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2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7-15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淮河中游水生态健康评价
周彦锋, 王东伟, 何利聪, 俞振飞, 尤洋
2024 (4):  477-48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01
摘要 ( 112 )   PDF(2060KB) ( 168 )  
于2019 年6 月(平水期)、9 月(丰水期)以及2020 年2 月(枯水期),在淮河中游三河尖至洪山头段,设置了28个采样断面,进行浮游植物及水环境质量调查。基于淮河中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浮游植物形态功能群(Morphologically Based Functional Group,MBFG)分类数据,对3 个水文期的水环境分别构建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体系,并进行生态健康评价。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作为划分标准判定参照断面和受损断面,并对候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检验、相关性检验和判别能力分析,筛选出各水文期的P-IBI 核心参数,并采用比值法,确定分级评价标准,对淮河中游的水环境进行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淮河中游的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 门128 种,形态功能群分类中的7 类功能群在3 个水文期都有检出;平水期的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为Ⅲ类功能群+Ⅳ类功能群+Ⅴ功能群+Ⅵ类功能群,丰水期的为Ⅲ功能群+Ⅴ功能群+Ⅵ功能群+Ⅶ功能群,枯水期的为Ⅰ功能群+Ⅵ功能群+Ⅶ功能群;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生态健康等级分别为亚健康、中度干扰和轻度干扰,全年75.00%的调查断面健康状态处于轻度干扰及以上水平,整体水生态修复成效较好,水生态健康状况呈现出下游优于上游,闸下优于闸上的分布格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林省西部霍林河下游小微湿地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张艳红, 白桂欣, 郭宝华
2024 (4):  487-49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02
摘要 ( 64 )   PDF(3564KB) ( 141 )  

基于2005 年和2020 年的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结合实地调查,获取了吉林省西部霍林河下游小微湿地分布与变化数据,在ArcGIS 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支持下,对研究区小微湿地的分布、斑块数量和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 年研究区湿地总面积为

63 186.00 hm2,小微湿地的面积为3 789.55 hm2,占比为6.00%,2020 年湿地总面积为79 703.04 hm2,小微湿地的面积为

5 877.73 hm2,占比为7.37%,小微湿地的面积显著增大,占比也有所提升;2005 年,研究区小微湿地以坑塘水面为绝对优势类型,面积为2 131.39 hm2,其次为沟渠,面积为811.55 hm2;2020 年,研究区小微湿地以坑塘水面为优势类型,面积为2 831.31 hm2,其次为沟渠,面积为2 230.22 hm2,沟渠的绝对面积有所增大,所占比例明显提升;从空间聚集特征看,2005 年小微湿地主要分布在通榆县,以坑塘和沟渠为主;2020 年小微湿地主要聚集在洮南市和大安市,以坑塘和沟渠为主;小微湿地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16.7 km。小微湿地的时空变化主要原因为吉林省西部湿地、盐碱地改造开发水田,为了满足灌溉需求增加了沟渠。在高分遥感技术支持下,初步开展本区域小微湿地信息提取、分布与时空变化研究,为本区域生态农业规划、湿地生态保护提供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昌市湿地维管植物物种组成与区系特征分析
贵新丽, 叶储民, 陈玉凯, 吴庭天, 宗益冰, 王卓
2024 (4):  496-50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03
摘要 ( 41 )   PDF(1173KB) ( 49 )  
为了掌握海南省文昌市湿地资源现状,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于2023年3月至5月,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文昌市湿地中的维管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地区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文昌市湿地范围内,共记录到73科188属245种维管植物,其中,蕨类植物有5科6属9种,被子植物有68科182 属236 种,优势科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豆科(Fabaceae)、茜草科(Syzygiaceae)、菊科(Chrysanthemums)、马鞭草科(Verben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生态型以湿生植物为主,真红树种类高达24 种;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 科2 属2 种,分别为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和水椰(Nypa fruticans),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 科17 属23 种;文昌市湿地植物分布区类型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分属6个类型和5 个变型,热带分布科占非世界分布科的91.07%;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属11 个类型和5 个变型,热带分布属占非世界分布属的比例为94.80%,表明文昌市湿地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生态位研究
姜海霞, 郭东昌, 刘曼红, 赵振柱, 陈福元, 邱国良
2024 (4):  508-517.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04
摘要 ( 53 )   PDF(1540KB) ( 49 )  
为了探究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优势物种生态位特点,在保护区3 条主要入嫩江河流(十站河、十五里小河和卧都河),共设置了19 个采样点,于2022 年春季、夏季和秋季,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样本采集和水质理化因子监测;利用Shannon-Wiener 指数和Pianka 重叠指数,对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物种进行了生态位分析;采用冗余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与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及不同河流群落间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9 个采样点的样品中,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94 种(属),隶属于3 门5 纲15 目46 科,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摄食功能群存在季节差异,而其Shannon-Wiener 指数、Margalef 指数和Pielou 指数的季节差异不显著;十站河、十五里小河和卧都河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物种分别有10 种、6 种和3 种,都属于窄生态位种,其中,前突摇蚊属一种(Procladius sp.)为3 条河流共有的优势物种;十站河和十五里小河各优势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比较宽泛,卧都河生态位重叠值较集中;影响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的主要水质理化因子为硝酸根离子含量、透明度、水温、pH和溶解氧含量;非度量多维尺度结果显示,3 条入江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打盐碱湿地两种栽培方式下3种水生植物生理生态和养分吸收特征的比较
王涛, 文波龙, 徐惠风, 王恺聪, 姜文明, 李红明
2024 (4):  518-52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05
摘要 ( 33 )   PDF(958KB) ( 38 )  
为了提高苏打盐碱地区稻田—苏打盐碱湿地复合系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消减灌区退水的环境影响,针对苏打盐碱生境水、土资源的特点,开展3 种水生植物的引种实验研究。通过引种水芹(Oenanthe javanica)、雍菜(Ipomoea aquatic)和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观测其在水培和土培方式下的生长指标、光合生理指标和产量,并对氮、磷吸收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培方式下,水芹和雍菜的生长速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生长指标和产量都比土培方式下大,水芹和雍菜平均每亩产量分别比土培方式下多1 148.11 kg 和863.76 kg;在土培方式下,茭白的生长速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生长指标和产量明显大于水培方式下,茭白平均每亩产量比水培方式下多1 043.34 kg;水培方式下3 种水生植物的根部全氮含量显著大于土培方式下的含量,水芹、雍菜和茭白根部全氮含量分别比土培方式下大136.26%、106.82%和24.51%;在土培方式下,3 种水生植物的全磷含量明显大于水培方式下的含量,水芹地上部和根部全磷含量分别比水培方式下的含量大28.57%和33.33%,雍菜地上部全磷含量比水培方式下大77.78%,茭白地上部和根部全磷含量分别比水培方式下大100.00%和77.78%;在土培方式下,3 种水生植物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大于水培方式下的含量,水芹、雍菜和茭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水培方式下的含量大50.98%、43.21%和22.9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群变化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赵乐乐, 耿志远, 贺芷慧, 侯晓蕾, 周永红, 郭建忠, 马宁, 王超, 李宇星, 宋晶, 刘青
2024 (4):  526-53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06
摘要 ( 43 )   PDF(2928KB) ( 64 )  
为了评估汾河水库浮游植物季节变化规律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依据汾河水库形状及水文特征,在库区设置了7 个采样点,于2020 年10 月以及2021 年3 月、6 月和9 月对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群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4次调查,分析了汾河水库水环境质量,探讨了库区浮游植物对水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汾河水库的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 门93 属245 种,优势类群为绿藻-硅藻型,2021 年3 月主要以硅藻门为主,2021 年6 月、9 月和2020 年10 月以绿藻门为主;汾河水库综合营养状况指数为28.07,属于贫营养型水库;叶绿素a 含量与水温、气温、亚硝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说明水温、气温和亚硝态氮含量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汾河水库浮游植物密度与水温、溶解氧含量、透明度、悬浮物含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主要受水温影响。汾河水库的水体为贫营养型水体,水质较好,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密度和生物量随时间变化明显,且受水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部分湖泊和水库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赋存特征分析
陈郸, 李菊, 王平, 王蕊, 袁志伟, 杨媛媛, 邓春暖
2024 (4):  536-544.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07
摘要 ( 80 )   PDF(842KB) ( 118 )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广泛分布在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中。搜集和分析了2017 年至2023年中国部分湖泊和水库中的地表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研究数据,重点探讨了微塑料在中国部分湖泊和水库环境中的污染水平以及赋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部分湖泊和水库环境中的微塑料丰度较高,微塑料污染水平高;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颗粒以小粒径为主(粒径多小于1 mm),颜色以无色透明为主,主要类型包括纤维、碎片和薄膜,主要聚合物是聚丙烯(PP)、聚乙烯(PE)和聚氨酯(PU);湖泊和水库水体中微塑料总丰度与省级生产总值和污水排放量显著正相关,湖泊和水库沉积物中的微塑料丰度与人口、污水排放量和农业生产总值显著正相关;不同地区湖泊和水库的主要污染来源存在差异,人类活动强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对系统评估中国湖泊和水库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省开江县暴发裸藻水华的养殖池塘水质研究
苏峻正, 马旭洲, 张文博, 戴希贤, 黄健
2024 (4):  545-55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08
摘要 ( 39 )   PDF(2411KB) ( 29 )  
为了探究四川省开江县养殖池塘暴发裸藻水华的环境特点,于2022 年4 月至9 月,对开江民生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的3 座发生裸藻(Euglena)水华池塘和3 座未发生裸藻水华池塘进行了一个养殖周期的水质监测,并对其水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裸藻水华的发生导致养殖池塘水体溶解氧含量、电导率和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小于未发生水华的池塘;其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偏低,对甲壳类生物生长有一定影响,造成甲壳类生物规格偏小、成活率偏低;暴发裸藻水华的养殖池塘水温和pH都适宜裸藻水华发生,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含量都适宜藻类水华发生,且氮元素是该地区裸藻水华暴发的限制因子;实验期间,养殖池塘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含量严重超过
地表水Ⅲ类水域标准,且裸藻水华暴发会加剧高锰酸盐指数积累;裸藻死亡后会释放已吸收的营养物质,再次恶化水质。养殖期间,在养殖池塘中合理种植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可以有效抑制裸藻水华暴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旅行费用区间分析的大水面休闲渔业产业游憩价值估算——以大庆市连环湖国际冬捕节为例
鲁万桥, 尹增强, 金洪宇, 张泽鹏, 李培伦, 唐富江
2024 (4):  556-56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09
摘要 ( 35 )   PDF(491KB) ( 30 )  
基于旅行费用区间分析(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TCIA)法,对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连环湖国际冬捕节的游憩价值进行估算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9 年黑龙江省社会发展系数约为0.69,修正后连环湖国际冬捕节的游憩总价值约为241.85 万元,其中,消费者剩余约为93.89 万元,占总价值的38.82%;目前连环湖国际冬捕节为初始阶段,其未来旅游价值的挖掘潜力很大;可以为连环湖景区配置优化和提升自身游憩价值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以为内陆寒冷地区休闲渔业产业现代化与提升提供借鉴,对促进渔业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银川段湿地水鸟群落多样性
王琳, 安雨, 崔庚, 璩向宁, 王磊, 佟守正
2024 (4):  563-571.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10
摘要 ( 39 )   PDF(599KB) ( 47 )  
银川市是黄河中上游湿地的集中分布区域,为了掌握黄河银川段水鸟群落的组成情况,于2022 年6 月至2023 年7 月,采用样点调查和直接计数法,对黄河银川段62 个调查点7 种类型湿地中的水鸟群落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野外监测期间,在黄河银川段的湿地中,共记录到水鸟7目14科73种,以雁形目和鸻形目水鸟为主,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 种,包括遗鸥(Ichthyaetus relictus)、黑鹳(Ciconia nigra)和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 种;水鸟群落的优势物种数量为6 种,包括豆雁(Anser fabali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白骨顶(Fulica atra)、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和红嘴鸥(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河流、湖泊、灌丛/草本沼泽、退耕还湿地、水田、池塘/泡沼、退渔还湿地中水鸟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依次减小;河流是黄河银川段水鸟(包括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集中分布生境,在退渔还湿地中栖息的水鸟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最少。加强湿地微生境的管护,有利于水鸟群落多样性的增加和稳定性的保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复区越冬水鸟群落组成及栖息地利用
李春荣, 许鹏, 张树松, 陈国远, 殷鹏, 张涛
2024 (4):  572-579.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11
摘要 ( 37 )   PDF(1004KB) ( 55 )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候鸟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于2022 年11 月至2023 年2 月(候鸟的越冬期),在该保护区的实验区的修复湿地中,对越冬水鸟资源进行持续监测,获取该区域越冬水鸟数量、群落组成等基础数据,并分析越冬水鸟的栖息地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共记录到水鸟36 种,隶属于7 目12 科,累计数量23 019 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4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3 种;记录到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列全球濒危(EN)物种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全球易危(VU)物种有3 种,全球近危(NT)物种有2 种;赤膀鸭(Mareca streper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和白骨顶(Fulica atra)为修复区优势物种;修复区水鸟栖息地包括裸地、浅水区、深水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收割区、菖蒲(Acorus calamus)收割区和塘埂。不同栖息地中的水鸟数量和组成存在差异,在深水区中累计记录到的水鸟物种数(19 种)和个体数量(18 372 只)都最多,其水鸟群落与裸地、芦苇收割区、菖蒲收割区、塘埂的水鸟群落的相似性指数都较低,浅水区的水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积极开展水鸟监测、及时了解水鸟对栖息地利用的现状、关注修复湿地状况及其变化、针对栖息地水鸟资源的生态需求差异、维持修复区湿地内栖息地类型的多样性是提升保护区湿地及其水鸟资源管理能力的重要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沅水下游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变化
张杨思睿, 刘培中, 何颖, 李建华, 吴耀祥, 吕偲, 曾晴, 雷光春
2024 (4):  580-58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12
摘要 ( 44 )   PDF(1438KB) ( 48 )  
掌握濒危水鸟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动态对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维护极为重要。于2011 年至2023 年期间,在沅水下游,进行了多次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种群数量和分布动态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与2011 年至2012 年越冬季相比,2022 年至2023 年越冬季,沅水下游区域中华秋沙鸭越冬数量由66 只增加至119 只,沅水主干流的中华秋沙鸭最大数量从37 只增加至62 只,其主要栖息地从凌津滩水电站大坝下游至桃源水电站大坝之间的38 km长的河段转移至桃源水电站大坝下游9 km长的河段;在沅水下游区域水库中分布的中华秋沙鸭数量由2012 年1 月的29 只增加到2023 年1 月的59 只,在竹园水库中分布的中华秋沙鸭数量的增长幅度最为显著;越冬中华秋沙鸭在沅水主干流分布的变化可能与桃源水电站建设导致的上游水位抬升、栖息地淹没有关;越冬中华秋沙鸭数量增加可能与2014 年后水利工程建设减少、长江十年禁渔以及分布集中便于观察有关,沅水下游区域水库所处的乡镇人口流失、人为干扰减少可能是在水库中越冬的华秋沙鸭种群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湿地中植物的化感效应研究进展
肖涛, 石强胜, 刘送平, 闻熠
2024 (4):  587-593.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13
摘要 ( 40 )   PDF(469KB) ( 49 )  
研究湿地中植物的化感效应有助于揭示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物种的组成和分布、群落演替及生物入侵等现象的机制。从湿地中植物的化感效应的基本概念、化感物质的种类及释放途径和作用机制出发,综述了当前湿地中植物化感效应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湿地中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对湿地中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影响;对外来生物入侵过程的影响;化感效应在湿地植被生态修复/恢复过程中的应用。提出需要进一步优化研究手段,判断湿地中植物的化感效应及其作用结果及研究非生物环境条件变化下化感效应在湿地植被物种组成、群落结构演替等过程的作用,并加强湿地生态修复/恢复过程中的自然化学调控系统的构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潜流人工湿地堵塞问题解决方案研究进展
苏苑君, 刘爽, 谢舒婷
2024 (4):  594-60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14
摘要 ( 38 )   PDF(538KB) ( 96 )  
由于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潜流人工湿地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但是,随着潜流人工湿地的运行,堵塞问题随之出现,严重影响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综述了潜流人工湿地堵塞的机制、堵塞监测与评价方法,从前期工艺参数设计、后期的运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潜流人工湿地堵塞解决方案,以期为解决潜流人工湿地堵塞,延长潜流人工湿地使用寿命,维护潜流人工湿地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滨海湿地潮沟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艾熙航, 辛琨, 曾书军
2024 (4):  603-61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4.04.015
摘要 ( 84 )   PDF(867KB) ( 141 )  
潮沟作为潮滩上特殊的连通性地貌单元,其承担的水文连通、物质运输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逐渐受到关注。潮沟能够保持潮滩水盐平衡,运输海—陆沉积物,为滨海植物种子提供传播通道,并作为众多海洋生物的生境和庇护所,对维护潮滩系统稳定做出重要贡献。在受到极端气候、人类活动等扰动后,潮沟形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是潮滩生态系统恢复平衡的标志,故研究其形态变化以及对生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近年来潮沟演变和生态效应的主要研究成果,从潮沟分级方法、潮沟形态特征变化、潮沟变化影响因素以及潮沟的生态效应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3 个方面:滨海湿地潮沟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滨海湿地潮沟植物种子运输功能模拟及预测;滨海湿地潮沟形态差异对水文连通及生态效应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