上述梯级链的一个折返部(6)上还具有梯级链驱动装置(3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装置(1),其中,
上述二次侧线性马达(11c)为导电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装置(1),其中,
上述二次侧线性马达(11c)为永磁体。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装置(1),其中,
上述循环用轨(12)包括以与上述带齿循环链节(11)的长度大致相等的间隔相互离开的2条边(12A、12B)。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装置(1),其中,
在分别设置于上述梯级(3)的两端部上的上述折返部(6、7)上,分别设置有与各个梯级链(5)啮合的链轮(6、7),这些链轮(6、7)被安装固定在同一旋转轴(7a)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装置(1),其中,
在上述链轮(6、7)以及上述中间部驱动装置(10)中的至少一个上,具备制动装置(2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装置(1),其中,还具备:
栏杆(8),立设在上述梯级(3)的两端部上;和
扶手带(9),沿着上述栏杆(8)设置,通过从上述中间部驱动装置(10)传递来的驱动力,而与上述梯级(3)在同一方向上以同一速度循环移动。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装置(1),其中,还具备:
栏杆(8),立设在上述梯级(3)的两端部上;和
扶手带(9),沿着该栏杆(8)设置,通过从上述链轮(6、7)或上述旋转轴(7a)传递来的驱动力,而与上述梯级(3)在同一方向上以同一速度循环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62972/2005 | 2005-09-09 | ||
JP2005262972A JP4884731B2 (ja) | 2005-09-09 | 2005-09-09 | 乗客コンベア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58091A true CN101258091A (zh) | 2008-09-03 |
Family
ID=37835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800324659A Pending CN101258091A (zh) | 2005-09-09 | 2006-09-07 | 乘客输送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884731B2 (zh) |
CN (1) | CN101258091A (zh) |
WO (1) | WO200702976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0514A (zh) * | 2011-09-09 | 2012-01-18 | 王锡林 | 一种自动扶梯安全制动方法及装置 |
CN110921476A (zh) * | 2019-12-17 | 2020-03-27 | 郄树才 | 一种可组合的自动人行道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18608B (zh) * | 2007-06-06 | 2013-01-30 | 李岭群 | 一种永磁悬浮履带路 |
KR101126594B1 (ko) * | 2009-08-07 | 2012-03-23 | 둥지개발 주식회사 | 에스컬레이터 안전사고 방지를 위한 보조스텝 시스템 |
JP6242944B1 (ja) * | 2016-06-08 | 2017-12-06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94344B2 (ja) * | 1985-10-29 | 1994-11-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道路装置 |
JPH0784317B2 (ja) * | 1990-03-19 | 1995-09-1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乗客コンベア |
JP3500460B2 (ja) * | 1995-09-01 | 2004-02-23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無限軌道形リニアモータ |
JP2932362B2 (ja) * | 1996-04-25 | 1999-08-09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仕分装置 |
JP3840869B2 (ja) * | 1999-10-28 | 2006-11-0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高周波用誘電体磁器組成物、誘電体共振器、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機装置 |
JP3978333B2 (ja) * | 2001-10-17 | 2007-09-19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コンベア装置 |
EP1502892A1 (de) * | 2003-07-31 | 2005-02-02 | Inventio Ag | Antriebseinrichtung für Fahrtreppenstufe |
-
2005
- 2005-09-09 JP JP2005262972A patent/JP488473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9-07 CN CNA2006800324659A patent/CN101258091A/zh active Pending
- 2006-09-07 WO PCT/JP2006/317728 patent/WO200702976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0514A (zh) * | 2011-09-09 | 2012-01-18 | 王锡林 | 一种自动扶梯安全制动方法及装置 |
CN110921476A (zh) * | 2019-12-17 | 2020-03-27 | 郄树才 | 一种可组合的自动人行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076755A (ja) | 2007-03-29 |
JP4884731B2 (ja) | 2012-02-29 |
WO2007029763A1 (ja) | 2007-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18288C (zh) | 自动扶梯驱动机构 | |
CN101134549B (zh) | 输送装置 | |
CN101258091A (zh) | 乘客输送机装置 | |
JP4191143B2 (ja) | 乗客用コンベヤ駆動機械 | |
CN102145850A (zh) | 自动扶梯和移动人行道的驱动系统 | |
CN101100262A (zh) | 用于乘客运输的驱动系统 | |
EP1697249B1 (en) | Conveyor | |
US6065583A (en) | Speed-variable conveyor | |
US7946414B2 (en) | Conveyor system | |
CN101693497B (zh) | 乘客传送装置 | |
EP3050834B1 (en) | Transport system for the movement of passengers | |
CN106061881B (zh) | 电梯设备的具有多重绕绳方式的驱动装置 | |
JPH09215140A (ja) | 移動テークアップモジュールを持つ架空ケーブル路 | |
JP4747642B2 (ja) | 可動柵装置 | |
EP2691278B1 (fr) | Téléporteur aérien à va-et-vient et à tronçons multiples | |
EP1761452B1 (en) | Travelator system | |
CN110374445A (zh) | 汽车绳轮式玻璃升降器系统 | |
CN1946626B (zh) | 乘客输送机 | |
GB2300614A (en) | Transport device | |
JP2001019327A (ja) | コンベア装置 | |
JPH09169484A (ja) | 加減速型乗客コンベヤの駆動装置 | |
JPS61166492A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H11263567A (ja) | 水平循環式動く歩道 | |
JP2000211867A (ja) | 可変速式乗客コンベア | |
JPH09175762A (ja) | 可変速型乗客コンベ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