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宿州市泗县泗城镇胡陈村曾是镇里最穷的村子,三年前村中污水横流,蚊虫乱飞,村民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村里建起扶贫工厂,办起农机合作社,一座座高标准果蔬大棚、一排排光伏电站,为村民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产业收益,通过“农村三大革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短短三年,胡陈村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变化?记者在村中走访,记下这个皖北贫困村的脱贫故事。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宿州市泗县泗城镇胡陈村曾是镇里最穷的村子,三年前村中污水横流,蚊虫乱飞,村民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村里建起扶贫工厂,办起农机合作社,一座座高标准果蔬大棚、一排排光伏电站,为村民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产业收益,通过“农村三大革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短短三年,胡陈村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变化?记者在村中走访,记下这个皖北贫困村的脱贫故事。

黄建彪致贫原因:车祸致残脱贫方式:扶贫工厂

09年夏天的一场车祸,将黄建彪的人生撞出了轨道。

车祸之前,黄建彪是一名电焊工。在农村,这门手艺,让他每月有3000多块的固定收入。

那天他去隔壁镇帮朋友买汽车配件,走在路上出的车祸,左腿、左手粉碎性骨折。因为是夏天,黄建彪的腿部伤口感染,出现败血症,左腿截肢。

从一个浑身冒着使不完劲的年轻人,到不能干重活、安了假肢,躺在床上的残疾人,至今回忆起那个夏天,黄建彪还觉得像做梦一样。

肇事者没钱,只赔了一两万。失去左腿的黄建彪不仅自己贴了几万块的医药费,因为干活没了力气,又失去生计。

黄建彪说,一开始自己想不开,什么都不想干,就在床上躺着。想开了以后,他决定出去找事做,“出去干活,就算十块钱一天,也是自己挣的,你在家闲着没人给你,就是这样。”

但像黄建彪的情况,找工作并不容易。先是到长沙给亲戚看店,后来又去工厂做工,“干活慢,又不能干重活,挣不到什么钱。”

今年,村里建了扶贫工厂,还在建设的时候,就挨家挨户通知贫困户,可以到扶贫工厂上班。除了按劳取酬,村里还发放每月575元的劳动补贴,鼓励贫困户通过劳动自主脱贫。

这个厂距黄建彪家只有300多米,对行动不便的黄建彪来说,简直就是为他建的,他腼腆地笑着:“中午还管饭。”

如今,黄建彪已经能熟练上手,他说自己现在最大的苦恼,就是手受过伤,干活慢,“每天只能做百十件,只有正常工的三分之一”。他迫切地想靠自己的双手多做一点。

扶贫工厂的开设,带动了胡陈村140人就业,为因病因残不能出远门、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了一条脱贫路。

截止12月初,泗县全县建设扶贫工厂65个,其中34个已投入使用,开发出640个就业岗位,吸纳278户贫困户就业脱贫。

韩铁旦致贫原因:因残致贫脱贫方式:产业扶贫

在农村,每个集镇都有一个剃头铺子。在泗县泗城镇胡陈村,这个铺子的主人是韩铁旦。韩铁旦的铺子里常年燃着一个煤炉子,烧着一锅热水。来人了,就舀一瓢到架高的桶里,通过一根细管子,热气腾腾地给客人洗头、敷脸。

韩铁旦的手艺是村里介绍到城里学的,学了三个月,回来之后“承包”了整个胡陈的理发市场。

韩铁旦长得像明星邱心志,一双丹凤眼很有神,村里人都说他很聪明。但韩铁旦在两三岁的时候被发现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不会说话。父母带他到县城、到附近大城市的医院都看过,确定了是天生聋哑。

韩铁旦的妻子叫周梅,在没出事之前,是县城服装厂的一名漂亮女工。19岁那年下班,遇到了车祸,“碰到了神经,双腿瘫痪。”通过介绍,两人结合在一起,生了两个孩子,周梅的脸上也渐渐添了笑。但因为缺乏劳动力,家里一直不宽裕。

韩铁旦的母亲胡万霞,一看就是那种受过磨砺、能干爽利的农村妇女,只是一双眼,可能经常有愁容,随着眉头紧紧地往中间凑,显得疲惫又焦虑。农村挣钱不容易,种小麦、种玉米,辛苦一年,一亩地也不过千把收益,如何养活五口人?

转机出现在被确定为贫困户之后:通过就业扶贫,韩铁旦被送到县里学理发;通过教育扶贫,孩子上学不要钱;通过健康扶贫,一家人的医药费省了;通过产业扶贫,胡万霞免费承包了两个蔬菜大棚——上半年种山芋,下半年种大蒜,一年纯收入3万。

一亩菜、十亩地,对于胡万霞来说,两个蔬菜大棚就是全家人生活的底气,“只要肯出力,就一定能忙出钱来。”靠着这两个大棚,胡万霞一家人不仅还清了盖新房的欠账,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今年一年,泗县发放特色种养业补贴资金1482万元,资助全县9161户贫困户开启了自己的产业。

驻村干部汪燃:车坏了路好了

像典型的皖北农村一样,曾经的胡陈村贫困、闭塞,村民卫生习惯差,患病率高。2014年10月31日,提着行李的汪燃第一次来到这里,站在没有硬化的村主干道上,一脚的泥水。

汪燃是从省城机关到胡陈驻村的扶贫干部,在许多人眼里,是来“镀金”的。初来乍到的他到村民家走访,村民问的第一句话都是,什么时候把路修好。

这句话,汪燃记在了心里。从2014到2017,短短三年,全村从没有一条水泥路到35公里村组道路通到村民家门口。这背后,是汪燃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四处奔走。白色的车,几乎看不出原来的样子。“村里路修好了,你车倒坏了。”村民们打趣。

基础设施有了,下一步就是产业。胡陈村一共有一万八千亩土地,一直是“小麦种完种玉米,玉米种完种小麦”。作为省农委选派干部,汪燃带来了省农委捐赠的一百三十亩果蔬大棚资金。如今,一百多亩高标准大棚鳞次栉比,给胡陈的农业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气息。大棚建成后,又直接示范带动了胡陈将近五千亩的蔬菜种植。

村里还用县扶贫资金,投资了一个143千瓦光伏电站。靠着这个电站,村里每年可以获得数十万元的集体收入,贫困户也能拿到年均两千多元的分红。

从一万八千亩土地全是小麦、玉米轮种,到现在形成大田作物、果树种植、家禽养殖、光伏发电、服装加工等多元化产业结构,产业基础为胡陈脱贫后的长远发展注入后劲。

2014年,胡陈村认定贫困户229户,585人,到目前,全村还剩贫困户15户35人。预计2018年底,整个村的贫困户将一户不漏的全部精准扶贫。

“现在每个老百姓看到我都会主动打招呼,我觉得正是因为他们三年前提的问题,在三年后的今天我都已经帮他落实了,这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感的过程。”汪燃说自己现在就像居委会大妈,村民有什么事,都喜欢找他。

村容村貌:过去水里是死猪现在是游泳的鸭子

正在全省如火如荼开展的“农村三大革命”,让胡陈村在县里着实火了一把。

这个曾经以脏乱差闻名的小村庄,在全县评比中,居然连续六次排名第一。通过农村垃圾、污水、旱厕治理,已经能和作为美好乡村的邻村媲美。

胡陈原来有多脏,在韩铁旦铺子前等待剃头的老韩头描述了一个可怕的画面:路边的沟塘都塞满了垃圾,谁家死了猪,也往里扔。

“三大革命”中,胡陈村用挖掘机对全村沟渠彻底清理,“垃圾池”又变回了盛满水的沟塘。

“过去是死猪,现在是游泳的鸭子,你说变化有多大。”老韩头笑呵呵地对我们说,“村里变化这么大,我们也不能不改变啊!”

“其实我们村发展的整体思路,经过这三年已经基本上都理清了。”汪燃说,胡陈村一共有1万8千亩土地,这1万8千亩土地主要还是粮食种植,因为要保障粮食安全,但是要用机械化把劳动力从粮食生产上解放出来,“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投入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比如服装加工这种行业里去。”一方面土地继续给老百姓带来收入,另外一方面,通过能够提供更多经济收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让老百姓挣更多钱。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这就是汪燃梦想中,胡陈未来的样子。农业上,实现大田作物全程机械化,“从机耕、机种、植保到收储烘干全程都是机械化完成。”生态上,继续推进“三大革命”治理,给全体村民营造一个宜居干净的美丽乡村。治理有效,就是在为民服务代理方面,真心实意地帮助村民解决日常需求。“村子富起来,环境美起来,村民和谐,尊老爱幼,崇尚美德。”汪燃相信,胡陈村的未来,也能和城市一样美好。(文字:彭旖旎 徐慧冬 陈成 摄像:王宣 刘贤辉 后期:张源 王浩)

手机看视频
手机扫描二维码也能看~