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108699B - 物件馈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物件馈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8699B
CN101108699B CN2006100989654A CN200610098965A CN101108699B CN 101108699 B CN101108699 B CN 101108699B CN 2006100989654 A CN2006100989654 A CN 2006100989654A CN 200610098965 A CN200610098965 A CN 200610098965A CN 101108699 B CN101108699 B CN 1011086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system
particle feeding
paper
pickup roller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989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08699A (zh
Inventor
苏良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06100989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086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08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8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08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86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件馈送系统,其包含有一物件馈送匣以及一取纸滚轮。该物件馈送匣包含有一物件分离斜面及一承载底盘。该物件分离斜面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设置。该承载底盘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物件,且该承载底盘包含有一本体以及一突出部,其中该突出部突出于该本体而连接于该物件分离斜面其中该突出部与该本体之间构成一凹陷部。该取纸滚轮以卷动方式来馈送该物件;其中,该凹陷部与该取纸滚轮分别位于该待馈送物件的两侧以及该取纸滚轮位于该凹陷部的上方。

Description

物件馈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件馈送匣,特别是涉及一种承载底盘具有可自动调整进纸角度的机制的馈纸匣。
背景技术
进纸匣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等事务机器中,其主要功能为将纸张一张张地传送至一处理元件(例如打印模块)以做进一步的处理。
请参照图1,其为现有进纸匣100的示意图。进纸匣100包含分纸斜面110以及承载底盘120,一般而言,进纸匣100的设计是希望取纸滚轮130一次只取一张纸,但因为取纸滚轮130与纸张接触时会产生正向力N,如果正向力N太大,其会对下一张纸提供较大的纸张间摩擦力,将增加下一张纸被带出的机会,亦即重送(multi-feed),然而,如果正向力N不足,则会有不送(misfeed)的情形。现有技术会采用正向力的自我补偿机构(auto-compensated-mechanism,ACM)来避免上述正向力N过大或过小所造成的问题。
请参照图2,图2为正向力N与取纸力P的比值(N/P)对应于纸张堆叠高度h的关系示意图。现有技术中,正向力N与取纸力P的比值(N/P)与自我补偿机构的枢纽132到承载底盘120的距离d减去纸张堆叠高度h,亦即(d-h),成正比,因此在d固定的情况下,随着纸张堆叠高度h变高,正向力N与取纸力P的比值(N/P)会减小。如图2所示,随着纸张堆叠高度h逐渐变高,则正向力N与取纸力P的比值(N/P)会递减;当纸张堆叠高度在15mm时及0mm时(可想象成是只有堆一张纸的状态),该比值(N/P)分别为0.55及0.9,亦即在相同的取纸力P需求下,纸张高度0mm时自我补偿机构所给予的正向力会是15mm高度时的1.6(0.9/0.55)倍;换句话说,纸张高度越低,所需的正向力越大,然而,较大的正向力P会对下一张纸提供较大的纸张间摩擦力,因而将增加下一张纸被带出的机会,为了避免正向力太大造成纸张间的摩擦力过大而导致下一张纸被带出造成纸张重送的问题,因此,必须由分纸斜面提供适当阻力。
请再参照图1,分纸斜面110对纸张前缘的作用力(亦即摩擦力)会阻绝下一张纸被带出;然而,决定此阻力的因素主要有斜面的角度θ、纸张刚性(纸张重量)及纸张前缘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μ。斜面的角度θ越大则对与纸张的阻力越小,反之,斜面的角度θ越小则对与纸张的阻力越大;摩擦系数μ愈大则提供给纸张的阻力越大,而根据现有技术,纸张可顺利送出的临界值为μ=tan(ψ-π/2),所以分纸斜面与纸张之间的夹角达到临界角ψ时,纸张便可顺利送出;对于纸张刚性(纸重)较重的纸张而言,角度过大会增加重送(multifeed)的机率,角度过小而有不送(mis-feed)甚至卡纸(jam)的问题。以设计者的角度而言,面对愈加宽广的纸类规格需求,在进纸匣设计上将更加的困难。
现有技术应用在自我补偿机构上的分纸方式可依原理区分成以下三类:
(一)类似图1的方式,将分纸斜面110改成具有挠性,可随纸张刚性做进纸角度补偿的分纸面,刚性较大的纸张会将斜面下压(向左),以产生较大的进纸角度减少阻力;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上,倘若使用者置放纸张力量过大,即使刚性较小的纸张恐怕也会因为此冲力将斜面下压影响初始进纸角度,使补偿功能失去效果。
(二)根据美国公开专利案第6880821号,其揭露了一种通过控制分纸斜面110的位置,对提供给不同刚性纸张的阻力进行补偿,其针对刚性较大的纸张使分纸斜面110远离取纸器、刚性较小纸张接近取纸器。此一作法的缺点是机构过于复杂且补偿的方式需要由使用者先行判断置放纸张的刚性而后以手动方式控制分纸斜面110的位置。
(三)根据美国公开专利案第5895040号,其揭露了一种利用在分纸斜面110上另加一挫曲元件,此挫曲元件具有相对较大的摩擦系数值,使得纸张在取纸过程中因挫曲力而与下一张纸分开,且挫曲元件具有部分挠性,因此当遭遇刚性较大的厚纸纸头时,该挫曲元件因挠性被纸头稍往后顶,而由摩擦系数相对较低的斜面进行分纸工作,如此,可避免因为自我补偿机构无法提供足够扭力使其产生不送(misfeed)甚至卡纸(jam)的问题。
本发明欲解决问题在于两方面,其一为纸张堆叠高度低时,正向力N与取纸力P的比值(N/P)过高而易造成重送问题;其二为如何以简单的方式提供有效阻绝下一张纸因为纸张间摩擦力被带出的分纸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件馈送匣在取纸滚轮取纸时,取纸滚轮与凹陷部形成一缓冲空间而在纸张堆叠高度较低(亦即正向力N与取纸力P的比值较高)的情况下降低所需的正向力,同时通过该缓冲空间,使纸张与斜面的进纸角度在取纸过程中,经由正向力的补偿改变进纸角度,因而达成类似挫屈分纸的效果,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件馈送系统,其包括有一物件馈送匣以及一取纸滚轮。该物件馈送匣包含有一物件分离斜面及一承载底盘。该物件分离斜面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设置。该承载底盘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物件,且该承载底盘包含有一本体以及一突出部,其中该突出部突出于该本体而连接于该物件分离斜面其中该突出部与该本体之间构成一凹陷部。该取纸滚轮以卷动方式来馈送该物件;其中,该凹陷部与该取纸滚轮分别位于该待馈送物件的两侧以及该取纸滚轮位于该凹陷部的上方,在取纸滚轮的下方具有一缓冲空间,在馈送物件时,取纸滚轮通过补偿额外的正向力,改变物件与物件分离斜面之间的进纸角度,从而实现分纸。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物件馈送匣,其包含有:一物件馈送匣,其包含有:
一物件分离斜面,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设置;一承载底盘,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物件,该承载底盘包含有:一本体;以及一突出部,突出于该本体而连接于该物件分离斜面,其中该突出部与该本体之间构成一凹陷部;以及一弹性支撑体,设置于该凹陷部的上方;以及一取纸滚轮,以卷动方式来馈送该物件;其中,该凹陷部与该取纸滚轮分别位于该待馈送物件的两侧以及该取纸滚轮位于该凹陷部的上方,在取纸滚轮的下方具有一缓冲空间,在馈送物件时,取纸滚轮通过补偿额外的正向力,改变物件与物件分离斜面之间的进纸角度,从而实现分纸。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物件馈送系统,其包含有:一物件馈送匣,其包含有:
一物件分离斜面,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设置;一承载底盘,包含有:一第一底盘,连接于该物件分离斜面;以及一第二底盘,设置于第一底盘之上,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物件,其中该第二底盘为一弹性材料所构成;以及一取纸滚轮,以卷动方式来馈送该物件。其中,在取纸滚轮的下方具有一缓冲空间,在馈送物件时,取纸滚轮通过补偿额外的正向力,改变物件与物件分离斜面之间的进纸角度,从而实现分纸。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进纸匣的示意图;
图2为正向力与取纸力的比值对应于纸张厚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物件馈送系统(其包含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物件馈送匣)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物件馈送系统进行取纸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物件隔离元件的操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物件馈送匣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物件馈送匣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物件馈送匣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物件馈送匣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物件馈送匣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物件馈送匣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物件馈送匣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物件馈送匣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物件馈送匣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进纸匣
  110   分纸斜面
  130、210   取纸滚轮
  330、930   物件
  310、610、710、810、910、1010、1110、1210、1310、1410   物件分离斜面
  120、3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1320、1420   承载底盘
322、622、822、922、1022、1122、1222、1322、1422 本体
  100   进纸匣
 324、624、824、924、1024、1124、1224、1324、1424   突出部
 323、923   第一表面
 325、925   第二表面
 332   第一物件表面
 334   第二物件表面
 132、212   枢纽
 200、601,701,801,901,1001,1101,1201,1301,1401   物件馈送系统
 3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   物件馈送匣
 626、825、1026、1125、1326、1425   弹性支撑体
 627、1027、1327   支撑板
 629、1029、1329   弹性元件
 722   第一底盘
 724   第二底盘
 360、660、760、860、960、1060、1160、1260、1360、1460   物件隔离元件
 362   第一位置
 364   第二位置
 366   底部
 368   顶部
  100   进纸匣
 370   凸块
 335   物件头
 350、650、850、950、1050、1150、1250、1350、1450   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物件馈送系统200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物件馈送系统200包含有物件馈送匣300、取纸滚轮210以及待馈送物件330(例如一纸张)。图3所显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物件馈送匣300包括有物件分离斜面310、承载底盘320以及物件隔离元件360,其中物件分离斜面310沿待馈送物件330的馈送方向而设置,以及承载底盘320用来承载待馈送物件330。如图所示,承载底盘320包含有本体322以及突出部324,其中突出部324突出于本体322而连接于物件分离斜面310,而且突出部324与本体322之间构成凹陷部350。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350位于突出部324上,本体322的面向待馈送物件330的第一表面325高于突出部324面向待馈送物件330的第二表面323。此外,取纸滚轮210具有正向力自我补偿机构,以卷动方式来馈送物件330,凹陷部350与取纸滚轮210分别位于待馈送物件330的两侧以及取纸滚轮210位于该凹陷部350的上方。
请注意,当待馈送物件330置放在物件馈送匣300内时,因为第一表面325高于第二表面323,使得待馈送物件330置放于本体322及突出部324上时,待馈送物件330的前缘部分会由本体322朝向突出部324的方向向下倾斜,使得待馈送物件330可概分成第一物件表面332以及第二物件表面334,其中第一物件表面332是位于第一表面325的上方,而第二物件表面334则是位于第二表面323的上方。
如图3所示,当取纸滚轮210开始运作时,会下压碰触到第二物件表面334,此时,取纸滚轮210的枢纽212与承载底盘320(本实施例中,取纸滚轮210会将第一物件表面332视为承载底盘320的表面)的距离D很明显地小于习知技术中的距离d,如此一来,由第2图得知,正向力N与取纸力P的比值(N/P)会降低,因而解决了前述纸张堆叠高度较低时比值(N/P)过高而造成所需正向力过大的问题。
请参阅图4,图4为图3所示的物件馈送系统200进行取纸时的示意图。一开始,物件分离斜面310与第二物件表面334的夹角为θ,因为此时的θ值较小,所以物件分离斜面310给予物件头335的阻碍较大,取纸滚轮210需补偿额外的正向力使待馈送物件330下压,此时第二物件表面334受到取纸滚轮210的压力会产生一形变,使得第二物件表面334产生位移,如图4所示,物件分离斜面310与位移后的第二物件表面334形成一夹角ψ。当取纸滚轮210不断下压而使第二物件表面334与物件分离斜面310的角度不断增加(例如从θ到ψ)直至刚好达到μ=tan(ψ-π/2),此时待馈送物件330方能顺利被取纸滚轮210取出,此处待馈送物件330弯曲的行为即类似现有技术三所提及的挫屈效应,如此一来,便可以达到分纸的效果。
请参阅图5,图5为图3中物件隔离元件360的操作示意图。物件隔离元件360,以可旋转方式连接于该突出部324,当物件馈送匣300拉出于一机器本体(未显示于图上)时,物件隔离元件360位于垂直于承载底盘320的一第一位置362以隔离待馈送物件330与物件分离斜面310,当物件馈送匣300推入该机器本体时,凸块370将物件隔离元件360的底部366往外推,而物件隔离元件360的顶部368以逆时针方向旋转至一第二位置364以允许该待馈送物件330可被馈送。如此,待馈送物件330不会跟物件分离斜面310接触,所受的拘束减少,增加了纸张可变形的能力,可减少取纸过程中马达扭力的需求并减少物件头335弯折所造成的伤害。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物件馈送系统601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物件馈送系统601包含物件馈送匣600以及取纸滚轮210,物件馈送匣600包含有物件分离斜面610、承载底盘620以及物件隔离元件660,其中物件分离斜面610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而设置,以及承载底盘620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文件(未显示)。承载底盘620包含有本体622、突出部624以及弹性支撑体626,其中突出部624突出于本体622而连接于物件分离斜面610,而且突出部624与本体622之间构成凹陷部650,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650位于突出部624上,本体622的面向该待馈送文件的表面高于突出部624面向该待馈送文件的表面。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体626设置于突出部624面向该待馈送文件的表面上,且弹性支撑体626包含有:支撑板627以及弹性元件629。弹性元件629(例如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撑板627与突出部624,用来施加一弹力予支撑板627。此外,取纸滚轮210具有正向力自我补偿机构,以卷动方式来馈送该待馈送物件,凹陷部650与取纸滚轮210分别位于该待馈送物件的两侧以及取纸滚轮210位于该凹陷部650的上方。物件馈送系统601的分纸原理与物件馈送系统200相似,亦即取纸滚轮会一并下压待馈送文件与支撑板627以使待馈送物件产生弯曲,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物件馈送系统701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物件馈送系统701包含物件馈送匣700以及取纸滚轮210,物件馈送匣700包含有物件分离斜面710、承载底盘720以及物件隔离元件760,其中物件分离斜面710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而设置,以及承载底盘720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文件(未显示)。承载底盘720包含有:第一底盘722,连接于物件分离斜面710;以及第二底盘724,设置于第一底盘722之上,用来承载该待馈送文件,其中第二底盘724为一弹性材料(例如一海绵)所构成。在此一实施例中,取纸滚轮会一并下压待馈送文件与第二底盘724(其由弹性材料构成)以使待馈送物件产生弯曲,因此物件馈送系统701也会应用上述物件馈送系统200的分纸原理。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物件馈送系统801的示意图。物件馈送系统801包含物件馈送匣800以及取纸滚轮210,物件馈送匣800包含有物件分离斜面810、承载底盘820以及物件隔离元件860,其中物件分离斜面810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而设置,以及承载底盘820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文件(未显示)。承载底盘820包含有本体822、突出部824以及弹性支撑体825,其中突出部824突出于本体822而连接于物件分离斜面810,而且突出部824与本体822之间构成凹陷部850,有本实施例中,凹陷部850位于突出部824上,且弹性支撑体825由一弹性材料(例如一海绵)所构成。此外,取纸滚轮210具有正向力自我补偿机构,以卷动方式来馈送该待馈送物件,凹陷部850与取纸滚轮210分别位于该待馈送物件的两侧以及取纸滚轮210位于该凹陷部850的上方。物件馈送系统801的分纸操作与上述物件馈送统701的分纸操作相同,而两者主要的不同处在于物件馈送匣800并未铺设整层的弹性材料于承载底盘820上,如图3所示,取纸滚轮210仅会与待馈送文件330的前方区域接触,因此只要于取纸滚轮210的下方区域设置弹性材料即可达到所要的分纸效果。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物件馈送系统901的示意图。图9所示,物件馈送系统901包含物件馈送匣900以及取纸滚轮210,物件馈送匣900包含有物件分离斜面910、承载底盘920以及物件隔离元件960,其中物件分离斜面910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而设置,以及承载底盘920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文件930。承载底盘920包含有本体922、突出部924,其中突出部924突出于本体922而连接于物件分离斜面910,而且突出部924与本体922之间构成凹陷部950,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950位于本体922上,本体922的面向待馈送物件930的第一表面925低于突出部924面向待馈送物件930的第二表面923。此外,取纸滚轮210具有正向力自我补偿机构,以卷动方式来馈送待馈送物件930,凹陷部950与取纸滚轮210分别位于待馈送物件930的两侧以及取纸滚轮210位于该凹陷部950的上方。
本实施例的物件馈送系统901操作原理与物件馈送系统200类似,但需注意是取纸滚轮210的枢纽212与承载底盘920(本实施例中,取纸滚轮210会将第一物件表面932视为承载底盘920的表面)的距离D与现有技术中的距离d并无明显差异,如此一来,由图2得知,正向力N与取纸力P的比值(N/P)会无法获得改善,但取纸时对进纸角度一样有补偿作用。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物件馈送系统1001的示意图。图10所示,物件馈送系统1001包含物件馈送匣1000以及取纸滚轮210,物件馈送匣1000包含有物件分离斜面1010、承载底盘1020以及物件隔离元件1060,其中物件分离斜面1010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而设置,以及承载底盘1020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文件(未显示)。承载底盘1020包含有本体1022、突出部1024,其中突出部1024突出于本体1022而连接于物件分离斜面1010,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1050位于本体1022上,弹性支撑体1026设置于凹陷部1050面向该待馈送文件的表面上,且弹性支撑体1026包含有:支撑板1027以及弹性元件1029。弹性元件1029(例如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撑板1027与突出部1024,用来施加一弹力予支撑板1027。此外,取纸滚轮210具有正向力自我补偿机构,以卷动方式来馈送该待馈送物件,凹陷部1050与取纸滚轮210分别位于该待馈送物件的两侧以及取纸滚轮210位于该凹陷部1050的上方。物件馈送系统1001的分纸原理与物件馈送系统901相似,亦即取纸滚轮会一并下压待馈送文件与支撑板1027以使待馈送物件产生弯曲,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物件馈送系统1101的示意图。图11所示,物件馈送系统1001包含物件馈送匣1000以及取纸滚轮210,物件馈送匣1100包含有物件分离斜面1110、承载底盘1120以及物件隔离元件1160,其中物件分离斜面1110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而设置,以及承载底盘1120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文件(未显示)。本实施例中,承载底盘1120包含有本体1122、突出部1124以及弹性支撑体1125,其中突出部1124突出于本体1122而连接于物件分离斜面1110,凹陷部1150位于本体1122上,弹性支撑体1125设置于凹陷部1150面向该待馈送文件的表面上,弹性支撑体1125由一弹性材料(例如一海绵)所构成。此外,取纸滚轮210具有正向力自我补偿机构,以卷动方式来馈送该待馈送物件,凹陷部1150与取纸滚轮210分别位于该待馈送物件的两侧以及取纸滚轮210位于该凹陷部1150的上方。物件馈送系统1101的分纸操作与上述物件馈送系统901的分纸操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物件馈送系统1201的示意图。图12所示,物件馈送系统1201包含物件馈送匣1200以及取纸滚轮210,物件馈送匣1200包含有物件分离斜面1210、承载底盘1220以及物件隔离元件1260,其中物件分离斜面1210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而设置,以及承载底盘1220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文件(未显示)。承载底盘1220包含有本体1222、突出部1224,其中突出部1224突出于本体1222而连接于物件分离斜面1210,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1250位于本体1222与突出部1224之间,此外,取纸滚轮210具有正向力自我补偿机构,以卷动方式来馈送该待馈送物件,凹陷部1250与取纸滚轮210分别位于该待馈送物件的两侧以及取纸滚轮210位于该凹陷部1250的上方。请注意,本实施例的物件馈送系统1201操作原理与物件馈送系统901类似,在此不在赘述。
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物件馈送系统1301的示意图。图13所示,物件馈送系统1301包含物件馈送匣1300以及取纸滚轮210,物件馈送匣1300包含有物件分离斜面1310、承载底盘1320以及物件隔离元件1360,其中物件分离斜面1310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而设置,以及承载底盘1320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文件(未显示)。承载底盘1320包含有本体1322、突出部1324,其中突出部1324突出于本体1322而连接于物件分离斜面1310,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1350位于本体1222与突出部1224之间,弹性支撑体1326设置于凹陷部1350面向该待馈送文件的表面上,且弹性支撑体1326包含有:支撑板1327以及弹性元件1329。弹性元件1329(例如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撑板1327与突出部1324,用来施加一弹力予支撑板1327。此外,取纸滚轮210具有正向力自我补偿机构,以卷动方式来馈送该待馈送物件,凹陷部1350与取纸滚轮210分别位于该待馈送物件的两侧以及取纸滚轮210位于该凹陷部1350的上方。物件馈送系统1301的分纸原理与物件馈送系统901相似,亦即取纸滚轮会一并下压待馈送文件与支撑板1327以使待馈送物件产生弯曲,故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一挠性材料(例如一投影片),置于凹陷部1350上方,连接本体1322与突出部1324之间,来取代支撑板1327以及弹性元件1329。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物件馈送系统1401的示意图。图14所示,物件馈送系统1401包含物件馈送匣1400以及取纸滚轮210,物件馈送匣1400包含有物件分离斜面1410与承载底盘1420,其中物件分离斜面1410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而设置,以及承载底盘1420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文件(未显示)。本实施例中,承载底盘1420包含有本体1422、突出部1424以及弹性支撑体1425,其中突出部1424突出于本体1422而连接于物件分离斜面1410,凹陷部1450位于本体1422与突出部1424之间,且弹性支撑体1425由一弹性材料(例如一海绵)所构成。此外,取纸滚轮210具有正向力自我补偿机构,以卷动方式来馈送该待馈送物件,凹陷部1450与取纸滚轮210分别位于该待馈送物件的两侧以及取纸滚轮210位于该凹陷部1450的上方。物件馈送系统1401的分纸操作与上述物件馈送系统901的分纸操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注意,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物件隔离元件是可选择性地搭配物件馈送系统,没有物件隔离元件,物件馈送系统一样是可操作。此外,第一实施例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凡在取纸滚轮的下方区域具有一缓冲区来达到的分纸效果的物件馈送系统均落入本发明的范畴。
综上所述,本发明物件馈送系统在取纸滚轮取纸时,取纸滚轮与凹陷部形成一缓冲空间,因而可避免现有在纸张堆叠高度较低时比值(N/P)过高而造成正向力过大的问题;同时透过该缓冲空间,使纸张与斜面的进纸角度在取纸过程中,经由正向力的补偿改变进纸角度,达成类似挫屈分纸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物件馈送系统,包含有:
一物件馈送匣,其包含有:
一物件分离斜面,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设置;以及
一承载底盘,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物件,该承载底盘包含有:
一本体;以及
一突出部,突出于该本体而连接于该物件分离斜面,其中该突出部与该本体之间构成一凹陷部;以及
一取纸滚轮,以卷动方式来馈送该物件;
其中,该凹陷部与该取纸滚轮分别位于该待馈送物件的两侧以及该取纸滚轮位于该凹陷部的上方,在取纸滚轮的下方具有一缓冲空间,在馈送物件时,取纸滚轮通过补偿额外的正向力,改变物件与物件分离斜面之间的进纸角度,从而实现分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馈送系统,其中该凹陷部位于该突出部上,该本体的面向该待馈送物件的表面高于该突出部面向该待馈送物件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馈送系统,其中该凹陷部位于该本体上,该本体的面向该待馈送物件的表面低于该突出部面向该待馈送物件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馈送系统,其中该凹陷部位于该本体与该突出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馈送系统,其另包括有:
一物件隔离元件,以可旋转方式连接于该突出部,其中于该物件馈送系统处于一非馈送状态时,该物件隔离元件位于一第一位置以隔离该承载底盘所承载的该待馈送物件与该物件分离斜面,以及于该物件馈送系统处于一馈送状态时,该物件隔离元件自该第一位置旋转至一第二位置以允许该待馈送物件可被馈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馈送系统,其中该取纸滚轮具有正向力自我补偿机构。
7.一种物件馈送系统,其包含有:
一物件馈送匣,其包含有:
一物件分离斜面,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设置;
一承载底盘,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物件,该承载底盘包含有:
一本体;以及
一突出部,突出于该本体而连接于该物件分离斜面,其中该突出部与该本体之间构成一凹陷部;以及
一弹性支撑体,设置于该凹陷部的上方;以及
一取纸滚轮,以卷动方式来馈送该物件;
其中,该凹陷部与该取纸滚轮分别位于该待馈送物件的两侧以及该取纸滚轮位于该凹陷部的上方,在取纸滚轮的下方具有一缓冲空间,在馈送物件时,取纸滚轮通过补偿额外的正向力,改变物件与物件分离斜面之间的进纸角度,从而实现分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件馈送系统,其中该凹陷部位于该突出部上,该本体的面向该待馈送物件的表面高于该突出部面向该待馈送物件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件馈送系统,其中该凹陷部位于该本体上,该本体的面向该待馈送物件的表面低于该突出部面向该待馈送物件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件馈送系统,其中该凹陷部位于该本体与该突出部之间。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件馈送系统,其另包括有:
一物件隔离元件,以可旋转方式连接于该突出部,其中于该物件馈送系统处于一非馈送状态时,该物件隔离元件位于一第一位置以隔离该承载底盘所承载的该待馈送物件与该物件分离斜面,以及于该物件馈送系统处于一馈送状态时,该物件隔离元件自该第一位置旋转至一第二位置以允许该待馈送物件可被馈送。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件馈送系统,其中该弹性支撑体包含有:
一支撑板;以及
一弹性元件,其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支撑板与该突出部,用来施加一弹力予该支撑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件馈送系统,其中该弹性元件为一弹簧。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件馈送系统,其中该取纸滚轮具有正向力自我补偿机构。
15.一种物件馈送系统,其包含有:
一物件馈送匣,其包含有:
一物件分离斜面,沿一物件馈送方向设置;
一承载底盘,包含有:
一第一底盘,连接于该物件分离斜面;以及
一第二底盘,设置于第一底盘之上,用来承载至少一待馈送物件,其中该第二底盘为一弹性材料所构成;以及
一取纸滚轮,以卷动方式来馈送该物件;
其中,在取纸滚轮的下方具有一缓冲空间,在馈送物件时,取纸滚轮通过补偿额外的正向力,改变物件与物件分离斜面之间的进纸角度,从而实现分纸。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物件馈送系统,其另包括有:
一物件隔离元件,以可旋转方式连接于该第一底盘,其中于该物件馈送系统处于一非馈送状态时,该物件隔离元件位于一第一位置以隔离该承载底盘所承载的该待馈送物件与该物件分离斜面,以及于该物件馈送系统处于一馈送状态时,该物件隔离元件自该第一位置旋转至一第二位置以允许该待馈送物件可被馈送。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物件馈送系统,其中该取纸滚轮具有正向力自我补偿机构。
CN2006100989654A 2006-07-19 2006-07-19 物件馈送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86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989654A CN101108699B (zh) 2006-07-19 2006-07-19 物件馈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989654A CN101108699B (zh) 2006-07-19 2006-07-19 物件馈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8699A CN101108699A (zh) 2008-01-23
CN101108699B true CN101108699B (zh) 2010-06-09

Family

ID=39041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9896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8699B (zh) 2006-07-19 2006-07-19 物件馈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0869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7029A (en) * 1994-03-07 1996-06-18 Ocd S.A. Device for introducing sheets or envelopes into a printer
US5895040A (en) * 1997-06-20 1999-04-2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heet separator
US6158733A (en) * 1997-05-15 2000-12-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er for feeding sheets of different rigidity
US6880821B2 (en) * 2002-01-15 2005-04-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aper feeding cassett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7029A (en) * 1994-03-07 1996-06-18 Ocd S.A. Device for introducing sheets or envelopes into a printer
US6158733A (en) * 1997-05-15 2000-12-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er for feeding sheets of different rigidity
US5895040A (en) * 1997-06-20 1999-04-2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heet separator
US6880821B2 (en) * 2002-01-15 2005-04-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aper feeding cassett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8699A (zh) 2008-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72452B2 (ja) 自動給紙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4997170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026845A1 (en) Paper separating guide of paper feeding cassette for printing
JP2011148622A (ja)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20070296138A1 (en) Object feeding system
US7866658B2 (en) Media pick system and method
EP1473262A1 (en) Sheet feeder
CN101108699B (zh) 物件馈送系统
JP5495644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156371A1 (en) Automatic paper feed apparatus
JP2000203737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995668B2 (ja) 媒体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紙葉類処理装置
JP2002255385A (ja) 給紙装置
JP4495876B2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251612A1 (en) Paper cassette for printing apparatus
CN1439529A (zh) 分纸器结构
JP7404858B2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12477B2 (ja) ペーパーサポート,給紙装置,記録装置
JP4816305B2 (ja) 給紙装置
JP3921944B2 (ja) 給紙装置
JP2002087606A (ja) 給紙装置
JP2500635Y2 (ja) 給紙装置
JP2004026493A (ja) 給送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材の給送方法
KR100465327B1 (ko) 중송방지기능을 구비한 용지급지장치
JPS6012432A (ja) 給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