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0178B - 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90178B CN101190178B CN200610118768A CN200610118768A CN101190178B CN 101190178 B CN101190178 B CN 101190178B CN 200610118768 A CN200610118768 A CN 200610118768A CN 200610118768 A CN200610118768 A CN 200610118768A CN 101190178 B CN101190178 B CN 1011901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antiviral
- percent
- agent
- hou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及其应用,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羟烷基纤维素0.5~7%,酯化剂1~10%,交联剂0.5~5%,增强剂0%~5%,溶媒75~90%和抗病毒药物0.1~5%;该交联剂为饱和脂肪多元醇或醇酸,其化学通式为CnH2n+2-m-1(OH)m(COOH)l,该n、m、1为整数,n≥m≥2,1≥0,m+1为4~8,n+1为4~8。本发明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涂敷在皮肤、粘膜表面时会形成一层光滑、坚韧、耐磨、疏水的保护膜,与现有抗病毒各种局部用剂型相比,本凝胶组合物所形成的膜具有维持时间长,药物持久释放的特点。凝胶膜可在皮肤表面有效保留7个小时以上;在口腔粘膜表面有效保留5个小时左右;具有更佳的抗皮肤、粘膜局部病毒感染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粘膜局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
背景技术
皮肤、粘膜的局部病毒感染通常是由人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等引起,如扁平疣、寻常疣、跖疣、尖锐湿疣、带状疱疹及疱疹性口炎等。阿昔洛韦(Aciclovir)、喷昔洛韦(Penciclovir)及更昔洛韦(Ganciclovir)等,是脱氧鸟苷类广谱抗病毒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其常用的外用剂型有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等,这类制剂当涂敷到皮肤组织表面时,由于与衣服或外界的磨擦以及体液的分泌和汗水的浸润使得这些药剂很容易被擦去或洗脱,通常在皮肤表面维持时间很短,导致药物在患处的滞留时间亦很短,故使得药物的疗效较低并需每天多次用药。
人们已研究了一些可在皮肤或潮湿的粘膜表面,如口腔粘膜表面形成一层黏附性膜的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成膜凝胶剂),通常又可称这类凝胶组合物为生物黏附性成膜凝胶组合物。这类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黏附于机体局部可提供一种持续释放药物的载体,从而提高疗效。有关局部成膜组合物的例子已被Rencher(USP5192802、5314915)、Tinnell(USP4381296和4285934)、Promerantz(USP5081158)、Epstein(USP5906814)、Tapolsky(USP6103266)等公开。
其中一类局部成膜组合物通常是用水溶性材料,如西黄蓍羧、阿拉伯胶、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制成,例如USP5192802公开的黏附性组合物由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海藻酸钠等组成。但这种制剂所采用的黏附性材料大多为水溶性物质,其在患处的滞留时间很短,很容易被唾液或体液从给药部位洗脱下来。
另一类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通常是用羟烷基纤维素与酯化剂反应形成羟烷基纤维素酯,再通过交联剂交联,形成可生物黏附的成膜凝胶。由于所采用交联剂的结构和性质的不同,这类成膜凝胶组合物所形成黏附膜的物理性能如柔韧性、黏附性、抗磨损以及膜在患处的维持时间差异很大。USP5081158公开的成膜凝胶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1)羟丙基纤维素;2)无毒易挥发溶剂,如乙醇;3)酯化剂,如水杨酸和单宁酸(又称丹宁酸、鞣酸);4)交联剂,如硼酸;5)药物,如阿糖腺苷等。水杨酸和单宁酸作为酯化剂可与羟丙基纤维素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羟丙基纤维素酯,羟丙基纤维素酯与硼酸交联后可产生以下效果:①若不加交联剂会形成二层膜,加了交联剂后可将这二层膜结合在一起;②交联后可形成较为坚韧、结实的膜。据USP 5906814的报道以及我们对USP 5081158实施例的研究,发现用硼酸作交联剂所形成的膜比较厚而且脆弱,当应用到患处后会被体液或唾液溶蚀而引起膜破裂、脱落,其在口腔粘膜上的滞留时间只有4~5个小时。USP 5906814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硼酸的结构性质有关,硼酸上的三个羟基可与羟丙基纤维素酯上的三个位点交联,由于硼酸上的三个羟基间距很近,所交联的三个位点只是被硼原子的空隙所分开,结果导致交联后的产物被紧紧地束缚在一起,形成了刚性、脆弱的不透明膜.而且,硼酸对很多个体的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
USP 5906814公开了另一种成膜凝胶组合物,与USP 5081158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月桂酸单甘酯取代硼酸作为交联剂,其他的组分基本保持不变。当羟丙基纤维素与酯化剂反应形成羟丙基纤维素酯后,用月桂酸单甘油酯交联后能形成较为柔韧的膜,可改善USP5081158膜的脆性。但我们发现用月桂酸单甘酯作交联剂制成的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其膜的柔韧性虽有所增强,但黏附在皮肤或粘膜上的时间则比较短,如在口腔粘膜上形成的膜易被体液或唾液溶蚀/溶解,使得膜过早地破裂、脱落,以致较快消失。
因此,如采用上述现有成膜凝胶组合物的技术制备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则其中的药剂与患处保持时间较短,影响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柔韧性、黏附性、抗磨损性更好以及作用时间更长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包括羟烷基纤维素、酯化剂、交联剂、溶媒和抗病毒药物,其中,该交联剂为饱和脂肪多元醇或醇酸,该饱和脂肪多元醇或醇酸的化学通式为CnH2n+2-m-1(OH)m(COOH)l,该n、m、l为整数,n≥m≥2,l≥0,m+l为4~8,n+l为4~8。
本发明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均可参照现有成膜凝胶组合物技术,如上述美国专利USP5081158和USP5906814公开的组分含量,但是本发明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可较佳地选用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含量:羟烷基纤维素优选0.5%~7%,更优选2%~5%;酯化剂优选1%~10%,更优选3%~8%;交联剂优选0.5%~5%,更优选1%~3%;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喷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等则取治疗有效量,应根据具体的待治病情、接受治疗的病人的年龄和生理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疗程长短及药用部位等因素而确定,优选0.1%~5%,更优选0.5%~3%;而溶媒可为75%~90%,实际操作时溶媒补足至100%即可,通常为85%~90%。
其中,本发明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还可以含有5%以下的增强剂,较佳地为0.5~5%,更佳地为2%~3%。
本发明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还较佳地包括渗透促进剂,如月桂氮卓酮(Azone)、薄荷醇、冰片、油酸、肉豆蔻酸异丙酯等,本发明优选1~3%的月桂氮卓酮。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化学式中,n+l较佳地不超过6,相应地m+l通常也不超过6,即可为C4~C6饱和脂肪多元醇,如日常所用的一些糖醇;或含有二个以上羟基,且羟基和羧基数为4~6的C4~C6饱和脂肪醇酸。
如上式中n=2、m=2、l=2,如酒石酸,其结构式如下:
酒石酸 C4H6O6 分子量为150.09
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分子式中n=m为5~6,如木糖醇、甘露醇或山梨醇,其结构式如下:
甘露醇 C6H14O6 分子量为182.17
山梨醇 C6H14O6 分子量为182.17
木糖醇 C5H12O5 分子量为152.15
本发明饱和脂肪多元醇或醇酸的分子量优选在122~250,更优选150~183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羟烷基纤维素是指纤维素主干的支链上至少含有1个以上羟基的纤维素,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本发明优选羟丙基纤维素。
所述的酯化剂为能与羟烷基纤维素支链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物质,如有机羧酸,优选水杨酸、单宁酸或它们的混合物,最佳地为水杨酸和单宁酸的混合物。水杨酸和单宁酸都能单独地与羟丙基纤维素发生酯化反应,其中水杨酸除了可与羟烷基纤维素发生酯化反应外,水杨酸上的羟基还可与交联剂上的羟基以氢键的形式交联。
本发明所说的增强剂是指能增加膜的疏水性、耐磨性和/或黏附持久性的物质。本发明优选水不溶性的烷基纤维素,如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或它们的混合物等。
所述的溶媒是指可溶解成膜凝胶组合物中各种组分及其酯化产物和交联产物的溶剂。本发明所用的溶媒可为可挥发掉的醇溶剂,如乙醇、异丙醇任一种或其混合物;或醇溶剂与水;其不但能溶解和承载上述组分并有助于凝胶组合物在使用部位形成膜。
当然,根据需要,还可在凝胶组合物中加入各种有效量的添加剂,如抗氧剂:维生素E、维生素C、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等;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乙二胺四乙酸钙钠盐等;抑菌剂:山梨酸及其盐、苯甲酸及其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三氯叔丁醇等;色素:β-胡罗卜素、柠檬黄、亮蓝、日落黄、甜菜红等,以及药剂上其它常用的添加剂。
总之,除交联剂由本发明的饱和脂肪多元醇或醇酸或其混合物替代外,本发明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其余的各组分:如羟烷基纤维素、酯化剂及溶媒等的具体成分或含量均可参照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饱和脂肪多元醇或醇酸或其混合物在成膜凝胶组合物中作为交联剂,具有以下独特的优点:(1)本发明所用的交联剂分子量较小,较佳地如:木糖醇、甘露醇、山梨醇、酒石酸的分子量在150~183之间,为含有羟基、或含有羟基和羧基总数为4~8个的C4~C8碳烷,由于交联剂可交联的羟基或羧基之间基本无空间位阻,其与羟烷基纤维素酯交联后形成的氢键保持着合适的间距,使形成的膜具有较好的柔韧性。(2)本发明所用的交联剂为含有至少4个羟基的饱和脂肪多元醇,或含有至少2个羟基、且羟基与羧基总数至少为4的饱和脂肪醇酸,如酒石酸含二个羟基和二个羧基,山梨醇、甘露醇及木糖醇均含5~6个羟基,由于这些交联剂具有较多的可交联基团可将多个羟烷基纤维素酯分子有效地交联在一起,形成内部结合力更强、质量更大的网络状复合物,使得整个交联后的产物保持稳定,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用硼酸或月桂酸单甘酯作为交联剂所产生的上述缺陷。(3)本发明选用作为交联剂的饱和脂肪多元醇或醇酸,如酒石酸、山梨醇、甘露醇及木糖醇等均为药用辅料或食品添加剂,生物相容性好,原料易得。
本发明成膜凝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和酯化剂搅拌溶解在适量(能溶解其中溶质)的溶媒中,搅拌下慢慢加入羟烷基纤维素,使之完全溶解/溶胀,继续搅拌使形成均匀的凝胶状;然后加入交联剂(需要时可加入增强剂、渗透促进剂及添加剂等),继续搅拌至完全均匀,补充剩余量的溶媒,搅拌均匀,脱气,即得。
由于本发明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采用了含有羟基、或羟基和羧基总数为4~8个的C4~C8碳烷作为交联剂,还可用水不溶性的烷基纤维素作为增强剂,使得其形成的膜比其它已知成膜组合物有更好的坚韧性、耐磨性、持久性和疏水性,其在患处的有效滞留时间更长。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在患处表面形成膜后,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由膜内向患处面释放,使患处局部在较长的时间内一直维持较高的浓度,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另外,由于膜的屏障保护作用可避免外界对患处的刺激和感染。
本发明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可用于皮肤、粘膜等局部的抗病毒治疗。所述的病毒可为各种抗病毒药物可以杀死的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包括生殖器疱疹和疱疹性唇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包括扁平疣、寻常疣、尖锐湿疣、跖疣病毒)等。
本发明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可采用棉拭或直接用干净的手指将凝胶剂涂敷于皮肤或粘膜患处上,待溶媒挥发后可在患处形成一层光滑、坚韧、耐磨、持久的疏水附膜,通常情况下膜可在皮肤表面有效保留7个小时以上,在口腔粘膜表面有效保留5个小时左右。且本发明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对其施用局部无刺激,安全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描述本发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列实施例中的各种组分原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其中未特殊说明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14及对照实施例*
分别将表1中实施例1~14及对照实施例中各用量的抗病毒药物(对照实施例中不加药物)和酯化剂搅拌溶解在可溶解量的溶媒中,搅拌下慢慢加入羟丙基纤维素,使完全溶解/溶胀后,继续搅拌使形成均匀的凝胶状;然后加入交联剂(需要时可加入增强剂、添加剂),继续搅拌使完全均匀;补充剩余量的溶媒,使达到处方量,搅拌均匀,脱气,分别制得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和不含药物的对照成膜凝胶组合物100克。
表1
“*”表示加入的抗病毒药物为更昔洛韦,“#”表示加入的抗病毒药物为喷昔洛韦,余实施例中加入的抗病毒药物为阿昔洛韦。
实验结果表明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外观呈透亮的黄棕色,能在皮肤、粘膜表面均形成一层光滑、坚韧、耐磨、持久的疏水性黏附膜。
效果实施例1
对实施例1的阿昔洛韦成膜凝胶剂进行稳定性考察。将样品分别置于光照(4500Lux)、高温(40℃)条件下各10天,加速试验(30℃、RH 75%)6个月和室温留样(25℃、RH 60%)6个月,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其性状、均匀性、药物含量、有关物质等与原始数据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果见表2.
表2
性状 | 均匀性 | 含量(%) | 有关物质(%) | |
原始 | 黄棕色半固体凝胶,具乙醇气味 | 均匀,无悬浊物 | 102.41 | 0.24 |
光照 | 黄棕色半固体凝胶,具乙醇气味 | 均匀,无悬浊物 | 101.83 | 0.23 |
高温 | 黄棕色半固体凝胶,具乙醇气味 | 均匀,无悬浊物 | 101.35 | 0.28 |
加速试验 | 黄棕色半固体凝胶,具乙醇气味 | 均匀,无悬浊物 | 99.57 | 0.56 |
室温留样 | 黄棕色半固体凝胶,具乙醇气味 | 均匀,无悬浊物 | 101.97 | 0.39 |
效果实施例2
取实施例2~14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剂、按美国专利USP5081158的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样品,简称USP Gel-A,配方中加入阿昔洛韦(配方w/w:阿昔洛韦3.0%、羟丙基纤维素2.5%、水杨酸2.5%、单宁酸7%、硼酸1%、乙醇84%);按美国专利USP5906814的实施例Gel D方法制备的样品,简称USP Gel-B,用阿昔洛韦取代苯佐卡因(配方w/w:阿昔洛韦3.0%、羟丙基纤维素1.5%、水杨酸2.0%、月桂酸单甘酯5.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0.05%、维生素E 0.1%、乙醇88.35%等),样品进行体外皮肤表面黏附性能、溶蚀状况和滞留时间的比较,以上凝胶剂中均含有抗病毒药物,后两样品作为对照。
取3×4cm大小、新鲜的大鼠背部皮肤,修剪去粘膜内侧的血管和结缔组织,用生理盐水浸泡、洗涤,晾干;将内径16mm、厚0.6mm的模圈置粘膜上,分别将以上样品涂布到模圈内,用平板刮平,于室温下自然干燥成膜后,取出模圈,将该皮肤固定在载玻片上。将以上的载玻片以45°角固定在溶出仪容器的底部,按中国药典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操作,900mL蒸馏水、温度32℃、转速200rpm。观察载玻片上膜的情况,结果见表3。
表3.体外皮肤黏附性能、溶蚀时间和滞留时间的比较
黏附性能 | 溶蚀状况 | 滞留时间 | |
USP Gel-A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4hr后膜开始部分溶蚀;5hr后逐渐破损;6hr膜部分脱落,7hr膜以碎片状从粘膜上脱落 | 6~7hr |
黏附性能 | 溶蚀状况 | 滞留时间 | |
USP Gel-B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1hr后膜开始溶蚀;3hr后膜变薄并部分破损;4hr后膜部分脱落、5小时膜基本消失 | 4~5hr |
实施例2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5hr后略有变薄,但仍保持完整;10hr后膜仍保持完整,紧紧黏附在粘膜上 | >10hr |
实施例3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5hr后略有变薄,但仍保持完整;10hr后膜仍保持完整,紧紧黏附在粘膜上 | >10hr |
实施例4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5hr后略有变薄,但仍保持完整;10hr后膜仍保持完整,紧紧黏附在粘膜上 | >10hr |
实施例5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5hr后略有变薄,但仍保持完整;10hr后膜仍保持完整,紧紧黏附在粘膜上 | >10hr |
实施例6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5hr后略有变薄,但仍保持完整;10hr后膜仍保持完整,紧紧黏附在粘膜上 | >10hr |
实施例7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5hr后略有变薄,但仍保持完整;10hr后膜仍保持完整,紧紧黏附在粘膜上 | >10hr |
实施例8 | 光滑平整、 | 5hr后略有变薄,但仍保持完整;10hr后膜仍 | >10hr |
黏附性好 | 保持完整,紧紧黏附在粘膜上 | ||
实施例9 | 表面略糙、黏附性好 | 1hr后表面有部分固体脱落;5hr后膜变薄,溶液中有少量不溶性的固体,略混,10hr后,膜仍紧紧黏附在粘膜上 | >10hr |
实施例10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5hr后略有变薄,但仍保持完整;10hr后膜仍保持完整,紧紧黏附在粘膜上 | >10hr |
实施例11 | 表面粗糙、黏附性好 | 5hr后略有变薄,但仍保持完整;10hr后膜仍保持完整,紧紧黏附在粘膜上 | >10hr |
实施例12 | 表面略糙、黏附性好 | 1hr后表面有部分固体脱落;5hr后膜变薄,溶液中有少量不溶性的固体,略混,10hr后,膜仍紧紧黏附在粘膜上 | >10hr |
黏附性能 | 溶蚀状况 | 滞留时间 | |
实施例13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5hr后略有变薄,但仍保持完整;10hr后膜仍保持完整,紧紧黏附在粘膜上 | >10hr |
实施例14 | 表面粗糙、黏附性好 | 5hr后略有变薄,但仍保持完整;10hr后膜仍保持完整,紧紧黏附在粘膜上 | >10hr |
以上的结果表明USP Gel-A、USP Gel-B和本发明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均能在粘膜上形成一层黏附膜,但USP Gel-A、USP Gel-B的膜在水中会被溶蚀、破损。本发明的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形成的膜具有极强的生物黏附性和疏水性,即使在水中放置10个小时以上,膜基本保持完整并且仍紧紧黏附在粘膜上。
效果实施例3
取实施例2制备的阿昔洛韦成膜凝胶组合物、上述USP Gel-A、USPGel-B的样品进行家兔口腔粘膜黏附性能、溶蚀状况和滞留时间的比较,所有的样品均含有阿昔洛韦。
将12只实验家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用张口器将家兔口腔固定,用干净纱布擦干口腔颊窝粘膜表面的水分,分别将3个样品以涂薄层的方式涂在已处理过的口腔粘膜上,张口正常呼吸1~2分钟后,3个样品均能形成一层黏附膜,随后取下张口器,考察期间实验动物可自由饮水。观察膜的黏附性能、溶蚀状况和在粘膜上的滞留时间(以膜面积消失1/2计),结果见表4。
表4.家兔粘膜黏附性能、溶蚀现象和滞留时间的比较
样品 | USP Gel-A | USP Gel-B | 实施例2 |
黏附性能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溶蚀状况 | 3hr后开始溶蚀、破裂、4hr后以碎片状脱落,膜不完整,4.5hr时约剩1/2左右 | 1小时后膜开始溶蚀、2hr后膜破裂,面积逐渐缩小,3hr时约剩1/2左右 | 4hr后开始慢慢开始溶蚀、变薄,但膜仍完整;5hr后膜的边缘逐渐破损;6hr时余1/2以上 |
滞留时间 | 约4.5hr | 约3hr | >6hr |
试验结果显示,3个样品均能在家兔口腔粘膜上形成一层黏附膜,但USPGel-B的膜易被溶解,3hr时已有1/2左右的膜消失,USP Gel-A在4.5hr时也有1/2左右的膜消失。本发明实施例2的阿昔洛韦成膜凝胶组合物形成的膜无论在溶蚀状况和滞留时间上明显优于两个对照样品。
效果实施例4
用实施例1、13的阿昔洛韦成膜凝胶剂、上述USP Gel-A、USP Gel-B的样品进行大鼠皮肤黏附性能、破损状况和滞留时间的比较。
将1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剪掉大鼠背部的毛并用剃胡刀刮尽表面的细毛,用酒精消毒,干燥后,分别将4个样品以涂薄层的方式涂在已处理过的皮肤上,面积均为9cm2,在每个区域内涂以约150mg的样品,4个样品均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固体黏附膜。每隔1小时用潮湿的羊毛刷在膜的表面轻轻地来回刷5次,观察膜的黏附性能、破损状况和在皮肤上的滞留时间,结果见表5。
表5.皮肤黏附性能、破损状况和滞留时间的比较
样品 | 黏附性能 | 溶蚀状况 | 滞留时间 |
USP Gel-A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5hr后开始破裂、脱落;6hr后膜不规则破碎,不完整;7hr后已基本消失。 | 约7hr |
USP Gel-B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3hr后膜破裂、脱落;4hr后膜不规则破碎,不完整;5hr时已基本消失。 | 约5hr |
实施例1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6hr后开始慢慢变薄,但膜仍完整;约10hr后膜逐渐破损、脱落,12hr已基本消失。 | 约12hr |
实施例13 | 光滑、平整、黏附性好 | 6hr后开始慢慢变薄,但膜仍完整;约8hr后膜逐渐破损、脱落,10hr已基本消失 | 约10hr |
试验结果显示,4个样品均能在皮肤上形成一层黏附膜。但USP Gel-B的膜易被溶解,5hr时膜基本消失,USP Gel-A在7hr时膜基本消失。实施例1的阿昔洛韦成膜凝胶组合物所形成的膜比实施例13的阿昔洛韦成膜凝胶组合物(不含增强剂)所形成的膜在皮肤表面的滞留时间长,说明实施例1的处方中加入乙基纤维素作为增强剂能延长膜的滞留时间;本发明实施例1、13的阿昔洛韦成膜凝胶组合物形成的膜无论在破损状况和滞留时间上明显优于USP Gel-A及USP Gel-B两个对照样品。
效果实施例5
将20例患有扁平疣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分别为实施例1治疗组(12例)和市售的阿昔洛韦软膏对照组(8例),年龄均在16~38岁,临床表现为在面部患有质地坚硬和表面光滑的丘疹。将每位患者的患处清洗、用酒精消毒后,以涂膜的方式分别将实施例1组和阿昔洛韦软膏小心地涂敷到患处(不能涂到病灶以外的皮肤),每天涂2次,20天为1个疗程。
疗效判断:治愈:疣体全部消退;显效:疣体缩小>70%;好转:疣体缩小20~70%;无效:疣体缩小<20%。
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两组之间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效果实施例6
观察阿昔洛韦成膜凝胶剂对豚鼠皮肤单次和多次给药后的局部刺激反应。
试验样品:实施例1的阿昔洛韦成膜凝胶剂
对照样品:对照实施例的不含有阿昔洛韦的成膜凝胶剂
方法:取豚鼠12只,平均分成2组,分别为单次给药组和多次给药组。预先将豚鼠背部的毛修剪干净,用酒精消毒后,在豚鼠预先已标记出的两个区域内分别涂以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单次给药组为0.3g/豚鼠/天×1天;多次给药组为0.3g/豚鼠/天,连续7天,分别于未次给药后24hr观察涂药部位是否有红肿、充血、渗出、变性或坏死等局部刺激反应。
试验结果显示:阿昔洛韦成膜凝胶剂对豚鼠单次和多次给药组的涂药部位未见有红肿、充血、渗出、变性或坏死等局部刺激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安全性好。
Claims (10)
1.一种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羟烷基纤维素0.5%~7%,酯化剂1%~10%,交联剂0.5%~5%,溶媒75%~90%,抗病毒药物0.1%~5%;其中,该交联剂为饱和脂肪多元醇或醇酸,该饱和脂肪多元醇或醇酸的化学通式为CnH2n+2-m-1(OH)m(COOH)1,该n、m、l为整数,n≥m≥2,l≥0,m+l为4~8,n+l为4~8;所述的羟烷基纤维素为羟丙基纤维素,所述的酯化剂为水杨酸、单宁酸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的溶媒为可挥发掉的醇溶剂或醇溶剂与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羟烷基纤维素为2%~5%,酯化剂为3%~8%,交联剂为1%~3%,抗病毒药物为0.5%~3%,溶媒为85%~90%,其中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所述抗病毒药物为阿昔洛韦、喷昔洛韦或更昔洛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该组合物重量的0.5~5%增强剂,所述的增强剂为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或它们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增强剂的含量为该组合物重量的2~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基于该组合物重量的1~3%的月桂氮卓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上式中n+l不超过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n=m=l=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饱和脂肪多元醇或醇酸为酒石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n=m为5~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饱和脂肪多元醇或醇酸为木糖醇、甘露醇或山梨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18768A CN101190178B (zh) | 2006-11-24 | 2006-11-24 | 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18768A CN101190178B (zh) | 2006-11-24 | 2006-11-24 | 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90178A CN101190178A (zh) | 2008-06-04 |
CN101190178B true CN101190178B (zh) | 2010-05-12 |
Family
ID=39485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187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0178B (zh) | 2006-11-24 | 2006-11-24 | 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9017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10590B (zh) * | 2021-11-24 | 2023-12-01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979A (zh) * | 1988-05-02 | 1991-02-06 | 济拉药物有限公司 | 在人体组织上原位成膜的制剂和方法 |
US5081158A (en) * | 1988-05-02 | 1992-01-14 | Zila Pharmaceuticals, Inc. | Compositions and in situ methods for forming films on body tissue |
US5906814A (en) * | 1995-12-07 | 1999-05-25 | The Andrew Jergens Company | Topical film-forming compositions |
-
2006
- 2006-11-24 CN CN200610118768A patent/CN10119017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979A (zh) * | 1988-05-02 | 1991-02-06 | 济拉药物有限公司 | 在人体组织上原位成膜的制剂和方法 |
US5081158A (en) * | 1988-05-02 | 1992-01-14 | Zila Pharmaceuticals, Inc. | Compositions and in situ methods for forming films on body tissue |
US5906814A (en) * | 1995-12-07 | 1999-05-25 | The Andrew Jergens Company | Topical film-forming composition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90178A (zh) | 2008-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29343B1 (en) | Bioadhesive antibacterial wound healing composition | |
CN101346154B (zh) | 含低粘度藻酸盐的水溶性薄膜 | |
PT1210934E (pt) | Preparação de transportador farmacêutico aplicável a superfícies de mucosas | |
JPH09510468A (ja) | 皮膚疾患の治療のための及びその皮膚の消毒のためのゲル | |
CA2505833A1 (en) | Edible film for relief of cough or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pharyngitis | |
WO1989010745A1 (en) | Compositions and in situ methods for forming films on body tissue | |
WO2013110809A1 (en) | Edible slow dissolving film for treating oral ulcerations | |
CN101190178B (zh) | 抗病毒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 | |
CN101138543B (zh) | 积雪草总苷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190177A (zh) | 醋酸地塞米松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0571679C (zh) | 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 |
CN1891300B (zh) | 苯佐卡因成膜凝胶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4997723A (zh) | 成膜凝胶组合物、其用途及药物成膜凝胶组合物 | |
CN100457186C (zh) | 饱和脂肪多元醇或醇酸在成膜凝胶组合物中作为交联剂的应用 | |
CN101138541B (zh) | 氨来占诺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1973656B (zh) | 一种含有抑菌促愈合组合物的口腔溃疡制剂 | |
CN100446814C (zh) | 复方硝酸益康唑成膜凝胶组合物及其制药用途 | |
CN1899292A (zh) | 曲安奈德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 | |
CN101138557A (zh) | 醋酸氯己定局部成膜凝胶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138556B (zh) | 特比萘芬或其盐成膜凝胶组合物及其应用 | |
WO2021101777A1 (en) | Self-solidifying topical formulations with local anesthetic | |
CN100500747C (zh) | 成膜凝胶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17122584A (zh) | 一种丁硼复方口溶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8045066A (zh) | 一种长效止痛的口腔溃疡单向释放膜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9700939A (zh) | 一种口腔溃疡修复喷雾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