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首页   >   新闻发布  >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推动吉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4-07-04 13:27:54 来源: 新闻发布处

图片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王卫东: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我们今天举行“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邀请吉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吉先生,向大家介绍“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推动吉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吉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忠旭先生,吉林市副市长刘向涛先生,吉林市副市长刘大蔚先生,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秀伟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给予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首先请王吉先生介绍情况。

图片

吉林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吉: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全国唯一省市同名城市,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冰雪旅游十佳城市、中国书法城、全国双拥模范城等多项殊荣,激流勇进是我们的城市精神,也是400万江城人民的风采标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吉林,为我们推动全面振兴率先突破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奋力实施率先突破行动,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势头实现标志性提升。2023年,吉林市GDP增长6.7%,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3%,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加快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一个中心”就是打造“空间布局合理、区位功能联通、三产并驱融合、城乡一体振兴、跨域发展引领、自然生态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省域副中心;“四个基地”就是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碳纤维产业基地、世界级冰雪产业基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吉林市山川焕彩、人文鼎盛、产业鲜明、地缘优越,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极具辨识度的美丽城市。

吉林市是共和国“化工摇篮”和现代绿色化工城。这里孕育了“新中国化工长子”——吉林石化,创造了新中国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第一炉电石,现有炼油能力一千万吨,化工产品超千种。总投资339亿元的吉化转型升级120万吨乙烯重大项目正在加速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也是中石油集团第一个全部使用绿电的化工项目,标志着吉林市化工城即将谱写新的篇章。

未来,我们将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化工产业基地”。举全市之力推进吉化转型升级项目,项目建成后,乙烯、丙烯腈等重点产品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ABS产能全国第一、占国内市场份额60%左右,未来三年,精细化工比重提升到55%,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加快再造一个“新吉化”。

吉林市是领跑碳纤维赛道的“中国碳谷”。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有全国最大碳纤维生产企业——吉林化纤集团,初步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碳纤维全产业链条,碳纤维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全国第一。目前,国内生产的大型风电叶片碳纤维碳板,每10片有9片来自吉林市、来自吉林化纤集团。

未来,我们将全力打造“世界级碳纤维产业基地”。加快T800级以上产品技术突破,开辟碳纤维缠绕复合气瓶、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体育休闲等下游制品领域新赛道,提升原丝、碳丝本地转化率和下游应用场景覆盖率,加快培育千亿级碳纤维产业集群。

图片

吉林市是享誉全国的北国江城和“雾凇之都·滑雪天堂”。这里有2200年的建城史,曾作为吉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78年,夫余国故都、明清造船厂、中国四大孔庙之一的吉林文庙、吉海铁路总站等历史印记星罗棋布,满族发祥地、京剧第二故乡、博物馆之城交相辉映。这里有一江秀水——松花江,大江弯弓,大美江城。这里有“两大奇观”,一是吉林雾凇,与黄山云海、泰山日出、钱塘潮涌并称“中国四大气象奇观”;二是世界最大石陨石,可让游客体验“手可摘星辰”、聆听“星语心愿”、一起讲述“流星雨的故事”。这里有“三湖叠翠”,即源自长白山天池、闪耀在长白山脉的一串珍珠——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这里有“四脉神山”,即环抱江城、雄奇壮美的朱雀山、龙潭山、玄天岭、小白山。这里还有世界顶级的粉雪,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的落基山脉并称“世界三大粉雪基地”,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滑雪度假区——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拥有蝉联七届世界滑雪大奖的万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区,两大滑雪度假区接待游客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两位。

未来,我们将全力打造“世界级冰雪产业基地”和“中国北方休闲旅游目的地”。坚持“冰雪+避暑”双轮驱动,一方面,加快实施北大湖滑雪场整体开发、万科松花湖滑雪场西扩两大百亿级工程,争取再造一个“北大湖”、再造一个“万科松花湖”,建设世界级滑雪大区,加快培育千亿级冰雪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以“大东山水迎天下”为主题,打响“凇、星、江、山、夜、雪、鸟、食、文、泉”十大文旅IP,建设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吉林市是共和国“水电之母”摇篮和现代清洁能源城市。域内丰满水电站被誉为“中国水电之母”,白山水电站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水电站。我们依托丰沛的水能资源,开工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基地的标志性工程——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超12亿度,可以把富余的清洁能源存储起来,实现绿色循环利用。

未来,我们将全力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积极推进一批储备抽蓄站点项目,开展“氢动吉林”行动,建设百亿级氢基绿能项目,加快培育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吉林市是“中国粳稻贡米之乡”。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区、世界黄金玉米带、世界黄金水稻带,位于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以灵秀的山水、独特的气候,孕育了清朝打牲乌拉、皇家贡米之乡、北方鱼米之乡,这里牛饮清泉水、鸡鸣山水间,“桦牛”肉品成为北京冬奥会指定产品,舒兰大米——囍源吉品入选国宴用米,万昌大米等十大地理标志产品、松花江鱼“三花一岛”驰名全国,蛟河黄松甸被誉为“中国黑木耳之乡”,粮食产量迈向百亿斤,中国最好农产品从这里进厨房、上餐桌、装口袋。

未来,我们将全力打造“面向全国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培育壮大稻米、肉牛、白鹅、长白山特产等特色产业集群,用好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开放平台,擦亮“吉字号”农特品牌,打造从“田间”到“车间”到“舌尖”的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条,推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向千亿级迈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牢记使命、厚植优势、激流勇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加快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吉林市力量。

图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吉林市是全国唯一的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请问吉林市的碳纤维产业现在什么水平?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目标?

吉林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吉:

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说到碳纤维,的确是我们吉林市的骄傲。吉林市先后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工信部认定为碳纤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近几年,我市碳纤维产业发展迅猛,近三年产值增长6倍以上,小小一束丝已经发展成为大产业,目前已形成三大优势:一是产能优势,碳纤维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全国第一;二是产品优势,目前产品规格涵盖1K-50K,小丝束产品性能稳定达到T700级水平;三是集群优势,以吉林化纤集团为龙头,以吉林国兴复材、吉林联科石墨等重点企业为支撑,形成国内最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条,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当前,我市以打造“世界级碳纤维产业基地”为方向,努力实现4个目标,也可用4组数据来概括表述:

第一组数据:保持两个“1”的发展态势。通过实施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原丝20万吨、碳丝10万吨、复材5万吨全产业链和中石油吉化公司万吨级高性能碳纤维等重点项目建设,未来努力实现T800级、T1000级以上碳纤维规模化量产,继续巩固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全国第一的“双首位”优势。

第二组数据:实现“1000亿”的目标。进一步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推动产业上下游贯通,补齐产业链短板,力争“十五五”末,全产业链产值达到千亿级规模。

第三组数据:“20%、40%和60%”的产品结构。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由“卖原材料”向“卖制品”转变,提升碳纤维复材制品产值占比,到今年年底,碳纤维复材及制品占全产业链产值比重超过20%,到2026年超过40%,到2030年超过60%。

第四组数据:“1+4”的产业布局。我们规划了10平方公里碳纤维产业发展区,其中包括以吉林经开区为主的6平方公里“核心区”,以4个县(市)区为配套的4平方公里“联动区”,全方位打造碳纤维“零碳”制品产业园。

当前,吉林市碳纤维产业已经全面起势,进入上升期、关键期,我们将积极打造高端新产品、抢占制品新赛道、拓展应用新场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建设世界级碳纤维产业基地。

图片

新华社:我们看到,今年一季度,吉林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请问吉林市在项目建设和投资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有什么目标?

吉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武忠旭:

年初以来,吉林市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上一年度稳劲势头,1-5月份增长10.1%。工作过程中,我们坚持“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抓进度。年初开始,在化工、碳纤维、冰雪旅游等重点产业谋划储备了339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全年计划实施407个新建、续建项目,现已开复工377个。遴选69个“一号项目”,由各县(市)区、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包保推动。吉化转型升级、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原丝、蛟河抽水蓄能电站等标志性立市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二是突出抓结构。我们围绕重点产业、优势产能,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为产业项目、制造业项目、高技术产业投资项目创造有利条件。1-5月份,全市产业项目投资增长76.6%,制造业投资增长67.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4.2%。全年计划实施产业项目256个,占比达到62.9%,较去年提高2.5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的持续优化,增强了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三是突出抓服务。争取政策支持,提前组织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项目申报,全力满足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强化要素保障,为407个项目配备“企业知心人”或“项目服务秘书”,在用地用能、融资贷款等关键环节提供“点对点”服务。建立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着力破解项目融资难题。提升审批效率,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联审快审机制,重点项目供地手续、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和不动产登记实现“四证齐发”,助力项目快速落地开工。

四是突出抓招商。加强化工、碳纤维等重点产业招商服务和项目统筹,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超前谋划开发区改革创新,紧盯征地拆迁等项目落地关键环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快投资、快落地。年初以来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超30%,新签约招商项目98个。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市级领导包保重大项目、县区领导包保“一号项目”、项目“大巡检”“云踏查”等系列活动,加强有效调度,强化问题破解,逐个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图片

中国新闻社:农业是吉林省最大的优势,请问吉林市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是如何考虑的?有什么重要举措?

吉林市副市长 刘向涛:

吉林市“远迎长白,近绕松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农业特色资源。全市稻米产量占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林下参种植面积全国最大,每三棵高品质林下参就有一棵产自吉林市,灵芝产量全省第一,黑木耳产量全省第二。可以形象地说,吉林市就是全国珍、野、稀、名、优农产品的宝库。新时代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的出路还在于打好“特色牌”、做优“土特产”。

一是念好“土”字诀,保护绿色生态资源本底。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绿色和生态是我们的底色和底气。我们要依托放大全域黑土地城市的优势,在全省率先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集成配套“四良一制”,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7%,多环节、全程托管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实施保护性耕作62万亩。统筹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切实守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促进传统农业加快向绿色低碳农业转型。

二是打好“特”字牌,擦亮特优农产品靓丽名片。吉林市享有“中国粳稻贡米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甜糯玉米之乡”诸多美誉,清朝时期曾是名优农产品的主产区和集散地,“吉字号”农产品底蕴厚重、特色鲜明、品质优良。舒兰大米“润、糯、香、甜”,“昔日帝王膳,今朝可为百姓餐”;舒兰白鹅已经孵化出17款明星产品,“好鹅在舒兰、舒兰出好绒”已被市场所认可;桦甸肉牛“饮山泉、食山草”,仔细咂摸可以品味到长白山森林的味道;蛟河黄松甸黑木耳以其“小、黑、厚、脆、纯”的特征,已经成为木耳中的“红旗L5”;磐石柞木段灵芝富含灵芝多糖、灵芝酸,是名符其实的“东北之宝”;永吉柞蚕更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冬虫夏草”。今年,我们将聚焦质量管控,围绕放大“绿色粮”“放心肉”“有机菌”“松花鱼”品质优势,培育“吉品贡”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打响 “老爷岭”“福源馆”等企业品牌,搭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拓展“线上线下”两个市场,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吉林、走出国门。

三是唱好“产”字歌,提升特色农业效益。着力打造产业链条完备的产业集群,多维度深层次提升“土特产”附加值。围绕打造稻米、肉牛、白鹅、长白山特产等八大产业集群,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培育引导永丰米业、出彩农业等本土头雁企业和得利斯等全国头部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布局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培育中央厨房和预制菜等新产业新业态,争取用2-3年时间,培育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50户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为加快打造区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

经济日报: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吉化转型升级项目正在吉林市加快实施,请问这个项目进展如何?投产后将给吉林市带来哪些变化?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李秀伟:

吉化转型升级项目是“十四五”国家批准的首个大型石化项目,总投资339亿元。项目开工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支持、推动下,吉化秉承“项目建设没有冬天”的理念,高质量快速推动项目进程,目前项目整体进度累计完成74%。今年紧盯“6·30”“7·30”“11·30”三个重要“中交”节点,完成包括120万吨乙烯在内的21套主体装置、194项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中交任务,确保明年6月份新建乙烯全面投产。项目整体建成后,将给我市未来产业发展带来4个方面突出变化,概括起来用4个“更强”体现。

一是产业支撑力更强。去年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今年1-5月份增速达到11.4%,化工产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吉化转型升级项目建成后,年可减少油品263万吨、增产化工品约280万吨,将对东北地区炼化业务战略性调整作出贡献,从而进一步带动下游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更加凸显。

二是产品竞争力更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具有吉化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布局及产品结构,迈向产业链中高端。优势化工产品ABS、丙烯腈、甲甲酯产能国内领先,乙丙橡胶、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规模优势充分发挥,新增EVA、双酚A、顺丁橡胶等产品,促进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对于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辐射带动力更强。项目建设前后带动包括下游产业和服务业在内的一大批行业发展。建设期间,直接带动材料供应商、工程建设、运输行业及建设用地周围商家等业务拓展;项目建成后,可进一步拉动金融业、物流业等行业发展,同时可直接和间接新增近5000个就业岗位。

四是节能环保力更强。吉化转型升级项目与我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联动,新增用电将全部使用绿电。吉化还将同步实施一批节能环保项目,淘汰部分规模小、能耗高装置,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而且推动化工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造全国一流化工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推动产业规模迈上千亿级新台阶。

图片

光明日报:吉林市获评2023年中国宜居城市东北第一名,请问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和特色亮点?

吉林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吉:

吉林市山清水秀、生态宜居,入围2023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行榜50强,位列东北城市第一名,这一荣誉令我们十分骄傲和自豪。

吉林市的生态宜居可以用六句很具象的话来形容,就是“绿水青山养眼,特色文化润心,绿色美食开胃,活力运动健身,优质教育树人,精品医疗保健”。

这里绿水青山养眼,吉林市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春有山花烂漫,夏有江风送爽,秋有红叶满山,冬有雾凇粉雪;这里出门就是松花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里特色文化润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丰富,来到吉林市,可以在吉林文庙感受厚重的国学文化,在吉林机器局体验“洋务运动”中东北地区唯一的兵工厂,在“博物馆奇妙夜”聆听悠远的历史回响,在东北电力大学梁思成先生设计的石头楼、吉林西站林徽因女士设计的最美火车站触摸大师的杰作,在吉林市人民大剧院欣赏精彩纷呈的经典音乐会,在磐石红石砬子重温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第一个抗日根据地的苦难辉煌。

这里绿色美食开胃,松花江鱼“三花一岛”脍炙人口,新兴园蒸饺、福源馆点心、凤吉园乌拉火锅、吉林煎粉等老字号百年兴旺,松花湖开江鱼美食节、世界锅包肉大赛更是会让您品尝到超乎想象的极致美味。

这里活力运动健身,江畔绿道蜿蜒百里,健身路径遍布全城,拥有现代化高标准万人体育馆、冰上运动馆、全民健身中心。冰雪季,可以畅滑排名全国前两位的北大湖滑雪场、万科松花湖滑雪场,可以冬游松花江、冰上赛龙舟、雪地徒步走;避暑季,可以参加“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吉林市马拉松”,参加穿越林海的百公里跑山赛,体验夏季室内滑雪的乐趣,尽享江畔绿道休闲运动的惬意。

这里优质教育树人,吉林市现有驻吉高校达9所、省示范高中达8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经验入选“中国教育改革典型案例”,吉林一中、毓文中学等百年名校人才辈出,郭沫若、马骏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北国江城执鞭任教,一批批优秀的革命家、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从这里走向全国。

这里精品医疗保健,吉林市内三甲医院达6家,国医大师、白求恩北京医学专家临床基地落户吉林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即将建成,同时,吉林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我们致力于打造全国养老示范城市、绿色康养之都。

大美江城吉林市,绿色宜居幸福城,我在吉林市欢迎大家!

图片

中国日报:吉林市2023-2024年雪季,冰雪旅游火爆出圈,今年“五一”延续火热势头,请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想去吉林市旅游?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打算?

吉林市副市长 刘大蔚:

吉林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北方少有的山水园林城市。今年一季度以来文旅市场持续火热,烟花河灯会、百年东市、陨石博物馆分别入选2024年全国城市文旅品牌创新十佳案例。

去年冬季以来,吉林市塑造了独具辨识度、市场反应极好的“凇星江山夜 雪鸟食文泉”十大文旅IP。

“凇”,就是吉林雾凇。吉林雾凇不是雪凇,不是树挂,是大自然对吉林市的独爱,沿江九大雾凇观赏带,一苇渡江、乘船赏雾凇,让您感受到童话世界里的雾凇王国和雾凇王国里的童话世界。倾力打造的中国首家室内雾凇实验室,更能让您四季赏雾凇不是梦。

“星”:就是天外之星。独有世界最大石陨石—吉林市陨石博物馆不仅能让您穿越星际隧道、体验神秘太空之旅,更能让您“手可摘星辰”。

“江”:就是大美松花江。吉林市由江而来、沿江而走、因江而美,松花江穿城而过,城区段终年不冻,四季畅游,555平方公里、东北最大人工湖——松花湖水旷林秀。夏可沿江露营,环湖避暑,尽享“相望江湖”的惬意。冬可水上龙舟、冰上极速,畅爽“闯荡江湖”的豪情。

“山”:就是“四脉神山”。朱雀山、玄天岭、龙潭山、小白山“四脉神山”拱卫着“一座龙潭山半部东北史”“康乾二帝驻跸江城大东”的历史辉煌。红叶节、白桦节、民俗庙会、夜游灯光秀等活动,让您切身体会“人在山中,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您在我心中”的和谐之美。

“夜”,就是松江花月夜。全新打造的百年古建筑激光秀、1917日咖夜酒、江上音乐喷泉、松江中路网红街区,精心推出的花车巡游、变装秀等夜间活动,点亮了松江花月夜,成为来江城的新晋必游打卡点,游客朋友们亲切冠名“吉林第一路”“江城小外滩”。

“雪”:就是世界顶级粉雪。这里是中国的世界超级滑雪大区——“滑雪天堂”,拥有8家雪场,129条雪道,462公顷雪道面积,122公里雪道长度,2023-2024雪季接待人次突破200万,全国第一。特别是,亚洲首例、世界领先的国家雪上训练基地——吉林市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更让您实现四季滑雪体验自由。

“鸟”:就是长白岛湿地水鸟。松花江长白岛湿地公园是中华秋沙鸭等20多种上万只越冬水鸟中国北方大群体的水鸟越冬地,放飞梦想赏鸟、禽戏冬江摄影等生态网红打卡,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必选之旅。

“食”:就是吉林美食。匠心独具的世界锅包肉,缘起吉林打牲乌拉的满汉全席,百年老街河南街夜市,吉林市冷面、饸饹条、煎粉等特色小吃,带给您舌尖上的流连忘返。

“文”: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拥有2200年的建城史,24处国保单位,42处文博场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今年,新对外开放了张连山府邸、1881吉林机器局、吉林省建制博物馆、原省城水厂博物馆等4家文博场所,即将开放最文艺的车站—吉海铁路总站遗址博物馆,让游客朋友们体验林徽因与梁思成牵手一座城的浪漫。

“泉”:就是北方特色温泉。这里有1500平方公里的温泉带,建成了九大温泉体验区,“冰雪+温泉”让游客感受“日与夜的相见,冰与火的相恋”。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形成文旅新质生产力,为四海游客提供更多、更好、更美、更具时代特征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陆续推出江湖游轮、飞越松花江、遥望长白山等新产品,持续擦亮雾凇冰雪节、松花湖开江鱼美食节、世界锅包肉大赛等节事品牌,全力构建全域、全季、全时、全要素、全链条的浪漫之城、冰雪之城、文博之城、欢乐之城。

大东山水迎天下。热情好客的吉林市人民欢迎朋友们来这里感受生活的清逸、舌尖的清香、山水的清奇。吉林市,祖国大东,我在等您!

图片

央广网:我们注意到,吉林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推出了“九解一协调”帮扶企业行动,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吉林市副市长 刘向涛:

“九解一协调”帮扶企业行动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服务企业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我们聚焦解决企业市场、融资、人才劳动力、投资、采购、清欠、技术创新、审批、司法援助等九个方面难题,穿透本质、穿越障碍、穿凿做实,实现了“企业叫好、指标飘红、发展上扬”的预期目标。

我们以企业为核心,“双向发力”主动问需。选派2661名优秀干部,组建了“企业知心人”队伍,“一对一”开展包保服务,解决企业“不想说、不便说”的难题。同时,推广应用“服务企业码”,开发上线“助企服务平台”,让更多企业的难心事“码”上能说、线上可办。

我们以解事为目标,“双轨并进”纾困解难。线上流程做到“五办”闭环,实现诉求交办、承办、催办、督办、结办一体推进,让企业有呼必应、有诉能解。线下跟办实行清单管理,建立“企业知心人”解决企业诉求台账,以“自家事”的责任感,“一对一”“点对点”跟进问题办理。

我们以效率为导向,“双管齐下”提升服务。力求急事快办,企业开办最快可10分钟办结;在全省率先推行“供地即发证”服务模式,实现“四证联发”;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改革入选全国试点,是东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地级城市。我们力行难事特办,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办理中的疑难问题,通过召开三级联席会议会商解决。同时,推出“无还本续贷”、信用修复、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12个涉企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套餐,企业办事更简便、更快捷。 

我们以结果论英雄,“双赢共情”助推发展。“九解一协调”帮扶企业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帮助企业获得贷款109.6亿元,招聘员工9700人,盘活双停企业171户,解决审批难题1219件,企业满意度达到99.2%。1-5月份,全市新增经营主体同比增长17.3%,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九解一协调”帮扶企业行动2.0版,复盘总结,积厚成势,建立健全10项效能提升工作机制,创新推出100项惠企便企服务措施,培育选树1000个企业满意典型事例,加快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高质量营商环境,让企业享受到“无处不在、无事不扰、有事即办”的贴心服务!

图片

香港商报:2023年吉林市人口净流入3.5万人,一批优秀大学生选择到吉林市就业。当前正是大学生毕业季,请问吉林市在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方面,今年有什么目标?推出了哪些创新举措?

吉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武忠旭:

今年,吉林市计划完成高校毕业生择吉留吉1.5万人。截至目前,已完成14028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93.52%。主要推出了以下创新举措:

一是用政策留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留吉就业创业工作,市委书记、市长走进大学校园开展宣讲推介,出台吉林市人才新政,用真金白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各项政策共同发力下,今年驻吉高校引进博士近百人,全市事业单位引进硕士近300人,助力吉林市发展。

二是用事业留人。我们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围绕冰雪旅游、精细化工、碳纤维等产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拿出3500个政策性岗位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基层治理专干。1000余家国企和民企也提供了12000个优质岗位。截至目前,驻吉9所高校2024年3.68万毕业生,已实现就业1.96万人,其中选择留省就业8796人,选择留市就业2932人,留市就业率14.94%,创历年之最。

三是用待遇留人。优厚的待遇是吸引人才的关键,我们鼓励企业高薪引才,吉林瑞尔康、吉林恒益升新材料、凌远科技等10余家企业重点研发岗位均给出万元以上月薪。吉林江机特种工业有限公司以15万元年薪招聘硕士、30万元年薪招聘博士,并给予30万元至80万元不等的安家补助。同时,减轻高校毕业生留吉成本,我们提供就业“一间房”,可享受3万-8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

四是用感情留人。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留吉过程中的“关键小事”,提供“求职一张床”。为引进人才家属开辟绿色通道,对口安置,解决人才两地分居问题。按就近从优原则为引进人才子女解决入学问题,提供公立医院“绿色通道”、国有景区免门票服务等。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开展校城、校企融合对接活动,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择吉留吉就业创业。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